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工作坊 | 电影照进现实
自2019年12月8日武汉出现第一例肺炎患者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已三月有余。疫情期间,各类新闻层出不穷,刺痛着我们的心,也让我们看到人间百态,不禁唏嘘万分。现实似乎在上演着电影中的桥段,人们感叹:魔幻2020。
疫情成了一块压在每个人胸口的石头,面对未知,恐惧和不安紧随而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大部分人的计划。我们无法通过双脚体验生命,但可以在电影中从别人的人生历程中汲取经验,获取能量。电影来源与生活,而往往又给生活以启迪。电影以任何形式所表达的任何内容,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情感寄托。剧本工作坊的同学们在坊主的带领下,选择了多部关于疫情的电影观看,并写下了观后感。几部电影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疫情多样的思考视角。电影所传达的光明与善良的灵魂、人性的光耀、灾难下蕴含的重生力量、人类的渺小中隐藏的坚韧……让我们抛下减少了恐惧,开始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疫情共同度过难关。
文创1913 郑祎琳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中文1914李洪轩
影片一出,这句话就火爆了全网。电影以一位货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接受完安全排查后无意中撞死了一头鹿开始 。而这头鹿却慢慢复活,镜头也定格在死鹿白色的眼球上,这也为后面的丧尸爆发埋下了伏笔。而司机在被告知生化园区泄露后却认为他们的话不可信,这也是一种暗示,表明人们的安全隐患意识并不高,这也是为何生活中每次爆发疫情都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之一,今年的新冠、15年的MERS,都是最好的写照。
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剧情 都集中在了一列开往釜山的火车上。感染的女子侥幸逃上了车,热心的女乘务想救她却害了自己。由此,丧尸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连锁反应便在这列火车上传播开了。列车上很多人被感染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不逃跑却在看戏,这也很符合老百姓的心理:看热闹不嫌事大。而这场灾难的源头是一家生物公司,是石宇他们操纵股价好不容易救活的公司,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与《生化危机》这种展现英雄主义、子弹满天飞的欧美灾难大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主要以刻画人性为主。《釜山行》刻画了多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剧情的跌宕起伏也使人物 更加地饱满:
作为证券基金经纪人的父亲石宇和善良的女儿秀安。影片一开始就赋予了石宇以自身利益至上、事业心极强而错过了家庭的人设。而在经历一系列的事情后,石宇的人物性格也开始发生转变,他会救起吓到在地的少年荣国,也没有放弃未能上车的大叔尚华。最后也英勇牺牲。
大叔尚华和怀孕的妻子盛京。马东锡饰演的尚华应该是全片最伟大的一个人物了,是个称职的丈夫,也是个英勇的男人。盛京在上厕所时寸步不离的守着,在秀安想要上厕所时热心的告知她去下一节车厢,在一开始遇到丧尸时也让妻子先跑自己断后。而最后,也是用生命换来了其他人的安全撤离。
一对并没有正式在一起的年轻“情侣”——男生荣国并没有接受女生珍熙的告白。荣国很勇敢,有着少年应有的热血方刚,在同伴被袭击后他是第一个冲过去的;也有着少年的仁慈——面对变异的丧尸队员,也不忍心下狠手,以及对变异的珍熙的不离不弃。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老姐妹——性格温和、少言寡语的姐姐仁吉、刀子嘴豆腐心的妹妹宗吉。妹妹宗吉在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姐姐死后,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车厢的门选择同归于尽,虽然这种反社会人格并不推崇,但这样的处理大快人心,这也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
最大的“反派”金常务,绝对的利己主义者。让男乘务给自己当替死鬼;连累珍熙被咬;列车长好心救他,他却反将列车长拖下水,真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而最后金常务在完全变异之前请求石宇送他回家,说他妈妈还在等他,这也算是给他洗白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流浪汉。他和金常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有钱有势的客运巴士公司常务,一个是身无分文的乞丐,而流浪汉的人格魅力却比金常务高尚的多,在最后关头挡住了丧尸,为孕妇和小孩逃跑争取时间。虽然流浪汉的戏份不多,可他的形象却高大的多。虽然他什么都没有,却还拥有人性。
电影里有很多考验人性的节点 :一、尚华夫妇将要逃进下一节车厢时却被石宇关在门外。更讽刺的是,之后在秀安将要被丧尸伤到的危急关头却又被尚华夫妇所救。二、石宇等人还在候车厅抵御变异军队的攻击,而金常务却要求立刻发车。三、石宇等人好不容易突出丧尸重围却被拒之门外。躲过了六节车厢的丧尸,却没能躲过一节车厢的人心。一面是丧尸的围攻,一面却是冰冷的人心,看似是两个世界,却没有任何的不同。见义勇为、能救则救的石宇等人和车厢内见死不救、保全自己的众人则形成了对立面。有人会认为他们见死不救泯灭人性,可是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他们又有什么错呢?在灾难面前,保全自己的生命才是第一位,在害怕心理的作祟下,人为了活命做出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两种人性一经对比展现的淋漓精致,若是每个人都能培养出这种高尚的人格,我想当真的灾难来临,损失会降低很多。
既然有人性的黑暗,就会有人性的光辉。母亲在临死前打电话给石宇,嘱咐他好好照顾孩子;大叔在临死前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允书”;珍熙被咬后,荣国选择留在她的身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偏偏这部电影描写的两段爱情都否定了这种说法,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前面说到荣国并没有接受珍熙的表白,而这里也算是做了一个交代;石宇在变异前回想起了女儿刚出生时的情形,看着他瞳孔慢慢变白,不得让人感叹无言的父爱有多么伟大。父亲没有母亲善于言辞,可父亲的爱不逊于母亲一丝一毫。而石宇最后的笑容也是点睛之笔;最后一幕,盛京和秀安拉着手从隧道里走出来,就在士兵要开枪之时,秀安唱起了那首想唱给爸爸却没有唱完的歌:“直到重逢的那一刻”,从而获救。
电影的结局 是孕妇和小孩,这两个象征着希望的角色存活了下来。最后盛京和秀安手拉着手穿过隧道这一画面也别有一番韵味——黎明终会穿越漫长黑暗,带来希望的曙光。
我在这部电影学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词:蚂蚁和食蚁兽 。石宇的通讯录分组中有一组的名字就是“蚂蚁们”。那些金融大佬们靠攫取平民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和影片中那些为了自己存活而谋害他人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比喻耐人寻味。
电影除了对人性的刻画,还有对政治的讽刺。遭受了丧尸的重创,政府还想掩盖丧尸的事实,以此安定人心。其实政府为了安定人心掩盖些事实很正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国家为了避免引起暴乱而选择压着一些事情,不过很多人却不能理解,认为是在逃避责任。导演延相昊也是借此来表达南韩政府对15年MERS病毒的无力和迟缓。
这部电影很多的细节处理的很好 :一开始在男主电脑上出现的生化园区和鱼类离奇死亡新闻、上火车前父女遇到的消防车队、上车后秀安透过车窗看到乘务员被丧尸扑倒的一幕……开头秀安在学校唱的歌也贯穿了影片始终,是结局很重要的一个伏笔。
不过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女乘务在看到女子变异后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一脸惊恐的坐在地上;再者,大叔尚华仅仅在手腕处缠了胶带,靠着赤手空拳打到了一众丧尸还没被感染;姐姐仁吉明明可以活下来却又为何留在原地?宗吉放出丧尸后金常务和男乘务却没有死;再比如新闻中录下的从直升机上掉下的丧尸视频又从何而来?
