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花:共生学习法,培养面向未来的实践人才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20-09-01

导读: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最终还是人力资源的差异。新技术的出现,让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颠覆认知的挑战。经过实践证明,「共生学习法」可以让企业员工获得持续解决问题,取得绩效的能力。



01 共生学习法的提出


持续深入的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表明,身心的深度参与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现象观察、本质回归以及对基本规律的理解,人才培养几乎都脱离不了教育实践的「深耕」。教育活动的实践虽然形式各异,但效力明显,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感,对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都能有所助益。


同样,我们展开了在企业组织人群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过去一年多里,我们展开了600多位企业家,近万名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学习实践;100多家企业组织内完成个人与团队共同学习的教育实践。通过共同的知识体验、在线个人学习交流、线下学习讨论、知识教练学习辅导、相关问题寻找及辩论等9类高效教育实践方式,所取得的成效让我们深受鼓舞。


结合在过去多年从事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背景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实践,我们希望总结出:时代背景下的优质真知识、借助于移动互联信息技术赋能,多个不同分工的教师角色参与、致力于面向实践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称之为「共生学习法」。



02 共生学习法符合技术科学观


在管理研究领域常常讨论管理学的「致用」价值,引申到教育研究领域,我们认为价值认知应该是一致的,教育研究也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辑。


钱学森先生指出,「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这并不是简单的推演,而是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实现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综合,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专业学科——技术科学。


钱学森强调,「技术科学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它的主要作用是从技术实践中,提取具有一般性的对象,它的研究成果就是对那些技术问题有普遍的应用性。


因此,技术科学工作者必须经常和工程师们联系,知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时甚至直接参加解决生产出现的问题,以取得实践经验。而技术理论的意义在于——有了技术理论,我们就超越了完全依赖工作经验。


「共生学习法」的提出与研究,非常符合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观」。我们决定在「技术科学观」的指导下,探索一个新的培养人才模式。运用这个模式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接受培养的人才,可以知道现实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是什么,并产生出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最终获得教育实践的成果。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的那样,这套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受教育者不必完全依赖自己原有的经验,而借助于共生学习技术,可以获得持续解决问题,获得绩效产出的能力。


共生学习法中,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之间构成「共生型组织」,彼此互为主体、中和利他、技术赋能,不仅传承知识,更需要在知识应用中动态创造新知识,实现彼此的持续发展。所以,实施共生学习法,不仅仅是把知识从一方向另一方的输送,更大的价值是双方在过程中面向实践和面向未来的知识再创造。




03 共生学习法的四要素模型

从「致用」的逻辑来看,教育学本质上是一门技术。而在技术认识论看来,技术的最终评价标准是「有效性」,所以我们得出共生学习法的四个基本要素:内容导向-技术赋能-问题挖掘-行动激发。


1.内容导向

实践中,我们选择的第一类好老师必须是最好的研究学者,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内容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引领性。聚焦选择好学者,以专业和技术赋能他们的知识体系,进而创造出好的学习内容,这是「共生学习法」价值的核心载体。


另一方面,学习者的数量是巨大的。教学过程中必然需要第二类的「好老师」,这类在共生学习法中的教育工作者,称为「知识教练」。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深度的实践经历,对于我们创造的课程内容体系能够理解并有一定的融会贯通。知识教练是一个跨界的新物种,不仅需要掌握知识体系,还需要对实践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对教育策略和教育技术有一定的能力。


2.技术赋能


学习是一个需要空间、情景以及对话的过程。传统的学习需要把学习者限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参与者的交流受限制,并耗费巨大成本。很多人无法持续学习,更谈不上兼顾日常工作。


共生学习法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设立学习技术平台。我们开发了「知识实验室」,是关于企业组织学习的「知室APP」开发及运用。这套系统和教学模式,超越于传统课堂学习之处,在于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高效组合;个人在线学习与线下团队学习的高效组合;个人成长与业绩成长的高效组合,个人学习与知识教练互动的高效组合,以及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


3.问题挖掘


作为一个组织管理研究与实践者,我们始终受益于那些引领管理实践变化并创造出无数价值的经典研究成果。几乎所有经久的研究,都是基于对管理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提炼,通过与企业有效的互动,带动了管理实践的高速发展,并引领了世界管理的发展方向。


真正产生实际成效的学习,一定是从问题开始的,对面向实践与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研究来说,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特征是对现实生活或者工作实践中的各种各种现象和真实挑战的深入挖掘,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或者技能。


4.行动激发


共生学习法与传统沉浸式学习方法不同的是,我们更注重教学团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为主体性,也更重视学习内容与解决真实问题的密切相关性。学习者在过程中更关注于使用内容来获取知识、交流沟通、思考问题。「让学习行动起来、知行合一」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学以致用,学以成长」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的。


因此这套培养人的方法,最后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激发学习者的行动,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最后贡献自己的价值。


共生学习法是基于推动组织战略落地为前提,以挖掘在执行战略过程中的现实难题为关键,在学习中不断回归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通过技术学习平台、知识教练的帮助、学习团队的讨论互动,达到个人与组织共生成长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共生学习法的内容导向-技术赋能-问题挖掘-行动激发」四要素模型(简称CTQA模型),它展示了一个逐步递进升华的研究进程。此外,「行动激发」的两个子要素——「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的维度也是围绕内容导向进行展开的。因此,图中呈现的两条双向箭头,将「技术赋能」与「问题挖掘」也一同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反馈、相互检验与印证的体系。(本文完)


2019.10.28-10.31  上海

共生学习法TM  知识教练课程

招生开始!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报名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