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尊重教师才能实现教育利益的最优化

王正平 师德研究与评价 2022-05-17

今天是关注教师的 各级政府出台各种善待教师的政策,表彰优秀教师,鼓励人们尊师重教。全国广大公众和新闻媒体也纷纷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走进新时代,为什么我们应当更加尊师重教,更加尊重教师、善待教师?因为只有尊重教师、善待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实现教育事业利益的最大化。

教师的主体积极性,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劳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体现为教师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对真、善、美的价值目标的自觉追求。在教师创造教育价值活动中自身既是教育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意识和价值实现的对象。影响教师主体积极性的因素,来自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受到外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在外在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律令的作用下,自发或被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的教育行为适应社会或客观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自身从事的教书育人活动中获得社会、他人和自我的价值认同,通过得到道德人格尊重,从而受到深层的自我道德教育和内在道德信念的启示,把教育劳动本身作为一种至善的伦理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我完善和职业完善的完美统一。

应当看到,与其他社会职业劳动比较,教育劳动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能否尊重教师、善待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是能否实现教育事业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关键所在。


1


从教育劳动的目的看,教师劳动的目的,在于培育新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向下一代传递着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创造的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的良知,向下一代播种着人类理想的种子,使成长中的一代人继往开来,为人类开辟更有希望的未来。教师要履行为社会培养新人的神圣使命,首先要使自身具备健全向上的独立人格。在教育工作中,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理想的人格要靠健全的人格来塑造。获得尊重和尊重他人是教师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只有尊重教师、善待教师,才能培养教师完美的道德人格,才能激发教师教育劳动的主体积极性和无限创造力。



2


从教育劳动的对象看,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或植物,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性、有个性、作为社会整体一员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劳动的这个特点使教育劳动本身复杂化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可以把教学与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因材施教,从学生不同的天赋条件和个性特点出发,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这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和自觉性。而只有全社会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爱护教师,才能调动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3


从教育劳动的工具看,教师劳动中的各种手段或工具,恰如马克思所说的,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和物的综合体”。在教育劳动中,劳动的执行者(教师自身)是和劳动手段融为一体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知识、品德、才能传导给学生所使用的工具,除了教材、教学设备这些教育劳动的辅助工具之外,主要是教师的个性,即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教师的劳动效果,不仅取决于他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而且取决于他的个性、人格和道德面貌。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人格和道德面貌,与教师自身是否获得社会和集体的道德上的尊重息息相关。试想一下,为什么一些获得“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常常比其他教师取得更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说,是这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由于受到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集体的尊重,得到社会舆论的敬重,从而在内心获得对自我教育劳动价值的深刻认同和肯定,因而更充分地调动了自己教书育人的主体积极性,也因此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4


从教育劳动的形式看,教育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动。一方面,教育劳动作为一种集体协作劳动,需要教师集体成员之间具有互相尊重的道德氛围。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曾把雄心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推动力。他指出:“雄心,说的委婉点就是以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取得伙伴赞同的愿望肯定是社会最重要的束缚力之一。”显然,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成为“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是开展教育劳动极其重要的激励因素和道德条件。另一方面,教育劳动的脑力性质,决定了教师劳动的个体形式。教育劳动的大部分工作是依靠教师独立完成的。教师是否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尽心尽力提高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个人自觉性和责任心,外界难以直接监督检查。教育劳动时空上的灵活性,使外界难以对教师劳动的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努力与应付,直接加以督促。教师只有在社会上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必不可少的尊重,成为爱因斯坦所说的“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才会养成自觉的劳动态度,全面提高教育劳动的效益。


5


从教育劳动的创造性看,真正的教育劳动既是一种科学性的创造,又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主体的一种自由自觉的心理和行为实践活动。一个人有尊严、有自由才会有创造。在教育劳动中,教师只有在获得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集体和社会其他成员充分地尊重的情况下,才会体认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教育责任,张扬生命的激情和潜能,创造性地投入自己的劳动。尊重教师、善待教师是促进教师发挥教育劳动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地工作的道德保障。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尊重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将教师“污名化”会是全社会之殇


新师德宣言——我们的师德信条


文字编辑:缪美芹

美工编辑:夏   祺

微信编辑:白   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