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院集萃】焦杰著《中国古代妇女史》出版

爱读书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3-09-06




《中国古代妇女史》

书籍信息




作者:焦杰

书号:ISBN 978-7-5450-8375-0

印张:18

字数:360千字

定价:68.00元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印次:2022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787mmX1092mm 1/16




《中国古代妇女史》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的成果,前后历时两年完成。全书三十多万字,分别由女性学理论、妇女史发展、史前两性关系、婚姻制度、女性形象、女性身体、女性身份差异及妇女社会参与等十四个专题组成。所有的内容均是在我近二十年中大量阅读女性学、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重新形成的关于妇女、性别和历史的思考,既有许多个人的研究心得,也吸收了不少前辈学者和妇女史研究同行的学术成果,绝大部分内容都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用过。


自从2003年接触到妇女学、社会性别这些概念,我就开始尝试从性别的视角来审视历史文化,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几年的时间里,我阅读了大量女性主义经典和妇女史著作,西方著作主要有《第二性》《性的政治》《女性的奥妙》《男与女》《大母神》《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裸乳社会学》《男性统治》《男性的终结》《两性的冲突》《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性契约》《夏娃的种子》《历史中的性别》《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以及王政、杜芳琴主编的《社会性别研究选译》,陈顺馨、戴锦华选编的《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等。国内著作主要有李银河的《女性主义》和《妇女:漫长的革命》、李小江的《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和《女人读书》、王政的《越界——跨文化的女权实践》、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董家遵的《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闵家胤主编的《阳刚与阴柔的变奏》、杜芳琴的《女性观念的衍变》、高世瑜的《唐代妇女》、郑慧生的《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王政和杜芳琴主编的《中国历史性别文化的寻根》、李小江主编的《主流与边缘》、王子今的《古史性别研究丛稿》、卢玲的《图说中国女性》、赵东玉的《中国妇女生活掠影》和马欣来的《巾帼丰姿》等。通过大量阅读,一方面使我对西方妇女史和我国大陆妇女史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也纠正了我的性别刻板印象。这对我后来学术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6年我为本科生开设了妇女生活史课程,2008年我又开始招收社会变迁与性别制度史方向的研究生,开设了社会变迁与性别制度史和性别史科学两门课。在这之后,我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又陆陆续续研读了一些中外学者的女性学和妇女史著作,主要包括沈奕斐的《被建构的女性》,刘文明的《性生活与社会规范》,佟新的《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中国台湾学者陈弱水的《隐蔽的光景——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韩国学者的《东亚女性的起源——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列女传〉》,邓小南主编的《唐宋妇女与社会》,李小江等人的《历史、史学与性别》,中国台湾学者李贞德和梁其姿主编的《妇女与社会》,李志生的《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美国学者姚平的《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高彦颐的《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卢苇菁的《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及曼索恩的《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伊沛霞、姚平主编的《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妇女史卷》等数十种,对近年来妇女史发展的趋势也有了明确的把握。不得不说,这些阅读对我的古代妇女史研究理念和教学思路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部书稿的完成,正好将我这些年的教学内容系统化。


目前,有关妇女史的著作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通史形式的,如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闵家胤主编的《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山川丽的《中国女性史》、刘士圣的《中国古代妇女史》等;另一种是专题形式的, 如高世瑜的《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卢玲的《图说中国女性》、赵东玉的《中国妇女生活掠影》、李志生的《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罗慧兰和王向梅的《中国妇女史》等。本书采用的是专题形式,但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第一,以大量的性别学理论梳理与妇女史回顾为先导。以性别学和妇女史理论做铺垫,是一些妇女史著作的基本方法,本书也不例外,只不过本书共安排了三章的内容,分量明显加重。虽然看似有点喧宾夺主,但是我认为这三章内容必不可少。这是因为性别学在中国大陆尚不属于学术主流,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不要说中老年一代,就连年轻的一代,包括一些从事妇女学研究的学者,很多人的性别意识都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是传统且刻板的,即便是那些有鲜明自主意识的年轻女性,她们对什么是女性学、什么是性别仍然是不太了解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性别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妇女史出现与发展历史的梳理,对研究生进行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训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用质疑的眼光去阅读历史文献。