这部电影集惊悚、煽情、诙谐于一身。在描画恐怖氛围的同时,却又不乏诙谐的桥段,如石宇三人突出重围见到亲人后在厕所的情景,尚华调侃石宇该如何感激他,以及揪着荣国的耳朵问他多高,这轻松有趣的场面差点让人忘了他们还在逃亡。而它的煽情也恰到好处,生离死别真是抒情的最好方式。在着重描写人物感情时,影片多用特写和近景,而描写灾难画面时多用远景和全景。电影在演员方面也处理得很好,饰演石宇的孔刘和大叔马东锡也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两位演员,大人们的演技没话说,小演员也没有拖后腿。剧情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令人唏嘘不已。其实原著小说的结局是金常务利用孕妇和小孩打头阵躲过士兵子弹,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电影的处理方式算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能接受的结局。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别出心裁一改经典套路,不注重人类对丧尸的反抗,而是专注于对人性的刻画。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也十分丰富,男女老少、各个阶级的人,以及父女、夫妻、姐妹、情侣等多种社会关系都集中在了这部电影里。韩国电影在刻画人性方面一直都有很大的成就,诸如《素媛》、《熔炉》等电影。《釜山行》也算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
其实啊,阻挡人们逃亡的,从来都不是丧尸,而是他们心中的邪恶与黑暗 。
在末日中干净的活着
中文1914高文坛《惊变28天》
一场由于科学实验猩猩被动物保护组织擅自放出而导致的病毒在英格兰肆虐,短短二十八天内,全英格兰境内的群众几乎全被感染,感染症状是高度的狂暴、具有攻击性,二十八天内,城市基础设施崩溃、政府解散、英格兰全境陷入瘫痪状态。病毒爆发前意外住院昏迷二十八天的男主吉姆从医院醒来,不了解病毒爆发事件的他被一群丧尸追逐,所幸有一男一女马克和塞莱娜将他救下并告诉他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后马克意外被感染,吉姆与塞莱娜新结识了一对父女弗兰克与汉娜,并收到消息曼彻斯特地区有军队保护幸存者,四人组队满怀期待前往曼彻斯特寻求军队庇护,途中弗兰克不慎遭到感染,在历经艰难过后终于找到军队,哪知军队目前仅剩九名军人,并且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引来女性发泄欲望,并宣称所谓的“重建人类”计划。在危难之际,吉姆依靠过人的胆识与非凡的勇气将塞莱娜与汉娜救出,踏上了寻求救援的新道路。
与传统的丧尸末世题材电影不同,本片中活着的人类所带来的威胁远比丧尸大得多,人类内心的黑暗是丧尸不曾拥有的,欲望与权力的扩张,贪婪和愤怒远比一场病毒更恐怖。惊变二十八天在人性的轴心之外,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隐藏在城市中人们的躁动与不安,社会的发展与扩张,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我们内心原有宁静的心灵。影片对现代文明下潜伏的危机以及人们对危机产生的不安描述十分到位,假借夸张而又血腥的场面,向我们传递了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
丧尸不吃自己的同类,而人类却因为自己的欲望在自相残杀,本片中一部分人的人性让人胆寒。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吉姆、塞莱娜以及弗兰克一家所展现的人性光辉。
男主由废材到战士只需要二十八天,病毒爆发前的男主是一名很普通的邮差,当他从医院醒来后,若不是马克与塞莱娜的搭救他早已成为丧尸的一员,之后因为他擅自点蜡烛导致马克被咬;当上楼被丧尸追赶时他却体力不支,哭着让塞莱娜等等他;当他阻止大兵强暴塞莱娜时被大兵一拳打翻在地。这个在末世看似柔弱不堪,十分废材的男人本可以抛下塞莱娜与汉娜独自离开曼彻斯特,但他却选择返回营救塞莱娜与汉娜,并依靠丧尸杀死了几个军人。
而塞莱娜从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物变成了一名保护同伴、充满温暖的角色。最初在马克被咬时塞莱娜毫不犹豫的杀死了他;当吉姆被体力殆尽时塞莱娜并没有等待他;塞莱娜总是在表明她只会顾及自己个人安全,一同前往曼彻斯特也不过是巧合而已的想法。但在前往曼彻斯特的路途中,四人一同经历了许多磨难与温情时刻,这些都在不断的改变着她原本冷漠的内心。当弗兰克被感染时,她没有像杀死马克那样果断下手,而是哭着让吉姆杀死弗兰克;在最后时刻吉姆中枪,她没有像之前那样抛弃他,而是带着他前往医院,拯救了吉姆的生命。
除了对于人性的思考以外,本片的细节处理同样让人称赞。吉姆醒来后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游荡,看到地上散落的钱他选择去捡起并带走,这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正常反应;当他来到教堂时,教堂里堆满了尸体,这与欧洲信奉宗教,在末世时人们选择神的庇佑有着直接关系;当吉姆回到家时,先前服药自杀的父母手里仍握着他小时候的照片,这体现了父母深沉而伟大的爱;又比如在弗兰克家中的拍摄,镜头给到已经没多少水的鱼缸、几人去超市时发霉的苹果与鸡蛋,都表明了二十八天以来生存物资的供应不足。尽管这些细节并不能影响主线情节走向,但正是通过细节的铺陈衬托,人物的形象能够更加立体饱满,电影的末世气氛可以营造,观众能够根据线索体会到或是猜到之前发生的事。观众都知道电影故事是虚构的,只是希望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暂时相信,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性,这是每一部好的影片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所需要追求的。
除了电影剧情本身以外,这部片子的制作也十分出色。
电影采用了DV的拍摄手法,取景灵活,拍摄迅速,映射出城市萧条的粗糙感,同时由于影片中城市电力的消失,DV拍摄手法能发挥其在光线不足下取景的优点,增加了几分现实主义感和别致。同时本片大量采用了光影交互式的手法,例如剧中在隧道内换胎的情节,与大多数丧尸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没有直接正面拍摄丧尸的来袭,而是通过拍摄丧尸影子在狭窄幽迷的隧道内不断拉近来体现,而这种方式所展现出的紧张感与烘托的末世氛围是近距离拍摄丧尸撕咬所不及的。
除此之外,影片中空无一人的城市实际上并不是剧组提前向英国群众示意或者特效制作,而是剧组选择在周末早晨7-9点大家赖床时去街道上取景,捕捉到荒凉的镜头,这样就使得影片的真实性十分强烈。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同样是制作的一大亮点。《East Hastings》《Don Abandons Alice》在孤独的幸存者前进时响起,让人们借助英式小清新音乐体会到一丝末世氛围下的寂静,当危机出现时,《In The House》古典乐在一片倾颓与死亡的肃杀中响起,反衬出压抑之感,在逃亡路上,《In A Heart Beat》电子乐的节奏气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音乐风格的不断变换中,人们紧跟电影的节奏在末世中穿行惊心未定又起波澜。
作为一部2002年的丧尸电影,在2002年至2020年期间所拍摄的众多丧尸片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如美剧《行尸走肉》的开头,法国片《黑夜吞噬世界》中对于人类孤独的刻画,《我是传奇》、《生化危机》等等经典丧尸电影。这些都表明这部电影在丧尸电影史上绝对是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以及拥有着诸多可取之处。
最后,用剧中的一个细节来作为该影评的结尾。全片塞莱娜与吉姆只共同笑过两次,第一次是露营时,第二次是影片的结尾,当预示着仍有幸存者存在的飞机飞过天空,塞莱娜、吉姆和汉娜共同拿出布料拼成的HELLO英文放在地上并向飞机招手,飞机没有发现他们,塞莱娜与吉姆却并没有沮丧,而是笑着说:这次飞机还是没有停下来。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人们应多拿出说HELLO的勇气去取代说HELP的慌乱,拥有乐观的心态、独立的勇气,这场战“疫“终将胜利。
情义无私,但立场有异
中文1914杨颖欣《流感》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令人语塞的问题:“两个不同颜色的按钮键,分别代表一个人和五十个人的性命,你只有一次救援权力,你会选择哪一方?”大部分人自小学习的大局观会让他们选择救援多数人,尽管同样同情被抛弃者的性命。
但这个问题下通常伴随一个令人窒息的追问:
“如果,这个人,是你的母亲呢?”
