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3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净宗文摘】阿弥陀经三个误解: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2017-10-23 佛教学佛念佛问答

慧净上人

链接:善导大师思想  念佛拍手操 念佛养老院

《阿弥陀经》易被错解

各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讨论的,是比较冷僻性,有关教理方面的话题。当然,我们所要讨论的教理,不是属于各宗各派的,而是跟本宗本门有确切关系的,尤其是与我们每天所诵念的《阿弥陀经》有关系。这些日子以来,大家诵念《阿弥陀经》到今天已近五十部,在这部经里面,有三段核心经文是我们这个法门的重点,但是这三段核心的经文却很容易被错会、误解,甚至曲解。

自古以来,中国净土法门的念佛者都很重视《阿弥陀经》,所以把《阿弥陀经》列为每天早晚都必须课诵的日课。可是有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往往被《阿弥陀经》里面的三段核心经文所绊倒,甚至于因为错会、误解了这三段经文,致而退失了学习这个法门的信心,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这三段经文的第一段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第二段是: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 38 38650 38 14939 0 0 895 0 0:00:43 0:00:16 0:00:27 3083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第三段是: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三段经文很重要,但也因为很重要,所以如果没有正确了解,反而是错解,甚至被人故意曲解,那就会对念佛法门造成莫大的障碍;所以诵《阿弥陀经》的念佛者,都必须对这三段经文先有正确的了解。

净土宗宗旨

首先,我们先来讲解第一段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先自“得生彼国”讲起,“得生彼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是我们净土门的目标、目的。我们一生学佛,学了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舍掉而归入净土法门,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的宗旨,可以用四句话标显出来。各位如果稍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最近我们新出版的书,在封底都印有我们的宗徽,这个宗徽是一个地球,地球上面有一朵白莲花,对于有关净土宗宗徽意涵的解释,大家以后会看到。宗徽下面有四句偈语:

信受弥陀救度 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 广度十方众生

这四句偈语就是我们的宗旨,很简短,也很浅显,一看就可以了解,希望大家能把这四句宗旨背下来。我们学这个法门的宗旨、目的就是为了“信受弥陀救度”,这是大根大本,因为若没有弥陀的救度,就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净土法门。弥陀的救度显现在哪里?在“专称弥陀佛名”专称佛名的目的在哪里?在“愿生弥陀净土”。愿生弥陀净土有什么大效果、大利益?它的大效果、大利益就是不但自己能脱离六道轮回,也能够“广度十方众生”,使他们都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愿生”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的大根大本,而且不只是学净土法门的宗旨与大根大本,其实也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确实的反问自己:“我为什么生下来?我为什么活着?”人生很苦,像最近台湾景气不好,有人因为生活痛苦而自杀;有的人则是再苦也忍耐活下去。但是,“忍耐活下去是为了什么?人生何去何从?”如果能够往这方面去思考,人就会产生智慧,同时也会走进信仰领域,此后只要他找到答案,那么他的余生,就能过着安心、安稳、安乐的日子。所以,人生的目的简单的讲就是为了“愿生弥陀净土”,这也是学佛的目的;总而言之,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生何去何从?这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

一个人如果不知有三界六道轮回,不信有三世因果的善恶报应,他就会认为人只不过是活一次,没有第二次;他会认为人只不过是死一次,死了就没有了,没有所谓的轮回;他只晓得有现生这一辈子,因此他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这一辈子快乐。但是如果确信有三世因果、善恶报应、六道轮回,而且了解人生无常、短暂,并且充满种种苦恼,那时他就会努力在这短暂的人生当中寻求未来永恒的解脱、永远的离苦得乐。但是,一个人如果福德因缘不足,也很难找到正确解脱的法门,所以在座各位可以说都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才会遇到这个今生今世必定解脱、必定成就的往生净土法门。

世间人往往认为,这个人学问大,是哪里毕业的,有什么文凭,或这个人功成名就,就觉得他已不虚此生了,这完全是以外在的学问、权位、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就不一样了,佛法所看的与世间所看的,不仅是绝大的不同,而且是根本性的不同。世间所以为的“常”“乐”“我”“净”,由佛法看是“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截然不同的。以佛法的标准来说,一个人如果晓得生死这一件大事,同时晓得有往生极乐这一条易行道能让我们轻装上路——愿生极乐、专称弥陀名号,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不晓得生死大事,不晓得求生净土,以解决生死轮回、追求永恒真实生命,则一个人不管他再怎么有学问、有世间的地位、钱财,以佛陀的眼光来看,都是愚痴、可怜悯的人

为什么呢?就像前天所讲的,人生每过一天就等于更接近地狱一天,再怎么样的功成名就,死了还是要跟阎罗王见面,还是要继续轮回。从这一点来讲,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可以说是大慈悲、大智慧。怎么说呢?如果有人没有东西我们给他东西,没有衣服我们给他衣服,这样来满足他物质上的需要,当然也算是一种爱心、善行的表现,但他还是会生死轮回,苦还是会一直的重复;况且他也不可能永远转世为人,如果堕落到三恶道就更苦;即使有幸能再转世为人,也不一定能富贵荣华;即使富贵荣华也不能长保,还是要再堕落轮回。既然这样,我们只在物质上帮助他、救济他,也就不能算是真正彻底的善、真正究竟的慈悲爱心了。可是,若能让他了脱生死轮回,让他不再轮回、不再反复受同样的苦,甚至能够让他成佛,永离六道轮回,这一种慈悲,岂不就是大慈悲!这种智慧,岂不就是大智慧!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如果我们给他其他的法门,给他其他的知识、学问,可是如果他不能解脱生死轮回,这一些法门、知识、学问,能算是大智慧的吗?所以能够弘扬净土法门的人,都是大慈悲、大智慧的人;而接受净土法门、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就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不然他是不会接受的。

