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党史征文第十三期——内蒙古党史
家国处处燃星火
草原有幸承其魂
2021级硕士研究生 武上琦
自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生的红色力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涌现出了无数平凡却也伟大,为国家兴亡、人民幸福而斗争的共产党员。我们应当感恩、铭记、歌颂并传承这些英雄人物和事迹。
一、震撼的春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革命力量大多活跃于南方地区,但当我们把眼光放至祖国最北部,可以发现革命的星火也同样在那里燃烧着。
1923年,李大钊就在北京蒙藏学校组织开展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工作。4月,学生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1923年夏,荣耀先受中共北京区委指示,回到家乡土默特旗广泛动员乌兰夫、多松年、李裕智等30多名进步青年来蒙藏学校学习。这批青年为了寻求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的道路,不远千里来京求学。1924年3月30日,经上级组织批准,成立了第一个蒙古族团支部。此后,李大钊等同志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引导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些内蒙青年秘密举行了入党仪式,这仪式简单而短暂,但在他们心中却神圣而庄严。就像《乌兰夫回忆录》里记述的“心情激动到久久不能平静,半夜没有合眼,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做李大钊同志那样的共产主义战士,为蒙古民族的解放,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一生。”
此后,在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下,中共北京区委在蒙藏学校成立党支部,多松年担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个蒙古族党支部,也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内蒙古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震撼的春雷在这里发声。
二、抗日的烽火
(图为绥蒙革命纪念园)
内蒙古凉城,是一座因酒而出名的小县城。今天的凉城和平安宁,欣欣向荣,然而,70多年前,凉城境内绥蒙革命纪念园所在的岱海镇井沟村,却是战火四起、生灵涂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凉城人民做出很大贡献。对进军全绥远,凉城是跳板。凉城距山西杀虎口30公里,是从日伪占领区去往革命圣地延安的主要交通线之一,也是中共挺进大青山的桥头。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凉城,屠杀无辜群众299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田家镇惨案”,成为日本侵略绥远以来的第一大惨案。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1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指出党与八路军在绥蒙工作的任务是唤起和团结蒙汉一切力量,一致联合抗日,把绥蒙全境变成敌人不可征服的游击区。此后,凉城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群众,为了支援八路军抗日,付出巨大代价。正如郑天翔同志在《抗战前后凉城县的斗争情况》中指出的,以蛮汉山为中心的归凉县……在抗战最残酷的时候,这一带是唯一坚持下来的地区。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坚持到底,除地势险要外,主要是群众的支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绥蒙边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1937年冬至1944年春,边区军民和日伪军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0.07万余人,1万多凉城军民投入战斗,3000多凉城儿女为此献出了生命。
三、永远的丰碑
(图为乌兰夫塑像)
王树盛念到“乌兰夫同志去世使我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时习仲勋喊了停“加个‘最’字,是‘最亲密的战友’。”
乌兰夫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蒙古族第一代觉醒的革命青年之一。1925年,乌兰夫转为党员,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五年,后逢国内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他身在苏俄,心在中国,抓住机会昼夜兼程直奔归绥。回家以后便开始宣传革命,组织农会,领导农民进行抗锅厘税的斗争。此后,乌兰夫在包头建立了国际交通总站,负责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与转运,并且经过两年的周旋,营救了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1936年,乌兰夫领导发动了轰动一时的百灵庙起义,打响了内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1937年-1941年春,乌兰夫同他代理的新三师多次击退日伪军向伊克昭盟的进攻,守卫着黄河防线,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被中央誉为“内蒙古民族中最先进、最大的抗日队伍”。1945年9月,在苏尼特右旗出现了一个由补英达赉建立的所谓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指示,请乌兰夫前去处理。乌兰夫为表诚意,单枪匹马冒险前去。在与补英达赉商谈无果后,他因势利导,把行动分成两步走,先进行改选,再创造取消这个“政府”的条件,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将一场有可能流血的事件消弭于无形。周恩来总理称赞乌兰夫此行是“单刀赴会”,“是很不容易的,很了不起的事。”
1947年内蒙古得到和平解放,在全国第一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乌兰夫功不可没。虽然内蒙古实行自治,但乌兰夫特别强调内蒙古是全中国的一部分。在困难时期,乌兰夫主动为国家分忧,动员内蒙古接收了3000名孤儿,让这批孩子有了温暖的家。长大后,他们都称自己是“草原的孩子”。当他得知,周总理正在想方设法解决粮食问题,马上与内蒙的同志商量救济事宜。内蒙古是牧区,不产多少粮食,要救济也是杯水车薪,但乌兰夫说:“哪怕我们多上缴一斤粮食,也是内蒙古人民对国家的一片心。”这年秋后,全国很多地方无粮可缴,内蒙却上缴粮食达7亿余公斤,超额完成任务。周总理称赞道:这是雪中送炭,难为乌兰夫同志了。
1987年8月,乌兰夫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内蒙古。在最后一项活动——拜谒成吉思汗陵结束后,他对呼唤自己名字的群众说:“乡亲们,我还会回来的。”但这位威望崇高,深受人民爱戴的草原之子再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1988年12月8日,乌兰夫不幸病逝,终年82岁,但他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武上琦
责任编辑/孙琳然
校对/江炜炜
指导老师/马瑶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