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土地科学》2022年第2期目次及摘要





专 论



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

严金明,郭栋林,夏方舟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视角

朱从谋,王    珂,张    晶,等


《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体例与实体要义 

孙聪聪




土地法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制度架构与风险控制 

华子岩


土地征收法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陈    雪,吕少德




土地经济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王梦成,卢新海,马宇翔,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城市地价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

黄忠华,李书萱,杜雪君




土地管理



供需系统视角下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研究

闫曼娇,陈利根,兰民均


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改进政绩考核的准自然实验

何    芳,胡意翕,范    华




土地信息



草地系统认知理论与光谱融合量化策略

孙敏轩,焦    心,冀正欣,等


基于优化HRNetV2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自动分类

常秀红,李纯斌,吴    静,等




土地科学研究进展评述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管理分报告

朱道林,代亚婷,戚    渊,等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张清勇,杜    辉,吴欣怡,等



文章摘要



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

作者:严金明,郭栋林,夏方舟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等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志性事件;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百年演变



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视角

作者:朱从谋1,王  珂1,张  晶2,干牧野1,苑韶峰3

单位: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3.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治理内涵与实施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关系是科学认知国土空间的逻辑主线,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内涵包括“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价值实现”等4个方面。(2)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法治化、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手段智慧化。(3)基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逻辑关系,构建了由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构成的多维一体综合治理实施路径。(4)国土空间要素治理包括加强自然要素“地—地”联系、推动人地业等资源要素互补流动;国土空间结构治理包括以“三区三线一网络”为核心进行空间分区和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国土空间功能治理包括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提升和协调“三生”功能;国土空间价值治理包括完善国土空间多维价值目标权衡管理、建立健全农业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需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的逻辑关系出发,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构建多维一体综合治理路径,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内涵;治理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体例与实体要义

作者:孙聪聪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


摘要:研究目的:探寻《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体例,揭示其作为限制土地财产权利行使的实体法所应当涵括的制度要义。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和《国土空间规划法》分别立法且前者采框架法模式下,《国土空间规划法》应当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实体性内容。研究结论:因应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迫切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法》应从科学性、民主性和正当性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质合法性体系,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审批程序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方面给予更明确的规范指引。


关键词:土地法学;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体例;实体要义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制度架构与风险控制

作者:华子岩

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的制度架构及潜在风险,探索控制成片开发征收风险的可行路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演绎法。研究结果:新《土地管理法》第45条第5款确立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制度,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界关于土地成片开发的质疑,但其并未解决适用和规范难题。现有制度设计对土地成片开发的控制性不足,成片开发中的非公共利益存在使成片开发功能发生异化偏移的风险。研究结论:应从内容、过程及结果三个维度对土地成片开发进行风险控制:内容控制上,应建立成片开发公共利益的动态认定机制。过程控制上,在保证公众参与权利的同时,应将公众参与限定在初次决策过程之中;结果控制上,应畅通当事人的救济渠道,当事人可通过质疑、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


关键词: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公共利益;风险控制



土地征收法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作者:陈  雪1,吕少德2

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2.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土地法学;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比例原则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作者:王梦成1,卢新海2,马宇翔1,匡兵2,唐一峰1

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ULUE)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PSM-DID、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ULUE的提升作用显著,相较于非试点地区,示范城市的ULUE提升11.2%;(2)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在有效提升本地区ULUE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ULUE的提升;(3)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城市依次增强的趋势,且相较于东部城市,中西部城市能够通过示范城市的建设获得ULUE的显著提高。研究结论:应促进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的有序扩散,因地制宜地设计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强化试点政策对ULUE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间ULUE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能源示范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PSM-DID;空间溢出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城市地价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黄忠华1,李书萱1,杜雪君2

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2.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四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关键词:土地经济;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地价;空间分异



