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文:被传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
大儒专栏
这两天就要过年了,想给家里的长辈们买一些新年礼物。正在京东上挑选的时候,妻子说起最近武汉肺炎的疫情,提议顺便买一些口罩吧。于是用“口罩”搜出大约70多万件商品,但一个个点开后却发现很多都是无货,几乎没有可以第二天送达的现货——这一刻我意识到危机和与之相伴的恐慌又一次来临了。
作为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和医生,我经历了十七年前的非典,十二年前的地震,十一年前的七五事件,十年前富士康的自杀传染。2016年,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对灾难,我在北大开设了灾难心理学的课程。作为一个危机干预工作者,我知道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失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是的,负面的情绪也会传染,恶性的行为也会传染。
图转自腾讯新闻
图注:前几日在朋友圈上广为流行的“患者隔离”谣言,后经多方辟谣,此图为转移肺结核病人的隔离担架,而非此次事件中在医院的隔离。正是这样的谣言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恐慌不一定是坏事
——人类如何用恐慌来应对灾难
当人们意识到灾难和危险来临的时候,通常都会出现恐慌等负性情绪。恐慌的情绪一般主要包括恐惧和焦虑。我们害怕危险来临危及自己或亲人的安全乃至生命的后果。恐惧和焦虑会使得人心跳加速,害怕,提心吊胆,而且常常出现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恐惧和焦虑也常常使人情绪失控,行为失当。
这些强烈的恐惧和焦虑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推动我们采取行动去处理这些引发人强烈不舒服和痛苦的体验。这些行动包括:
(1)面对和战斗,去解决问题;
(2)回避和逃离,忽视或者逃离危险。
虽然听起来“面对和战斗”是积极的行为,但如果行为不当反而会引发次生灾害,例如恐慌情绪的蔓延,过度应对,行为传染。而“回避和逃离”虽然听起来比较消极,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人类获得更多生存机会的有效措施。
在恐慌情绪的直接作用下,口罩变得奇货可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5月17日我和一些媒体记者、明星和全国妇联的干部一行20多人从北京出发前往灾区。当天晚上我们住在成都的一个酒店里,第二天就要出发前往重灾区。当时灾情非常严重,一方面是余震不断,另一方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区传来消息说正在防控霍乱等疫情,而我们这些人是写了生死文书,本着牺牲的精神前往灾区的。
我们一行人在白天为救灾军队做了一整天的团体心理辅导,晚上开会计划第二天的行程和工作计划,直到凌晨一点大家才睡下。很疲倦,我很快就睡着了。睡梦中,我梦到地震又发生了,房间剧烈摇晃,墙上开关都扭曲变形了。我在睡梦中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这是梦境,是我自己心存恐慌所致。直到第二天早起,才听宾馆服务生说,5月18日凌晨1点多发生了6.0级余震。当时宾馆里的四川人都惊醒并迅速离开了大楼逃往安全场所,而我们北京来的20多人都在熟睡中,没有一个人惊醒离开的。想想都后怕,如果这又是一次8级大地震,我们这些北京来客生存的机会显然要比四川当地人低得多。
为何同样经历地震,四川人和北京来客反应程度差别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刚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当地人,还处在创伤后的恐慌情绪中,处在对危险的高度警觉下,因此对地震的危险信息尤为敏感。而我们这些外地来客没有亲身经历地震,而通过间接方式体验到的危险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不够强烈到对危险信号高度敏感的程度。
所以说,面对灾难和危险,人们出现恐慌是一种必然,是正常人类应对不正常情况的正常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不仅是正常的,甚至还有增加生存机会的作用。例如这次疫情中购买和使用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不去高危的场所,积极获取相关医疗信息等。
既然,出现恐慌是合理的现象,甚至还有适应性的意义,那我们为何还要应对和处理恐慌情绪呢?
这是因为过度的恐慌会导致一系列身心乃至社会后果,造成次生灾害,这种社会层面的心理次生灾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灾害本身更严重。
恐慌为何是更严重的次生灾害?
