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经》里的人生启示,悟透了,受益终生!

慈诚之光 2023-12-22

推荐阅读:

把度母、观音、文殊、不动金刚尊等,当成肝胆相照的朋友!拜观音菩萨时,默念这一句话,对自己大有益处!当你累了默念《心经》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心经》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心经》力量大得不得了,怎样念才能发挥功效?





《心经》里的人生启示,
悟透了,受益终生!

《心经》对人生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使人看破世事;

劝人心无挂碍。



  • 使人看破世事

《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

在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

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的;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的;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

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

观世音菩萨在修般若空观之时,观照到五蕴都是空幻不实的。

所以,在后面经文中佛陀告诉舍利弗,既然五蕴皆空,那么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虚幻不实的。

在此基础上,佛陀进一步对舍利弗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将变为虚无。

也就是说,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本性是空。

经文所讲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都是无相,都是性空的。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 劝人心无挂碍

菩萨能够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的。

菩萨正是由于依靠般若之智,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并且远离各种颠倒梦想,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修观照般若,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因而能做到心无挂碍,自然不会有恐怖和颠倒梦想。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

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如何心无挂碍?

究竟如何做到心无挂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善于把握当下。

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多端。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

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孔子曾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说,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就不要劝说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劝诫了,对已经过去的过失或过错不要去责备了。

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就不可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对任何人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现在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其次,正确面对得失。

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会得意忘形,盛气凌人。

因此,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应当保持平淡的心志,这样才不会挂碍太多。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闲事挂碍了,你就会每天过得闲适自在,这样你会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没有了世事的牵挂,你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过一种闲云野鹤般洒脱自然的生活。

正如诗云: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