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丽、赵书宁: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主义实践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及现实启示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 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推进国际主义实践,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包括坚持探索建立正常的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 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坚持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践行国际主义等。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主义的实践对我国新时代外交具有以下现实启示: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坚持推动国际团结协作, 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坚持承担大国大党责任, 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主义 基本经验 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作者万秀丽,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书宁,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兰州 730000)。
本文来源:选自《科学社会主义》 2023 年第 1 期,注释略。
“ 国际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为了维护共同利益、 反对共同敌人、 实现共同目标而实行国际团结和合作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表明了其国际主义思想。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国际阶级斗争的实际, 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 指引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 在百年历程中坚持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深刻洞悉世界局势发展, 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的变化, 践行国际主义, 与一切文明进步正义力量携手前进, 为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以及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 回顾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主义实践的百年历程, 深刻理解党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有助于激励我们继续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推进国际主义外交实践, 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国际主义实践
1921 年 7 月 23 日, 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参与和帮助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 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启发,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压迫民族联合, 共同斗争,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国际主义, 在党的二大上通过决议 “ 正式加入第三国际”, “ 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 , 并遵循共产国际的指示进行国内革命斗争, 在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以及对外政策的选择方面亦与共产国际保持一致。1924 年, 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在东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方针, 与国民党合作, 开展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 “ 第三时期” 理论以及中国革命 “ 三阶段” 论, 对内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排除小资产阶级, 对外毫不妥协地反对一切帝国主义, 按照俄国革命模式, 指导中国革命。1929 年, 中东路事件发生, 苏联认为这是 “ 当前国际资本和国际帝国主义反苏活动日趋活跃的明显标志” , 共产国际向各支部发出保卫苏联的号召, 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 开展群众性的游行示威活动、 农民抗税运动, 反抗国民党当局和帝国主义。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 王明 “ 左” 倾教条主义者接受了共产国际对此次事变不合实际的分析, 认为日本入侵中国是帝国主义反苏的一个主要步骤, 从世界革命角度出发, 加紧 “ 武装保卫苏联” 的宣传工作。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世界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在国内, 遵义会议召开后,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 逐步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改变了与共产国际近乎 “ 服从” 的上下级关系, 开始独立自主地分析国内外形势, 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敌人, 并正确处理了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 “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中国胜利了, 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 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 因此, 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④ 中国共产党主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始终坚持在抗战一线,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在抗战过程中, 为维护民族利益, 中国共产党婉拒了共产国际提出的直接以大规模军事行动牵制华北日军、 配合苏军作战、 保卫苏联的不合理要求。但在其他方面中国共产党充分理解和支持共产国际的策略, 始终将苏联视为中国最重要的同盟者, 切实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1935 年 7 - 8 月, 共产国际七大确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 同年 12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1939 年 8 月, 苏联与英法等国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失败, 转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中国共产党遵照共产国际指示, 做了大量正面解释工作, 指出 “ 这个协定打破了张伯伦、 达拉第等国际反动资产阶级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 打破了德意日反共集团对于苏联的包围…… 在东方, 则打击了日本, 援助了中国, 增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 打击了中国的投降派。在这一切上面, 就安置了援助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基础。”
1941 年 6 月, 苏德战争爆发, 中国共产党声援苏联的卫国战争, 并向共产国际提供了有关纳粹德国和日本军事动态的情报, 为苏联科学合理调整兵力备战争取了宝贵时间。中国共产党还积极联合东方的进步力量以及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 推动形成国际统一战线,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捍卫世界和平正义。
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 通过观察国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了解到战后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随即将对外政策调整为联苏反美。1948 年, 刘少奇撰写了 《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文, 详细阐述了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立场, 维护了与苏联的团结。
总体来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把国际主义作为重要遵循, 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进行国际联合和相互援助, 反对帝国主义, 而且探索并坚持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的党际关系原则, 成功地处理了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 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有力捍卫了世界和平正义。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同时, 坚持国际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大力援助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新中国成立伊始, 世界冷战格局就已形成, 基于无产阶级政党对国际主义的信念以及维护国家安全、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选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中国同苏联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并援助朝鲜反抗美国侵略。 波匈事件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派出代表团访问当事国做调解和团结工作。