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教大观·铜陵市建安小学诗教巡礼||江淮吟苑第314期

江淮吟苑 2023-04-18



写在前面的话

XZQMDH

      铜陵市建安小学早在2003年,就由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是我省最早的诗教先进单位,也可谓我省诗教领域中树起的最早的一面旗帜。二十多年来,建安小学诗教工作时时不停步,年年上台阶,不断出成果,出经验,显示出诗教工作蓬勃鲜活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为此,特编撰建安小学的诗教专辑,供全省中小学校和开展诗教创建活动的单位分享学习。


人文建安,诗书安雅

铜陵市建安小学

创诗词特色教育


      “慕先贤汉魏文风,追三曹七贤才智,承建安风骨孕精气;学唐诗宋词文赋,得四杰八家情怀,育建安诗书君子风。晨诵午写暮醒,诗书课堂彰显人文精髓;吟唱歌舞采风,经典舞台展现完美个性。”

       一首“赋词”,意象化地概括了建安小学诗词特色教育内涵与形式。作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安徽省特色示范小学,建安小学扎根在“五松山”这块诗的沃土上,润泽于建安这块魅力校园中,造福建安学子,辐射周边邻里。

       建安诗教为什么能够发展,概括起来四句话。

       诗书安雅定方向——诗教目标明;诗书课程为抓手——诗教内容实;诗书教学显风格——诗教方法新;诗书活动展活力——诗教活力丰;诗书日习常态化——诗教风气盛。

诗书安雅定方向——诗教目标明

       建安诗教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把立德树人当作核心的价值目标,积极开发诗词校本课程,挖掘诗词教育的育人功能,德能并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提出“人文建安,诗书安雅”的诗教理念。"安"取建安校名本意;"雅"取君子安雅之意蕴。"安"谓之心安,我心安处是诗乡,内修文德,情操高雅;胸藏文墨虚若谷。"雅"谓之形象,以诗为言,雅言雅行,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书课程有抓手——诗教内容实

       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诗教的抓手。二十多年来,建安小学的诗教课程开发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3),启动每周背一首名诗、听一首名曲、记一句名言,赏一幅名画的“四名工程”,背诵赏析,参透传统文化。

       第二阶段(2004年—2013)开发校本教材《古诗词选读》1.0版,将古诗纳入课程管理,每周一节古诗课,并尝试着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和采风活动。

      第三阶段(2014年——2 017)新开发古诗词校本教材《诗韵建安》2.0版,结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以诗词为基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诗教的多元发展。

       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创造性地开发古诗词德育教材《诗词与君子》3.0版(安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着力于从古典诗词中品读君子文化,并与时代融合,在学典、知典、用典中,渗透君子人格的教育。以学促思,以学促用。

       四个阶段的发展各有侧重。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建安诗教的可持续性深度发展。


春日游

诗书教学显风格——诗教方法新

       诗教的归属在学生,诗教的推动在教师。诗教课堂的深度研究,诗学风格在形成,是学校诗教厚积薄发,蓬勃发展的的基础。

开发诗教微课

       古诗教学“重积累,重顿悟,重朗读,重运用”。诗教课堂,无非就是要处理好“教与学”,“学与用”的关系。

      于是我们把古诗课堂,分成“导读、入悟、迁用、问疑”四个组块。组块教学,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落实到位。

      导读,趣味导入,熟读吟诵,这是诗词教学的能力达成点,人人需会。

       入悟,入言入境,悟情悟理,这是诗词教学的理解深入点,因材施教。

       迁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是诗词教学的运用拓展点,小处入手。

       问疑,一诗一得,问疑用典 这是诗词教学的温故知新点,知新知进。

研究诗教策略

       教学需要智慧,善教乐学,以学为上。教学中要遵循引学、共学、帮学三原则。

       引学——就是教师幕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独立面对文本,阅读与赏析。教师隐藏在学生身后,学生在课堂中央。