我们往往很难选择,即便是最权威的教科书上也很难明确比较孝义与大义的轻重,我们敬仰为大义的人,但同样尊重救母者的立场。情义本身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同样真挚,只是立场的不同造就行为的不同。
韩国电影《流感》就讲述了一个有关少数人与多数人利益的故事:外来偷渡者带来猪流感病毒,感染盆塘大半民众。电影将不同的对立利益摆出:一边是20万的盆塘民众,一边是封锁意愿高达96%的其余民众;一边是医生的使命要求绝对公正隔离一切病患,一边是母亲的本能无法无视孩子的性命;在这一系列的冲突之中,有几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个镜头是女主金仁海帮女儿美日绑头发时,却因看到美日颈后感染症状而停止,镜头中,美日想要往人群走,而仁海却将其拽回,使其完全背离人群流向,藏于自己身后,这个扭转实际上意味着仁海作为母亲身份下的一种本能——作为医生,她深知感染的危险性,但作为母亲,她不能放任女儿去死。但同时,当男主智久想要接近被感染的美日时,她以近乎无情的方式隔绝了男主的关心,始终以侧脸相对男主的眼睛,这其实是她作为医者使命的一次体现——保护好其他未感染者。
其次,在男主寻找美日时,镜头以摇摆的方式前进,一路录进地下车库的惨状。电影以一种满地铺陈尸体的惊悚感,加上被塑料袋包裹起来却依旧还蠕动的将死的活人,巧妙地在生与死之间划了一道界限,让观众认为将死的活人就是活着的人,不由自主地将情绪的导火线引向军方,使男主的行为少了点横冲直撞的愚勇,多了些努力抗争的光芒。
接下来,几乎是全剧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一个镜头出现了——男主爬上围墙,却发现一个硕大的吊起的铁爪,抓着一大堆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摇摇摆摆地前进,其中甚至还有几具将死者在蠕动,终点是一片正在焚烧的尸海。镜头以一种类似于娃娃机的形式,内容却为与童真烂漫相背离的尸体,吊诡十分。同时,镜头还以从下往上的拍摄手法,以下面尸体的视角,凝视上方到来的“新客”,尸体一个个砸下,落在镜头上,恶心异常。
最后,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导演以一条黄线,划定了生与死的边界,越过黄线即射击的命令,虽让盆塘民众呈现一种丧尸样的醉态,却不敢行进;而导演此时巧妙地使用小女孩美日来打破僵局:情感上,美日作为小女孩,容易赢得观众的同理心;理性上,美日作为唯一可能抗体,对黄线的越过,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救人的使命,显得理所应当,因而,即便我们深知最后的套路:美日肯定不死,疫情必然被战胜。却仍然为美日那句“不要打我妈妈”而落泪,这是人性中最普遍的情感——对幼小的生命总是格外宽容。
这部剧因为各种动人的镜头收获不少好评,但也因为剧中人物的性格颇为人诟病。比如男主智久常被人冠以“圣母”的名字,总是多管闲事,但由于男主的身份是一名救助队队员,爱操心也是意料之中,当然,大多数电影总是需要一名“伟大光”角色来宣扬正面思想,虽有点落了俗套,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较男主,女主仁海的争议则是数不胜数。观影者总爱抱怨女主在疾病面前对女儿状况的隐瞒,认为医者不仁。但其实,我认为女主的形象是颇具矛盾性的。一方面,她深顾女儿美日的性命,深知感染者的危险,却仍隐瞒美日的情况,并且为了女儿的安危擅自动用实验室的抗体;但同时,她并没有完全忘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在以抗体威胁逼问女儿下落时,得知女儿情况后,她最终将抗体放回了试剂盒。在女主的身上,我看到了当母亲的本能与医护人员的使命交织的矛盾感,我们不必对她太过苛责,谁又能看着女儿的死去,而大呼救世济人呢?
同样,电影里不乏这样矛盾而复杂的人物。其中有个无名士兵,他的职责在于押送那些感染者、维护隔离区的秩序。但当他的兄弟感染时,他选择了视而不见;当自己的亲身母亲被感染出现在眼前时,他又怎能袖手旁观,只当无事发生?情感本身并无不同,只是站立的地方不一样。
除了以丰富多样的人物来填充叙事、增添故事饱满度以外,这部剧不乏许多具有特色的镜头、色彩运用。比如,影片中镜头始终以摇摆的方式前进,给人以晕眩恶心感,并在一些特定镜头,例如最初表现流感中飞沫的传播时,以慢动作镜头,捕捉飞沫的运行轨迹,令人悚然。除此以外,在描写隔离区时,非感染区的帘布是透明的,而感染区的帘布则是黄蒙蒙的,像提示危险的黄色符号一般,给人一种不太舒适的感觉。但两边区域又不乏共同点,虽是透明帘布,却由于消毒喷雾同样产生浓厚的雾感,给人一种压抑感。
虽然这部影片仍然存在许多逻辑上的缺漏,以及对男女主莫名其妙主角光环的过度强化,但就其人物性格上的复杂度与精彩的镜头运用来说,不失为一部精彩的灾难片。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欣赏的是影片中对于人物性格复杂性的展现。人性是什么?是一个人身上总是同时存有最圣明的精神和最污秽的思想,只是比重不同。若有绝对者,要么是神,要么是兽,绝不能表现人的定义。我们常常讴歌那些地震中给陌生人一臂之力的灵魂,但只救自己家人的人也同样值得尊重。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是值得诟病的,爱的本质相同,只是世上人千千万万,所占立场大有不同,行为自然不同。
我们不必去衡量剧中母爱与大爱到底何者为重何者为轻,就如同样不必衡量最近武汉疫情中捐出全部积蓄的老人与把家中最后的口罩留给自己家人的普通人哪者更为高尚,有时我们甚至更渴望老人只是站立在贫困者的立场上,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我们只用理解,情义无私,只是立场有异。
生命百相难明
中文1914向岭《传染病》
看了几部类似的影片,最终选择了这部电影,还没看到中场,我蓦地发现,这部片子不就是现在新冠疫情的写实展现吗?先大体梳理讲下剧情,贝丝结束香港出差回到明尼阿波利斯,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原以为只是时间差问题,没想到疫情急转直下,后发病死在了医院急症室里。医生告诉她丈夫托马斯,妻子的死因不明。很快,类似的病例出现在世界各大城市,先是咳嗽、发烧,接着昏迷、脑出血,最后走向死亡。病毒跨越国界,通过最普通的人类日常接触,几天内数以万计的人被感染,一场全球大瘟疫就此爆发,记者艾伦趁机散布对政府与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报道。同时,两大医疗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全员出动,希望在二次病变前,破解出它的生物学密码,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利奥兰特斯正努力寻找病毒传染到人类身上的起源,希望找到有用的疫苗。这部影片大牌云集,在我看来,贴近的写实展现,导演向我们呈现了出现疫情后,同时会出现哪些魔幻的、可耻的现象,灾难面前展现的人性真是黑暗而又讽刺。我的印象中,这部影片不像其他类似作品那样,制造出无与伦比的恐慌,它有点像一部戏曲那样不瘟不火。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剧情线,真实的如同生活现实一般,现在的疫情,也是从最初开始出现确诊,却不太重视,渐渐地殃及全国的,直至世界各地,影片也是于各种平淡清散的剧情线中,慢慢推向疫情的发展。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电影情节之一就是开场。电影从芝加哥的机场开始(贝丝已出轨),然后镜头分别展现了香港、伦敦、东京,这种全知的视角下,导演考虑的是怎么快速进入主题,世界各地的小范围内,导演尽可能让传染病显得措手不及。开局两分钟的时长讲了一天的事情,死了三个人。然后节奏变得慢下来,开始了三段线你叙事,三个主要人物出场,三段情节导演平等处理,让人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这个开场在我看来鉴别不出好坏,但是对于我这个新人小白来讲,是很友好的,让我对人物的了解记忆清晰且深刻明朗,叙事也没有感觉到混乱。这个节奏控制的很好,导演推进了整体的情节,且节奏张驰有度的同时也足够紧张,此处的配乐给我以怪异,蠢蠢欲动的感觉,直线牵动了我的情绪,氛围的塑造切时切际。
