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一名电焊工人,一把焊枪,为中国高铁提速!

唐晓敏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2019-05-31
李万君Li Wanjun

中车长客高级技师

首席操作师

“大国工匠”

“高铁焊接大师”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干好一样有出息”


“早知道有今天,那时候就不用我父亲做思想工作了,我早就甩开膀子好好干了。”


说到如何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一名高铁焊接大师,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和记者开起了玩笑,言语之间透着幽默和爽朗。


李万君,中车长客高级技师、“高铁焊接大师”、“大国工匠”,代表了中国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注:转向架是轨道客车的走行部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稳定和安全,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他总结并制定了2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00多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Li has established standards for more than 20 welding techniques for undercarriages and solved more than 100 technological problems, 21 of which were granted national patents. 


李万君工作室一角


看着眼前这位身着中车深灰色工装、获奖无数的焊接大师,你可能无法想象,30多年前入厂时,他还闹着要调岗。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进了长客,成了一名水箱工段电焊工。



李万君旧照


夏天,焊枪喷射的赤焰烤得人无处躲藏,而冬天在水池子里作业,身上挂着一层冰霜。焊接车间里,声音刺耳、焊花飞溅、味道刺鼻,笨重的帆布工装上,裹满了油和土,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工作。


Li began with the company in 1987 and was sent to a welding workshop.


Welders had to wear heavy clothes and carry welding guns that shoot out hot flames. Every time he walked out of the workshop, he was covered in sweat.


李万君曾用顺口溜自嘲:“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干电焊的。”


他拿出一张当年和工友们的合影,打趣地说:“你看,说不是要饭的,都没人相信。”


李万君和工友们的旧照


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是长客的一名退休工人,曾参与长客建厂房,连续七年被评为厂里的劳模。


李世忠:李万君父亲、长客老员工 摄影 唐晓敏


回忆起第一次去儿子车间的场景,他满是心疼:


“我抽空去焊接车间,灯非常暗,找了半天,看到万君在那边练活呢。……水箱工段,条件苦啊,天气冷了以后,地上都是冰。”


一年后,和李万君同期入厂的28个人,调走了25个。年轻的李万君动了心思,他也想调到一个更轻巧体面的工作岗位去,于是让父亲找找人。


调岗的事儿,李世忠还真办成了。


他抽空来到焊接车间,想告诉李万君这个好消息。当看到儿子在冷清的车间独自练活的背影,他终究没开口,转身离开了。


在他当时写给李万君的信中,他如是写道:



脏或累,

活儿总得有人干,

大家都走了,

谁来完成任务啊。


儿子,

不管干什么工作,

只要干好一样有出息。


灯在光天化日下不能引人瞩目的,

只有在黑夜才显示它的光辉。


你要像灯一样发挥光亮,

照亮前程。


李世忠写给李万君的信 摄影 唐晓敏



就这样,李万君留了下来。


初心:做个不被扣钱的合格电焊工


虽然曾想着调岗,但李万君工作起来毫不含糊。


他手稳,人勤快,肯钻研,是个电焊好苗子。


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捡来废料自己练;有不懂的问题,就缠着师傅们问个不停,直到弄明白为止;厂里要求每个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焊120个,高质量超额完成任务。


入厂第二年,厂里组织技能大赛,李万君凭着过硬的技术,拔得头筹。


后来,他代表长客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稳稳地拿下了第一名。


He practiced hard and constantly looked for ways to improve his welding skills, and started to win skill competitions after his second year at the company.



小时候,每当年底父亲拿回劳模奖状和大红花,孩子们都要争抢一番。


作为大哥,李万君把红花让给了弟弟,安慰说:“兄弟,我不要,我给你,等我长大入厂好好干,我也当劳模,得的红花比爸爸还大。”


李世忠获得的荣誉证书


没想到,儿时的豪言壮语,竟然成了真。


谈及刚入厂的情形,李万君很感慨:


“那时候的初心很简单,就是焊的水箱不漏,做一名合格的电焊工。”


从合格电焊工到高铁焊接大师


焊接车间嘈杂的声音,在李万君的耳朵里就是跳跃的音符。20米外,他可以靠焊接声判断电流电压大小、焊接质量和焊缝的宽窄。


“噼里啪啦,这是电流调大了。呜呜呜的,这是电压调大了……”


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工人在工作


电焊技术炉火纯青的李万君,成了厂里焊接方面的专家,专门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2007年,他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彼时,长客要试制由法国引进的250公里动车组,这是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


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的关键受力点,常规焊法却因焊接段数多,极易出现焊接接头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


当时法国专家说:“你们焊不了。”


但李万君不服,他经过反复钻研和无数次在模型上操作,总结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成型好,质量高。


这一“绝技”,让法国专家心服口服。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没有教材,那就自己编!”


