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爆雷”背后
青岛刷屏了。
突如其来的6例新冠确诊病例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令人如临大敌。
最要命的是,偏偏发生在黄金周刚过。
新冠从来没有走远,它就蛰伏在人们眼皮下。
酝酿着,新一次“爆雷”。
时间拉回到9月24日,青岛港大港公司。
官方对人员定期例行检测中,发现2名装卸工人感染新冠病毒。
是无症状感染者。
随后,234名密切接触者、260名密切接触者被集中隔离观察。
26日,青岛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通报防疫动态之后,青岛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华强说出了会议的主旨:
大家可以放心来青岛度假或出门旅游。
这是一套组合拳。
出场的不仅有市疾控中心官员,还有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他高度点赞:
青岛的做法为全国在常态化防控、管理好冷冻食品行业可能引起的疫情方面提供了典范。
吴先生与张主任心有灵犀,最后的结语如出一辙:
国庆期间在外旅游会不会碰到无症状感染者呢?可以明确地说,这个机会极低极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请大家放心。
《青岛日报》官方号给出一个大大的标题:
刚刚,中疾控首席专家力挺青岛!
专家都说话了,还想什么呢?
快点来青岛玩吧!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10月8日,青岛文化和旅游局传来喜报:
国庆中秋假期青岛共接待游客447.58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6.45亿!
才不过2天,喜报就变成了惊悚。
青岛严防死守的“冷冻食品行业”是没出问题。
医院出问题了。
10月11日,青岛发现3例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将密切接触者和市胸科医院相关人员作为高风险人员重点检测。
发现新增核酸检测结果阳性9人,包括8名市胸科医院在院患者及陪护人员、1名患者家属。
其中,4例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
这些感染者哪来的呢?
有人网上晒出一张“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截图,文中提到“青岛胸科医院因给境外人员做CT后消毒不彻底,造成感染,普通病房和不同病区均有阳性感染。”
还有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出租车司机假期内所有成员均有风险。
境外输入患者是假期出现的。则如此,因假期人员流动性大,传播范围广,感染风险不可预期。
对此,青岛胸科医院工作人员果断回应:“不信谣不传谣,以政府公告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11日青岛卫健委还公布过1位无症状感染者,正是该市出租车司机。
网友晒出截图,该司机工作时未戴口罩。
如今,国家卫健委再次派出工作组,赴青岛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青岛已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拉网式大检测。
西安等城市也率先对近14天自青岛来返人员进行检测。
可见,情况还是很严峻的。
有人说,专家不该把话说的太死,如今“啪啪啪”打脸。
可是,你想想,当一位疾控中心官员,不恪守自己的专业范围,而像导购一样在台上说“放心来青岛旅游”时,这里面已经有问题了。
不仅是青岛,换别的地方,会好吗?
有武汉前车之鉴,疾控中心的独立性未来应该强化了。
400万人次涌入青岛,现在最希望的,是不要有交叉感染。
概率虽然低,但仍然给人敲响警钟。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松懈。
疫情爆发10个月了,大家认为的“安全期”也4个月了,很多人都觉得病毒是过去式了。
很多地方,不坐公共交通工具,人们都不戴口罩了。
这个假期,我们看到了太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浩浩荡荡。
万幸,青岛的游客还算少的,甚至有旅游大v惋惜“青岛真不像一个旅游城市”。
如果这次“事故”发生在更热门的中心城市,火星掉入“人海”之中,后果如何呢?
该不该继续严防死守?
该如何严防死守?
青岛“爆雷”提醒我们:紧绷的防线,时间长了就容易有漏洞。
全国紧绷也不现实,拒绝旅游、拒绝聚集,经济又怎么办?
目前来看,我国各地防疫,都是采取这样的方针。
这个方针肯定没有“静态清零”安全,这是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民生。
只能赌每道防线上的每个人都像螺丝钉一样,不出错。
然而,新冠病毒至今源头不清楚,中间宿主不清楚。
所以即使做好一切“防护线”,被突破几率还是有的。
最近三位顶尖科学家撰写的“大巴顿”宣言,获得了全球两万多医学专业工作者支持。
这个宣言说:长期维持世界的停摆,势必带来卫生健康相关和经济政治相关的不良结局。……从全球来讲,不得不接受大流行的现实,并提供最低成本的群体免疫。
群体防疫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相当量人群感染获得自然免疫,二是疫苗。
我们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就是对自然群体免疫说不,我们的路径,必然也只能是第二种。
包括张文宏等许多医生也多次强调,防疫最终要靠疫苗。
不在专家的嘴巴,不在各地“严防死守”,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青岛爆雷,无非再次提醒我们这一点。
好在,疫苗越来越近了。
10月了,全球二次疫情已经卷土重来。
我们不知道病毒还潜伏在哪里,但我们可以科学统筹,加速推动疫苗惠及全民。
这是眼下最紧迫的事。
作者:酌月
编辑:一木子南 审核:L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