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依然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而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的日益公开以及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使得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履行国际主义义务, 中国共产党推进世界革命战略, 大力援助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解放、 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 如援助越南抗击美国、 援助阿尔巴尼亚继续进行苏联停止援助后的国内经济建设、 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坦赞铁路等。 20 世纪 70 年代, 毛泽东提出 “ 一条线”“ 一大片” 的战略设想以抗衡苏联霸权主义,提出 “ 三个世界” 理论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一系列行动有效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与稳定, 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做出 “ 和平与发展” 是时代主题的判断, 并改变了过去通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无偿援助、 推动世界革命以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做法, 转而以保持中国自身的繁荣稳定以及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邓小平指出: “ 我们现在还很穷, 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方面, 还不可能做得很多, 贡献还很小。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国民经济发展了, 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 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以党际关系四原则为基础恢复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调整中国与各类国家的关系, 淡化意识形态纷争, 推动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通过积极发展自身为世界做贡献。同时,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各国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国际公共事务领域不断增多的时代, 中国应积极承担国际责任。邓小平提出中国 “ 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 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 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坚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支持联合国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借助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帮助新兴国家在其中获得与自身实力匹配的话语权; 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打击恐怖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此外, 中国还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援助, 如涉及工业、 农业、 文化、 教育、 卫生、 交通等多领域的成套项目援助, 减免债务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等。
十八大后,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 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以对全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情怀,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 克服单边的、 利己的视野局限, 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思考未来, 尊重各国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 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蕴含着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是中国的独角戏, 而是世界各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和全世界人民普遍参与的全球行动。 这充分契合了国际主义关注全人类前途命运, 追求人类生活的理想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充满着国际主义情怀。
(三) 坚持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践行国际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国际主义实践的现实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 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认真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 不受任何外来压力干扰, 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表明自己的态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尊重各国政府和人民基于本国发展基础和历史条件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团结世界上的一切进步力量,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实施非法单边制裁的行径, 支持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共同参与处理国际事务, 共同制定国际规则, 充分协商和通力合作处理全球性问题; 劝促各国健全和畅通信息沟通机制, 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争端; 与各国政党和政府友好互动, 推进互利合作, 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发挥建设性作用。
“ 政党要做伙伴关系的推动者。”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从战略高度审慎思考、 研究各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国际立场和战略选择。首先要运筹好大国关系, 通过高层互访、 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与相关国家政党交往, 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引导其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 并带动其国家的人民形成对中国的客观认知, 挖掘拓宽合作领域, 加强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 促进双边关系平稳发展。其次要贯彻落实好亲诚惠容理念, 坦诚深入地与周边国家政党对话沟通, 增进政治互信, 巩固睦邻友好, 推进 “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与周边国家一道发展, 维护周边地区稳定繁荣。最后要秉承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政党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在全球问题上的协作,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民生、 谋求发展的事业, 扩大双方经贸合作, 创造更多互动和联动发展的机会。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政党, 将维护增进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拓展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不懈的追求。 当今世界, 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各国只有本着对历史和未来、 对全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 放弃遏制对抗的政策选择, 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才能不断拓宽世界和平发展的空间, 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掌握人类命运。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7I§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化解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各类风险和挑战, 破解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 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同时, 要继续发扬为人类发展担当尽责的精神, 推动中国履行与自身实力相当、 与国际社会期待相符的国际义务, 如继续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加强与世界各国在重点领域的合作; 无私地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那些长期对华友好但经济建设任务艰巨的国家, 帮助其加快发展; 继续维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 借助二十国集团、 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各国就世界经济问题交换意见, 助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继续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助力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 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四)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全球视野、 世界胸怀、国际眼光和强烈责任担当意识的政党。 一百年来, 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际主义精神, 探索能够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道路, 但直到今天, 世界上还存在着剥削、 压迫和其他不平等现象, 全人类解放的任务远未完成。 因而, 国际主义所倡导的民族国家平等、 追求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团结等理念就还具有重要价值。 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主张世界各国求同存异、 团结合作、 共迎挑战、 共同发展, 不断满足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彰显着我们党一如既往的国际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