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科大潘永泉: 大数据时代,高校同学的金融职场路该怎么走?

2017-11-26 Emily FDT金融创新工场


“ 开启财商启蒙大门 ”

优秀教师采访第2期丨北科大潘永泉



2017年,金融行业没人敢忽视的大趋势是什么?那就是金融大数据。


推动金融机构战略转型、降低金融机构运作成本、减少机构与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业内对大数据影响的讨论,基本都集中在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上。


但是,金融机构未来的从业者是谁?正是现在在大学中学习的金融/财经专业的同学们。所以,与其说大数据影响了机构发展,不如说本质上是影响了人才培养结构


据说一个组织里有三种人:人才,20%人员成就组织80%盈利;人手,组织必须的人力;人口,无法提供大型产出,可有可无。而这个时代的人力资源压力,来源于自以为是人才,不愿意做人手,实际上是人口的人。


那么,身处金融大数据时代,高校同学的金融职场路到底怎么走?如何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


本期与老师的对话,我们邀请到北京科技大学潘永泉教授为你深度解答!


潘永泉

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教授

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工学博士

多年从事系统建模/系统优化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科研教学工作

发表论著一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在金融领域,我究竟该成为怎样的人?


都在说提升财商,财商对我到底有什么用?


财商,“金融智商”(Financial Quotient),英文缩写为“FQ”。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它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能力之一,最佳形成时间段是青少年时期。


在潘教授看来,“现在大家手里都有一些“闲钱”,所以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到了投资,股市是一个常见投资市场,但我们将来的投资方向肯定不会局限于股市。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市场不断完善,今后投资会越来越重要”。


“如何增值保值并科学规避风险,如何确定在投资时怎样选择,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财富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重要因素来确定。”其实这些因素就反映了我们每个人的“财商”水平。



高校金融学习是什么样?该是什么样?


从整个大环境上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金融的重要性。各地掀起“经管热”,经管专业报考人数和招生分数都持续走高,就算考不进来也想转进来。近二十年来,大部分高考状元都选择了经管专业。


对比以前,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加务实:“很多同学的学习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不是纯粹为了学而学。”


“大一大二,同学们更关注的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到了大三大四,就会开始考虑下一步我该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还是就业。根据这些不同的选择,自己的学习安排就会产生变化;研究生同学考虑的更为具体,除了课堂学习,还会在一开始就想好是继续深造,还是踏上工作岗位。”


潘教授认为,学习的确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到同学的现实需求,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他往往会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我会特别注意联系到金融市场,包括金融产品、交易规则、宏观经济分析等等。”



走出国门深造,能带给我什么变化?


谈及与欧美教学的区别,潘教授认为:“国内学生的目的性更强一些。”而欧美国家的学生虽然“也关注将来的工作与实际的应用”,但是“可能在学术方面会投入更多精力,更能够潜下心来做一些事情”。


“国外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老师讲授的内容,从理论层面来讲都可能要比我们更深入。”潘教授认为,这是我们国内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需要强化的一方面。


在这样的教学差异下,就业方面自然会产生差别。潘教授指出,海归与国内学生实际上“各有优势”。“一般来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同学对外资机构更感兴趣,因为无论是外语工作环境还是文化熟悉度,都将成为他们的竞争优势”。


而国内同学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实习经历。”国内同学在国内实习阶段就可以尽早接触到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事务,了解国内机构运作方式和国情,而这方面正是海归同学的竞争劣势。


从潘老师分享的经验看,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提前清晰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才更有可能在几百万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努力斩获到dream offer。





金融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真正人才”?


了解了高校金融学习大环境后,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能刚迈出校门就被高盛、摩根大通、四大这样的顶级企业纳入麾下,被判定为“真正的金融人才”呢?


潘教授强调了这2点:人格素养与专业知识


在当下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金融监管领域,法律和市场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如果仅仅依靠一时的灵感——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做成长期优秀业绩的,这种方式是绝对不可持续的。


潘教授认为,培养长远金融人才,必须从培养他的人格开始。“交易的风格和习惯,会反应出他做人的原则。”这个人是喜欢冒大风险的,是喜欢钻小空子的,还是喜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他的交易策略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扎实学习专业必备知识外,还必须充分重视自己的做人原则、人格素养、素质培养。”这也是潘教授今后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 ▪ 饭碗 ▪ 未来,何去何从?


当我们还沉浸在AlphaGo(阿法狗)代表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了人类围棋世界冠军的震惊中时,今年AlphaGo Zero(阿法元)完全通过自学100:0完胜AlphaGo再次给了我们一万点暴击,网上相关文章篇篇阅读量过10w+。


在人工智能以指数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里,用切线眼光预测未来已经远远不够。很多金融从业人员表示自己非常担心:人类究竟还能不能拿稳自己的饭碗?



潘教授认为,“其实在金融工程乃至整个大的金融行业里,人工智能的运用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十几年前就有过探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盛极一时的人工神经网络。当然,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远超人工神经网络的水平了。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大数据和大量数学模型实时分析市场,提供纯靠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多样化方案。人类脑力和体力无法胜任非常精密的工作,但是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到实时监管,和AlphaGo的原理一样,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


“在具体金融市场的一些实际运作上,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后所做出的业绩,还很有可能会比人做的更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可能完全替代我们。“它实质上仍然依靠人类的思维和理念,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实现我们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说到人工智能发展,就不得不谈及这种环境下国内同学的学习现状。潘教授对这一点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人工智能是一个纯粹技术层面的东西,从这一层面来比较,难说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谁更占具优势,最终仍然取决于技术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宏观来讲,中国学生在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上比国外同学基础更好,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上也并不差,从学生发展角度看,甚至超过国外学生。”


当然,针对国内教学中一直存在的“缺少实盘操作机会”的问题,和FDT由此推出的蜜蜂计划,潘老师认为它是“一种体验”。在书本上学,和我们实际动手操作(无论真实或模拟)是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而且即便在模拟,同学们看到的依然是真实的数据。


“虽然在模拟盘中大家不是真金白银的去做,但仍然能切身体会到自己所有的盈亏。什么时候买卖,策略带来了什么交易效果,为什么会带来这种效果……这些市场真实环境,在教材中都是体会不到的。



 

未来展望:打牢理论基础,再去追求实用!


虽然操作实践非常重要,潘教授仍然着重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从具体深造来讲,同学们一定要首先打牢基础知识,然后才去追求实用。有些理论可能不能马上应用到实际,但对我们今后操作有长远影响。”


“应用当然也很重要,特别是在金融行业,但是应用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在潘教授看来,无论同学们是希望深造还是取得学术成果,理论都相当重要。


“为什么我们常说国外同学和国内同学不一样,除了国外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外,还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科本身,而不会时时刻刻考虑这个东西对我将来有没有用。把学科学好了、学活了,未来自然也就来了。


三商、经验、远见、努力……,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总有一些不变的资本在默默积累提升。时刻关注金融动态,提升金融触觉,摸清大数据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变化。积累个人资本,你的未来,十足可期





■ 东财马富春: 优秀金融社团必须抓住这3个重点丨为什么我的社团总是没起色?

■ 5年金融老司机讲解3大求职方向,秋招时你必须了解这些!

■ 伟大事业需要丰富想象力丨马蔚华携蜜蜂计划掀起金融教育变革!


▲关注我,更多高校优秀老师思维火花陆续放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