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年磨砺,西咸新区的闪耀与大西安崛起

秦鉴君 秦鉴 2019-04-14



刚刚过去的2017——大西安元年,对于生活在西安,乃至于西安之外,对这座城市有所关注的人们来说,可能都已有个直觉:这将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过去一年,西安变化太大了,大西安,大变化,放在全国城市的曝光度里,也可说是大放光彩。


在象形文字的解构中,人的双臂充分伸展,谓之“大”。《说文解字》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意思是天地虽大,人同样伟大,所以“大”字“人”形,实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从这层意味来看,西安到大西安,既是城市形态的变化,也是人的变化。而人的变化,最首要是观念变化。



可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从“西商大会”到“全球硬科技大会”,从“烟头革命”到“车让人”,西安自身的动作,相比国家政策的助力,如陕西自贸区设立等引发的舆论关注,丝毫不遑多让:表面看彼此独立的事件,背后都有个共同点——直击包裹西安多年的传统思想。


而对西安人来说,思想从根本上被撬动,莫过于西安代管“西咸新区”,使西咸一体化获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西咸新区作为大西安新中心的确立,使习惯了城墙思维的人们感到巨大震动。


太多人不敢想象:这座以历史闻名于世的城市,敢于走出它曾经沉湎的“皇城”荣光,去一方“僻远”的土地,再造一座新的西安,甚至敢于赋予这方名为西咸新区的新城“新中心”,堪与历史古城同等分量的期待!



传统的城墙连接着过去,崭新的中心绽放着未来,当它们去年珠帘合璧,一系列与西安有关的数据都像触动了加速键:仅丝博会来说,去年西安分团(含西咸新区)“揽金”11650.71亿元,相当于2016年(3698.89亿元)、2015年(4083亿元)、2014年(4261.9亿元)过去三年西安分团签约金额的总和!


城市之变与人的变化紧密相联,而人的变化的外在表现,即为了追寻更美好生活的创新变革。在这一主题下,再看秉承“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西咸新区,其对西安乃及西北发展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便不言而喻了。


当然,罗马并非一天建成,西咸新区之所以积蓄强劲的创新发展动能,不得不说,这与其自2014年1月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四年来的辛勤探索不无关联。


在笔者看来,其在四方面的突出成就,业已成为大西安崛起的关键动力。

 

1

行政提速丨助力西安“快”起来 


众所周知,多年来制约西北城市发展的,有政策支撑、基础设施、政府效率等多重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共鸣,应当说,西北宏观层面的发展空间已经空前打开,剩下的首要因素便落定到 “战术执行”层面。



因此,大西安元年将“行政效能革命”作为突破口可谓有的放矢,而身处陕西自贸区中心板块的西咸新区,其对标上海、深圳等市先进经验,行政效率一开始就处于高位运行。


譬如其2014年便实行登记注册制度改革,研究建立跨部门审批管理机制和审批信息流转机制,制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工作方案。也是这一年,西部首家“商务秘书服务公司”在沣东新城成立,为创业者提供“拎包入驻”式服务,4个月便吸引300家企业注册登记。


行政效能革命,西咸新区有引领之责,更有“拓土”义务。



2018年元旦刚过,便颁出首张“一枚印章管审批”许可批复文件显现其在政务服务相对集中改革方面进入了新阶段。


对行政效率持之以恒的探索与追求,自然也让西咸新区的增长有如“爆款”。2014年招引内资224亿元,外资8020万美元;到2017年分别增至420.2亿元和22400美元,前者翻了一番,后者增加了近两倍!


有了西安和西咸新区立竿见影的成效,我们看到,提升行政效率,已在省内其他地市,乃至外省很多城市,如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刮起一股变革的旋风。

 

2

科技添薪丨助力西安“火”起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三名,但西安科技应用却不够理想,一度科技人才流失、西安科技“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国务院对成立西咸新区的批复中,提出过“六个着力”,其中之一即“着力统筹科技资源”。而这一重任所对应的,恰恰就是西安科技基础雄厚,科技转化不够理想的现实。


因此,西咸新区自立区起,其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为西安科技产业发展“添薪加火”?



2017年1月,一份名为《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建设及未来发展规划》引发中外关注。这是全国首个关乎“硬科技”小镇的规划。如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所说,硬科技”转化科技为产业,以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对西咸来说,做好“硬科技”可以争取到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和高科技实验室的建设。


在西咸新区推动“硬科技”发展的前奏下,同年11月,西安举办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让硬科技成为大西安最亮眼的新名片。与此同时,西咸新区又更进一步,发布《大西安科学城发展规划》。


根据该规划,西咸新区将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硬科技小镇为引领,在全域范围建设科学城,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科学城,未来聚集1000家以上的硬科技企业,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的出世,让西咸新区找到创新发展的制高点。结合西安固有科技优势,打造中国“硅谷”已非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有望让西安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拔得头筹。


3

产业聚合丨助力西安“强”起来 

 


一个产业的发展高度,往往取决于位于该行业金字塔尖的巨头;大量巨头的汇聚,则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动能,同时,也预示着城市无限的发展前景。


过去,制约西安经济规模的一大短板是工业不强,大型企业稀缺,2017年,通过代管西咸新区,西安的“腾挪空间”大为拓展。


借鉴以往城市发展的教训与经验,以科学规划立区,让西咸新区自一出生起就有了快速汇聚产业的空间与能量。


其五座新城的定位设计,均是从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所做的“量体裁衣”,譬如,沣东、沣西位于西安和咸阳主城区之间,发展水平最高,定位为大西安新中心的核心区域;秦汉新城境内有秦咸阳遗址等,定位为历史文化旅游展示区;空港新城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周边,定位为临空经济区。



