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花&企业家共生对话|数字化时代,组织如何与个体价值共生?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22-07-13

导语:数字化时代组织如何进行管理?企业如何赋能个体?4月20日陈春花教授的《价值共生》新书首发式上,陈春花教授与上海致盛实业集团董事长张润斌、九如城集团董事长谈义良、《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杨光、嘉士德资本总经理姚锦聪等长期浸润实践的企业家,就「数字化组织管理与个体赋能」话题展开对话,智慧激荡。以下为对话完整实录。


01

马徐骏(主持人,以下简称马):数字化转型中,碰到了哪些大的挑战?怎么应对的?
 
姚锦聪(以下简称姚):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线上线下也是数字化的东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主席以视频方式为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他的开场白是:“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其实他的话也能用到我们数字化的今天晚上。
 
杨光(以下简称杨):第一个感触是,20多年我和陈院长一路走过来,看着她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地实践。今年是我党建立100周年。党的革命路线从广州开始,到了北京,落在上海,陈老师走了一样的路径。在数字化时代,我希望陈老师和我们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觉醒者
 
第二个感触是,以前我们《中外管理》是一本杂志,去年疫情下,我们放弃了杂志的形式,全面转型到线上数字化。我的感受是,以前纯粹一个杂志的时候,内容产出和运营服务连不上。因为你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怎么想,也不知道能为他做什么,懵懵懂懂做着你认为该做的事情。
 
但是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方式,打通链接,甚至联合的时候,影响力就大范围产生。通过媒体矩阵,一篇文章能够有40万以上的读者在读,这是线下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当然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理解一篇文章40万的读者,如何进一步挖掘40万后面的价值。这是我们传媒和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一个挑战。
 
谈义良(以下简称谈):我们是做养老最传统的行业。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经营能力。经营单元是我们的养老院,原来养老院的院长每天要见一下老人,1个院长跟3个主任,一共4个人,管理能力最大就是200个床位。通过数字化转型之后,能力提升到350人到400人,现在已经达到500,这是数字化层面的改变。
 
第二,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现在我们在全国开200多家,我估计5年以后可以开2000多家,能力、边界怎么去管理,唯一的出路就是数字化。
 
  • 取消区域化。取消九如城原有最具有核心的区域化管理模式跟发展方式,3年以后取消5大区域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现在已经去掉了三分之一。
 
  • 风险管控。在数据背后,我们有一个预警系统,通过数据风险,你就知道数据发生变化背后的内容。同样也告诉了院长哪些方面要提升管理,更加注重。
 
第三,给客户带来价值。数字化以后,更多的是需要关注顾客价值,即原始的服务和产品有没有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更加便宜的产品,和跟客户建立心与心的连接?陈老师讲连接,我们加了一个心与心的连接。做养老,如果不建立心与心的链接,是做不好的。数字化给我们传统企业以上三个方面的触动。
 
张润斌(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陈老师用十年的时间给我们送来了一本好书。我们这代人跟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数字化的今天,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也是企业变革的进步。
 
刚开始做数字化,从信息化的登录系统、资料系统,人有效传达的一种信息系统。到今天,通过数字化来达到企业的管控,由人的管理到制度的管理。这个变革是陈老师的十年,也是企业所遇到的十年。社会的发展、行业的竞争,使得信息化升级转变为数字化,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快捷服务给我们个体带来了很多赋能。
 
陈老师讲的这些东西不再是讲自己,完全是讲我们。数字化是一个过程,是更新和创新的过程。我们企业做数字化做得也比较早,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别人习惯于传统的管理,人的管理更亲切,这带来一些麻烦。今天的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在疫情当中尤为显现。大家不出门,交通节省,信息传递更快,而且决策服务更高效。这就是数据转为赋能的很多因素。
 
马:企业在应对数字化新挑战时,可以提前做什么准备?
 
陈春花(以下简称陈):如果没有2020年的疫情,可能这个问题大家还在准备,但经过2020年之后,我们会发现数字化其实是一个必选项,而且是一个基本功能。
 
假设还有企业的朋友没有动,还是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调整认知。数字化一个很大的挑战是认知,我们习惯了用传统的认知去理解数字化的时代,但有些时候确实理解不过去,所以认知调整排在第一位。
 
第二,做好它是一个过程的准备。不是钱放下去,就会看到效果,可能需要你很长一段时间去做探讨。
 
第三,融入到你的业务,融入到你整个体系当中。在业务过程当中和实际过程当中逐步让数字化产生价值。
 
 
02

马:在陈春花教授的新书《价值共生》中,提到一个概念“强个体”,您如何看待这个时代中的“强个体”?您觉得从组织角度如何对待“强个体”?
 