随着我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高铁焊接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传统绿皮车的焊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高铁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考取国际焊机技术证书,达到国际水平。


为此,李万君先后考取六项国际焊工资质证书和一项国际技师资质证书。


但一个李万君远远不能满足高铁生产需求,为解决高级焊接人才短缺问题,长客决定用校企联办的方式,引进400多名新焊工,而培训新员工的任务落在了李万君肩上。


中车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 摄影:唐晓敏


时间紧,任务重,李万君既激动又紧张:


“咱职高毕业的,也没讲过课呀。”


他赶紧到书店去买高铁焊接相关书籍,结果跑遍长春大小书店都没有找到。


其实,那时候中国高铁事业刚起步,国内根本没有高铁焊接的教材。


没书怎么办?李万君决定自己编。


他没日没夜地总结编写,把自己20多年的焊接经验和操作方法做成PPT形式,就连焊枪的角度、蹲姿、呼吸节奏和频率都写了进去,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而这批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质证书,投入到动车组生产的各个环节,助力高铁事业发展。


“咱这车,多舒服,多漂亮!”


2015年初,中车长客开始试制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李万君和工友们感到非常激动,万分期待。



新的挑战,必然带来新的难题。


其中,转向架扭杆座不规则的焊缝让大家犯了难。


李万君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还清晰地记得,最初焊接的一批扭杆座全部不合格,没能通过检测。


高铁生产,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李万君和“李万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反复研究,每个焊口都给出好几种解决方案,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的操作技法,克服焊接困难,产品达到了100%合格。


李万君和工友们 摄影 杨旸


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开行,这背后是多少像李万君一样的高铁人在努力拼搏着。


我问李师傅现在乘坐“复兴号”是什么感觉?


他激动地说:“自豪啊!咱这车多好,漂亮、舒服、宽敞、速度快!”



“奖励是给中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


2016年,李万君成为“感动中国”年度获奖者。



颁奖词这样写道: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

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

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2017年3月,李万君成为吉林省首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


2017年,李万君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中国高铁工人站在“党代表通道”接受媒体的采访。



2019年,李万君当选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和他一起获奖的是来自国防军工、电子科技、石油钻探等各领域的顶尖技能人才。


30多年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父亲当时的叮嘱——“不管干什么工作,只要干好一样有出息”


如今,李万君和“李万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奋斗在高铁生产第一线,搞创新,攻技术难题,让中国工人自己的技术成为世界标准。


"As high-speed train workers, you need to innovate in your work and establish standards for welding techniques at home and abroad," Li said.


谈及这些年获得的各种荣誉,李师傅说:


“很多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包括感动中国、大国工匠,这是给中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


我们的平台好,机遇好,公司鼓励创新,国家对技术工人高度重视,技术工人赶上了好时候!”


福利时间


请讲讲你和中国高铁的故事,你对这些年中国交通发展的感受,留言赞最高的两名读者,将获得由中车长客提供的“复兴号”模型哦!


截止日期:22日上午11点



中国日报记者 唐晓敏


今年四月份,作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集中报道的蹲点记者,我来到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背后的故事。


长客人的创新精神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一线工人身上所迸发出的拼劲和干劲,让我相信,中国高铁会越来越牛,中国定会越来越好!


想了解更多中车长客的故事,请点击下面的链接吧:





编辑:唐晓敏

英文来源:中国日报


推 荐 阅 读


因为贸易战,中国召回在美大熊猫?英媒为了强蹭热点也是拼


任正非首度回应美国禁令:不会任由华盛顿摆布!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长按关注中国最大的双语资讯公众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