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 朱可辛||从追赶到超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迎来新飞跃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里程碑意义”是党的理论创新亟须回应的重大课题。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以飞跃为核心机制和关键节点。判断飞跃有三个标准:一是时代提出了要求,二是理论上回应了时代课题,三是推动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大发展。按此标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标识了时代之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回答了时代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开辟新局。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迎来从追赶到超越的新飞跃。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飞跃;世界社会主义;从追赶到超越
习近平根据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着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重大研究课题:“我讲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那么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很值得深入研究。”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里程碑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历史方位和时代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这三次飞跃的概括已有普遍共识。判断目前的状况,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当前党的理论创新要回答的重点问题,也是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维度和重大任务。
一、社会主义飞跃的基本范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飞跃”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发生质变的集中体现。要对新时代的划时代意义进行本质认识,首先需要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飞跃”机制进行与时俱进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概括。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历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进而运用唯物史观方法论构建“飞跃”的基本范式,界定“社会主义飞跃”的判断标准。正确认识飞跃的标准就是对飞跃规律性的把握,可以指导实践。
(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次飞跃
19世纪中叶,“蒸汽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迅速壮大并且登上政治舞台亟需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划时代的理论体系,指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深刻改变了社会主义运动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电气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社会主义革命的环境、条件、要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多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发展为在一个占全球土地1/6的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20世纪中叶,“信息革命”兴起,被压迫民族解放浪潮势不可当。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成功开创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等新的科学理论,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建设不久就发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不适应性,陆续有国家开始改革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通过改革开放对以苏联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第二次革命”,后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指引我国在“苏东剧变”的严峻形势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条道路”的伟大飞跃。
(二)社会主义飞跃的分析框架
前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个关键时期,每个时期通过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方式的大创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大变革,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这些飞跃,社会主义得以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和发展,从而证明了其持续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同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前三次飞跃的基本特征和经验条件,可以认为,要评估某个阶段世界社会主义的变化是否足够深刻以至于可称为“飞跃”,可以提炼出三个具体可证的标准,建立一个考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分析框架。3
一是时代标准:时代变化提出新要求。社会主义每一次飞跃,一定是同一定的时代相联系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种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所谓时代变化,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演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其中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是主要标准。同时,资本主义矛盾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形势任务、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也是判断时代的关键因素。
二是理论标准:理论上科学回应了时代课题。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在理论上不是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变动,而是全面系统科学的发展和创新。要对时代变化有清晰自觉的认识和最新判断,在此前提下,针对时代的挑战、人民的要求作出体现社会主义立场的回应,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与时俱进的系统认识,以及对历史机遇、历史使命的把握。
三是实践标准: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大发展。每一次飞跃在实践上一定会推动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使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发生划时代的变革,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和影响力发生质的变化,取得划时代的成就,将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境界。
同时,每次飞跃具有两个标志性节点:第一个,标志飞跃的实现;第二个,标志飞跃的完成。每次飞跃的历史进程中都酝酿着下一次飞跃条件和力量,因此历次飞跃时间上都有交叉重叠。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从1845年左右开始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但还没有完成飞跃,而是进入一个不断完善的时期;直到《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的发表,标志着飞跃的完成。第二次飞跃:列宁进行了二十年的理论和建党准备,“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继而开始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形成苏联模式;卫国战争胜利标志着飞跃的完成。第三次飞跃:多国革命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在遭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曲折以后,中国带动世界上许多进步力量总结经验教训,适应时代要求,继续进行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探索;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世界社会主义新的道路、成功道路,标志着又一次飞跃的完成。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不仅是指数量上从一到多的变化,更是指社会主义建设“从一种模式到多条道路”的质变。
总之,只有针对时代大变局提出挑战和机遇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其真理性和实效性,社会主义飞跃的质变特性才能得以显现。进入21世纪,新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逐步显现,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壮阔展开,置身其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主动适应时代的产物,又是积极引领时代的先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大历史中该如何看待,也应该从上述三个维度、三个标准来分析。
二、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社会结构。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态势因而发生重大变化。大时代提出了新的大课题。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生产方式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加速突破且深度融合,形成系列新质生产力,催生了很多新产业,重组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全面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给各国国内格局和国际格局带来广泛深远影响。
比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测算,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五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全球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达1032家,产业数字化“独角兽”企业较上年增加16家,整体进入深化应用阶段。5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生产组织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全球生产网络。
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世界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人类战胜困难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
(二)资本主义危机以新的形式出现