人物塑造上,说实话,自己也不是专业人员,对于电影镜头的运用,镜头语言的表达也不是很明白,所以我多切实自己的专业,探讨一下电影中角色的塑造。在电影中场,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博士死去,当我看到她感染病毒后,希冀的是她不会出事,还有挽救的余地,她是全片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当她在酒店中因发烧咳嗽而惊醒时,只能孤单地在被子里哭泣,而后又迅速给上司打电话,告知她自己当前的情况,一个女性,或许是职业赋予她的特质,在这种病毒面前,克制而冷静,与之后人们在商场冲突、在街道暴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最终再也回不到家了,只是与大众一起安静躺在临时搭建的医疗集中地,最后一刻,也尽全力把身上的一件羽绒服递给边上的病人。冷静从容的她不失温度,且敬业,同样的新冠疫情中,我们也看到了相似的"光芒"。光芒总是一瞬的,她最终还是孤独地死去了。
男主要是马特达蒙饰演的贝丝的丈夫,展现的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的各种应对,看过他演的几部电影,确实演技十分高,情绪拿捏得炉火纯青,得知妻子突然死去的茫然无措,保护家人的坚决,为女儿举办舞会的温柔以及看到相机里妻子照片时的痛哭伤心,灾难面前他也不失自己基本的人性,体现了普通人在灾难中各个方面的各种心理状态。灾难中,谁能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劣根性展现下,烧杀抢掠大肆出现。我们只能希望自己能成为他那样的普通人,不要丧失自己的人性。
影片中有个网络自由撰稿人,他打着正义的旗号,却做着卑鄙小人勾当,艾伦早早地意识到了那三个病例会带来的连锁反应,犹如正义的独行侠一般,他不懈地寻找线索,他要在这场灾难中成为救世主,赚取暴利。他职责政府隐瞒真相,他"为平民争取利益"。艾伦通过全网直播,又假装感染来告诉人们"连翘"对病情有着巨大作用,导致了药品的疯抢,毫无疑问,他成功了,还被人奉为"先知"。影片的最后他也没有伏法,标签之外的人们也看不到真相了。
这三个人物的塑造,真切写实地展现了灾难面前的众生百相,极具批判性的人物塑造,有的光辉敬业,殉职一线,但是鲜有人知。有的人普普通通,各自有各自的苦与愁,能尽力保护家人就十分好了。有的人披着圣衣,行着恶径,无所谓生命。我们不清楚第一种和第三种人,但是有的人甚至成为不了第二种人,只会成为灾难下的暴徒,为了基本的生存,进行殴打和哄抢,破坏秩序,人类花费了几千年所创造的文明,在自然的反击下,轻而易举地被击垮。
影片按照传染病发生的时间轴以天进行记录,开场是Day2,将day1通过反轴线的方式放在了最后。众所周知,故事都会制造戏剧冲突来推动,但是影片并没有这样做,通过一种类似纪实的方式展现出客观进行的氛围。结局的day1出现,事件有了完整的叙事:贝丝公司的工作人员撞倒了一棵树——树上的蝙蝠受惊飞进了猪圈——猪吃了蝙蝠的排泄物——厨师宰了猪,感染了病毒——贝丝和厨师握手——感染病毒。由此传播、扩散,殃及世界。
生命在被什么理由牺牲掉
中文1913郑祎琳《卡桑德拉大桥》
1976年,世界各国人民仍然生活在在冷战的阴霾之下,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了《卡桑德拉大桥》。卡桑德拉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受神诅咒的公主,预示着悲剧的降临。电影的开头使用惊悚而又哀伤的配乐,昏暗模糊的色调为整个故事的发展笼罩上悲剧的色彩。只不过悲剧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剧情发生主要集中在一列火车上:两名恐怖分子炸毁世界卫生组织大楼败逃,意外地将病毒感染给一车乘客,麦肯齐上校受命控制传染,下令让火车驶向卡桑德拉大桥坠毁,火车中的乘客在得知真相后决定反抗自救。
这看似是政府官员顾全大局,为了控制传染“忍痛”牺牲了这一列火车的乘客,但回到电影的开头,此次传染的病毒实为美国政府在世贸组织秘密研究的病菌,而这才是列车必须载着一车的无辜生命坠毁的真实原因。列车原本由日内瓦一路向北开往中立国瑞典,但由于乘客受肺鼠疫感染,同属北约集团的比利时和法国都拒绝了列车的停靠请求,最后麦肯齐上校下令让列车改道向陌生的东方。波兰在冷战时期华沙条约集团,列车却能驶进波兰,可以推测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进行了秘密交易。而这一列车的乘客,就这样成为了交易的棋子即将牺牲。影片包含了全球毒品走私、华沙条约集团、世卫组织、恐怖主义等内容,意蕴丰富。在我看来,它主要彰显了人道主义的主题。
影片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
麦肯齐上校----麦肯齐上校作为美国陆军情报处派驻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办事处的代表,代表美国利益,他是列车去向的决策者,是一位政治家。麦肯齐上校是影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他曾向上级反映卡桑德拉大桥的安全问题,试图救下这一车乘客;当女医生要告诉乔医生病毒可治愈时他并没有阻拦;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出于对军人荣誉的维护,他只能选择执行任务做一名出色的军人。在完成任务后,他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大楼,落寞的背景和影片开头气场强大的上校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并非权力的来源,最终也只是受到上级监视的工具人。也许冷酷的是上校,痛苦的是麦肯齐。
乔纳森医生------乔纳森医生在接到麦肯齐上校的电话后并不打算和他一起安定人心,他要求专业支持来救治病人,意识到列车即将坠毁后他果断地组织人员计划逃生,他是一名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医术精湛,头脑冷静。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体贴的绅士,细心地照料病患,呵斥暴力抢夺老头钟表的士兵,安抚下发狂的罗比…他和冷酷的施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关怀个体的生命,不屑于政治家为伍。作为逃生计划的主导者,乔医生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社会精英角色。
前妻作家-----美丽聪明的女作家与前夫纠缠不清,为了寻求灵感踏上了这列火车。凭借敏锐的直觉,她率先发现列车的异常,并敏感地意识到卡桑德拉大桥即将坍塌的真相。在配合乔医生逃生的过程中,她耐心地帮助每位患者,斥责乔医生放弃了前面车厢乘客的生命,她是一名勇敢而细腻的女性,代表爱与关怀。
