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发展,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秦鉴君 秦鉴 2019-04-13


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加速史。


就像马力胜过人力,大炮战胜刀枪。就像新媒体淘汰旧媒体,网购压倒实体店。


谁更有效率,谁就笑到最后。


放眼全球,国家之间的竞逐同样不外乎如是:美国大幅减税,减轻监管负担,我国则力推“放管服”,二者的共同特征,是为市场主体减负,使其“轻装上阵”,留出更多体力去加速。


如今,放管服已在全国推进。表面看,是让大家都站到了一个起跑线上,谁都占到了便宜,谁都没占到便宜。


但实际上,需要考虑到其中的时间差,经验差。


因为这项改革,同样延续了我们之前“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功策略,是从“试点”到“推广”,甚至是从某单一地区“试点”,到更大范围“试点”,最终到“推广”的过程。


考虑到“试点”首选地,以东部一线城市为主,其经济体量,相比内陆城市,绝对可以用“巨人”来形容。


所以,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成了内陆城市能否追赶、超车的关键。


就以“证照分离”试点来说吧。

 

“证照分离”的前世今生


要说“证照分离”,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证照分离”?“证照分离”先进在什么地方?


所谓“证”,是指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所谓“照”,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证照分离”改革前,常常是“证”在前,“照”在后。这一做法产生了很多麻烦。



举个栗子吧。改革前,要开一家餐馆,先到食药监部门办餐饮经营许可证,还要办消防安全合格证等,然后才能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取得市场主体资格。


问题在于,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前,就像是“黑户”,无论是资金筹措、员工招募、合同签订等都很麻烦,很难达到办“证”条件;而办理营业执照,却又要以“证”为前提,于是企业左右为难,被搞得焦头烂额。


“证照分离”的实质是“先照后证”。简单说,就是可以先去办“照”,先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比如采购原材料、招聘员工、办理贷款等,如果想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部门办“证”。


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后,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成为其中重中之重。后来这一成果在各城市得到普遍推进。


2015年底,国务院同意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对1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根据不同性质,采取相应改革措施。


“证照分离”可谓“先照后证”的升级版,其目标是“照后减证”,也就是削减审批、简化审批。


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全国10个自贸区复制推广 “证照分离”试点成熟做法。


其中,就有陕西。

 

“微信推广”的“加速度”


陕西省推进“证照分离”的试点方案,是去年11月17日发的。试点范围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


实际上,一如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本次试点时间非常紧迫,截至时间是2018年12月21日,考虑到统筹、部署花去的功夫,真正的实践不过大半年。


在外界看来,复制、推广是一件简单事,不过是“照搬”嘛,实际上,其中关系到政策消化、制度改革、部门对接、程序梳理、监管等等多个方面。


举个栗子,用标准化流程培训一名新员工,都需要几个月,何况这样大的系统工程,其牵扯到的因素,可比重新培训成千上百名新员工复杂多了。


于是,推进的先后、快慢,就对行政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也必然会影响到最终成果。


目前全省里跑的最快的是西咸新区。就在前几天,其试点经验被全省代表集体观摩。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秦鉴君并不惊讶。


首先,作为国家级新区,亦作为陕西自贸区中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标上海浦东、上海自贸区,是诞生之始就有的天然要求。先期复制推广大量来自东部城市的先进经验,已为其积累了机制上的优势。同样,先行尝试,为西北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亦是西咸新区的立区之本。



跟高手对弈,才能成为高手。有引领者的责任,“当先”亦应是常态。


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区GDP同比增13.3%,财政收入增速66.73%,双居全省第一。


从前述来看,西咸新区跑到前面,是很好完成了当时设区的构想。


凭此一役,也显现陕西的整体发展,正趋近理想格局。

 

谁能成为“牛顿”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竞逐,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古今中外几千年,“牛顿们”总是屈指可数。“巨人的肩膀”不是那么容易爬上去,功夫不到位,方向找不准,“失之交臂”是大概率,甚至站的不端正,可能还来不及欣赏风景,就狠狠摔下来。


换句话说,真正要成为超越“巨人”者,不只需要学习其经验,还关键在于会学,能够穿越表象学得精髓,能够“为我所用”外,还有所发展,有新的创举。


再来看“证照分离。”克强总理说的好,“当前‘证照分离’的关键,是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政府要把更多精力从关注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照后减证”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减哪些,怎么减?“减证”也不等于减监管。政府要从惯性的“资质监管”,走向“行为监管”。


也就是说,原来的“僵化”监管要蜕变。


就像考试取消了考前的划重点,工作不是比过去简单了,是需要更多的自主能动性,难度实现了质的提升。


在这种情形下,上海的“证照分离”也在深入探索。2017年10月上海印发《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实施方案》。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


也就是说,当全国各地正在复制推广“证照分离”1.0版时,上海已经开始2.0版的尝试。


谁都不傻,会干等着被超越。好在,1.0版与2.0版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当下陕西在推进改革时,完全可以比对上海做法,及时汲取新的经验,甚至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创新之举。


考虑到这一层因素,陕西的“证照分离”试点能否体现“深化改革”,西咸新区仍大有可为。


总体来说,“证照分离”改革的目标是,从习惯于发证,转向习惯于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监管。


因此,在陕西诸多“证照分离”的实践成就中,秦鉴君特别注意到了一席话。


这话是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透露的:我们正探索开发“云审批、微服务、智监管”平台,构建信用大数据精准监管体系。



一旦该体系建成,便能实现“及时发现、智能分析、精准定位、快速处置、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届时,“审批”的解放力度有望空前,企业的获得感也将前所未有。


至少在“管服”方面,陕西有望获得一次“超车”的经验。


 

编辑:闫杉   审核:酌月


往期精选

    

  讲述|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还缺点什么?

  西安小升初新政颁布后 我们看到了一地鸡毛

   最新消息丨“4·27”米脂伤害案死亡学生上升为9人!

    这个五一,1374架无人机将照亮西安夜,妥妥打破吉尼斯纪录!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

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

邮箱:85332446@qq.com


专注思想 时政 经济

西安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


关注左边二维码
秦鉴君在这里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