       共学——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桥梁,在学生学习时,给学生一个方向,一个方法,学生借助教师的欣赏水平,去感知作品。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学共进。

       帮学——学生面对文本时,不再是孤立的,教师在学生遇到阻塞时,在思维无法打开时,适度的点拨、指导、讲解,以求学生“顿悟”忽然开朗。教师是导师,是教练。

探索多元融合

       诗词教育重在养成,教学中要注重“融合”。

诗词与书画的融合

       结合诗、书、画共同的文化历史,审美情趣,注重诗书画一体的融合。抄一抄,,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我们在低中年级分别开设《诗绘写》与《诗创写》学诗体验;开设了双师课堂,让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同时进课堂,学古诗学书画;低段开展读诗词,写好规范字的习惯教育;中高段开展读诗词,学书法的美学教育。让诗词教育更有层次,更有张力,更有深度。

诗词与乡土文化融合

       读诗词走家乡,我们在诗词教育中,特别重视对家乡文化的学习。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情感,增进对家乡历史的认知。

       我们开辟了“读诗词走家乡”的教育活动,就是通过学习一首古诗,引领学生到家乡的实地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古今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从而建立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如以《李白:我爱铜官乐》为主题,讲李白与五松山的文化;《带着问题与研学》为主题,读王阳明的诗,研究浮山文化;《探究铜陵白姜文化》为主题,开展读诗品姜活动等。

诗书活动展活力——诗教活力丰

       诗词教育还需要有意义的、有目的的活动推进,才能确保孩子能够真正有收益。学校成立了“安雅诗社”,让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里普及开来,形成班级、学校,甚至校外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并把这种社团活动与校园小记者社团结合,形成强有力的教育覆盖。

开展读诗赛诗活动。

       没有诗韵的课堂不叫诗课,没有活动的诗课难成诗课。诗教课程要通过广泛的活动去推进,去普及。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活动也是课程。我们通过每年的赛诗会、经典诵读会、诗书画展等,推动诗教课程,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积累、顿悟、运用,学诗当然要写诗。我们定期带学生去采风,走进自然中的学生,诗心诗情都会萌发。“读着诗词游中国”,“与名作家一起读诗词”,把学生带到自然中,把名作家带到学生中,培养学生的诗词的感悟与写作能力。

开展线上线下互动。

        我们将模式化的诗词课堂,制作成微课。通过学校的云平台、班级的微信平台等,让学生自愿选择,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形成“网络”式诗词教育氛围。让诗词教育在网络时代,焕发着新的活力。这种线上的微课资源,我们不仅吸收优秀的教师录课,也让优秀的学生录课。师生共同录微课的形式,让诗词教育充满着灵动与创新。

富多彩


       近五年来,学生社团创作诗词400多首,其中发表在《五松山诗词》及《铜陵晨刊》上100多首;学生发表的习作400多篇。

       同时,我们与社会团体——市诗词学会、市书法家协会建立联系,获得他们的专业指导与支持。从而让诗词与书法教育融合,开始就占居高处,以免少走弯路。

       2003年,原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梁东一行到学校考察诗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题写“弘扬国粹,诗教育人”;2014年11月5日,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陆世全一行来我校考察诗教工作,对我校的诗词活动开展情况给予高度的评价,并欣然题字“取经建安,推动安徽诗教”;2019年省诗词学会领导再次到学校检查诗教,并给予高度评价。

       2020、2021年,安徽青年报先后刊登了学校的诗教工作《行走着的诗词教育》以及建党百年庆典学校专题节目《童心诗心心心向党》;铜陵日报校园内外,多次刊发学校的诗词采风作品以及戏曲进校园诗词创作作品。


       学生的经典诗词诵读《君子行》《我爱铜官乐》《中华雄风》分别在区、市两级比赛中获得佳绩。

       这几年,学校的诗教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计划地辐射周边。目前建安联合办学体溪潭、滨江校区;枞阳结对共建新旗、石矶小学都引进建安的诗教做法,致力于诗教育人。