人类在面对灾难和危险时出现的恐慌情绪,会推动人去采取行动解除这些危险和痛苦,而不适当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即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
1. 生理损害——易患疾病
短期内的焦虑和恐惧,会使人处在“应激”状态中,人的内在生理机能被激发,如分泌“肾上腺素”来积极应对危机。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话,长期的恐惧和焦虑会造成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而抗击新型病毒感染,人的自身免疫能力是最重要的。抗击肺炎,我们要乐观,保持心情愉快。
2. 心理损害——压力传递
恐惧和焦虑,会使人急于摆脱困境和痛苦体验;而恐惧和焦虑的核心体验是危险和失控,人们也急于重新获得可控感,因此做出不理性的应对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这些恐慌、焦虑和压力传递出去,造成过度的扩散和蔓延,从而造成放大效应。
2010年,我在深圳参加对“富士康自杀传染事件”调研中,发现由于当时富士康管理层处在巨大压力之下,传播到全世界的舆论压力也使得他们经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体验。因此富士康管理层一方面试图通过“做法事”,“求神拜佛”等不科学的方式去应对,另一方面也曾做出要求员工签署“不自杀保证书”等既不科学,同时会进一步造成负面心理暗示的举措。而他们之所以会应对行为失当,也是与决策者承受巨大压力,便将自己的压力简单粗暴地传递给管理层乃至层层传递到每一个普通员工有关。
因此,抗击病毒感染,领导者和管理者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同时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需要防控的不仅是病毒,还有压力
3. 社会损害——谣言四起
当灾难和危险发生,情况尚不明了,危险尚未解除时,因为人们希望获得可控感,对危险信息更加敏感,因此对信息需求变大,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战期间,美国缅因州曾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流传开一个谣言,说是有日本间谍来了,而真相是一名普通旅游者来此休假,拍了当地的照片而已。这只是当时无数谣言中的一个小例子。汶川地震之后我去到灾区绵竹的一个灾民安置点,听到个别灾民传言说,“有藏区的坏人趁地震拿刀来灾区杀汉人。”而真相是发生了及个别的偷盗和抢劫事件。而此次武汉肺炎危机发生在自媒体时代,一些无中生有的谣言已经发生,例如谣言称武汉卫健委的领导带病毒逃到上海,家中有四套房之类。
这些谣言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发生在危险和动荡时期,传播迅速、传递恐慌、有一定真实背景。
谣言总是盛行于群体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中。当人们处在紧张、焦虑、失控和恐惧中时,总是期望尽快控制局面,解除焦虑,因此会格外关注危险的信息。这种本能的关注会使人增加对危险的易感性,处在高度紧张、警觉的状态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又会使人们接收并相信大量的负面信息。恐慌情绪的相互传递、传染又在不断“印证”谣言的可信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灾难本身造成的实际危险可能只影响到几千,几万人;但由于信息的不当传递,即“谣言”的产生,则可能会影响到几十万人甚至几千万人。
面对疫情和恐慌,我们能做什么?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恐慌,是因为失控,因此,科学、有力、有序的行动,是恢复可控感和安全感,从而应对恐慌最有效的措施。我们需要从我做起,众志成城,开始行动。
1. 信息透明与有效的信息管理
应对谣言和不明确信息、负面信息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和情绪,行为传染,需要统一领导和信息管理。2010年的富士康自杀传染事件,传播涉及富士康深圳厂区42万人,全国近100万员工。如何在近百万人中识别和发现潜在自杀风险者?可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经过我们专家团队科学调研分析发现:当时发生的是典型的自杀传染,其根源是自杀信息的不当传播,例如大规模地报道自杀过程的具体细节,容易导致行为模仿;将自杀事件英雄化和美化,缺乏充分依据地简单归因,如“血汗工厂”等。所以专家团队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自杀事件报道原则,提出如“管控简单归因,报道细节等不科学的报道”等有效措施,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执行高效落实后,自杀传染从加速发生到几乎一夜之间停止。
可以借鉴的是,在此次抗击又一次传染性肺炎的战争中,政府一定要成为具有权威性信息的主要来源,实时发布,全程透明可信。
作为普通老百姓,只关注权威科学信息。只字片语,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阅读,不相信,不传播。而作为媒体、自媒体不要根据主观臆断和被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推动去传播不确实的消息,谣言止于智者,事实才是智慧。
流言止于智者,在看自媒体内容时,都尽量需要考证其来源与真实性,选择权威、有公信力的媒体
2. 提供远程心理疏导服务,加强社会支持
恐慌情绪客观存在,负面信息越读越恐慌。政府和各级心理机构要提供远程(电话,网络等)心理疏导服务,让恐慌的情绪有出口,并传递科学、可信的信息。2003年非典的时候,虽然当时的临床心理学才刚刚起步,但在北大钱铭怡教授的领导下,开通了市民危机非典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和服务。这样的心理工作,现在可以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下,由各地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3. 全力支持和相信政府,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几十年来,作为泱泱大国,中国人一起面对了各种各样的灾难。危机的发生也是发现和改变的契机,每一次危机我们都已战而胜之,这次一定也是。越是危机,越需要团结一致。我们需要在科学指导下,全力以赴支持政府、不惜代价采取果断措施,例如像非典时期的必要的各项隔离措施,必要的停课、停工、减少外出和社交;在网络时代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完成很多工作。据媒体报道,武汉已经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指导下,努力做到疫情感染群体“不进不出”。我们这次在这场抗病毒的战争中,更早更坚定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有03年付出的沉重代价和获得的成功经验,这次的成功更有保障。
人民日报图
4. 调整心态,迎战危机
此次肺炎危机,真正受直接影响的还是有限的少数人,作为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在危机中调整好心态,在积极的自我保护基础上减少过度恐慌对自己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这样做:
理性平和:相信科学,相信此前的成功经验,即理性心态。无论这次比非典更严重或者更轻微,疾病本身发病机理是清楚,专家队伍是权威可信的。虽然困难大,但经验也多,资源更多。根据专家和政府的建议采取必要措施,同时继续我们的生活,做我们能做到的。对于不切实际,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例如“危机马上结束”等,就不要管它,此即平和心态。
自尊自信: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这么多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灾难中华民族都战胜了。我们的各级政府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层面,但同时也是执行力非常强,非常高效的政府之一。危机来临,既要民主监督,更要团结一致,不消极抱怨,积极乐观,此即自尊自信。
亲善友爱:当人们遭遇困难、压力和恐慌时,更需要亲密关系的支持和滋养。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远程的方式,加强和家人,亲朋好友的联系,对身边的人给与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加抗击疾病的能力。
爱是治愈良药,新春相互给与。
非典记忆犹新,灾难终将过去。
【徐凯文专栏】请点击:
扫码关注我们
大儒心理咨询
大儒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
010-80790086
13522966274
中关村立方庭2段-1层119
点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大儒心理咨询中心详情及咨询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