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南非遗(茶)文化工作坊 | 茶船古道

集大文院 2023-04-07



隔断病毒 不隔断爱

更不能隔断我们的读书和思考


近期集美大学文学院

闽南非遗(茶)文化工作坊

导师郑亮给工作坊的同学们布置了作业--

「 茶与船 」

一同看看他们的分享吧




01

疫情、网课以及作业



—— 文学院教授 郑亮


2020开学的第一课是在网上开的,隔断病毒,不隔断爱,更不能隔断我们的读书和思考。宅在家里很多学生都在怀念校园湖畔的黑天鹅,尚大楼下的奶茶,有的老师也念起了四楼咖啡厅外的风景,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如此靠近,守护相望。相知无远近,万里犹比邻。


这是一个喧嚣的世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城市一下安静了许多。宅在家里,每一个清晨我都听到窗外的鸟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你只有静下来才能够体会安静的力量。出于不便言说的心思我喜欢名字叫亮的人,在古代有说出经典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诸葛亮,还有扶素琴而歌“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五柳先生陶元亮,今天在我的名单上增加了一个李文亮,他们都有给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启示。


我给工作坊的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茶与船,课后同学们都按时交了,形成了以下九篇文字。茶船是今后我和我的团队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茶船古道”是福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连接着泉州、漳州、厦门、福州等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古道与茶船相连,正是通过这些古驿道和茶船,福建的茶走向世界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贸易和文明的程,“茶船古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世界文明的大动脉之一,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有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世界知名种类,还有建盏(茶器)、斗茶、采茶歌、采茶戏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活跃在民间,这些都会通过茶船古道流向世界。同学们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有感性触及古道的流波,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慢慢的,大家把注视的目光从一杯茶,一片叶,一叶扁舟上转移望向远方,那里有更深的海,更大的帆,道也很长。




02

生活中的一缕香



—— 中文1913 李佳蓉


闲暇时光,一点阳光,一缕茶香和一本好本,是向往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宗闽南人,茶香笼罩在我时时刻刻的生活中。从小到大,那一抹茶香始终伴随我左右。家里农闲时,休息时间,或早或晚,总有些三三两两的邻居来到家里,只为那抹香。在茶香中谈天说地,不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短,似乎都趣味十足。


当然,想要泡出一杯好茶并非易事。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泡茶的步骤第一步就是涤器,用开水将所有的壶、杯冲烫一遍,既为清洁,又可温热壶杯,有利于促发茶香,这是泡出一杯好茶必须下的基本功。影响茶香的还有众所周知的好茶,好水,好的茶具。除此之外,还要有好的茶技。而茶技包括三要素:(1)茶叶用量: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2)水温: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3)时间 :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时间过长,则茶老,过短则无味。



不可忽视的是,当下人们的泡茶不再如此谨慎,大多早已简化了这些步骤,改变是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息息相关的。快速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直在追求速度而忽视质的要求,浮躁不已,很难静下心来。越来越多的人做事总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而实际上,茶正是缓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正是这一缕香,我们被高科技所牵引的心神才会安定下来,平心静气面对生活的一点一滴;正是这一缕香,才有房子中隐约传来的高谈阔论、欢声笑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被这一缕香,这一杯茶所联系着,而非隔着一层冰冷的屏幕。正是我生活中的这一缕香,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






03

52赫兹的鲸



—— 中文1914 郑舒媛

上了岸,何去何从?