资本主义体系上,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危机以新的形式出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曾出现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当时,有西方学者认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基础上的新经济中,具有知识的劳动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知识代替资本成为权力和价值分配的基础,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和规律,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会消失,资本主义社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然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使资本市场遭受了沉重打击,实体经济也遭到重创。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很快发展成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造成新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增长乏力。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在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领域,资本对于技术和行业的垄断局面正日益加强;高科技公司金融化日益严重,阻碍技术创新;就业不稳定性增强,劳动者地位降低;对新技术的不平衡占有造成贫富差距加大。
(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秩序上,全球化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明显,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也出现了诸多全球问题和全球性危机,各地区之间仍存在极大的差异,逆全球化思潮上升。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贸易增长急剧减缓,2016年起开始慢于全球GDP的增长。6进入第三个十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加速了已经持续多年的逆全球化进程。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参与全球价值链,7在全球增值贸易中的份额从1990年的20%增加到2013年的40%以上8,但是由于收入贫困、数字鸿沟、技能短缺等原因,获得新技术、赶上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也面临很大挑战。9世界银行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重了全球贫困和不平等。7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寻求更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全球性危机频发,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以2001年“9·11事件”为标志,二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随着21世纪以来人类文明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使各国意识到全人类是命运与共的整体。同时,作为对全球不平衡以及冲突和暴力等冲击的回应,全球人口的跨境流动日益复杂且必要。大约有1.84亿人目前生活在国籍之外,其中20%是难民。由于人口差异和气候变化的缘故,未来几十年,各个收入水平上的国家将越来越需要移民,都将同时既是移民的来源地又是目的地。7
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发展问题在国际议程中日益边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四)世界社会主义亟需引领力量
进入21世纪,处于资本主义链条顶端的美国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喊出“我们是99%”的口号控诉社会不平等。在2016年和2020年的民主党初选中,自称“社会主义者”的伯尼·桑德斯成功将社会主义话语带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日程。2021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近年来多个调查显示,美国青年一代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在欧洲,新一轮群众性反抗运动此起彼伏,从2011年的西班牙“愤怒者”运动到“我们能”党的崛起,从201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的法国“黑夜站立”抗议活动到2022年10月法国多地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在一定程序上增强了左翼力量。同时,在应对全球不平等、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挑战时,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话语权和吸引力更加突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亟须社会主义力量和社会主义方案发挥作用。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世界也在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人类社会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亟需引领力量、科学理论和可靠经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促进人类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学说和实践,在21世纪的中国迎来新的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回答了时代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推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新境界,在理论上回答了时代新课题。
(一)深刻揭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显著增进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规律性认识
新时代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也可能失之交臂。因此,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大势,我们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会是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想要强大起来或长久保持强盛,不是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多、国土面积广就足够的。创新是新时代条件下回应时代课题的“金钥匙”,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唯物史观的现实穿透力,阐明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向人类揭示了世界的系统性、有机性、复杂性和涌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调整生产关系,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激发生产力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这是以马克思主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潮流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二)深刻理解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要求,显著增进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深刻洞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系统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基于对新发展阶段的深刻把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以人民为主体把握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发展的主体、方向、道路的基本认识。
(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使命,显著增进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掌握历史主动的自觉和坚定,不断探索新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使命,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定位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等基本使命定位,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思想,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这是以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时代使命的最新理论成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引领和推动国家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趋向,显著增进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宏阔视野,深刻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国际秩序变革与世界历史进程推进的阶段性特点。远古时代,人类在协作生产、共同生活、交流交往中走向文明;文艺复兴与大航海以来,人类在世界市场、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中走向世界历史和现代文明。当前,我们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文明交流、互联互通、合作共享、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价值、战略和政策体系,提出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改革思想,以三大倡议凝聚发展安全包容共识等,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事业提供了前进方向、价值遵循和战略构想。
(五)深刻判断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势,显著增进对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结合五千年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价值,给社会主义增加了五千年的文明积累和文化积淀,同时也将五千年中华文明中适应现代社会的精华提炼出来,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些新的文明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了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并不意味着传统与现代的文明断裂,传统的变迁有其内在规律,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也不意味着能够放弃民族文化特性和文明主体性。现实的文明形态演进既包括传统文明形态的激活和转化,也包含对外来文明的拣选、改造和吸纳,还包含未来文明新形态的孕育生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哲学基础。
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开辟新局
进入新时代,我们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实现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世界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道路选择、执政党建设和价值认同等方面大大提升了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开辟新局。
(一)探索更好提升生产力的方案,推动社会主义实力跃升,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显著
