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讲堂⑥梅雪芹: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
2019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六讲
7月17日下午,2019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六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开讲。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梅雪芹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瑞映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主持人与主讲人
首先,梅雪芹教授以一组环境史的相关概念为引,对环境史的兴起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简述了各国环境史学会的创立与相关刊物的出版情况。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由于伊利湖的生态灾难、圣巴巴拉石油泄露事件、凯霍加河大火燃烧事件等生态危机的发生,环境问题引发了历史学者的关注,开始思考和探究现代史学所曾忽视的与自然相关的大问题,考量自然的历史变迁及其前因后果,以此检视人类文明发展的成败得失的意谓。1977年,一批从事环境问题研究的历史学家建立了“美国环境史学会”,这一学术团体的成立正式宣告了环境史作为一个新的历史门类的诞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环境史在很多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得到重视,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梅雪芹教授总结了环境史对史学的贡献。环境史引进生态系统的范畴,将人类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将人类历史视为一种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将全球、区域、国家、城市、村庄等历史研究单位视为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社会-生态系统,从而突破了历史学的固有领域,使历史思维空间大大开阔。环境史研究拓展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不仅已有的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等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究,而且从前未受关注的区域和主题譬如极地环境史、海洋环境史也得到了关注和开拓,乃至地球环境本身也成为了史家书写的对象。
第一,环境史为史学界贡献了新成果,如唐纳德·休斯的《什么是环境史》、唐纳德·沃斯特的《尘暴》、伊懋可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等。第二,环境史为史学界贡献了新知识,以环境史的新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名词术语为基础,可以系统梳理和总结出环境史构建的新知识体系。第三,环境史为史学界贡献了新观念。在历史研究的题材选择上,环境史“择自然为题”,以自然为切入点和聚焦点,深入展开人类社会与非人类世界关系变迁的研究;在史学方法论方面,环境史“拜自然为师”,借助对自然的观察与研习,以及各类自然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认识、理解和研究;在历史动力观方面,环境史不仅高度重视自然本身的历史创造力,同时也考虑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在历史评价观方面,环境史“以自然为镜”,以自然的变化来检视人类文化创造的得失利弊,臧否历史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乃至具体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结果和影响,构建了一种新的历史评价标准。
再次,梅雪芹教授阐释了环境史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第一,环境史对“世界”观念进行了重塑。不同于以往的地理概念和人类社会概念,环境史定义的“世界”,是一个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共同存在其中的生态家园。第二,环境史重新定义了“世界史”观念。环境史定义的“世界史”,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相互作用进程中各地区逐步成为众生家园的历史。第三,环境史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了新的描述和重构,以一系列环境史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现有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中增强三方面的史实,努力将它们与已有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关自然在各个时代的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史实;各时代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影响及其反作用的史实;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认知的史实。
最后,梅雪芹教授结合个人在环境史研究中的实践,通过对自己正在撰述的《鲑鱼的游离——一部泰晤士河环境史》这部著作的分析,与大家分享了环境史研究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并表示环境史将有可能成为给今天和未来的人类社会与非人类世界带来更大希望的一门历史,也使得历史学在全新意义上成为新文科的代表。
讲座结束后,马瑞映教授对梅雪芹教授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归纳,赞评梅雪芹教授的报告在理论方法、所用材料和学术观点三方面均体现了创新精神,开篇以语言学切入,引出环境史的起源,梳理环境史对史学的贡献、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将环境史理论与方法付诸于研究实践,研究问题充满现实关切,体现了“家国情怀”。最后,梅雪芹教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讲座在热烈而有序的交流中圆满结束。
西部大讲堂④张生:“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文物遗址传承保护,文化自觉自信提升』Part1 咸阳博物馆
文字来源/秦佳陆
图片来源/刘琪、吴小龙
责任编辑/吴小龙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