姚:刚才我在参观「知室」的时候,还有首席工位,每个办公室又为每个主管量身定制了一个特别的、有附加值、引导语的办公室名称。这体现了,今天要发挥个人最强的那一面,让他成为团体最强的那一面,而把最短处,让别人的长处帮忙,实现整体的成长。
 
杨:第一,媒体是个体工作相对重的行业,在数字化的时代,获取知识的能力、宽度和速度,包括付出的成本,其实都比以前大为改善。这使得个体会变得很强。
 
第二,数字化使得个体独立性会加强。原来我们必须要在一个空间和时间下才能做的事情,现在可能穿越时空,在数字的虚拟世界里面都可以实现。当独立性强化的时候,个体也一定在变强。
 
第三,数字化的时代有一个特征——强化自我。我要什么,我喜欢什么,在数字的时代,会得到更强的回应。我喜欢绿色,可能更多的绿色向我呈现过来,所以我会以为世界有很多绿色。
 
这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这会使这代人变得更自信,比70后或者更前的长辈更自信。但相反的一面,也可能会让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不见得那么准确,会自以为很多东西是什么,或者自以为很强,这些东西又是和组织或者现实接触当中有碰撞的地方。把强个体的强内在的东西理解清楚之后,再去说怎么面对它,我觉得可能更好。
 
谈:强个体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把强个体的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这是企业家要去做的事情。
 
数字化时代,需要你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加适配的资源给强个体,并且你要培养更多的强个体,让强个体的能力变成组织能力。
 
一个关键词是打造学习性组织。去年疫情开始,大家没上班,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这样的过程,通过一年,今年再开始的话,就自然而然。我相信未来有很多的强个体出现。组织出现更多强个体,证明你的组织就是一个有能力的组织。我们在未来大约培养2000个董事长,1万个合伙人,期待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目标。
 
张:强将手下无弱兵。现在,弱其实就是「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都希望手下的团队是强的。那么要怎么理解,怎么去和强共事,这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包容。企业都是由社会人变成企业人,最终要走向于合伙人,这个过程其实和陈老师的书里面一样的,即价值共生。如果我们有共同的愿景,把「强」的一面用到组织里面,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我觉得「强」就到位了。
 
马:面对强个体崛起,组织管理者需要做什么准备?
 
陈:「强个体」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我当时用了个体价值崛起来表现强个体的特征。正如几位企业家所说,当强个体出现,我们应该高兴,因为你拥有的实际上是优秀个体。如果他不强,你要紧张。
 
但强个体出现时,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是变的,在角色上有三个变化:
 
第一,布道者。强个体很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最难的是达成共识。当你把强个体放在一起时,首先要形成共识。对领导者来讲,你应该成为一个布道者,有能力去做价值共鸣,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是第一个角色的转换。
 
第二,设计者。你要有能力去做设计,能够去设计梦想、设计制度、设计商业模式,设计对未来的想象,这是对今天领导者很强的要求。因为强个体是可以自己去实现这些东西的,他们很有创造力,但这些创造力是不是合力,就看你怎么样做制度设计和组织设计。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做组织和制度设计,你就没有办法把强个体放在一个平台上。
 
第三,强个体人的伙伴。刚才润斌说弱是相对的,我在想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兵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弱将。有句话叫做你必须是一个无我领导者,即你得是伙伴,你要学会被他们管理,成为被管理者,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换。
 
 
03

马:陈春花教授在新书中有一段话引人深思,“从组织的视角,我们发现个体组合到一起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站在个体的视角,很多人又会觉得组织禁锢了个体的梦想和激情。”您觉得个体和组织之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杨:个体和组织的关系,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未来也一定会存在。有一位非常资深的媒体大咖,做了很多年媒体之后,他觉得应该与时俱进,去做自媒体的引领者。做了一两年之后,他有一次接触媒体采访,他的感触出乎我意料。
 
他说我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平台有多重要。他已经是一个业界大咖,并且又能跟各界大咖谈经论道,为什么自己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之后,反而会有这样一个感触?他个体强不强?肯定强,但是从个体到真正去运营一个组织的时候,才会知道组织平台有多重要。
 
这样一个绝对的成功者,这时才有这样的领悟。因此,其他更年轻的强个体们应该明白,当你个体越强的时候,你反而越应该意识到组织的重要性。个体和组织,就像陈老师说的共生,不能把这两者对立。
 
谈: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是孪生关系。其实陈老师讲的共生,最大的就是组织、平台,有多少资源来适配个体,让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个体发展以后再给组织带来成长,这是相辅相承的。前两天花老师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中也提到「向上管理,向下负责」(《陈春花:如何做好向上管理,与老板相互成就?》《陈春花:管理就是向下负责》)。
 
我们的老板可以弱一点,向上管理的时候,老板跟高管之间是伙伴关系,这就是向上管理。但是向下负责,你要考虑有多少强个体可以补充。强个体的缺陷还是会出现,你能不能把缺陷给补上,给他适配性的资源。组织的能力在于你拥有多少适配的资源给予强个体去发展。
 
张:强个体和组织,过去是雇佣关系。但现在的企业组织更多要讲究合作关系。再好的演员离不开舞台,再好的经理人离不开平台,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因此,现在的企业中,老板和负责人更多是提供一个无形或者是有形品牌的企业,让职业经理人共同来产生远景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够「价值共生」。
 
