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破VUCA | 麦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詹敏:15年麦田人,我的初心与坚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F2008 Author 基金会论坛


导读: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7日举行,主题为“因势聚力,协创未来——变局挑战中的基金会”。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2020年会。围绕2020年会主题,我们推出“思破VUCA”专栏。


“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2020年,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易变性与不确定性的复杂年代。我们将访谈来自业界、政界、学界、商界等的思想者、实干者,共同思考基金会行业面对的挑战,因势聚力、协创未来,破解行业面临迷局。


“思破VUCA”第04期,我们采访了麦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詹敏,她指出,面对变局,基金会不能局限在自己的机构里;面对诱惑,公益机构不应放弃底线和价值观。


▲本文经访谈对象确认发布,仅代表访谈对象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思破VUCA04

詹敏

出生于四川资阳。2005年成为麦田计划志愿者,2006年底成为麦田计划第一个专职人员,工作至今。目前担任麦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以下是访谈全文


谈麦田转型:不能局限在自己的机构里


CFF:您在2006年就加入了麦田并一直工作到现在,是什么让您在一家机构坚持这么长时间?


詹敏:我是麦田的联合发起人。最早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2006年底成为全职。


首先乡村教育的改善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好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第二是因为麦田的组织模式很特别,我们是以在全国建立志愿团队的方式开展乡村儿童的服务。作为总部,要去做全国各地的团队的协调,他们的能力建设、资源募集等。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并且不断随着外界环境而变化的事情,你永远在接受新的挑战。不需要你去做机械重复的工作,那样你可能很快就会厌烦了。另外因为我参与发起了麦田,觉得对它负有一份责任,所以就做了这么多年。 


CFF:您的机构近年来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詹敏:我觉得变化是一步一步发生的。


第一次大的变化是在2010年、2011年,因为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有一个从助学到深度助学的转型,就是从资金、物资的资助转向了教育内容。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在去年,新的战略规划确定了麦田要去做一个平台。在此之前,我们更多是从组织内部去看麦田的发展,比如发展我们的志愿者等。之后我们可能会更多从整个乡村教育或者中国发展的视角来去看我们做的事情,联合更多的力量,比如说乡村学校公益组织等更多的资源方。我们希望能够推动行业发展,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麦田一直以来比较草根,像我们发起人都是属于比较低的阶层,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所以有一个挺宏大的理想,但要实现还是蛮困难的。在这个过程里会面对很多的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CFF:作为秘书长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来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


詹敏:第一个是对教育的理解。因为毕竟我们是在做乡村儿童的教育改善,你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你做的这件事情它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有意义,真正的去让你服务的这些孩子得到很好的个人发展。这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个根本的东西理解错了,可能就会带着这个机构往错的方向去走。


第二点,我觉得要有一个大的格局,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机构里面。面对中国这样辽阔的地域面积,这么广大的农村,麦田不管发展的多大,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联合各方的力量。我自己要有这样的意识,要从这个角度去推动一些行动,包括也是要让我们团队带着这样的意识去开展工作,做事的效率可能会高很多。


*图片来源网络


谈行业发展:面对诱惑,公益机构不应放弃底线和价值观


CFF:现在公益慈善行业的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都在经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局中,我们应该要守住哪一些东西?


詹敏:我觉得第一个是价值观。


在这种变化特别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去看你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外界有很多诱惑,也有很多的压力,为了达成目标,你可能会不自觉地用一些你价值层面并不认同的手段。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去分辨它,不去思考,可能慢慢的就迷失了。比如说像今年99公益日,大家对于很多机构的筹款方式的讨论。从价值观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楚。 


第二个,现在可能一部分的机构在讲生存,因为确实很艰难。当我们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还是要去看哪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底线。比如像规模化,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但你要真正去看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规模化的,你的项目当下是不是适合规模化。对于商业化,我觉得我们要学的更多的是商业的一些方式方法,而不是他们的一些手段。特别是机构的负责人如果内心不够坚定,很容易被大环境带着走。


CFF:您提到了价值观,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描述您所要说的价值观的话,您会用哪些词? 


詹敏: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第一个是服务对象至上,像我们的话就是孩子至上,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能损害他们的利益。第二个,就是要保证基本的诚信,包括我们讲的信息透明。你做的事情一件是一件,特别是机构负责人要把握这样的一些底线。


*点击链接,报名2020年会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7日举行,每天14点,统一会议平台,与您不见不散!


CFF:根据您的观察,近年来公益慈善行业出现了哪些好的变化,哪些不好的变化?


詹敏:好的变化是我开始看到一些推动行业发展的行动。


过去很多公益组织都是单打独斗的,其实我们最早的时候也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玩的挺好的,挺开心的,觉得这样就行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开始意识到,一个机构的力量不足以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大家会更愿意做一些联合的行动。我觉得是一个好的趋势。比如去年麦田参与发起乡村儿童美育网络,会促进整个在开展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一些公益机构在专业能力上面的提升。


不好的变化,我会看到有一些机构过度的追求规模化。当规模化成为一个机构的目标时,可能会忽略掉一些核心的东西。比如你的机构发展是不是匹配到你的服务内容,是不是真的有在持续进步?我觉得规模化是应该的,每个机构都应该考虑说我的服务能够不断地去拓展到更多人,但不能单纯地把规模化当成一个目标。


CFF:您认为行业资源整合应该有谁来牵头做?是基金会行业平台还是头部基金会?亦或是政府呢?


詹敏:我觉得可能不存在谁牵头的问题,公益应该是自发的行动。当有这样的意识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去思考,站在“我”的角度为这件事情贡献。


比如说政府能够去做一些倡导,推动资金的投入,催化一些行业整合的行动,或者推动整个议题的进步。基金会可能作为资源方,能够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是投到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上面。我觉得是各个层面都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 


CFF:您对公益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看?是乐观基调还是悲观基调?理由是什么?


