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历史】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模样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模样
LIBRARY
对大多数人来说,图书馆都是一个绝不陌生的概念。提到图书馆,陕师大无疑有着骄傲昂首的理由。无论是当你抬头望着雁塔校区玄瓦飞甍、重檐歇山的图书馆,还是缓步自长安校区先进现代、恢宏敞亮的图书馆前走过,仿佛都能听到一种文化无声无息的呼唤。
但是历史上的图书馆,你了解吗?
而今天,就让司马君带领你穿梭古今,一起叩开历史长河中那些图书馆的大门吧。
藏书楼之行:纵有风流去,仍值人相寻
小小楼阁,典藏万卷书籍;方寸天地,包罗千载文明。拾阶而上,诗书弥望。藏书楼,可以视作中国图书馆的前身。
据考证,我国的藏书事业,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其实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商王室藏书、周王室藏书、诸侯藏书等官方藏书机构。不过那个时候的“图书馆”有另一个名字:“盟府”,主要用于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管理者被称为“杜下史 ”。严格来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我们所熟悉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曾担任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汉代,藏书事业得到极大发展。西汉著名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禄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禄”的原因。由于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之为“金匮”。
隋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为印书和藏书事业兴旺提供了技术。提到唐朝,不得不说的是一个重大政策的改变——唐代正式放开了对私人藏书书籍的限制。从此,私人图书馆也开始越发兴盛,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兴盛。
宋朝,皇宫设置有各种藏书机构,如史馆、昭文馆、集贤馆等。与此同时,两宋私人藏书也相当发达。当时已有大量私人藏书专门提供给当地文人阅读。例如,北宋进士李常为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之舅,与王安石等十分友善。
『其书不藏于家,而藏于僧舍,以供人用,不啻当时之公共图书馆也。』
《景德四图 (太清观书)》
明代藏书楼虽数量不多,然极具代表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便是最好的例证。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为面宽六间的两层楼房,楼上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楼下为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筑南北开窗,空气流通。书橱两面设门,既可前后取书,又可透风防霉。设计十分精巧先进。甚至等到百年后,乾隆皇帝还下诏以天一阁为范本建造皇家藏书楼。
这座历经风雨的古老藏书楼如今依旧矗立在浙江宁波,静待着人们的来访。
浙江宁波天一阁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严谨的图书馆借阅制度,如白鹿洞书院,借阅规则是:“在洞生徒借读者,写一票于管干处领出,以便稽考。缴书销票,不许沉搁延捱,致误后来人借阅。损失者,勒限赔补。”看来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书票登记制度和借还书制度。
所以在此,司马君也提醒同学们向古人看齐,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哦。
白鹿洞书院
清代编辑《四库全书》,分七处贮之,官家藏书在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上达到了巅峰。这七处图书馆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七大藏书楼——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
令人心痛的是,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华,七大藏书楼中的三座已消亡于战火之中。如今,仅剩下了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渊阁尚存于世,无声哀鸣诉说着那些沧桑的过往。
与藏书楼历史同步演进的,是一场场的文化浩劫。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而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藏书楼只剩一百余座。大多数藏书楼要么几世断代,要么湮灭于战火。
然而,有多少藏书被焚烧、被撕毁、被篡改,就有一双双文人的手不顾泥泞,小心翼翼再拾起、再紧抱、去考订、去辑轶。犹如文化于历史一次次辗转轮回的缩影。
在楼阁被焚毁后,还有新的藏书楼拔地而起。在劫难过后,依旧有涅槃的灿烂文化诞生。从秦时书生藏书于壁到后世藏书家不惜千金收书。不同的时间,演绎的是相同的坚持。
泅渡历史的长河,我们透视那一座座沧桑的藏书楼,总能看到一点微光般的对文化的执着守护。纵然多少楼阁已消逝于往日的烟云,遗留至今的文字典籍,却已经证明了这种守护的力量。
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star”中的 superstar
将目光重新转回师大的图书馆。倘若谈及校园里的建筑,司马君相信,图书馆绝对是陕师大无可争议的“顶流”之一。试问谁不曾于流连于校区的图书馆前,驻足拍下一张照片呢?
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
追溯陕师大图书馆的历史,以雁塔为例。雁塔校区图书馆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
虽然图书馆外在风姿令人惊艳,然而内里浩如烟海的书籍才是它真正引人向往、令人久久驻足的内核。截止目前,校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438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更有藏书“浩渺连广宇”的电子阅览室等着你去探索。
步入图书馆。幸运的话,偶尔翻开一页书,你或许还能遇见前辈们留下的些许惊喜。有时,是一枚落叶制成的小巧书签。有时,是前人彰显思辨风采的思索批注。这些“小彩蛋”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并非独立于大陆外的孤岛,正如此刻我们曾跨越时间阅读过同一本书籍。共享着相似或不同的思绪。
这种微妙的共鸣,或许也恰恰是图书馆的魅力所在吧。
精神家园——此岸与彼岸的联结
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图书馆曾一度成为无数流离失所人们的归处,慰藉人们的心灵。
而从霞光满天到暮色四合,陕师大的图书馆也始终矗立于此,目送春夏秋冬间学生不停歇南来北往。在夜晚静静亮起它温柔的灯火,悄然守护着一个个伏案苦读,勤学慎思的陕师大学子。
图书馆的意义,绝不仅只是校园一处地标建筑。它慷慨赠予我们无限的知识,见证无数人抽条拔高般的成长。就如图书馆本身在历史长河中所做的一样——陪伴人类走过漫长的文明路途。一本本藏书,载渡着文字与智慧在代际间远航,推动文明的阶梯筑往更高的方向。
当我们走进图书馆,手捧书卷。司马君相信,每一面书页,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独特而厚重的时间意义,正如当我们再去吟诵屈原的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我们依旧能感知千年前古人的心绪,触摸他们曾看见的风景。
这是一种文化的恩赐,也是世界文明上的奇迹。我们不必隔着文字的断裂和断代,便能驻足于书页,同前千年的先贤们对话,仿佛与友人交谈般自在。
当我们走进图书馆,取下一本古籍。我们有理由心怀感激,为那些书写下文字的前贤先辈,也为那些小心守护着文明薪火,整理汇编藏书的代代文人。
最后,不知道是否唤醒了大家心底的回忆。司马君想问问大家,你是否也珍藏着与图书馆相关的独特记忆?陕师大图书馆,是否也留下过你的身影?
欢迎小伙伴们留言,分享你与图书馆的独家故事。
司马君在评论区,静候君至。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翟雨佳
责任编辑/庞秀妍
校对/董文帅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