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季丨历史文化学院学习标杆宿舍——幸会师大,携手同行

风追司马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25




D2-418是一个毕业班宿舍,也是“学霸”宿舍,宿舍四人都曾获得过一等优秀奖学金。


和司马君一起来看看属于他们的师大故事吧!




 一、四班际会,一心向学 


回顾过往,百感交集。在一路向前的日子里,他们有过跌倒中的失落、掌声里的羡慕,更留下不舍回忆、复杂情绪。当将往事串成一根由下而上的线,其中最显眼的也许是获过的奖励、得到的荣誉。值得铭记的却不止于此,还有那被隐去的汗水与相互加油打气的时光。


成员简介:


李泰衡,山东济南人,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历史创新实验班学生,曾赴山东大学交换。现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格言: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获奖情况:

陕西师范大学2017-2018年度“五四青年”;

荣获南开大学“史学新秀奖”;

荣获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交流赛二等奖(集体);

荣获“商务印书馆”杯全国大学生历史论坛“十佳论文”等奖项。



周玉杰,汉族,共青团员,重庆涪陵人,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卓越教师班学生,曾任演讲与口才协会副主席。目前已签约至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


爱好:看电影、听音乐,练书法、摄影。


座右铭:外界可变因素太多,我们仅能左右自己。


毕业寄语:一个阶段的结束,预示着另一个的阶段的开始;期待在下一个路口,遇见新的自己。


获奖情况:

2015—2016学年度一等专业奖学金;

2015—2016学年度灼华新生文化节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第三届大学生传统文化节三笔字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八届“语翼杯”演讲比赛一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志愿者;

2016—2017学年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优秀志愿者;

2016—2017学年度陕西师范大学“知识援助”行动优秀志愿者;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8年明德社讲课比赛最佳教学设计奖。



谢忠真,河北沧州人,中共预备党员,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历史学1班学生,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生会常务副主席,兼任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现已签约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


兴趣爱好:读书、打羽毛球。


座右铭:大志非才不就,不才非学不成。


获奖情况:

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奖学金,2018年3月获得“明德”奖学金;

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团员”称号,2018年5月获得“优秀团干部”称号;

2017年5月获得历史文化学院朗诵比赛三等奖,同年10月获得历史文化学院讲课比赛三等奖;

2017年12月获得“优秀学生”称号,2018年11月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18年12月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2019年5月毕业论文设计获评小组“优秀”;

在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任职期间,多次获得“优秀组织者”、“优秀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称号,2017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陈杨徐,云南红河人,中共党员,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本科生历史学2班学生,曾担任历院日新英语学社组织部副部长职务。现已签约至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兴趣爱好:与有志青年畅聊,同三五好友爬山。


座右铭:止谤莫于修身。


获奖情况:

2015年在大学生军事训练中,获“军训标兵”称号;

2016年在“荧光”爱心志愿者联盟期间,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7年在历史文化学院“我的青春我的梦”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明德奖学金;

2018年获叶圣陶奖学金;

2018年获校级“优秀团员”称号;

2016、2017、2018年获两次一等优秀奖学金,两次二等优秀奖学金;

2016、2017、2018、2019年连续四年获“优秀学生”称号。



 二、囊括大典,兼容并包 



不同的经历,各自的故事,全都汇集于D2-418寝室。四年前的一场高考,他们坐上离乡的列车,携着憧憬,从天南海北来到十三朝古都;三年前的校区变动,他们乘着600路公交,带着期待,从雁塔脚下来到昆明湖畔。于是,看过的景、见过的人、想过的事、悟到的理都在D2-418寝室的夜聊中争相活跃,不觉间成为大学时光里格外引人注目的画面,藏有他们的点点滴滴。



寝室简介:


