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念:四次登上《北洋画报》,狱中7年体面生活,诺贝尔奖获得者赞其“贵族”一生

福楼拜有句名言: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这句话,如今同样可以恰如其分地解释,一个真正的名媛是什么样的。

名媛可以生来就是名媛,也可以半路挤进名媛的行列,然而,名媛二字,并不代表喝一顿高级的下午茶,开一辆豪车,住两晚顶级酒店,背上名贵包包就是名媛了。

真正的名媛,是骨子里的气质和高贵,是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仍能有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看完上海“假名媛”,不由得想到了上海滩最后一位名媛——郑念。

这位优雅到每一个细胞里的女士,才是真正的贵族女性。


01


郑念很美!


无论是她年轻的时候,还是她年老的时候。

年轻时候的郑念,出身名门,容貌精致,气质高雅,凭借高颜值和才学,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老年时候的郑念,白发红唇,戴着珍珠耳钉,身着精致的旗袍,永远都干净整洁、目光如炬,一举一动都透着高贵。

这样一位女士,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

贵族,首先要满足的,应该就是出身。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于北平。家族很显赫,祖父曾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任过湖北教育司司长。父亲呢,则留过洋,在民国时期是少将军衔。

这样的家境,让郑念从小就不为吃穿发愁,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看英文书籍、用着精致器皿、吃着英国式薄三明治。

这些外在的东西,无论在哪个时代,大概都是名媛的标配。

但真正让郑念与众不同的,却又不止是她的出身。

郑念长相漂亮,家世好,身边早早就有了很多追求者,还在中学读书时,就四次登上了《北洋画报》的封面。

《北洋画报》封面姚念媛女士


但她却并没有沉迷于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或者早早找个金龟婿嫁了。

中学毕业,郑念先是考入燕京大学,后又远渡重洋攻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也曾想让她早点找个好人家,但是郑念不同意,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她,说服了父亲,独自一人远赴英国求学。

明明可以靠家世、靠颜值衣食无忧,可郑念偏偏要靠才华。

但比起才华来,郑念的坚韧品格,又更让人敬佩。


01



在英国,郑念认识了自己后来的丈夫郑康祺,当时郑康祺正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郑康祺回国加入了外交部,郑念一起跟着回来,两人很快就结了婚。

1937年,郑康祺被派遣到澳大利亚,郑念便随着丈夫一起东奔西跑。

直到49年,两人才决定一起回到了百废待兴的上海。

回国后,丈夫依然在外交部工作,两人生活富足而安定。

那个时候,这个三口之家的生活很讲究。

“窗上有帆布篷遮,凉台上垂挂着绿色的竹帘。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幽暗的灯光,将大半间居室,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但白沙发上一对缎面的大红绣花靠垫,却还是鲜亮夺目,扎眼得很。”

而郑念,在满是棉布衫的大街上,依然习惯于穿着旗袍,保持着曾经的生活方式。

命运的转折,是从1957年开始的,这一年,丈夫身患癌症,很快就去世了,留下了才42岁的郑念,和年仅15岁的女儿。

丈夫去世,让这个家庭陡然陷入了困境。

但好在,郑念早年的学习经历,让她见识不凡,丈夫离世后,她很快就接过了丈夫打理的壳牌石油公司,郑念任上海办事处总经理。虽然重新步入社会很艰辛,但是郑念很快就凭借聪明和见识,将公司打理地井井有条。

这个时候的郑念,早就没有出身可以依靠,也没有爱人来帮衬。

她完全是以一己之力,抗住了生活的重担,让自己和女儿,能够保持着曾经的生活水平。

只是,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如此努力地面对人生,可更大的命运风暴还在后面。

1966年开始的往后十年,是很多像郑念这样的人的致命劫难。

只是,郑念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句话:“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在狱中的7年时光,郑念从不曾屈服和认罪,也不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郑念将这个困着自己的一方天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用饭粒当浆糊,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这样,被褥就不至于被墙上的尘土弄脏。她将两条毛巾缝合起来,给水泥马桶做了垫子,用手帕做遮眼罩。

放风时,她尽情地欣赏着天空、花草,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空下来,她就背诵唐诗,帮助自己捱过每一个黑夜。

她也从不曾嚎啕大哭,后来她曾在书中写道:“我不知道如何该放开嗓门发出那种嚎啕之声,这实在太幼稚,也太不文明。”

在7年前,郑念面对浩劫,曾对女儿说过,“待过去后,我们再布置一个新家。它同样会十分美观舒适的。不,它会比过去更美好。”

带着这样的乐观和坚韧,她熬过了7年地狱般的生活。

1973年,已经62岁的郑念被无罪释放,然而,更大的打击却扑面而来——她唯一的女儿,早就离世了。

这一次,郑念没有忍住哭了出来:“我竭尽全力,围着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代价和遭受的种种磨难,瞬间全部失去了意义。我只觉得自己四周一片白白茫茫,似乎一下子全给掏空了。”

这是她在生活急转直下之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命运压倒。

但很快,郑念又挺起胸膛,成为曾经那个打不垮的郑念。

她不断奔走,以最理性的方式进行了抗争,最终,她和女儿都得到了应得的平冤昭雪。

1980年,郑念离开上海远赴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果问什么是真正的名媛?那么,从郑念的身上可以看到,你的品格配得上你的气质,才算是真正的名媛。

郑念胆识过人、坚毅如铁,却又从来都不失体面,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让自己乐观、体面地生活。

郑念,是真正的傲骨名媛。

03



到了美国,郑念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她曾说:“在美国,一个老人,没有家,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是很苦很苦的。”

但这并没有阻碍郑念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过郑念:“已74岁的郑念开着一辆白色的旧日本车,穿着一身藕色胸前有飘带的真丝衬衣,和灰质丝质长裤,黑平跟尖头皮鞋,一头银发,很上海。”

在郑念的屋里,常年都会插着一只鲜花,在晚年郑念的脸上,你看到的永远是祥和优雅的笑容,目光清澈,眼神坚定。

但郑念让人敬佩的地方,还不仅如此,虽然她饱受艰苦、远离故土,但是她拳拳的爱国之心,却从来都没有变过。

“我爱自己的国家。即使它不是永远正确的,我也爱她。”

1988年,郑念将丈夫和女儿的骨灰洒在了太平洋,因为海水可以通往祖国,她在那时就留下了遗嘱:自己死后也要把骨灰洒进太平洋,这样一家三口就可以在黄浦江汇合了。

2009年,94岁的郑念在家中洗澡不慎被烫伤,后来因细菌感染,不幸离世。

离开之前,郑念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对医生淡淡地说: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郑念去世后,她的骨灰被依言洒进了太平洋,时隔几十年,她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1988年,郑念曾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一出版就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曾忍不住评价过郑念:

“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忆录最伟大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对自己抵抗心理和身体的压力的记录。”

从这个层面来讲,郑念担得起“贵族”的称赞。

一个人如何才能让自己更高贵?看完郑念的一生你会发现,一切奢侈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它包装的了一个人的身体,却包装不了一个人的灵魂。

无论身处怎样境地,都铁骨铮铮、不放弃生活,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坚守尊严,体面地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名媛,是真正的贵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