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CG: 我们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格外谨慎

FT FasTrakCareer 2022-06-24


顶级咨询公司在人才选拔上不仅偏爱名校毕业生,也乐于吸纳已经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社招/MBA候选人”。

 

但同时,他们在挑选“社招/MBA候选人”的时候会非常谨慎。因为转行的人通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即受到过去的经验—尤其是原行业中成功经验的影响,而不假思索地在面试中或者实际咨询工作中采用自己早已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受“思维惯性”束缚的表现。

 

  • 思维惯性到底是什么?

  • 不同行业的人有哪些与咨询实际工作相冲突的思维惯性?

  • 该如何针对咨询行业的特点来调整、克服自己固有的思维惯性,以更好地准备面试和实现职场成长呢?

 

BCG全球资深合伙人在他的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


什么是思维惯性

简单来说,思维惯性体现为“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推进事物的方法”两个维度。

 

关于看待事物的视角,就是看问题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是用静态/现在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是用动态/未来的眼光看待问题。

 

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是:一个老妇人,下雨天担心卖草帽的女儿没生意,晴天担心卖伞的女儿没生意,于是就整天郁郁不乐;但另一个相同境遇的老妇人,在雨天时想卖伞的女儿,晴天时想卖草帽的女儿,于是每天都非常开心。这就体现了乐观与悲观两种不同的思维惯性。

 

那么事物的推进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举例来说,有的人倾向于一定要用固有的模式解决对应的问题,有的人则会灵活变通,认为“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有的人倾向于根据已有事实小心翼翼地逐步推导(事实驱动),有的人倾向于先大胆提出假设然后逐步论证(假设驱动)。有的人倾向于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人则倾向于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绝大部分思维惯性都来自于从业者过去经验的积累,并深刻影响其商业判断。


思维惯性本无好坏之分,但对于想进入咨询行业的人士来说,有意地减少过往思维惯性的影响,才能胜任咨询的工作。


常见的思维惯性



这在律师、会计、公务员等人群中非常常见,原有行业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他们下意识地乐于寻找“正确答案”。他们习惯将法律、会计标准、前例作为判断依据,排除任意性,倾向于遵守固有的行动规范。

 

但在咨询行业中,咨询师往往被要求在尚不明确整体状况,即没找到所谓正确答案之前,便能多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利用假设来推进事物的进程。

 

而专业业务出身的员工,由于不习惯利用各种数据和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也不会自己做出假设,所以当遇到没有先例的领域或不可预测的领域,需要他们发表看法或提出计划时,就会各种碰壁。




大多数企业出身的人秉持着“先下结论(或以此为名头的假设),并以此为目标行动,最后再思考理由”的观念。

 

这与咨询的假设驱动是不同的。假设驱动强调在提出假设后不断以坚实的数据来论证、修正假设,最后再实施。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往往不会去深入检讨所得结果背后的原因机制,于是就经常导致对自己偶然的成功给予过高评价。

 

比如说,之前A产品取得了成功,便认为下次照搬A产品也可以取得成功

 

但事实上,无论是否取得了成果,如果不回头弄清“为什么”,就很难重现这一成果。而对于本身就追求成果重现的咨询顾问而言,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了。

 

此外,由于不理解成果背后的机制,自然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说明。遇到像咨询顾问这类对过程进行事无巨细的把控、并向客户作出说明的工作,就难以胜任了。



转行进入咨询公司的金融出身年轻人有一个共通点,即最初都不适应咨询顾问所特有的,被称作"Quick and Dirty"的思维方式。

 

Quick and Dirty的意思是“只要大致不出差错,那么速度远比进度重要”。

 

对于咨询来说,当数据仅仅作为决策的大致参考材料,只需利用它来决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可以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只要不弄错位数就已经足够。

 

比如当我们遇到Market sizing的题目时,就要用这种Quick and Dirty的方法。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金融机构出身的人来说就未免过于“粗糙”了。

 

当然,在咨询业界也存在需要追求高精度数据的情况。进行企业收购时,必须计算被收购企业的价值,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这也是需要高精度具体评估及准确数字的典型例子。



医疗是咨询公司招聘人才的重点领域之一,当今顶级咨询公司有大批活跃的医疗出身员工。


但基于可以想象得到的原行业特点,这些员工往往更倾向于仅仅客观地传达分析结果,而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会断言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们在处理咨询项目时就像主治医生面对病人(虽然早已有人将咨询公司比作客户的医生),仔细地罗列病人当前面临的风险,以及其他值得注意的点(甚至远超出商业逻辑的需要),仅对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却并不会明确自己的判断,生怕承担“医疗风险”。



由于程序在完全写好之前都无法使用,而一旦有缺陷就会导致错误频发,因此系统工程师和程序员不仅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还往往具有完美主义,喜欢保证细节统一性。

 

当然,对于咨询师来说,细节与统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做IT相关的项目时也必须具备堪比程序员的思维。

 

但如果是着手类似于开拓新市场的项目,甚至需要对整个公司的发展做出规划时,就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以假设为基础逐步推进,不拘小节。


如何应对思维惯性


正如之前所述,思维惯性大多是由过去的经验习惯所形成的,我们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消除思维惯性。但是,尽量减少思维惯性的不良影响是可行的。



首先,从周围的反应和失败的经验中学到自己有这种惯性,有意识地去调整。尤其是当成为咨询项目经理,必须对人下达指示或培养他人时,更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惯性问题。

 

假如你是个客观事实的狂热收集者却难以提出一个假设,那么就有意识地逼迫自己平时多就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做出假设,而不必考虑假设正确与否与后果如何。

 

假如你是一个注重结论而不重视背后逻辑的人,那么就在完成一个阶段工作之后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能否向第三方解释清楚,你们达成了什么成果,用了什么方法。

 

假如你是一个追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严谨者,那么就有意识地尝试用估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努力接受一个并不十分准确的结果。

 

只要了解到“自己有这种惯性”,就能对其进行管理,便能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随着咨询项目越来越多样化,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咨询行业,这也是咨询公司吸纳不同行业人才的重要原因。因此,过往行业的思维惯性也可以变成咨询师的优势

 

比如,律师或会计出身自然具备法律或会计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分析上不失客观性,其观点往往值得信赖。

 

政府公务员出身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也极为出色,行政与规则相关的知识是他们的武器。

 

企业出身在工作中喜欢追求商业影响力和结果,在状况不明时也能迅速“表现态度”,以假设为基础迅速展开工作。

 

医疗行业出身本身培养周期长,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逻辑性强,还具有很高的社会意识。

 

工程师和程序员出身的人对于技术有着独特的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如今的经营业务中也愈发不可或缺。



所以说,只要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惯性,并有意识地改善。有工作经验的人也完全可以顺利进入咨询,并且成为明星员工!


Reference: BCG特训


相关阅读

14天搞定BCG, 我是如何挑战不可能

BCG OFFEREE: 最害怕25岁开始平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