登山运动员------罗比贩毒走私,为了便于犯罪成为军火商太太的情夫,这样一个小人却选择利用自己的特长冒死爬出车厢配合众人的逃生计划,最终被击毙。影片最后他嘱咐女作家保护好军火商太太,挺身而出对抗防化部队,用生命完成了自我救赎,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机分子。
黑人警察----影片的前半部分黑人警察和同车厢的小女孩相处得并不愉快,小女孩的调皮吵闹让警长感到厌烦,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发生了些许摩擦,最后警长却为了救小女孩而死。他追捕国际逃犯,扶助弱小,是影片中最正面的人物。然而这样一位正义的守护者的扮演者却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杀妻案主角辛普森,这样的反差让这部讽刺意味的电影更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犹太钟表商人-----他找准每个机会推销自己的手表,风趣健谈,充满人情味。乐观有趣的犹太老头在得知列车即将驶向卡桑德拉大桥时却表现得异常狂躁,他的妻子和女儿死于那里的集中营,那是他毕生的噩梦。于是在逃生步骤的关键一步,他呆滞地走入充满煤气的车厢自焚炸车,为其他乘客提供了生的可能。犹太老头身上有犹太民族的典型形象:善于致富,坚强隐忍,是一个十分和善老头;同时他作为集中营屠杀的幸存者,又表现了纳粹给被迫害的犹太人留下的永生难忘的痛苦,展现了法西斯的恐怖暴行。
影片包含了多条线索,每一条线索都意蕴丰富。前妻与乔纳森医生虽然彼此相爱,但因为彼此的高傲和要强导致他们两次离婚。算计和把戏把他们都“弄糊涂了”,只剩下真假难辨的纠缠。面对灾难,他们选择互相信任,合作救治患者并帮助大家逃生。在对抗死亡的过程中,这一对误会重重的恋人让彼此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心,明白了对方的爱。女作家劝女士离开时称呼乔纳森为自己的丈夫,灾难与爱情并行,爱在心底重燃。列车顺利停下后,他们热情地拥吻彼此,也让多次受惊的小女孩重展笑颜,医术能治愈病毒,爱能治愈人们内心的恐惧。
电影的结局是:列车经过卡桑德拉大桥时果然坍塌,乔医生等人成功逼停半截列车,幸存的人们各自逃生,前面车厢的旅客则命丧桥下。乔医生等人虽然没有救下所有的乘客,但总体上也算是一个happy ending。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桥段是:在影片开头异常异常整洁的走廊,伴随着感染者病危急喘的声音,麦肯齐上校迈着稳健而响亮的步伐走入,蕴含政治家的身份和冷酷的性格。斯切纳医生希望得知事情的真相来救治病人,而麦肯齐上校异常冷酷地逼问病危的病人;患者死亡后,女医生要求解剖遗体研究传染病,麦肯齐上校为了美国秘密下令火化遗体以掩盖真相。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斯切纳医生多次要求停车都被麦肯齐上校拒绝,这一列车的乘客必须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一直表现淡定的上校看到大军火商太太的名字出现在乘客名单时却坐不住了,在政治家眼中,重要的是生命所附带的标签,例如社会地位、财富等等。
医生和政治家似乎是天然对立的,医生追求真相,救治病人不分阶级、宗教、种族;政治家擅长权术和欺骗,必要时普通民众的生命也将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医生们的权力微乎其微,往往让位于政府机构。这让我联想到二月二十七日钟南山先生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我们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
影片没有采用太多的特效,近乎白描的手法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用生命反抗权谋的故事。导演多处采用矛盾的手法:恐怖分子竟然会怜爱地抱起踮脚看窗外的女孩、当病毒在车厢肆虐时,乐队正在欢唱I’m still on my way、冷静的麦肯齐上校多次气急败坏地否定卡桑德拉大桥会坍塌的事实、毒贩和警长达成共识配合逃生……诸多细节增强了电影的戏剧张力和讽刺意味。
“政治是残酷的”,许多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世界卫生组织在强大的美国军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违背其宗旨成为了美国军方的帮凶,防化部队带着枪支进入车厢维持秩序,士兵粗暴地没收老人的所有家当,“任何企图逃跑的乘客,立即组织,必要时格杀勿论”,犹太老头因为这不容违抗的命令白白挨了一枪。坚固的铁片将车厢一节一节焊死,在电焊的火花照耀下,女作家蜷缩在墙角痛苦地抱紧自己,狭窄密闭的空间让孕妇感到窒息,一千多名乘客生的希望正在被逐渐焊死……
他们不是因为传染病而死,他们有必须要死的理由,为了所谓的美国政府的秘密,列车载着上千个人的生命疾驰向卡桑德拉大桥,驶向曾经的纳粹集中营。法西斯已经被打败,人们却依旧面临命丧集中营的悲剧。在强大而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车厢里的一个个生命显得弱小卑微,他们没有选择生死的权力。
现实不同于电影,我们所面对的是真正的天灾。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但现实却比电影还要魔幻。最先拉响警报的八位医生被成为“造谣者”训诫、接受爱心物资捐赠的机构成为敛财工具、前线医生凭单等待多时却领不到口罩、疫情无法及时告知公众增加了无比要的伤亡、在前期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仍然要前仆后继地倒在抗疫一线…为了保护大多数人,武汉下令封城,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武汉封城后,流浪汉、孤寡老人、务工的外来人员、等不到救治机会的患者….一部分人也同样失去了选择生死的权利,现实没有卡桑德拉大桥,但在这个春天,他们悄悄地走了。当我们在感叹电影时,是否思考过是什么导致湖北鄂A牌司机被困告诉公路近20天?我们可以理解人们担心受感染的想法,高防范意识的确是防止传播的最有效办法。但一夜之间作为弱势群体的鄂A牌司机需要的是关怀、帮助和保护,而不是歧视和成见。
电影用人道主义的视角向观众传达了许多信息,在影片的末尾,导演使用较长的镜头来展示乘客死去的场景,哀嚎声响彻卡桑德拉大桥,人们带着惊恐的表情死去,鲜血染遍他们的脸庞,他们堆叠在车厢中和大桥一同坠毁,桥下尸横遍野……
生命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除了仰望上帝,普通的民众如何捍卫自己生的权利?生命不能简单等同于名单上的数字,每一个生命不应该受到忽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我无法忘记,建成“七天”奇迹的加班加点的劳动者们;那个追着母亲灵车哭喊的女儿;那个因为滞销而崩溃的农民;那个无法上网课自杀的女孩…..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放弃武汉,不能放弃武汉的每一个市民。
“我所爱的,是每一个平凡的国人,每一个人的眼里都照见我自己。”
明知山有釜,偏向釜山行
中文1914苏静云《釜山行》
釜山 :全名釜山广域市,位于韩国东南端,是韩国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而所谓“釜山行”就是秀安一行人乘坐列车从首尔前往釜山。电影《釜山行》则讲述在这一路程中的丧尸事件。此部电影号称是亚洲第一的丧尸片!