       我们还积极走出去,将我们的诗词课、国学课与省内学校进行交流展示;诗词课堂跨区域联动,与蚌埠、合肥进行课堂交流;开展传育立行,君子文化试点研究。

       铜陵电视台、电台多次报道学校的诗词特色教育。

诗书日习常态化——诗教风气盛

       诗词教育重在养成,因此诗词常态化必须建立在制度与习惯上。我们提出“晨诵午字暮省”的常态教育。

       即每日到校,晨诵古诗,或吟或背,让校园里诗声琅琅。为此,学校成立了晨诵检查小组,每日的晨诵纳入文明班级的考核,以促进学生的日诵日行。

       中午到校,练习书法,读诗写字;晚上反思,温故知新。读诗词,成君子。诗教给建安教育带来了人文素养的质的变化。

       “建安诗教,以行砺行。课堂上启智育智,课堂外躬身践行。赛诗会上,诵诗词文赋传薪火;采风创作,得笔墨真传写辞章。碧水池中,少年胸怀凌云志;书墨丹青,挥毫着色君子风。”

       诗书安雅,育人芬芳。走过的已成风景,未来路上更多旖旎。诗词教育需要不断创新,用经典观照现实,让经典与科技并举。在新的双减背景下,如何让诗词教育发挥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诗君子



孩子们的诗


烈士墓前怀思

403班苏睿


烟尘飘渺化轻云,人世山川几度春。

洒血捐躯求解放,一片丹心鉴古今。 

游永泉

501班 许奕可


春到永泉草木青,花开遍地鸟虫鸣。

石级亭榭游人驻,溪水清风把诗吟。 

题永泉农庄

501班 陈文涛


潺潺溪水响石涧,艳艳春花开满坡。

三月永泉游共乐,咏归景趣真情多。

春 游

502班 朱莹莹


春日出游行万里,高天炙热湿衣襟。

山间静似无人进,忽听笑声满山林。 

游永泉农庄

502班 夏杜琳


君到永泉地,店门皆枕河。

春风吹丽草,水巷小桥多。 

茶思

403班 王若凡


清明前后好时节,香叶黄芽满客怀。

一盏芬芳得真趣,涤除烦恼事和谐。

 游宏村

403班王宇辰


黛瓦青砖马首墙,风光如画百寻长。

涓涓溪水穿村过,窄窄沟桥架石梁。 

游宏村有感

403班汪梓昕


涓水似羊肠,宏村花朵香。

待红秋后叶,再赏此风光。 

宏村赞(新韵)

503班左岸


宏村古朴闻天下,游客都夸顶呱呱。

历史悠长风景胜,山乡秀丽第一家。 

小桃源(新韵)

601班 查馨菲


徐行古村落,来到板桥边。

白粉平墙壁,青砖砌画檐。

幽幽黟县径,静静御花园。

野地云笼罩,龙池绿映天。

农家清净处,质朴永流传。

 小桃源

601班 洪博雯


黟县似桃源,清池绿叶翩。

家家尊礼教,生活赛神仙。

宏村一游

601班 洪博雯


研学古村游,风光眼尽收。

采茶山野绿,美景足称优。

 赏宏村

602班柯茹雪


画里乡村名不虚,南湖春晓望中居。

诗文诵读声萦绕,日有香茶伴果蔬。

采茶

602班刘家祺


五月人间采茶季,风吹嫩叶拂花襟。

新芽一把手中握,缕缕清香入我心。 

黄山采风

602班 陶 浩


采风观景茶香溢,且看远坡尽染新。

笑语欢声歌曲亮,春光无限伴游人。

 徽州美

602班许梦涵


似画徽州美,景光同水流。

桃源佳境地,怎不忆徽州?

