【兰台辞话】王双怀:我与《百家讲坛》的故事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的讲座式栏目,其宗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这个栏目创建于2001年7月,即将走过14个春秋。14年来,播出了数以千计的节目。这些节目适合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受到海内外许多电视观众的喜爱。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栏目,但起初只是一个观众,并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这个栏目的主讲之一。
记得《百家讲坛》创办之初,曾请科学家杨振宁讲《美与物理学》,丁肇中讲《实验物理与物理学前沿》,李政道讲《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我特意观看了这些节目,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因为教学科研任务较多,看电视的机会很少,虽然经常惦记 《百家讲坛》,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过多少期节目。
屈指算来,只是断断续续地看过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葛剑雄的《谈地域文化》、孟宪实的 《唐高宗真相》、毛佩琦的 《郑和下西洋600年祭》、康震的《唐诗的故事》、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于丹的《论语感悟》、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蒙曼的《武则天》、郦波的《评说 〈曾国藩家训>》,以及 《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从这些节目中,获取了一些知识,也领略了主讲人的风采。
2008年春,《百家讲坛》栏目组成员来西安调研,想找陕西专家担任主讲。但结果令人遗憾,陕西专家未能入选,西部其他省份也无人入选。当年四月,《陕西广播电视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百家讲坛>为何难觅陕西专家?》一文,读后对我有所刺激。
陕西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在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陕西高校众多,也不乏专家学者,为什么陕西学者上不了《百家讲坛》?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可能与陕西学者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文化普及有关。
学术需要钻研,文化需要传播。作为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应当有所建树,在文化普及方面也应当有所作为。如果我们陕西学者对文化普及有所重视,按照《百家讲坛》的要求认真准备,一定会有人登上《百家讲坛》的。后来我了解到,西北大学和我校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想法。
2011年4月,我去北京办理赴美国访学的签证,突然接到郭巧红编导的电话,约我商谈在《百家讲坛》讲《名相魏徵》的故事。我们谈得很好,都觉得这个选题很有意义。但我赴美日期临近,无法在一个月内完成录制工作,只好婉言谢绝。半年以后,我在洛杉矶从《西岳论坛》上看到了于赓哲教授在《百家讲坛》录制《狄仁杰》的消息。历史文化学院有人上《百家讲坛》了,成了西部上《百家讲坛》的第一人,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2012年秋,我访学归来,又收到了《百家讲坛》编导的邀请。因我当时承担了六七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较重,加之我主持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便约定推迟一年为《百家讲坛》制作节目。
到了2013年冬季,《百家讲坛》编导迮方乐再次向我发出邀请,我便赴京具体商讨节目录制事宜。台里开始想让我讲女皇帝武则天,后来说蒙曼讲的武则天还在播,建议讲杨贵妃。我此前对杨贵妃有所研究,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节目的录制过程很顺利,2014年春节前即完成了12集的录制。接下来就等《百家讲坛》栏目组完成节目的制作。因节目组的相关人员承担了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录制任务,《大唐贵妃》节目的制作延至今年4月。我与我的研究生们对节目的唱词进行了校订,并将《大唐贵妃》书稿交学校出版社出版。
5月20日,编导告诉我节目制作全部完成。为了使节目显得紧凑一些,删去了“歌舞升平”等3集内容,留下的共有9集,将从5月26日播出。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节目播出,担心效果不好影响了师大的声誉。
现在,《大唐贵妃》正在陆续播出,不知大家看后感觉如何?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个人水平有限,有些地方讲得不太理想。殷切希望大家关注这个节目,发现问题及时与我联系,我会改正的。参与这个节目的制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面对镜头讲演的能力。
节目录完后,我在学校录制《灿烂的唐代文化》课程,就感到比较轻松,这门课程后来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大唐贵妃》节目,同时也希望师大有更多的老师参与《百家讲坛》。因为这对于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对于提高个人的讲座水平都有一定好处。
注:文章曾发布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微信号
作者简介
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博士后。现为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
学术活动 | 2018年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学术沙龙暨年会顺利召开
文字来源/陕西师大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风追司马
责任编辑/吴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