第二,专题的设置兼顾历史进程与妇女生活多样化特点。除去前三章内容外,本书就古代妇女问题一共设置了十一个专题,第四章到第五章讲的是史前两性关系和夏商周婚姻制度,主要阐释妇女地位如何从与男性相对平等逐渐发展为低下且受压迫,婚姻与政治的结合在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第六章到第十章讲的是婚姻六礼、女性形象、女性身体、女德标准建构、夫妻关系与妇女地位,重点分析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是如何形成的,父权制文化体系在女性刻板形象、女性审美与女德标准的建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讲的是女性身份差异、对妇女的歧视、妇女的反抗、妇女的社会参与,着重讨论古代不同身份、不同群体的女性的生活形态,以及传统父权制社会结构是如何抹去了她们的功劳。本书一方面力求全面介绍古代妇女生活情况,呈现古代妇女生活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特征;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厘清古代妇女史的发展脉络,呈现妇女与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从1987年就开始从事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但转入古代妇女史领域还是晚近的事情,而且是以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女性学理论训练。尽管我看了很多书,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也形成了一套妇女史研究的理念,但我个人觉得自己在理论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好在我是历史文献学专业出身,师从著名文献学专家黄永年先生,史料搜集与整理的功力能稍补我理论的不足。勤能补拙,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总算是“自学成材”,于古代妇女史领域稍有斩获。继《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唐代女性与宗教》《性别史论稿》之后,这本书是我的第四部作品。因本人才疏学浅,理论水平有限,所以本书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内容上不够全面,有些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入,等等。但影响妇女生活的重要因索我基本都考虑在内,妇女生活发展的轨迹也是清楚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俾助妇女史研究于万一。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焦杰       

2020年5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  性别、社会性别与两性差异

第一节  女性主义对性别的疑惑

一、传统社会的女性地位

二、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近代科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

一、生物学的研究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三、历史学与心理学研究


第二章  女性主义思潮与社会性别学

第一节  女性主义思潮的主要流派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第二节  社会性别学基本理论概论

一、Gender的出现与女性的奥秘

二、性/社会性别制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三章  社会性别理论在史学界的应用

第一节  西方妇女史与中国妇女史的发展历程

一、从发现妇女的历史到妇女/社会性别史

二、中国大陆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三、本土化理论的提出与探索

第二节  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一、史料的运用与材料的分析

二、理论的运用与研究方法


第四章  史前社会的两性对立与冲突

第一节  两性的对立与冲突

一、生殖崇拜的对立与冲突

二、劳动分工、宗教信仰的对立与冲突

三、婚姻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第二节  母系时代的公共权力与女性地位

一、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两性地位

二、母系氏族社会两性对公共权力的参与

三、公共权力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第五章  夏商周婚制的变化与女性地位

第一节  夏朝的政治兴衰与婚姻

一、尧舜禹时期的婚姻制度

二、夏王朝的政治与婚姻

第二节  商周之际婚姻制度的变化

一、商代的一夫多妻制

二、周代的聘娶婚与一娶九女

三、嫡庶制出现的原因


第六章  婚姻六礼的象征意义与文化演变

第一节  婚姻六礼的内容及象征意义

一、议婚于祖庙与教于公室

二、亲迎、共牢与说缨

三、见舅姑和舅姑飨妇

第二节  战国以后婚礼意义的演变

一、婚礼意义的演变

二、“三从”之义的演变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夫权的加强


第七章  传统性别文化建构与女性形象

第一节  先秦冠礼和笄礼的象征意义

一、男子冠礼的象征意义

二、女子笄礼的象征意义

第二节  贤妻良母与传统女性刻板形象

一、“三从四德”与传统女性刻板形象

二、女性刻板形象与男性审美的矛盾

三、人性之欲与礼法冲突


第八章  父权社会的文化建构与女性身体

第一节  父权文化对女性身体道德观的控制

一、先秦时期的婚姻守贞观念

二、中古时期贞节观念的淡漠

三、贞节观念的发展与强化

四、贞节观的实质与流弊

第二节  男性审美视角下的女性美嬗变

一、从高大健壮到娇小柔弱

二、从健康丰腴到柔弱病态


第九章  传统女性教育与女德标准的建构

第一节  《列女传》与妇女形象的塑造

一、重才智轻贞节的《古列女传》

二、才智与贞节并重的汉晋《列女传》

三、北朝到隋唐贞节观上扬的《列女传》

四、宋元明清时期重节烈的《列女传》

第二节  历代女训教育文本与女德建构

一、重侍舅姑轻事夫的《礼记·内则》

二、强调夫御妻事的《女诫》《女论语》

三、官方与民间并重、雅俗兼顾的明清女训


第十章  传统社会的夫妻关系与妇女地位

第一节  传统社会夫妻伦理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一、传统社会夫妻伦理关系的确立

