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达吉堪布:当死亡突然到来时,临终“这一念”非常关键!

索达吉堪布 慈诚之光 2023-12-30


许多大德认为,即使不会参禅,只要有净土,也完全能解脱。
永明延寿大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意思是,虽然没有禅宗的境界,但只要能如理修持净土,那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皆能获得解脱。
而且,只要能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那怎么还会愁没有开悟的机会呢?如果实在太忙,每年也应抽三天或七天的时间来闭关专修,这非常有必要。
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不需要闻思教理吗?但有人因为误解上面的教证,所以他们经常引用此教证来强调念佛,同时也贬抑甚至舍弃其他法门。
他们认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不需要闻思教理,也不需要发菩提心。
虽然念佛很好,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他法门,更不能认为不需要闻思、不需要发菩提心。

佛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等经典中,广泛宣说了观音心咒的功德,再加上藏人对这些经典极为重视,所以很多藏人对念观音心咒有极大信心。
但他们并没有认为:因为观音心咒的功德巨大,所以只念这个咒语就可以了,其他法门一概不需要。
如果一切众生只以一个法门就可以全部度化,那遍智佛陀也只需要宣说一部经或传讲一个法,而没必要三转法轮或宣说八万四千法门。
但事实上,佛陀宣说了浩如烟海的佛法,可见一切法门皆有存在的必要,我们也不能轻易舍弃或诽谤。
而此处所强调的日日夜夜念念不忘,并非仅指口念,而应以心来念佛。
因为,所谓的“念”是指“今”下有“心”,也即当下这颗心正在观就是所谓的“念”,故念佛应从心起,而不单单是口。
另外,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再三强调了以信愿忆念佛陀的重要性,汉地古德也强调“信愿行”,故大家皆应以真诚的信愿之心来忆念佛陀。
如果仅仅是口念,而没有信愿,那就应了憨山大师的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当然,念佛也并不仅限于持佛名号,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忆念佛陀,皆应以信愿之心摄持。
另外,《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云:“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意思是,“阿弥陀”中的“阿”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弥”是一切菩萨,“陀”是八万四千圣教,这样“阿弥陀”三字就完全具足三宝。
《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可见,忆念阿弥陀佛名号,乃至释迦牟尼佛、宝髻佛等佛陀的名号,其功德不可思议。

此外,若按不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观想阿弥陀佛时,遥远的佛陀也了知我们的心念。
若从了义的观点来讲,我们当下忆念佛陀的心就是佛陀,除此之外别无他佛。
故密宗认为,忆念阿弥陀佛时,能忆之心念就是阿弥陀佛;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像或念观音心咒时,当下的心就是观世音菩萨。
蕅益大师也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观经》亦云:“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可见在究竟观点上,显密并无二致,但无论见解深浅,大家皆应认真观想。
所以,对在家男女为主的广大听闻者来讲,最初在上师传授《极乐愿文》时就要认真听讲,如果是利根者,在上师传讲后,就能明白以上所讲明观福田的内容。
如果不懂,那么当传讲者从极乐世界的唐卡上加以介绍的时候,自己就应认真细致地观看,之后再闭目思维,看看这样的形相能不能浮现在心中。
当心中现出来时,如果再三明观,则内心自然能够明现其形相。到修炼成熟时,只要一作意,福田就会浮现在眼前。
如果白天念念不忘,那么夜晚做梦遇到恐怖梦境时也定能忆念祈祷;如若梦中能如是忆念,那么临终时或中阴界出现恐怖、畏惧时定能忆念。
相信大家都明白,在死亡时,除了三宝之外,谁也救不了自己。所以在活着时就应重视这个问题,若能提前做好准备,那到时就能忆念。
若平时没有经常忆念祈祷,那遇到中阴的恐怖时也自然不能忆念,所以在平时一定要认真串习。
对每一个人来讲,死亡都是极重大的事情,而离开人间时,财产、亲人、朋友等都帮不上忙,唯一的依靠只有上师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经常观修极乐世界,尤其在死亡突然到来时,应将上师和阿弥陀佛观想成无二无别,临终一念非常关键,当时若能这样忆念,就很有可能往生净土。

轮回路险
关注慈诚之光备用号
防止走失

↓↓↓


【更多视角】

临终时的“三想”与“三不想”(慈诚罗珠堪布)

索达吉堪布:一生的修行就是为死亡而做准备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能读到,就是幸运!

临终能往生净土的最简单、最保险的方法是什么?

警惕:人死之前半年内会有这15个征兆

中阴身 解脱窍决!《西藏度亡经》的临死应急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