How do you do it down there?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2019年11月15日,由4k技术修复的电影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重登荧幕。在光影交织的弗吉尼亚号轮船和1900那双仿佛总是弥漫着薄雾的眼睛中,我想起了那只永远唱着52赫兹歌曲的鲸。


也许并不是天才所以才孤独,而是因为孤独所以有了天才。当1900一步步踏着通往陆地的轮船旋梯时,他突然停了下来,紧锁眉头,望着眼前的水泥森林,最终选择回到船上。从小与陆地隔绝的他不知道上了岸之后,自己该何去何从,正如他所说:“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perfume too strong. It’s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陆地对我来说是艘过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过长的旅途,太浓的香水,是我不知道从何弹起的曲子。我无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在残破老旧的弗吉尼亚号轮船上,1900拥抱至死的不仅仅是他与生俱来的孤独,还有自我。


弗吉尼亚号轮船与1900都像是那只永远只能发出52赫兹叫声的鲸,孤独地穿梭于茫茫不知尽头的大海之中,他们坚守着专属的孤独与自我,没有在纸醉金迷中迷失最初的方向,这也许就是我向往的吧。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下: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这句话读起来未免太过于残忍,不过细想下去心底便少了份纠缠。每个人都是独自降落人世,又独自离开,陪伴一个人最久的莫不是孤独与自我。既然赤裸降生,又何不选择以清白的身心离去。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带着一艘弗吉尼亚号轮船,拥抱孤独与自我,化作唱着52赫兹的鲸,去往那蔚蓝的大海。

原谅我吧,朋友,我下不了船了。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04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 中文1914 唐若嫣


茶文化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环。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生长于云南的我对茶也颇为熟悉,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不同种类的茶茂盛地生长着。云南茶叶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滇红、绿茶、普洱茶、紫压茶、花茶五大类,共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红茶、普洱茶主要供出口,约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主要销往港澳、东南亚、西欧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茶和花茶主要供内销,紧压茶主要销往西藏及省内部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辛苦培育,云南大叶种茶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其鲜叶制出的各类茶叶,如滇红、滇绿、普洱茶、沱茶、七子饼茶等等,色艳、香浓、味醇、形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



于我而言,我最中意的其实是花茶。在每一个明媚的日子里,泡一壶花茶,出神地看着一朵朵娇艳的玫瑰在瑰色的茶水里沉沉浮浮,浅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憩于窗棂之旁,手捧书卷,享受极致的幽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时光,是我和朋友行走于大理双廊古镇的小道上,走累了,就走进一间茶室,点一壶玫瑰花茶,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向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宁静的洱海和白雪皑皑、连绵起伏的苍山。这一瞬间,岁月静好这个词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平静得好像在一幅画中。玫瑰花茶的茶味并不像它外表一样美好,入口尽是酸涩,但酸涩过后的花香却又让人回味无穷。若是在花茶中加入一些红糖,又别具另一番风味,带有一丝甜味的茶水给人以恬淡之感。一壶简简单单的花茶可以喝出两种风味,实在令人惊喜。


茶可以让人浮躁的心情在须臾间沉静下来,无论是什么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静静嗅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感受着平凡生活里的那一抹静谧。




05

丝绸·海路



—— 中文1914 张玮


曾有诗歌这样描写海上丝绸之路:“先辈筚路蓝缕,穿越戈壁沙漠。通亚欧非商道,架新经济走廊。吾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东西世界,构筑海上桥梁。”扬帆远航,串联起绵延的丝绸海路,通商之路。


船舶远航开辟联系世界的历史要追溯至商周,它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海上丝绸路的鼎盛之时便是明朝,那是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海风吹拂,白帆漂洋,给世界带去了彼时中国丰饶的物产和渊博的文化,同时,来自沿路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化和独特的地方产物。帆船掠过水上,没有声息。上千帆船乘着晨风在金碧辉煌的江面向天际驶去,上万江鸥簇拥着帆船上下翻飞,那时的郑和怀揣着海上通商、文化交流的远大理想前行着,船只成为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