人性问题是此部影片的主题。以自私的中年大叔为代表的躲匿于头节车厢的按照那位老年阿姨的说法“这群人渣”在生命面前的自私与冷漠与强壮大叔一行人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形成鲜明对比,带来心灵的冲击,加之惊悚、可怕的剧情,是此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
其中,男主人公徐锡宇的转变 值得注意。他是位基金代理经纪人。此次丧尸事件便与他所在的公司有关,即他们的运油船。最开始是一只被撞的野鹿感染,后逐渐在人类中间传播。徐锡宇最开始是自私的,不会站在散户的立场上看问题,甚至于孕妇夫妻快跑到跟前,他还把门关上以求自保,但或许是孕妇夫妻善良的感召,女儿的善良,内心未曾泯灭的良心,在经历强壮大叔解救秀安之后,他们便一起战斗:徐锡宇在列车上拉强壮大叔;一起穿过充满丧尸的3节车厢救人,就连最后一个棒球男孩也加上了他们;之后他无奈带走孕妇,留下强壮大叔;听说是由运油船引起的丧尸事件,他很自责;为救孕妇被咬……两个画面让我非常感动,也是两个相互呼应的场景:秀安父女中间休息的时候,父亲大大的手牵起女儿的小手,女儿问爸爸害不害怕,父亲眼睛里溢出满满的父爱,他又怎能不怕呢!丧尸来势汹汹,见人就咬,攻击性那么强,简直可以用crazy来形容,可他不能害怕,他要保护老弱病残!第二个场景在他被丧尸咬后,他带着秀安刚出生时他抱着女儿抚摸的记忆跳下了火车,他怕自己成为丧尸控制不了自己去攻击女儿和孕妇。其中,在他发现自己被咬,去跟女儿说遗言时,徐锡宇扮演者真是演技炸裂,让人叹为观止,那种无奈与不舍被他表达的淋漓尽致!
而影片中的反派人物 最能表达人性主题,自私的中年大叔为了不被感染无所不用其极:怂恿头节车厢的人不给秀安一行人开门;把和他一起的乘务大叔推向丧尸,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把珍熙推向丧尸,导致棒球情侣两人感染;把好心停车救他的列车司机扔下,反咬恩人一口,最后恶人有恶报,他还是被感染了。而老年姐妹中的妹妹看到自己的姐姐因为头节车厢冷漠自私的人们拒之门外而感染之后由刚开始的冷眼旁观变为打开门、放丧尸进车厢,头节车厢的人终被感染!生命本平等啊!人性的自私与冷漠终会使人自食恶果!
还有一个场景 是飞机上落下丧尸,而丧尸并没有摔死,反而攻击性仍然很强,但是丧尸们并非没有弱点,比如他们不会开门,太黑看不见。徐锡宇、强壮大叔、棒球男孩就是就是利用他们的弱点,穿过了3节车厢!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 —乞丐。乞丐为了救孕妇和秀安,上去同可怕的丧尸搏斗,最后说的是“走,走”!无疑,乞丐是舍己为人的!
这种好与坏构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人性主题 !
最后,孕妇和秀安幸存,到达釜山,秀安的歌声使她们免于被射杀,电影结束 。
与当今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类比,中国人应当自信,因为我们众志成城、自行隔离,医护人员舍己为人,领导科学部署,相信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王朝嬗变,明朝末年徘徊不去的阴翳
中文1914楼心雨《大明劫》
《大明劫》上映于2013年,质量在古装历史电影中算是不错的,但是因为题材以及宣传等问题,叫好不叫座。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确实在兼顾艺术的同时表现了明朝末期的真实社会情况,虽然因为经费、时长等原因稍显局促,但是瑕不掩瑜。
故事开始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亡前的两年,这一年,李自成二次围困开封,皇帝将孙传庭从狱中释放,让他带兵剿贼。同样是在这一年,全国瘟疫爆发,历史记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相当可怕。影片的主角一个是孙传庭,另一个就是从这场大瘟疫中总结经验,写下《温疫论》的名医吴又可。影片故事开始于一个非常复杂的时间段,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被放大,冲突由此产生。
孙传庭,明末的名将,曾经大败过李自成,但是后来因为他人的诬陷,被崇祯投进了大牢。最后能被放出来就是因为战事吃紧,朝廷没什么可用之才了。影片开篇就在表现他的狠辣果决,从一开始的考察情况,怒而杀人;到笑里藏刀,擒杀贺人龙。让观众感觉这个人是冷血的,不近人情,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这个人物形象被不断丰满。他不贪财,不在乎名利这些身外之物;他认真,对于军队中的所有事物都要亲自考察;他果断,能够及时作出对策降低损失。他对大明忠心耿耿,一腔救国热血。他也是手段残忍的,杀乡绅,为了军费;杀病患;为了安定。最终战死沙场,是位悲剧人物。
吴又可,历史上的名医,在记载中和孙传庭并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在故事中出现也并不突兀。他能从太医院辞官,可见是清高的。反贼他治,官军他也治,作为医者,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他也是大胆的,敢于挑战先人的权威,同时善于总结归纳,所以才能得出治病的房子。最终他的离开,也是发现自己医得了人,医不了人心。
崇祯皇帝,将功臣下狱,后来又不得不启用,多疑猜忌。他并不是一个昏君,他想要挽救大明朝,但是有心无力,他的能力不够。
乡绅群体,贪图荣华富贵,是明朝整个朝廷腐败最直观的表现,上下打点,宁可贿赂官员也不愿意资助军队。没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对他们来说谁做皇帝都一样,他们只要自己手里的财和地。殊不知,等到李自成真的打进来,他们只会被杀鸡取卵。
影片的画面,以及色调都比较灰暗,更有历史厚重感,而且和影片的主题更和谐,灾难悲剧的背景应当是晦暗的。影片的服化道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服装方面,粗布为主,颜色比较单一比较灰暗,为数不多的明亮色调就是皇帝和太监们,以及孙传庭一开始的大红官服;化妆有意将演员塑造的比较瘦,比较憔悴,病死的人的妆,尤其是眼睛的部分,效果很好,隔着屏幕就能感觉得瘟疫的可怕;道具,非常精细,有做过考究,明朝时期的火器是十分发达的,子母炮、长铳等等,不是只用冷兵器,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历史指导的功底以及导演的精益求精。从这三个方面在塑造明末时死气沉沉的社会。
影片整体比较压抑,没有一个能让观众感到兴奋的高潮,全篇伴随着死亡,杀戮。情绪上没有高潮,但是影片的故事是有的,从开始到吴又可开始进入军营治病,这是第一幕,开篇;从开始治病到吴又可离开,这是第二幕,也是高潮;从吴又可离开到影片结束,这是第三幕,结局。第一幕的铺垫、渲染;第二幕的细节刻画、情感表现;第三幕的人物命运交代,战事结局。起承转合之间,谱写了一曲大明悲歌。
不可否认,影片仍有不足,删减多了。编剧同样也表示如此,本来是打算表现“有亡国,有亡天下。”孙传庭为保大明江山而亡,吴又可选择将医道传承下去,而不是临阵脱逃,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却被删了,实在是可惜。
大明劫,到底是什么。明朝末期遭遇了第四次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第一劫。“四时不正,气候反常。”爆发瘟疫,偏偏又外部多方势力侵扰,不得不出兵,更是雪上加霜,这是第二劫。朝廷无力,皇帝有心无力,人人中饱私囊,贪官污吏横行,能臣猛将寥寥无几,体制从内到外的腐朽衰败,这是第三劫。这样的大明,焉有不亡之理?