詹敏:我觉得还是乐观的。


我04年开始做公益,到现在能感受到很大的变化。包括在机构里面,会看到我们的志愿者从单纯的说我来做一点公益让我快乐这样一种心态,转变为要提升我的能力。公益组织也在不断追求做得更好,也越来越打破自己的边界,资源共享也在变多。这都是一些特别好的进步。


如果说悲观的话,我觉得整个社会对于当下可见的成果的追求,会有一点短视,可能就忽略了一个更长远的东西。在这个过程里面,社会的话语体系或者是一些观念都会左右公益机构,这个是我会担忧的一点。我觉得需要整个社会,都能够把公益这件事情看得远一点,更大一点,对于眼前的一些东西不要太过于执着,不然的话就比较容易钻牛角尖。 


*图片来源网络


谈疫情影响:很多公益机构“做不下去了”


CFF:您认为新冠疫情对公益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詹敏:我觉得第一个是筹资。就像我刚刚讲到的很多机构可能面临生存的问题,还有很多的机构可能就是直接已经注销了。我知道有很多机构真的就是做不下去了,这是最大的一个影响。另外可能是在业务模式上面的影响,很多的内容都搬到了互联网上。


CFF:疫情对麦田教育基金会的影响有哪些?是如何来应对的?


詹敏:每次讲到这个话题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感觉疫情没有给我们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跟麦田一直以来的运作模式有很大关系。我们是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志愿者团队,来开展项目的服务,来回应机构的使命。疫情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讲没有很大的影响,大不了这段时间不做活动。


项目的延迟对很多机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资方给你这笔钱,有一个很明确的要求,你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麦田大概60%多的资金都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的捐赠。我们讲的社会公众,其实就是我们的自己的社群以及他们能够辐射到的社会公众。所以其实不会有人来要求我们说,你答应我的项目为什么完成不了?麦田可能在这方面没有特别大的压力,我们把项目按时间顺延就可以了。


筹资也是一样,因为我们公众的筹款会比较多,资金的结构还是相对比较健康的。你的资金的来源一定要健康,不能只依赖某一类的资方,否则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我们也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大家也有一种同仇敌忾的心态,都特别的努力。所以今年到10月,我们的收入基本跟去年是持平的。


CFF:疫情期间很多公益活动搬到了网上,您如何看待线上公益的效果?未来线上公益服务是否会常态化? 


詹敏:先讲后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会常态化。毕竟它是一个普及的技术手段,大家一旦用上了,可能就会慢慢的习惯它。


麦田比较注重给到孩子的陪伴,这种陪伴更多是面对面的,不是隔着屏幕的。我们的课程很多是跟孩子有互动的,在线上很难去实现,所以目前没有特别的去推线上的东西。但我知道有一些机构确实是利用疫情这样一个机会,把他们原来计划的做线上课程的工作提前了,也促使他们能够更快的在这方面产生一些成果,那我觉得也是好的。


我们不能说因为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就都要使用互联网,好像线下的就不好了,而是既有互联网也有线下,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CFF:疫情期间有很多年轻人依托互联网来开展公益行动,形成“无组织的组织化”,您觉得这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詹敏:我理解不会。


麦田在2010年注册以前,其实也是没有法律身份的,那时相当于就是一个自组织,全都是志愿者。但我感觉随着政府在对公益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无组织的组织化)其实不太容易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它一定会继续存在,因为有很多新生的力量慢慢成长起来,以志愿者的方式去开展公益服务,再到成立机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政府这种管理下,它会知道,我有一天是要去注册成为一个公益机构的。


*图片来源网络


谈国家治理与公益:管得太细,公益行业就会失去活力


CFF:国家层面的治理吸纳慈善会对基金会行业有哪些影响?有人认为行政力量过度干预会妨碍慈善事业发展,您如何看?


詹敏:我觉得新生力量也好,政府也好,在推动公益发展的时候要有自己的边界。政府可能更多的是提供空间支持,更多的是设置底线,在这个底线的框架范围内,公益组织是可以比较自由地去发挥的。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如果管得太细的话,可能公益行业就会失去活力。 


CFF:当今的变局是否会促进政府和公益组织更加紧密地联合?


詹敏:我觉得说不太好是否会促进联合,更多的可能是我们的期待,期待政府能够在促进联合的层面给到更多的支持和空间。目前的话,我没有看到特别多让我觉得很有信心的例子。


CFF:您如何评价基金会在政治经济变局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国际动荡局势下,中国的基金会行业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


詹敏:从基金会的角度,我觉得还是要更多去关注公益行业的发展。现在中国资助型的基金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开始去做实际的项目,自己去操作。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好像整个生态链断了一环。


那对于公益机构来讲,在现阶段的这样一个中国的大环境下,他们能够从公众、企业这样的资源方获得的机构发展的支持还是很少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基金会要去承担的责任。



END


排版 | 陈晨

访谈 | 刘长春


支持麦田,我可以
▲加入月捐,成为麦田的播种者▲加入麦田成为一名麦客▲联系、捐赠麦田

 麦田慈善基金会起源于2005年10月,2015年注册“扬中麦田义工服务社”,被认定为4A级社会组织,2018年成立“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麦田始终致力于改善贫困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在扬中本地开展公益项目。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万飞:用联动和呼吁,扭转2000多个家暴受害人的命运春风十里不如你 | 2020年10月工作简报麦田医护故事 | 8年的公益旅途,谱写了橙白之歌如果不谈钱,你离公益是近还是远?

因为青企会,520的暖流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白水河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