百年之后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依旧充满着它的魅力。我记得,那是我去广东的一次旅行,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第一次真切的感受丝绸海路的神秘与魅力, 博物馆的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I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船舶虽已破败,但是那船板上的痕迹都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饱经风霜的证明,我很好奇它们的故事,沿途是否见过不同的风景,从金灿的沙滩,浓密的棕榈到神秘莫测的异域图腾和令人神往的山川河海。眼中瞥见展窗后那只一抹蓝的青花瓷,我见过不少青花瓷,可来自海上丝绸路的你,是那样的不同,大约也会带着来自属于海风的气息,不知道是哪一年上釉的大海包裹着你,不知道哪一只船两脚插在水底,不知道大海可以从天空倒扣下来,不知道破损的瓷片可以遮蔽日月星辉。


“时间以一种方式悄悄流逝,但时间的记忆却会以多种的形式保存下来。”海底的记忆也是不可磨灭的,陶碟、陶碗、陶盆、瓷片、金香炉、古代钱币……在一个展柜里,像我们诉说着一个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故事。我想起了《蔚蓝色视角:东海诗群诗选》的“献词:“我们更看重的是另一个大海——那深藏于表象之下的生命,犹如石头里游动的鱼,或者树根和草叶上奔流的河流。它们的生命是那样神秘优美,那样动人心魄。海洋诗给予我们深深的思考与博大的胸怀,海的潮汐即是我们生命的律动。海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诗歌的摇篮”。


一切从大海出发,一切又归于大海!如今的海上丝绸路依旧会熠熠生辉,继续为中外的通商往来,文化交流带去更多的可能。




06

茶与船说



—— 中文1913 雷敏


茶与船在中国的千年文化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丝绸之路中茶走过大漠,郑和下西洋中船跨过大海,它们将中华的文化播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满载着悠悠茶韵的船一直平稳航行在华夏文明古海之中。


关于茶,家乡虽有以此为生的人家,我也曾在某一次的上学路上或闲暇玩耍时路过那大片的碧绿,可当时只觉得它绿的古板,不如桑叶那般通透。过年时家里也总会备着些茶叶待客,一群人围坐在炭火旁,手里头端着杯香气缭缭的茶水,说着些让我颇感乏味的家长里短,,我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好不容易察觉手中的水温到了一个尚能入口的温度,一口灌下去却被苦得直皱眉。关于船,我似乎没有太多记忆,家乡并非海滨城市,极少能看到码头与船泊。等到再大了些,偶然读到“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句子时,一方面为这诗句中的意境所惊艳,另一方面逐渐萌生了了解这两样东西的想法。



煮茶要经历一系列繁琐的工序,温杯,醒茶,冲泡,赏茶。待客礼节也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再加上对于茶具茶水的讲究分类,虽有些烦闷却无处不透露出一股仪式感。造船亦是如此,从设计到选材再到最终的制作以及后来的装横等等,都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初中时读过一篇名为《核舟记》的文章,那般精致的船却只有核桃大小,其雕刻之艰辛可想而知。但生活似乎就和煮茶造船一般,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不可操之过急,倘若跳过温杯醒茶直接冲泡,抑或是粗糙设计船型而急于求成,都只能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饱读诗书的气质与风雅,那就细细品味书中大千世界;想要一份完美的成绩单,那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学;想要培养出一朵无与伦比的名卉,少不了一天天的细心照料。这个时代诚然追求着快节奏,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跳过过程直接解答生活这道谜题。


一天天经历着重复的过程却依然能投入其中,好的煮茶人与造船人想必都有着敦厚诚恳的特质。若能以这般特质投入到生活之中,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争纷。这些天来因为传染病我们都只能宅居家中,比起一直咒骂始作俑者指责微博水军,倒不如以煮茶姿态安然度过宅家的每一天,看看书多充实自己,这样等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之时,走出房门赏花时发觉自己至少不是一无所获。


虽孤舟蓑笠翁,然最宜茶梦同圆,座中春色亦常留。




07

未曾消逝的南船



—— 中文1813 卢家龙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采莲的姑娘,在湖光水色中佯折藕蓬,听凭船儿随波漂流,殊不知竟是岸边的男子让她失了魂儿,一把莲子一掷一接,一对男女一羞一回眸,一段佳话便在这诗歌中永驻……


