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笔会】赵姜圆:燃己之红烛,照国之大道——访牛致功教授有感
曾经,山河破碎,国弊民穷。然,千千万中国人依旧如方志敏所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此般相信,源于炎黄子孙炙热不屈的灵魂,源于中华儿女滚烫不息的热爱。”如今,中国梦已从一丝微光化作万丈光芒,其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秉持热忱爱国报国之情怀,当潮而立,与时偕行,燃己之红烛,照国之大道。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正在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步流星,正以一种崛起的态势立于世界之巅,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分外自豪!而在这强大的背后,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2020年10月21日,我们很荣幸地采访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退休老教授牛致功先生。牛老先生一生致力于隋唐史的研究工作,是隋唐史研究领域的泰斗。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牛老先生,在得知同学们将对他进行采访之后,十分高兴,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牛老先生首先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在那个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年代,牛老先生的整个青年时代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谋生,求学,这一路走来,他深感世事艰难。前路漫漫,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努力学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经历了军队的历练之后,牛老先生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步入了大学的殿堂,而从那时候起,牛老先生的人生便与陕西师范大学以及隋唐史研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一晃便是七十余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着绮丽的梦想,也会有许多人选择背上行囊意气风发开始追梦的旅程,可是大多数人都在路途中慢慢地停下了脚步,能坚持走到终点的人寥寥无几。坚持一项事业,无疑需要发自真心的喜爱。正是深入灵魂的热爱,支持牛老先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将一生的时间献给了隋唐史研究。牛老先生的隋唐史研究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初他向一家期刊投稿,在碰壁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学术观点,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成就。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牛老先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学习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他在惊叹于大学图书馆巨大的馆藏量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余,继承了军营中勇于争胜的精神,一心向学。虽然入学时年龄远大于同级的学生,但是牛老先生不怕吃苦,埋身于书海之中,力求不落后于同辈。当牛老先生谈到青年学生时,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抓住机会勇担时代重任,奋发向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唯求心安,让中国隋唐历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王阳明有言:“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青年有志,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青春无悔,当以身许国,展我辈风貌。忆往昔,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振兴中华融入骨肉,看今朝,有后浪奔涌,共创盛世伟业。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青年之姿,亦是大国风范。
牛老先生讲道:“历经风雨更觉今日之宝贵, 更感历史研究的传承是我辈史学工作者之使命。历史是一种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积淀,也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和方法。一个社会中总要有一部分人能够深入地投身历史研究,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发展得更好。”采访过后,漫步于师大校园,我想:在家国相通的今天,个人命运当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吾辈青年,更需有担当之志,方可助大国前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亟待我们去实现,我们不仅要有“涉险滩,闯深水”的勇气,还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更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当在此时,树凌云之志,勇担民族重任,圆千年中国梦,成万里好山河。让我们燃己之红烛,映彼之苍穹,照国之大道。
文章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半月)
202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赵姜圆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
征如果你是千里马,“风追司马”会是你的“伯乐”,【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诚挚欢迎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snnu_history@126.com
具体详情关注微信公众号,详见菜单【橙萌关注】之“投稿须知”栏目!
推荐阅读
作者/赵姜圆
责任编辑/王心悦
审核/李霄倩、李晓曼
指导老师/师瑞青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