供需系统视角下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研究

作者:闫曼娇,陈利根,兰民均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模型,剖析政策运行影响机理,预测政策试点未来实施效果并寻找优化路径,以期形成可复制可参考试点经验。研究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仿真模型模拟压力型、需求型、要素型、市场型4种情景下政策运行效果。研究结果:(1)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建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模型,供给侧包括政策供给子系统、土地供给子系统、项目供给子系统,需求侧为承租人需求子系统;(2)至2030年,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土地供应量可以达到2 000 hm2左右,建设项目150个左右;(3)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政府压力因素是最主要正向影响因素,其次为市场因素、承租人需求因素、土地供给因素。研究结论:加大投融资政策扶持,综合运用市场、要素、政策、需求等途径,激励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保障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有效落实。


关键词:土地管理;政策仿真;系统动力学;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改进政绩考核的准自然实验

作者:何  芳1,胡意翕1,范  华1,2

单位: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要:研究目的:从二三产业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探究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的影响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绿色政绩考核能缩小城市土地在工业与服务业间配置的规模与价格差异,且对规模差异的改善更为突出和持续;(2)绿色政绩考核可使商服用地规模增加,工业用地价格提高,但无法降低商服用地价格和工业用地规模;(3)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政绩考核下其用地价格明显提升,而清洁生产型行业用地规模显著增加;(4)绿色考核对高行政级别城市土地配置影响很小,且对土地价格影响不显著;对服务业主导型城市的影响小于工业主导型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价格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城市。研究结论: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具有积极影响,且依赖于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和所属区域呈现出城市异质性。为使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应坚持因地制宜改进绿色政绩考核标准,平衡政府管控和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土地配置;绿色政绩考核;晋升激励;双重差分



草地系统认知理论与光谱融合量化策略

作者:孙敏轩1,焦心1,冀正欣1,史良树2,战鹰2,李兰杰1,韩文超1,孙丹峰1

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摘要:研究目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结构转型,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探索草地系统规范的认知理论和遥感解译框架。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标准光谱端元空间或是突破传统遥感技术壁垒实现草地系统认知规范的关键;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构建多光谱—高光谱两个尺度的标准光谱端元空间,并开展草原类型多级嵌套分类实验。研究结果:提出草地系统认知理论框架和基于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光谱融合量化策略,并在中国—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三个尺度的草地类型多级嵌套遥感分类实验中取得较好的结果。研究结论:基于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光谱融合量化策略有利于构建稳定、具有专业概念支撑的解译框架,配合多级嵌套的分类结构能够实现草地系统认知框架下光谱数据的规范,从而支撑不同等级的应用和管理需求。


关键词:草地系统;草地分类;遥感;端元空间;多级嵌套



基于优化HRNetV2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自动分类

作者:常秀红,李纯斌,吴  静,李  颖,李全红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以期推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研究,并为该类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对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从损失函数、特征提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分割精度;其次用优化后的HRNetV2模型对民乐县2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的MIOU达81.9%,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4.4%, 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民乐县进行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总体精度达89.72%,Kappa系数达0.8879。研究结论: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土地信息;土地利用分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HRNetV2;多层次分辨率特征融合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管理分报告

作者:朱道林1,2,代亚婷1,戚  渊1,程  建1,付书雅1

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摘要: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涉及国土空间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以及存量低效用地利用等;在国际上,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产权与农田保护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基本概念、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土地法解释论研究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22年土地管理领域或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土地收益分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体系构建、土地管理专项立法、面向双碳目标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耕地资源长效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议题。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科学;研究进展;展望



2021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2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作者:张清勇1,杜  辉1,吴欣怡1,阿英·叶尔里克1,仲济香2,丰  雷3

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1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供给、农地流转机制建设、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土地要素市场化、产权安全效应、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与农业发展、土地市场参与主体与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安全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制度改革的减贫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着力探索理论创新,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研究理论、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而努力提供借鉴和指导。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土地市场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设计、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确权登记颁证进展与绩效评估、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市场;土地制度;评述


扫码关注我们
最前沿的土地科学知识最新土地科学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