不要把它只当做故事
中文1914王梓童《传染病》
疫病卷席,人人警戒,这不止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我国的情境,其实早在2011年的电影《传染病》中就已经上演。突如其来的疫病,可怖的传染速度,甚至对疾病源头的猜测是蝙蝠传播都奇异的和新冠肺炎的发生相吻合,当再一次回看这部被称作是“神预言”的影片,我发现,它真的不止是故事。
众星云集阵容,多故事线叙事,这部商业灾难片把故事篇幅放在了许多人身上,妻儿在几天内同时染病去世的托马斯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前往香港却被本土医生扣留作为索要交换疫苗的Dr. Leonora Orantes (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拿身体做实验成功研制疫苗的Ally Hextall(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 饰),带有强烈反政府情绪却大发灾难财的阿伦(裘德•洛 Jude Law 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也都真实的处在这场灾难之中,他们的故事线平行交错,共同演绎出在病情之下的人间百态。
被妻子出轨背叛的托马斯是所有任务中最能代表“大多数选择”的一个,疾病相继带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它所呈现的,是所有小人物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所做出的应对,惊慌,茫然,为了保护女儿展现出的果决勇敢,体现出一种平民式的英雄主义——总要有人好好生活。灾难不等人准备,但生活总得继续,为女儿准备的舞会和看着数码相机中亡妻遗照的泪流满面可能是整个电影最温柔的部分,关于灾难,导演冷静残酷的将其呈现,而又在电影最末的小人物结局身上,透露着悲悯。
带着英雄假面出场的阿伦从头到尾都带着浓郁的荒诞主义色彩,在他身上的无数反转有一种嘲讽的诙谐,自称为自由记者,不过是在经营网络博客,他指责政府隐瞒真相,宛若和黑暗政府斗争的勇士,他假装受到感染,试药,在网络上公开这一切,他通过电视节目抨击“虚假”的政府官员,他指出政府和制药公司勾结,通过疫病牟取巨额利益,然而真相最终来临,他所指摘的罪行,正好刻印了他自己。他并未染病,而是利用人们的信任赚取利益。每当有大事件发生,人们总是对信息的不对等感到忧虑,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下更甚,阴谋论和怀疑横生,公信力成为灾难中的珍稀资源,舆论一旦失控,后果会比电影中围住CDC大楼的民众拉扯横幅示威更严重,这也让我们思考,后真相时代如何保持清醒,选择了解真相,而不是去“相信”所谓的某一种真相。而最后阿伦被捕时所说的台词“每次危机到来时都有人博利,而我不过是其中之一”耐人寻味,像在印证什么。
导演在体现“人性”上花了大手笔,极度的恐慌面前,人性的丑恶淋漓尽致,烧杀抢掠,袭击药店,一场又一场的抢夺,人性的扭曲和劣根性呈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只要有恶,必定会有善,拿身体做实验的研究员Ally握住了病榻上孱弱的父亲的手,对他说:“你还记得巴瑞马歇医生吗?他认为细菌造成溃疡,而不是压力,替自己注射病菌并治愈……我在试验我的疫苗。”那一刻父女眼里的泪光,注定会让人性的高尚成为点睛之笔。
《传染病》里,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直到米尔斯博士的面庞出现在裹尸袋,还是总让观众想到她把毯子盖在身边的病人身上的那一帧。CDC对外联络人同时具备着需要面对镜头的政客的圆滑和医务研究人员对待生命时的谨慎和同情,他是第一时间通知妻子迅速撤离的人,也是把特权得来的疫苗注射给清洁工的儿子的人,带上象征注射过疫苗的带子,下面掩饰的欺骗足够温情。被绑架劫持的WHO研究员,在同事告知刚才给绑架了她的人的那些疫苗仅仅只是“安慰剂”时,跑离了机场,背影之下,好像在说“生命同等珍贵”。
这部影片本是在回顾八年前的非典,却无奈成为了八年后的预言,2018年豆瓣有一位影评人对这部影片留下了“这是一剂预防针”的话语,竟然一语成谶。不要把它只当做故事,那些交错的故事线,它真的印证过现实。
不要把它只当做故事。
《釜山行》如何在横行的欧美丧尸中取胜
中文1913段瑞森《釜山行》
2016年韩国电影《釜山行》上映,一时刷爆了所有电影网站和影评社区。这部电影不仅是当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也是香港、台湾影史上最卖座的韩国电影。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记住了导演的名字:延相昊。在拍摄《釜山行》之前,延相昊一直以动画导演的身份活跃在韩国电影圈,在早期创作过《地狱:两种人生》、《猪猡之王》、《伪善者》等动画作品,并让他在韩国电影行业里暂露头角。直到《釜山行》的大热,更多的人才知道了他的名字。也正是这样一部别具一格的丧尸片,让观众们看到了善良与丑恶在灾难面前的激烈碰撞,看到了善良与希望在末日天灾面前浴火重生。
在西方,丧尸题材影片很多。生理与心理的异化,孤独与绝望的扩散,道德和秩序的崩坏给人带来的快感是其他灾难片或者类型片无法带来的体验。也因此,丧尸片一直有其一票死忠粉。从《生化危机》、《僵尸世界大战》、《迷雾》到美剧《行尸走肉》等。这些作品,无论在剧情、视效、还是在人物刻画上,可以被称为丧尸片的行业标杆。但亚洲这一类型的影片并不多见。但是《釜山行》如何在能优秀作品林立的这一类型电影中脱颖而出的,我认为是视听感受和价值观的正确。
首先谈一谈视听感受。
整部影片运用冷色调,偏黄绿色,灰暗阴冷的色彩符合灾难片的主题,人物的脸偏暗,恐惧、惊慌的情绪更容易被呈献给观众。影片一开头,一辆卡车在撞死一头鹿后缓缓离去,镜头在卡车驶去后缓缓移动到鹿的身上,片刻,这头鹿以一种极其不自然的方式挣扎着站了起来,最后可以看到它的双眼是一种病态的灰白色,配以紧张压抑的背景音乐,令人不寒而栗,为后面叙事埋下伏笔。
这部电影的丧尸不同于《行尸走肉》的风格,显然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僵尸世界大战》中的丧尸类似,它们并不是缓慢而愚钝,反而拥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行动能力也比正常人类更胜一筹。在一个封闭的车厢里,一群行动敏锐、攻击力极强并在狂奔着、撕咬着的怪物,给观众们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并且列车空间狭小逼仄,在这种封闭空间的基础上,丧尸的威胁更能激发人物之间的矛盾,恐惧感不断蔓延,叙事更加紧张激烈。
最为惊心动魄的片段无疑是从影片第55分钟到第80分钟,全片与丧尸的打斗基本全部集中于此,男主等三人从8号车厢强行穿越四节车厢到13号车厢救出女主等四人。期间黑暗与阳光交织,隧道中的灯光在丧尸的脸上闪烁出更恐怖的色彩。丧尸的吼叫声、列车的呼啸声、棒球掉落声、手机铃声以及被踩瘪的易拉罐的声音都让观众心中的弦逐渐紧绷,所有的这些声、光的运用把故事发展及矛盾激化到了高潮。
然后再看本剧的价值观感受。
《釜山行》不同于欧美市场中的丧尸片。在这一类型片里,从《生化危机》、《僵尸世界大战》、到美剧《行尸走肉》,其中生理与心理的异化,孤独与绝望的扩散,道德和秩序的崩坏给人带来的快感是其他灾难片或者类型片无法带来的体验,但是《釜山行》却没有讲这些(当然如果这部电影与欧美丧尸片风格类似,定没有如此大的反响),导演抓住了丧尸片中几乎没有的人性,给了观众们冰河世纪中一点点的温存。