立夏采风

402班 曹瑄


雨后宏村景色荣,建安学子热情腾。

师生来到高贤地,研学归来成绩升。 

游宏村一

402 班曹瑄


乘客途经三棵树,田园风景美中收。

唐时汪氏宏村建,石拱桥前为酒楼。

 游宏村二

402班 曹瑄


汪氏后人村史言,白墙黑瓦古风存。

宏村成画留青史,纯朴风情育后昆。

初上茶山

402班曹瑄


移步茶山看,满坡采叶人。

新芽绿油滴,脸上笑容真。

体验采茶趣,深知劳作辛。

放炉烘焙烤,搅拌抖翻巡。

礼盒成佳品,回家送父亲。

依依不舍离,难忘此山珍。 

游宏村

502 班周炜尧


秀锦环村绕,柳枝妆碧流。

亭台怀墨色,山麓裹青绸。

群鸟晴空舞,行人画里游。

桃源何所似?尽在此庄楼。 

宏村景

502 班虞濛


人人都说宏村好,汪氏前贤智慧多。

村社成型与牛状,青山环绕似娇娥。

建房设计令人叹,流水穿村引鸟歌。

常日游人赛梭织,景区不愧胜星罗。

 颂宏村

班502李玄烨


承志树人蕴古镇,藏龙卧虎见宏村。

青山绿水风光美,黑瓦白墙牵画魂。 

咏宏村

603班 朱钰泉


宏村历史悠,文化溯千秋。

香味毛峰隽,相传永不休。

 游宏村

603班 陆卓儒


小桥湖水人家,古道白墙灰瓦。

要问此在何处?徽州黄山脚下。

 忆江南·宏村好之一

601班 查馨菲


       宏村好,最忆是茶园。采摘平坡鲜嫩叶,品尝名点谢家虔。能不忆茶园?

 忆江南·宏村好之二

601班查馨菲


       春光好,最美是宏村。曲径小桥流水远,桃花蝴蝶绿茶新。能不忆宏村?

 


江淮吟苑编委会

JHYYBWH

首席顾问:  周正环  南国英子 

顾问:

郑永钤   周   棣   王杰顺

张孝玉   阚新兰   刘晓燕   

王   勤   李    睿   蔡玉啟

李学保   陈虎山   尹文汉  

李明科   安家石   水庆中

董万英   傅晓爱   


总    编:张良平  邹志高

副总编:哈余庆   金长渊


执 行 总 编:胡建业(苏声)

执行副总编:孟国田 程源红


执行编委:

哈余庆  金长渊   胡建业   

孟国田  程源红   耿   清

白   鹿   王良才   檀正平  

袁国乾   陶柏林   李广慈   

吴  戌    束红平


收审推广:

韩彩娥   黄爱玲   程源红

孟国田   许思桂   李登桂

胡本群   周定洪   檀正平

袁国乾   王   鹏   黄开旺

郑贤永   黄   玲   王学平   

方桐辉   陶柏林   邢学莉

李广慈   万春芳


制作编辑: 

张文莉   吴利民   韩彩娥

陈友云   姚东红   黄爱玲

赵雪妹   钮松元 


审核:胡建业(苏声)

刊头题字:安家石

本期组稿:汪章和  佘承智  苏静  钱海琴

本期审核:哈余庆  

本期编辑:程源红

本期校对:孟国田

新闻速递回顾

WQXWSDHG

01、安徽省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五届三次理事会在阜阳召开

02、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安徽分会场会议成功召开

03、关于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梨花杯”格律诗词大奖赛的征稿启事

04、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来合肥调研

05、安徽省诗词学会召开青年诗人座谈会

06、宣州区“中华散曲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水东镇举行
07、宣城敬亭山诗词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08、新闻快递·省诗词学会启动编纂大事记09、诗教大观·砀山诗教工作剪影
10、诗教大观·霍山文峰学校诗教掠影
11、学会动态·第一辑12、学会动态·第二辑


江淮吟苑公众号


图文来自铜陵市诗词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