他们的寝室名为“肆壹阁”,寓意来自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因缘际会,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寝室中。“肆壹”是“四一”的汉字大写,有“四个班级”、“四个一流”、“四有青年”、“四有老师”以及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之意“阁”取“津渊汇澜”四大藏书阁之“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意,又与学校文津、文渊、文汇、文澜四座教学楼对应,象征宿舍成员热爱学习,宿舍文化高雅端正。


舍风为“囊括大典,兼容并包”,取自蔡元培先生“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首尾句,一是与舍名相呼应,二是与宿舍文化氛围相匹配,三是象征宿舍成员班级不同、性格不同,但都喜好读书、成绩优异,相互比学赶帮、包容尊重。


宿舍宗旨为“博晓古今 学贯中西”,取自“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这是宿舍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告诫成员要“立志做大事”,以其为宗旨,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舍徽由“四”“一”“人”等元素构成一“合”字,寓意“和”,又构成“阁”之象形,寓意居所。


舍歌为《追梦赤子心》,这是爱国教育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主题曲,时刻提醒宿舍成员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与昂扬向上的激情,要积极培育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批判继承与弘扬北宋理学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


活动概述:


1. 保持爱好,不断精进。李泰衡和周玉杰自幼练习书法,利用闲暇时间在寝室习作书法,创造了若干书法作品,张贴在宿舍内外或赠予同学留念。




2. 牢记教导,争做“四有”青年。陈杨徐和谢忠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号召宿舍成员注册“学习强国”这一宝藏APP,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交流心得体会。


3. 强身健体,增进感情。宿舍成员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不忘劳逸结合,定期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比如相约夜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不仅锻炼强健体魄,更加深宿舍感情。


4. 加强实践,相互交流。周玉杰、谢忠真、陈杨徐是公费师范生,在努力学习历史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利用宿舍小黑板练习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技能,并探讨相关的历史教育学理论。



5. 勤于学习,乐于读书。寝室藏书总数已逾百册,大家定期召开读书分享与学习心得交流会,比学赶帮氛围浓厚。李泰衡来自创新实验班,曾赴山东大学交流,在《文物春秋》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寝室在大三举办过多场由李泰衡主讲的学术交流活动,题目为“谈谈我的学术研究与写作经验”。通过活动,三位师范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学术论文方面的不足,并从中学到更好读书写作的建议。






 三、学思并举,知行合一 


在师大的四年,他们牢记学校“厚德 积学 励志 敦行”的校训和“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的学风,秉持学院“自由 自信 自尊 自强”的院训和“笃学 求真 明独 包容”的院风,创造了多元、积极的文化氛围。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毕业感想!



/ 李泰衡


业之将毕,逝者如斯,才意识到师大给予了我们如此多的机会和平台,使我有三年的时间足够认真投入地去做一两件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初见进展。


论及学习心得,我认为我主要得益于两种勇气才能把握到这些机遇,一种是着手实践的勇气,学者傅斯年先生认为治史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学习过程中重视搜集、整理——尤其是表达,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日常所见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每一门课的论文作业、每一次科研实践项目的调查报告,以搜集材料为基础的撰写正是有效的实践。


另一种是面对未知的勇气,唐人刘知几说治学离不开“才、学、识”,自己探索方法解决、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正是全面了解学科领域的机会。为了回答疑难,也是为了增进宏观视野,就需要主动查阅前人著述,就令人有兴趣奔赴讲座、论坛、展览以及更多学习场所,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宿舍就充满了不畏未知的氛围,能在远长于课堂的时间段内,和同学们一起纵横讨论,亦可乐也。


最后祝大家为学日益,竿头日上!