男主石宇由于不断沉溺在工作中导致与老婆离婚,且为了工作也疏于照顾女儿秀安。秀安还是个孩子,这时期的他极需要照顾者的关心与爱。但如同他在班上表演中断的情况,那份 “爱”也是如此中断,爸爸连她的生日都送成重复的礼物,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在她小小的心灵中,得不到最初原生父母的关照,这反而让她格外成熟,了解 “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且不只在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不得已,石宇最后才带女儿搭上开往釜山的列车。但这趟单纯的旅程,不小心让一位病变的活尸上车,成为可怕的纠缠打斗。可是过程中更关键更触动心弦的,却是活人与活人之间的“恐惧”与“自私”,还有和其相反的“善良”与“关爱”。
电影中有的三个场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自私的客运营运长金常务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剩下活命的人,硬把车厢的门关起来;第二,男主角在变成丧尸前回忆起女儿秀安刚出生时的美好影像;第三,秀安绝望地唱着歌,与孕妇盛京一同走向隧道另一头的光亮。这是由阴霾到曙光的转变,这是黑夜到黎明重生。最后活下来的是小女孩和孕妇,在悠长又漆黑的隧道中唱着歌,向着尽头那一点光亮走去。这是生命希望的延续,这是人性的良善在末日天灾面前的浴火重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延尚昊还拍摄了一部《釜山行》的前传,平行世界的姊妹篇——《首尔站》,来讲述丧尸病毒是如何爆发的,以及那趟开往釜山的猎车开车前一天发生的惊悚故事。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丧尸题材电影,影片所呈现的对人性的细致刻画和视听语言风格都让人赞叹,同时又兼顾了商业元素和人文关怀双重主题,这正是国内商业片导演所欠缺的。
人性的善与恶
中文1913麦尔哈巴《流感》
《流感》又名《致命感冒》是一部韩国灾难片。影评主要讲述了一群东南亚偷渡客历经艰险来到韩国,但是整个集装箱内的偷渡客几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侥幸逃入闹市之中。但是此人身上携带致命的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时间,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个角落。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被感染,城市被死亡的恐惧笼罩。
电影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环环相扣。影片开头描写了主人公智久平静的生活但是平静中也带有一定的高跌起伏,姜智久是一名消防队的救援人员,从电影开头一直无私地去救人,大义凛然,但是我认为主角光环过于耀眼。
女主人公金仁海是一名单亲妈妈兼医生,在一次事故中被男主人公救下,但是并没有感谢男主反而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仁海还有些自我,虽然作为母亲她袒护女儿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不考虑其他人的安危私自把女儿留在大本营让抗体携带者和同事不幸遇难,全电影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这种母爱确实令人感动,但是论她作为医生的医德这是对其他人的不负责任。
小女孩金美日,调皮善良的同时也很懂事,她帮助偷渡者和受伤的猫咪都展现了她的天真善良,妈妈晚上加班她不哭不闹表现出她聪明懂事,再后来妈妈被枪击时勇敢的站出来救妈妈,也是电影成功的一点。
被传染的指挥官全国焕,在影片中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全力逃出隔离区,胁迫手下,贿赂同僚,被发现后被遣送回隔离区,又鼓动人们冲击防线,发现小女孩有抗体后,不顾一切抢夺小女孩,他还处心积虑地要害死主角。包括藏起他的id证,偷偷想要枪击主角。这是个小心眼,自私自利又明白人性,善于鼓动人心的人。
主角的同事救助队员敬烨,主角id卡被搞走后,他不顾危险把朋友的id卡送到确认传染区,他在全剧中始终如一地保护着朋友。
议员,不听专家的意见一意孤行。总理大臣,为了保证首尔不被传染,以下犯上,下令开枪。美帝指挥官,下令军队开枪,在被总统阻挠后甚至命令美军轰炸机直接攻击人民。被架空的总统,一开始事情还没清楚时受人摆布,想要行使权力的时候被其他国家直接架空了指挥权。善良的偷渡者,知道自己被传染后,咳嗽的时总是捂着嘴,不让小女孩接近他以防传染,这跟其他咳嗽者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得虽然他落魄但这才是一位绅士。影片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明百姓,在灾难面前所有人的反应都非常真实,表现出了人性的善与恶。
影片情节紧凑,一个接一个的高潮迭起让观众完全进入影片当中。影评中不仅描写了流感爆发后的暴乱也描写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在病毒蔓延时政府决定封城,并将所有人强制集中,当时全国支持封城的支持率只有35%但在集中营发生暴动,医护人员撤离之后,封城的支持率上升到了96%。这一段在影片中只是一句带过,但是这也最能反应出人性,我认为这里并不能批评那96%,因为没有绝对的自私,也没有绝对的无私,如果真的有灾难发生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就成了判断的标准。
在经历了冠状肺炎之后,看这部电影会让人更有感触。对比电影中国家的做法和我国的做法,显而易见我国的做法更为民主也更明智,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国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让全国人民能够安心居家隔离,而电影中的做法虽然也有隔离但是并没有尊重人权。
电影似乎更像一面镜子,是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射影。历史仿佛正在不断轮回,当我们因电影感到啼笑皆非时,现实是否也在让我们瞠目咂舌?当我们再次面临困境的桎梏,是否可以有更足的底气和化解灾难的勇气?当电影的桥段又一次在现实上演,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构筑精神长城。灾难带来的苦痛、惊恐、担忧等负性因子总是被浓墨重彩地书写,但危机中蕴含着重生的力量,灾难往往伴随着对人性的考验,爱之花绽放于其中。没有无法度过的灾难,没有无法逾越的冬天。疫情之后,我们一定再相逢。
查看
集大文院抗“疫”诗文
微光中的大爱查看
查看
平台编辑丨万玛央宗
责任编辑丨张 驰
指导老师丨 邹 剑 萍
编导老审丨华 晓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