中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贡献国。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现在是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七十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意味着对全世界95%的国家而言,中国不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就是第二大贸易伙伴。10近期,中国人均GDP将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届时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到2050年,中国必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改变人类历史的划时代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提升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带动社会主义国家大大增强了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二)探索更好实现现代化的方案,提供现代化方法论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越来越有影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使占世界人口20%的人民坚实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由西方输出的‘工业文明’仅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特征之一而已。世界接受了它,并非就是在接纳西方文明之整体”。11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但实然并不意味着理应如此,永远如此。中国客观对待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果与问题,开创了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这一现代化道路更好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立足本国国情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使发展中国家得以摆脱“边缘区”或“附庸”的劣势地位,走出不依附的自主现代化道路。我们也一直强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己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提供的方法论就是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方法论。
(三)探索更好增强制度活力的方案,锻造执政党能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策能力越来越得到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重大原则,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和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充分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领导中国人民坚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的政治品格、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智库戈登·巴拉斯等人撰文指出,同美国总统一样,习近平主席也想把他的国家变得“再一次强大”,但是根本区别在于习近平不仅确定了“强起来”的目标,还制定了一整套战略。12世界多国政党代表和智库专家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杰出成绩和主要经验,是世界许多政党学习的榜样和重要素材。13
(四)探索更好建设现代文明的方案,创造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的文明价值越来越得到世界人民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基因,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中华文明也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普惠式的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亿二千万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十三亿六千万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更是通过脱贫攻坚实现了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致力于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和公平正义,如在抗疫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真实有效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新选择和新希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榜样作用愈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世界各种进步力量提供了重要经验,让世界人民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国外有学者提出,中国不仅坚持和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也提升了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14;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震撼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一,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榜样。15国外有政党提出,中国经济和技术的迅速提升以及全球影响力的上升,对美国全球霸权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体系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16“共产主义的幽灵”仍在欧洲和世界徘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17
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借鉴中国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基本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在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观念和政策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同。
结论 世界社会主义迎来“从追赶到超越”的新飞跃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人类社会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亟需引领力量、科学理论和可靠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应了时代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开辟新局,将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境界。判断社会主义飞跃的三个标准都初步符合。因此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迎来了新飞跃。此次飞跃的性质是“从追赶到超越”的飞跃。
所谓“追赶”是指:现实的社会主义不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路径,在已完成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设理想社会(也即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而是在落后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社会主义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处于追赶的位置上。
所谓“超越”是指: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特别是现代化的成果,包括在生产效率、社会公平、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成果来证明,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类整体福祉等方面,都明显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证明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并且这种优越性能够得到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正如邓小平曾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8
我们“迎来”了从追赶到超越的飞跃是指: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进入低潮。“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断喧嚣尘上,预言社会主义将一蹶不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苏联模式的终结不代表社会主义的终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带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了低潮,且初步显现出了优越性。中国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能够比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更好更快,我们有能力持续追赶,最后实现超越,到那个时候将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飞跃。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19一个基本事实是,回顾20世纪,1973年是美苏差距最小的时期,此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GDP占最大资本主义国家(美国)GDP总量的43%,所有社会主义国家GDP占世界GDP的18%左右。而到2021年,最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GDP已占到最大资本主义国家(美国)GDP的77%,占世界比重达到18.5%。由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
目前,新飞跃还未真正实现。新飞跃真正实现的标志是,本世纪中叶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真正充分体现。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历史意义。20
中国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证明并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向超越的历史趋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创造文明新形态,充分展现活力和潜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一般性寓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并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其作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习近平指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00多个国家中130多个政党仍保持共产党名称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表示要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历史贡献。”1
总的来说,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正在迎来“从追赶到超越”的新飞跃。这一飞跃得益于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长期结合、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规律性的抽象认识与现实并非完全一致,这正是抽象理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规律“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但不是直接的现实。”21因此,任何一种趋势都不是摆在那里清晰可见、固定下来,这是机械论、宿命论的观点。任何趋势都需要人们不断认识、充分尊重、努力实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和危机。在此条件下,更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整个世界之中、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之中,如实地估量其意义和地位。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保持历史清醒和战略定力,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卓越的政治想象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注释
本文作者:张源,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朱可辛, 中共中央党校 ( 国家行政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 北京 100091)
基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