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老年人的“红色黄金”,这样喝让血管干净如新,远离老年病!
养身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免费学健康养生知识
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2.9亿;
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今后十年,心血管患病人数还将快速增长;
近年来,心血管发病情况呈现年轻化趋势。
毋庸置疑,心血管病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的中老年人第二号杀手!
中老年人如果不重视养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就会找上门来。名家名方建议,一旦过了40岁,咱们就要开始注重防病了,不要等到有病才治。
活血化瘀的“红色黄金”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气滞血阻所致。
83岁的国医大师、曾为中外首长服务的保健医生胡维勤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大的冠状动脉存在闭塞外,许多微血管功能也会出现问题。西医基本可以解决大血管梗阻,但对于200微米以下的微血管,中医“活血化瘀”的疗效更显著。
饮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被誉为“治百病神草”的藏红花,就是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活血化瘀的食疗圣品。
藏红花原产于伊朗,《本草纲目》有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产于天方国。
自传入起,这种带有西域色彩的美丽植物,就成为专供中原朝廷的贡品药材,与冬虫夏草齐名。又因其产量低微,珍稀难求,被称为“红色黄金”。
藏红花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中医古籍记载,藏红花“体轻质润,入血行散”。藏红花的主要作用在于血,具有养血、活血、补血、行血、理血等功能,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一、藏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粘度、抗血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药。
二、藏红花中所含的藏红花酸、藏红花素等,可以保护神经细胞,有抗惊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长期食用还能改善记忆力障碍。
三、藏红花活血化淤、抗菌消炎,能增强机体耐力,提高免疫细胞含量,从而强化人体免疫力,起到调整机体气血运行、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
四、藏红花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养气活血,补血养颜,是女性日常保健的佳品。
常喝藏红花健康又年轻
藏红花对于抗衰老、防治多种常年老年病,也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藏红花茶能促进巨噬功能,消除细胞周围的“垃圾”,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还能明显改善血液微循环,让细胞得到充足的血氧、水分和营养,皮肤自然流露细腻光泽。
《中国藏药》记载:“(藏红花)柱头清肝热,培元滋身;治一切肝病。”藏红花作为补品食用,有清热解毒、保肝退黄的功效,促进肝炎病毒的消除,减轻肝功能负担。
此外,现代人大鱼大肉,许多人有了脂肪肝。藏红花中的藏红花酸钠盐及藏红花酸酯,能有效降低固醇含量,增强脂肪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
研究发现,藏红花中的藏红花酸具有很好的降脂功效,进入身体后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胆汁分泌以及排泄。
藏红花萃取物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在常压缺氧的条件下,可增强细胞内的氧代谢功能,提高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剧烈运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剂量的藏红花煎剂对心脏有抑制收缩作用,可明显防治脑血栓,脉管炎、心肌梗塞、神经衰弱等老年人易出现的症状。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顾文平看诊时,玻璃杯常有红花。
藏红花是养血活血药,一般女人用它来美容,就是用它的养血活血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调节内分泌最主要就是补血养血。
很多女性常见病,其实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因此,治疗这些病症,要从调节内分泌入手,令气血通畅,促进血液循环,由内而外的全面调理。
藏红花的食用方法
一、泡水
藏红花放入水中会变成正黄色,又称帝王之色,非常美丽。
做法:取藏红花花丝5至10根,开水浸泡后饮用,冲泡3~4次后连同花丝一起服下。
疗效:用于预防慢性心血管疾病,美容保健。
二、泡酒
做法:熟地500克、当归250克、藏红花25克、枸杞子250克、佛手25克、桂圆肉250克、松仁250克、茯神100克、陈皮500克、玉泉白酒5斤,浸泡一月后饮用,饭后饮用,每次50毫升。
疗效:补肾生精、健脾益气、养血活络、改善失眠等。
三、煮粥
做法:大米100克、藏红花10~20根,加水适量,煮粥。
疗效: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外伤疼痛、慢性肝炎、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后遗症等。
这些人不宜食用:
1、孕妇、经期女性禁用
2、出血性患者慎用
3、单次服用不可超过10克
藏红花按克买按根吃
乍听上去,藏红花似乎很贵,这里跟大家算一笔账,5克一瓶的藏红花,每克大约有100根花丝,每瓶则有500根花丝。
每天用5~10根冲水,如果是女性朋友,除开例假期间不能饮用,这样计算下来,一瓶大概可以喝2~3个月。按每瓶150元计算,这么昂贵的女人花,平均每天花费不到2元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就可以算是经济实惠的药材了。
现在不养生,今后养医生。中老年的人“红色黄金”,每天吃上几根,气色变好,血管变干净,人更年轻!
精选好文
养身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免费学健康养生知识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