/ 周玉杰


大学四年过得很快,而且总是聚少离多,但庆幸的是——大家都在专注的做着自己认同的事情,没有白白浪费生命——这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如果大学能够重来一次,或许有人会做出一些不同的选择,但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挺好的。如果没有来到师大、没有遇见各位老师、没有遇见相互关心的同学们,我肯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而我挺喜欢现在的自己的。


就像有一位老师常说的——我们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优秀的。之前一直不太理解,后来才发现这句话的深意。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力,都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否能够遇到你生命中的那位贵人,那得看你自己的汗水+福气啦。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平台的宿舍,其文化构建为舍友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契机。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彼此互通有无,为大学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即将告别母校奔赴疆场之际,再次感悟团队的力量,也算是一份不错的毕业礼物。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但愿大家都能在前行的路上点亮自己、照亮彼此……



/ 谢忠真


高考结束之后,我选择了师大,选择了当一名老师,这是我与师大的开始。大一下学期,我选择了转专业,经历了笔试与面试,从学前教育转到了历史学。我不惧怕别人对我“专业知识不扎实”的评头品足,我只是害怕他们一语成谶,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辜负家人、老师,还有自己的期待。


我很幸运地与三位志同道合的室友相遇在D2-418室,他们严谨、认真、刻苦、踏实的学习风格深深影响着我,大家互助互学、谦虚谨慎的研讨精神深深感动着我,这让我认识到,我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不至于落后太多,才能与之对话、共同成长。


记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到大学办学宗旨当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今看来,其仍不失为至理名言,我们宿舍的舍风也取自此话首位两句,以供时刻拜读、感悟。


独立,便是要在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律,没有了家长与老师面面俱到的叮咛,依靠自己,结交好友,博闻强记,过一种规划节制、精彩有趣的大学生活;自主,便是要在行动上积极、思想上求进,立足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实践,注重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独立思考,遇事不盲从、有见解,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与增强实践研究能力,才能为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所理解与追崇的独立自主,是大学学习的必备本领,是追求“自由”与“兼容”,让自己的格局更加高大的关键能力。


如果我们的故事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甚至启示,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立志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展示自我,回报师大、奉献社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陈杨徐


在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内心百感交集。首先,感谢室友。大家从陌不相识,到亲密和谐。一路走来,有过争吵,但更多地是温馨的画面。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交流探讨切磋,有时就某个观点的不同,聊至深夜一两点。相约去听学院组织的集贤讲堂,并在会后分享所思所悟;研读史院老师推荐的经典著述,点评争辩书中内容。大家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友好相处。忘不了在烽火连城吃着聊着笑着多开心的时光;更忘不了为了拍毕业照从文渊楼转移到昆明湖的路途,吃着冰棍喝着冷饮,走得多高兴的画面。所以,在这忙于告别的六月,又一次和大家完成一件事——集体获奖——为我们的共同时光增添多一份的美好。


此外,想借这个机会,表达对学院的感谢。毕业最不想离开的事物之一就是先生的课堂。腾讯微信某公众号发过一篇关于口述史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读起来耐人寻味。文章说:“这些人,那些事,或似曾相识,掠过父辈远去的背影;或闻所未闻,惊起后生的不安与怀疑。山坡有阳面,社会有阴面,遇上了叫生活,风干了就成为历史。”用这句话表达上先生的课、读他们推荐的著述时的所思所想再贴切不过了。


后来明白,先生们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专业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实生活跟研究历史一样,都讲究真而实在、问心无愧。历史不仅是过去,也是做人的精神。在这儿,敬祝全体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学院越来越好!



 四、结语 


开启新征程,谨记师长语。四年一梦,晨醒作别。无论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读研深造,学院都希望把每一个男生培养成绅士,把每一个女生培养成淑女。


相信对于从东西南北而来,即将背上行囊的你们来说,值得铭记的不仅是集聚文汇楼参加晚点名的时光,还有在文津楼大报告厅上公共课的场景,更有初见时的互相欣赏。今日远行,相见无期,多加珍重。


历史文化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家”,常回来看看。愿你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推荐阅读

毕业季丨年华未散宜做诗

【兰台辞话】王大伟:居延不了情

2019届毕业典礼丨离别历尽千帆远,归来仍是少年心

【史院集萃】冯立君著《唐朝与东亚》出版(附前言)

@所有人丨嘿!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



图文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王子怡

审核/何秉炽、李霄倩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