江南水乡,山许不环,水一定绕村而流。上街、串亲出门便要登船。古时南船北马的时代,我总是更青睐那行船的江南。马的驯化同牛、猪等家畜一般需要的是人类的耐心和蛮力;而船的创造却弥漫了层人类智慧的韵味。许是由于我这北方的男子,未曾乘过小船的缘故;又许是那船比马多蒙了层科学的色彩。材料的选择,浮力的运用,动力的创造……都展现着科学的魅力。



马从远古时代跑到民国乃至新中国的成立,依旧是那个四足着地的生物,而船却在不断地演变升级。直到今天,马被关进了动物园,不再作为代步的工具,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船却靠着“种族”的分化演进,把人们送向了更远,更险的水面。


不见得是南人比北人更具远见,更有智慧。毕竟南船北马是由南北迥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我想如果南方可以在水中发现一种可以像马一样矫健,易驯养和能载重的生物,他们也未必会采用船,毕竟船的行驶需要动力,而动物的驾驭只需要扯一下缰绳,挥舞一下鞭子。


毕竟人性的劣性中埋葬着“惰性”的种子,所以或许恰是南方环境的恶劣与难开发程度,给予了船只发明与演进的契机。或许船只的发展演进恰是江南险难环境的馈赠。




08

闽南茶客



—— 中文1913 罗海滨


我不知道是否全国各地都一样,但在我们闽南地区,是家家户户都有茶具的。有人来家里做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大人们叫别人来家里做客,不是说有空来我家玩,而是有空来我家泡茶。我想这也算茶在闽南人心中重要地位的表现吧。


我的爷爷非常喜欢喝茶,他总是茶壶不离手,若是要出去玩,也要先拿水杯把茶沏好了装着随身携带。小时候我爷爷总爱泡茶给我喝,让我也喝茶,但我不喜欢茶涩涩的感觉,总是不喝。我爸说小孩子不喜欢喝茶很正常,我当时嘟囔着我长大也不会喜欢喝。但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要喝茶也是避免不了的。往往有不好意思开口的嫌疑,而且你一不注意,主人已经把茶沏好端到你的面前了。只能抿一小口放在自己桌前,这样主人就不会给你添茶,等要走时再把杯子里的茶喝完。


即便不喝茶,但泡茶还是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的。有时候家里来客人,大人忙着没空,爷爷就叫我泡茶。我已经忘记了第一次泡茶是什么时候,但我记得那时我出乎意料地给大人们泡了一次茶,从此之后只要我在家,有客人在我爸准是要叫我泡茶的。每次客人来都要夸我说这么小就会泡茶了真厉害。可能是因为开心的缘故,也就慢慢的就跟着大人喝起茶来。



闽南人是真的会喝茶,我爷爷早上醒了就烧开水,先喝茶,从早喝到晚,茶叶换了一泡又一泡。爷爷的朋友来总会带点茶叶过来说最近喝到什么好茶了带过来一起尝尝。说罢便烧水喝茶谈天说地。家里来客人了,饭前喝茶聊天,饭后还是喝茶聊天。过年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常见,走家串户,客厅里人来来去去,没停下来的就只有那茶壶,不停地往一个个客人的杯中添茶。


我并不是很清楚茶的种类和不同的茶之间喝起来有哪些区别,但茶则是家中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虽然不注重泡茶繁复的流程,对茶的品质则是有一定的要求。客人来家里也总喜欢带点茶叶。铁观音、白芽奇兰和正山小种是家中最常见的茶,偶尔也会有大红袍之类的较少见的茶出现,铁观音和白芽奇兰泡起来需要水浸在茶具中等待一小会,而大红袍则是洗茶之后注水即可沏出饮用。其他的茶我则是一时间说不出来了。虽然闽南人在喝茶方面非常的资深了,但我想闽南人可能都是有一个共同烦恼的就是,家里茶那么多今天喝什么茶好呢?


