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戈壁荒漠上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2岁的生日
1958年1月,寒风料峭时节。陈锡联、孙继先、张贻祥等几位开国将军和前苏联专家盖杜柯夫一行50人,开始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西北勘察。1958年2月26日和3月3日,经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批准,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靶场选定在地处西北戈壁的额济纳旗的青山头地区。
负责组建靶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也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创造过“奇袭白虎团”光辉战例的那支英雄部队,以及负责基建的工程兵,会同铁道兵、通信兵和汽车运输部队等,近10万人马挺进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开辟中国人的“两弹一星”梦想。
茫茫戈壁,人烟罕至,干燥缺水,寸草不生,气候变化无常。夏天烈日高照酷热难忍,冬季寒气逼人直入骨髓。尤其是狂风终日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战士们经常在漫天的风沙中施工作业,干风吹裂了皮肤,沙石击打着身躯。没有住房,缺粮少菜,多数人口干唇裂,流鼻血不止。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施工官兵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这亘古的戈壁荒漠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创造出人间奇迹。本着“先工作,后生活”的原则,他们挖地窝、住帐篷、喝苦水、吃干菜,但各项工作一刻也没有停。2年零4个月后,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点号——发射阵地、技术厂房、通讯设施、指挥机关、生活区……奇迹般地矗立在茫茫荒漠戈壁滩上。所有工程项目质量都在良好以上,提前3年完成了预定任务。
一座航天城从此崛起于古老的弱水河畔。发源于祁连山麓的弱水在这里漂亮地拐了一个弯,把一湾绿色点缀在戈壁深处大漠边缘,把宝贵的胡杨点播在东风航天人身边。胡杨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之为英雄树。
所谓不朽,那绝不是物体的本身,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闪光。正如与胡杨相生相伴的航天人,“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用自己的誓言在大漠戈壁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铸就了他们与胡杨同样的品质。62年来,东风航天人像胡杨一样扎根这片大漠,面对艰苦的试验条件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缔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话。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一箭三星”成功发射
1987年8月5日首次为外国公司提供卫星发射搭载服务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相继进行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短期照料到中期驻留的重大跨越
胡杨如大漠不死的灵魂,固守着根下的土地——风来了,奋力去阻挡,没有雨水,就把根扎进更深的土壤。黄沙铁甲百战功,神舟铸就航天梦。这是一片“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这里有一群可敬的航天创造者。他们像一棵棵倔强的胡杨,远离喧嚣都市,扎根茫茫戈壁,栉风沐雨,战天斗地,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追寻着飞天的梦想。
这份执着与坚守,需要新时代的东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新形势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年青一代航天人更要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始终牢记航天报国的初心,历练成长为一棵棵胡杨树,将根深深地扎进这片航天热土,为探索浩瀚太空、书写新时代航天传奇贡献力量!
End
来 源 | 共青团中央
责任编辑 | 王鹏 执行主编 | 覃静黎
审 稿 | 孟航宇 编 审 | 项 蕾
实习编辑 | 孙洋 赵兴影
责任编辑 | 王鹏 执行主编 | 覃静黎
审 稿 | 孟航宇 编 审 | 项 蕾
实习编辑 | 孙洋 赵兴影
●分分角角都是爱、真情汇集助扶贫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举行10•17国家扶贫日爱心捐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