马:组织和个体如何更好地价值共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我们一直是在个体跟组织之间转换的,用一个特别简单的方式去讲,如果你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个体,你很难跟组织共生。因为组织实际上是需要对它有价值贡献的人,所以你必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一个不可替代的个体跟组织共生,组织必须也不可替代。所以个体跟组织之间是强强联合,而并不是强弱的关系。优秀的组织一定是有更多优秀的个体。
 
但是有两个事情很独特:其一,组织可以让不能胜任的人胜任,这是组织的力量;其二,当拥有组织力量的时候,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是组织的能力。即个体必须认知到组织是更强大的。
 
另外,组织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个体独立。我自己做组织研究时,有两个立场:
 
第一,个人可以抵抗一切诱惑和一切环境的条件,自主去做选择。
第二,组织是一个真正能够赋能于个体的单元。如果个体不能在一个组织之下,虽然有自主权,但是很难创造价值。
 
 
04

马:个体如何让自己成为强个体?如何让个体价值在数字化的组织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姚:昨天有一个新闻,是关于特斯拉的。一个很强的个体站在一个车顶上,这是不是我们需要的强个体?这是我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回答的。未来的自动驾驶是什么样场景?车联网怎么实现最强的组织?它需要一个猛冲的车吗?不是,它可能需要马路上每一辆车同时160公里时速,车与车之间只有一毫米,马路上没有红绿灯,交通没有碰撞。保险公司收不到钱,因为没有人买保险,车主都把钱付给这个组织,让它管这个车。这是我的答案。
 
杨:成为强个体,我很同意陈老师刚才的观点,认知是第一步的。你怎么去想,怎么看待你和周边的关系,把这个想明白,对于自身的成长和赋能非常重要,但这一点不容易实现。
 
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是不是一定会诞生共生?不一定,共生是追求,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甚至现在更多出现在现实当中的,并不是共生。过去的互联网界非常盛行的是赢者通吃,这显然跟价值共生并不是一个方向。
 
阿里巴巴最近受到了很大的处罚,马云是绝对的强个体,阿里也是一个强组织。但是在社会和国家面前,阿里又是一个强个体。阿里,包括马云和社会的关系,其实就是强个体,或者未来更多的强个体和这个社会的关系。马云,从第三季度开始到现在,他的历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下,每一个强个体,或者你想成为一个强个体都应该去思考的方向。
 
谈:前面讲到培养2000个董事长,1万个合伙人,因此要有一个机制,让普通的人当院长,让数字化给他赋能。在这样一个场景当中,每个普通的员工进入你这家公司,并且有这样的职业规划,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在未来拥有自己的养老院。有这样的愿景,并且有人一直在引领往前走,我相信员工一定会想着自己如何成为强个体。我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九如人拥有自己的事业。
 
张:强个体是一种趋势,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学习的人、高素质的人会越来越多。组织要适应、要理解、要包容,怎么与强个体共赢共生,这对组织提出来很多的挑战。我相信强组织和强个体能够相互共融、相互生存。
 
陈:我一直在大学做老师,面对很年轻的学生们,他们最大的困难其实是三个:
 
第一,并不知道未来该怎么选,这是他们很大的困难。
第二,他们确实也不太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应该怎么释放。
第三,有各种各样的压力。
 
在年轻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未来成功,有三件事情挺重要。
 
第一,能够刻苦。努力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努力,我相信未来都没有办法确定。前面的企业家和学者,他们都是这样努力过来的,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常跟年轻人说你先不用管,什么都不用想,你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接近。怎么理解成功?我讲一个故事,我经常写作写得很晚,写完之后,猛然一抬头,往窗外一看,所有灯都关了,我觉得我就离成功很近了。
 
第二,学会承担责任。真正能让人成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责任。我最近跟家里人看《小舍得》,看两个家庭怎么带孩子,我认为两个方向都不太对:一个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尽可能所有假期都玩,所有周末都去旅游,爸爸去听课,再回来辅导,都怕他听课辛苦;另外一个每分钟都不能玩,必须听课,必须写作业。两边可能都不太成功,让他自己负责任地想学,这个孩子一定能成长起来。责任的训练让你走向未来。
 
第三,养成自律的习惯。义良在武汉疫情的时候,其实是逆行者,他托管了武汉最大的一个养老院,带着团队,疫情期间保护1000多个老人没受任何的干扰,没发生任何一个病例。团队也没人出问题,安全回来。这是因为什么?就源于他一直很自律,很好地管理自我,这使得他在特殊极限的情况下,体力也能跟得上。有时我们有这个愿望,但我自己支撑不了这个愿望。
 
年轻人先把自己的自律习惯养起来,这样未来也是一定确定的。不用担心有没有未来,未来一定是你们的,安静地行动,训练责任感,努力管好自己,一切就在前边。(本文完)

(扫码购买花老师新书《价值共生》)


·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