如果要我说出有什么可以代表闽南地区的话,也许是我的知识有限但我第一时间能想出的只有茶了,虽然茶在哪里都有,但我觉得茶是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09

诗清只为饮茶多



  —— 中文1914 陈心灵


中国是“茶的国度”,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爱茶,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走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但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多的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著名的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写道:“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在茶的清香飘逸中,吟诗作赋,以诗词来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表明心志,乃文人饮茶的高雅情趣。


东坡居士爱茶如女,爱壶如子。相传他谪居宜兴时,常常提一把提梁式紫砂壶,泼墨吟诗,忘情于山水之间,更是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名句。观东坡先生一生波澜坎坷,却仍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气从容。不能说这没有茶道的半分功劳,正是因为深谙茶道,他才又写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样的名句。所谓:“诗清只为饮茶多”,东坡居士的诗,是酒味茶香兼有的。茶香中那一点苦涩,便是诗味了,外放气韵,内藏精魄,甘美而悠长。



说起饮茶名士,不得不提起香山居士,他终生嗜茶,与茶相伴。据说他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更是有“别茶人”的美称。香山居士喜爱饮茶,更爱以茶来修身养性,交朋会友,以茶抒情,以茶施礼。茶孕诗情,裁香剪味,于是便有了“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手中端着一碗香茶,没有任何理由,将茶赠与爱茶之人。这赠送的不仅是一碗茶,而是一种惬意的情感,一种悠然的情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写道:“啜苦咽甘,茶也”。茶虽本味是苦,最终归途却是舌尖上的一丝甘甜。先苦后甜,方能忆苦思甜。所谓:“诗清只为饮茶多”,笔者更想说“心清只为饮茶多”。人生如茶,或浓烈,或清淡,或苦涩、或甘甜,我们能做的,便是品味人生,保持内心的清明,潇洒地走过人生每个或精彩或平淡的时光。极爱板桥先生所书:“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石砚,一张宣德纸,几笔折花。”细细品来,越发觉得雅致脱俗,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诸君共赏。




10

零食与茶



—— 中文1914 林怀淮


花茶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的香花熏制而成的,其中金银花茶可以化解咽喉肿痛。南方的冬天,空气大多干燥。吃多了零食,喉咙里便像是搁了一块石块,这时候就到了万不得已该放下零食的时候了。然后捧起一杯金银花茶。


2020年的春节,疫情袭来。全国上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将自己囚禁在家里,尽可能地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减轻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的负担。宅在家里的时间,每一分钟仿佛都被偷偷地延长了一点,变得漫长。面对满溢的空闲,我选择用一些零食将时间模块化,也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吃一点零食让自己转换一下心情。不过,一不小心吃多了零食,就会得到零食的惩罚。当喉咙里像是搁了一块石块的时候,就是时候该求助金银花茶了。



喉咙肿痛的程度不深,可以借助药品之外的茶恢复是一件好事。金银花茶可以清热解火,对化解咽喉肿痛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并且,金银花茶不只好喝,也好看。入口虽带有一点苦涩之味,苦涩过后,却有回甘。金银花茶不仅会在喉咙中留下丝滑的质感,也会在杯器中久久留香。冲泡金银花茶,最好选用玻璃杯,方便从侧面观赏细长的金银花水中的模样变化,等到金银花沉到杯子的底部的时候,就可以饮用了。暂停几天零食的摄入并辅以金银花茶的饮用,疗效就出来了。接下来,就需要吸取教训,少吃零食,多喝茶。



END


往期热门文章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文学院最全NCP防护手册

查看

同心战“疫” 

文院师生在行动
查看
集大文院抗“疫”诗文 我们都是抗击者

查看
集大文院

平台编辑丨黄启芝

责任编辑丨苏雅芬

指导老师丨刘松泉

导老审丨华晓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