二、汉代儒家经典对夫妻关系的规范

三、妻事夫原则影响下的汉代夫妻关系

第二节  以礼入法的古代法律与夫妻关系

一、汉唐关于夫妻互殴的法律条文

二、明清律法中关于夫妻互殴的规定

三、清代的家庭暴力与妇女的以暴制暴


第十一章  女性身份差异与古代妇女生活

第一节  “三从”原则下的母、妻、女

一、掌上明珠与女儿地位

二、夫贵妻荣与妻子(妇)的权利

三、母以子贵与母亲(婆)权利

第二节  “以色侍人”的姬侍妾

一、姬侍妾的来源与礼法地位

二、外宅妇与妇女地位的变化


第十二章  父权文化对妇女的双重歧视

第一节  父权文化对女性的生理歧视

一、传统民俗中的女性禁忌

二、经期禁忌本是女性的自我保护

三、传统文化禁忌女性的实质

第二节  父权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歧视

一、从“窈窕淑女”到“红颜祸水”

二、从“窥观利女贞”到“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十三章  古代妇女对父权制的反抗

第一节  古代妇女对夫权的挑战

一、汉唐时期妇女的悍妒现象

二、妇女的休夫

三、妇女的红杏出墙

第二节  古代妇女对父权制的消极反抗

一、追求真爱的女性

二、追求宗教世界的唐代妇女

三、以礼法名义持贞守节的妇女


第十四章  突破内闱与古代妇女的社会参与

第一节  礼法制约下的后妃参政议政

一、相夫助治下的后妃参政议政

二、母以子贵下的太后垂帘听政

第二节  古代妇女在公共领域的社会参与

一、古代妇女对军事活动的参与

二、古代妇女对经济活动的参与

三、历代才女及其文化活动


后记

后记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大家都困在了家里。除了备课、为学生网络授课,以及远程指导学生们的毕业论文,这一年的春季我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把这部原本打算在年底才完成的书稿在春季寄出。


春季的校园人迹稀少,宁静而空旷,但自然界的复苏一如既往,且更为繁盛。小草、树木、花儿,一波接一波,一茬接一茬,绽绿吐茵,万紫千紅。快乐的鸟儿自由地盘旋于树丛花木之间,花香盈怀,乌语入耳。春天带来的生机驱走了疫情带来的忧郁,码字的工作便多了几分惬意与抒情,迟滞的茅塞顿开,阻塞的文思泉涌,文稿写起来也就如行云流水了。


非常感谢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项目,有了这个项目的支持,我才有机会将十多年的教学心得整理成书,将我的古代妇女史教学内容与理念系统化。在未来的几年内,也许我还会再次申请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项目,书写一部中国古代妇女史史料学的书稿。


非常感谢我的学生张静、郭炜炜和吴燕,她们帮我收集了部分资料,也帮我梳理了部分文稿。她们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余瑶和杨海燕两位编辑。我和余编辑曾经有过合作,她是我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结项项目《唐代女性与宗教》一书的责任编辑,工作认真负责,那本书的出版质量非常好。她为我介绍了杨编辑来出版这部教材。杨编辑善解人意,工作细致,我们的合作也非常愉快。希望这部凝结着我多年教学心血的教材能同样以较高的出版质量面世。


焦杰       

2020年7月30日











推荐阅读

【兰台辞话】邱海文:史念海“有用于世”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史院集萃】 于赓哲著《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再版

【史院集萃】  杨盛翔等著《文明的故事》(四卷本)出版

【史院集萃】 石涛著《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史》出版

集贤讲堂|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作客集贤讲堂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李睿

校对/王心悦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