方向明确,步子就走的快;而优势互补的清晰定位,也更让外界有信心,与之相伴的,便是巨头的接踵而至:在沣东,绿地、恒大、中国西电、京东等纷纷入驻;在沣西,微软、杭州中仑控股、上海宇培等先后落地;在空港,海航物流、合肥长鑫、东航-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项目等企业同样强手如云。


正如许多媒体业已指出的,在龙头企业带领下,以信息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国西部创新港等园区为承载,西咸新区已进入企业聚集加速度时代。


一批产业巨头的汇聚,无疑大大化解西安的后顾之优,让西安在向对标城市的追赶超越中动能空前强劲。


4

生态如画丨助力西安“美”起来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青山绿水不仅是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其宜居之外对招商引资的拉动作用日渐凸显。


环顾周边,省内外城市纷纷把“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头戏。如成都将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生态格局;郑州喊出打造“生态文明美丽郑州”口号……


2017年初,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一开始就把城市定位为“田园都市”,无疑为新西安的生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年来,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摸索形成了脉络清晰的三条路径,不仅为西安,亦有望为整个西北输出经验:


一是规划为先。布局之始便从尊重山水格局、高效集约利用、统筹产城关系、创新修复自然功能等方面着力。譬如,秦汉新城的渭河治理,便是在不断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将防洪工程与渭河生态景观带有序结合,打造出陕西建设“安澜渭河、绿色渭河、美丽渭河”的示范工程。


二是创新引领。譬如,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核心区沣西新城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道路与绿地自然收集功能,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雨水从“包袱”变成“资源”已初见成效。


再譬如,2016年,“河长制”概念应运而生,西咸新区即出台《西咸新区河长制实施方案》,由新区领导分别担任重要河段河长,建立起新区、新城、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实现对区内主要河道干支流以及重要湖泊的全覆盖。


三是产业助力。譬如,其推进建筑产业化PC工厂项目:生产用砂石均为附近大型水泥厂开采的碎石,砂为水泥厂加工的机制砂,大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再譬如,其积极探索集成运用太阳能和干热岩等清洁供热(注: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度的岩层钻孔,直接从地下2000米处取热)。未来城市建设中,西咸新区将对2000万至3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推行干热岩供热技术,届时每年将节省40万吨标准煤,减少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5

展望丨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 

 


如前所述,西咸新区四年的成就源自创新发展,过去一年其助力大西安强势崛起,同样源自创新发展对传统格局的突破。


过去,很多人将西安发展缓慢归因于交通、区位等因素,还有流通于民间更为简单粗暴的评判:人不行。诸如官员思维僵化、西安人懒等。


但是大西安一年的实践说明,上面这些定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很片面的。批评者显然忘了,人是可以改变的。看似人们在评论人的因素,但这种论调,恰恰是忽视了人的因素。这个环境里的“吊车尾”,换到一个能够激发其潜力的环境,则可能秒变“达人”。



2000多年前,商鞅变法证明了这点;2000年多后,30年前的改革开放证明了这点;至今为止的大西安蜕变也证明了这点。


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公务员们,但城市已然日新月异。变的是人的态度,人的观念,变的是人的境界。那么,是什么激发了这种改变?


无他,城市发展以创新引领。制度创新,格局创新,让人们看到希望。每个人的动力,都被翻滚的创新之风所激活。


而创新引领已是国之大势。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而创新并不容易。经济学家熊·彼特有句名言:创新的本质即创造性破坏。



社会的发展总是建立在新对旧的破坏上。既有破坏,便有阻力,有对改变现状的恐惧,有传统事物利益受损的抵触等。因此,创新的背后亟需的却是勇气。


我们敢于畅想,亦要敢于实践与改变。如西安的宏图:到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跻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


目标不可谓不宏伟,甚至有些不可想象。但若能持续以创新变革之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发展热情,则今后的每一年,都像2017一般自我革新,天堑,亦能变为通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西安已然在变,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点和大西安新中心的西咸新区,这座挖掘创新引领之力的新城,前途宽阔,亦任重而道远。

 





编辑:闫杉   审核:游石


陕西最专业的原创内容新媒体矩阵:

西安新鲜事儿、秦鉴、潮人时尚街拍、西安酒哥、美食总监




西安新鲜事儿

有趣 | 新鲜| 逗乐 在这里读懂西安 

 


潮人时尚街拍

潮人汇聚| 时尚街拍| 定格最美的你  

 


西安酒哥

最独特的喝法 | 玩法 | 最全的酒类信息  



 

美食总监

美食 | 娱乐 | 将美食进行到底  

  

秦鉴

专注思想 | 时政 | 经济   

 

合作洽谈 | 线索提供 | 约拍 | 投稿丨客服电话15829003127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

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

邮箱:85332446@qq.com





往期精彩:

雪漫大西安:路上的雪铲了,头脑里的雪铲了吗?

快讯丨刘国中任陕西省副省长、代省长

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落马! 昨日仍出席会议……

“东北汉子”刘国中任陕西省委副书记 将带来哪些变化?

2017年最后几天,大西安搞了场全国瞠目的摇滚广场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