修习念佛法门是大善根大福德

接下来,什么是“大善根、大福德”?我们都知道,接受净土法门的人,他就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就必定会成佛,这种善根比阿罗汉、菩萨还殊胜,这岂不就是大善根吗?而成佛能够广度众生,这种广度众生累积起来的福德,又岂是其他善行、其他菩萨所能比得上的?所以在座各位能学习这个法门,就都是具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而且若进而依循净嵩上师(编按:现代禅李元松老师,末后现出家相,法名释净嵩)的遗志,将这个法门弘扬出去,更是大慈悲、大智慧了。这也就如经典上所说:“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如果不是生生世世累积福德、智慧因缘,很难在这一辈子遇到这一个殊胜的法门。所以我们应以很珍惜的心情来学习这个法门,同时也应将这个法门推广出去;一方面是报答佛恩,另一方面也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释迦牟尼佛三次劝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极乐世界不仅是我们净土宗的宗旨,也是人生的目的,同时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所最要劝导我们、引导我们的重点。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三次劝勉我们要愿生极乐世界:第一次是当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殊胜、庄严,引起我们的兴趣、欣慕、向往之后,就顺着劝导我们: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接着,佛陀就宣说往生的正因,也就是我们正在讲的这三段文;说明了能够得到往生的正因后,释迦牟尼佛又再度的劝导我们: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既然听闻到宇宙间有这么殊胜的净土,而且容易往生的法门,当然就应该发愿生彼国土。随后,释迦牟尼佛就举出六方诸佛的证诚。所谓“证诚”就是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内容是真实不虚的,是诚实之言;同时也说明,凡是念佛的人都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但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而且在菩提道上不会退转。因为有这种种殊胜的利益,所以释迦牟尼佛又说:

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劝我们要信受他所讲的,不要怀疑。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的利益都是从信开始的,信了之后,理所当然就会愿生极乐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第三度又再劝勉我们: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面的三次劝言,劝我们要发愿往生,可见“愿生弥陀净土”是多么的重要。

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这部经里所劝勉大家的,在次数上虽然是三次,但“三”可以说就是无量数,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是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不间断的处处叮咛,时时劝勉引导,只怕我们不愿往生,不怕我们人人都愿生极乐世界。这也显示释迦牟尼佛对于我们往生这件事情,是多么悲切、恳切的盼望。所以读诵《阿弥陀经》的念佛者,应该深切体会释迦牟尼佛的这种悲怀,若能随顺释迦牟尼佛的本怀,也就是随顺阿弥陀佛本怀,满阿弥陀佛的愿。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救度十方一切众生,不忍看到有任何一位众生孤独的被遗留在娑婆世界中轮回。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回过头来,我们再谈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释迦牟尼佛在提示“往生正因”之前,先说明非正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意思是说,得生彼国的正因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得生彼国的因是“少善根、福德因缘”。所谓“少”就不是多、不是大、不是殊胜的、不是圆满究竟的;所以“少”跟“多”相对比,“大”跟“小”相对比,“殊胜”跟“不殊胜”相对比,“究竟”跟“不究竟”相对比。但“多善根、多福德”的往生正因,是绝对性的善根跟福德,它是超越性的。到底哪一些众生是少善根、少福德?释迦牟尼佛在经文中并没有讲,不过应该很多,要讲也讲不完。但是只要把“多善根、多福德”这个正因提示出来,就知道除了这个正因之外,其他的都不是正因

“多善根、多福德”这个正因在哪里呢?如果刚刚讲的那一段经文是“问”的话,那接下来的第二段经文就是“答”了。接下来经文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就是“答”的地方。这一段就是释迦牟尼佛回答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也就是回答“往生正因”的经文。

善男子善女人

那什么叫作“善男子、善女人”呢?我们都出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既然是出生在五浊恶世的人,怎么可能是善人呢?以佛法作为镜子来反照我们的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有许多的贪嗔痴,除非降伏了贪嗔痴,否则再怎么样的修身养性,都不够资格堪称为纯善无恶的人。当然,我们也不是全然纯恶无善,仍然是有一些善,可是比较起来,仍然是恶多善少;而且贪嗔痴三毒是根本的恶,一切的恶、一切的不善都是因为有贪嗔痴,所以五浊恶世的众生可说都是恶人。可是如果我们闻说阿弥陀佛而执持名号,释迦牟尼佛就欢喜的赞叹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当然我们被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一方面是高兴,一方面也是无比的惭愧,因此我们“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闻说阿弥陀佛

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要执持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然要先“闻说”,如果没有先“闻说”,就不可能知道这句名号,既然没听过这句名号,又怎么可能了解这句名号的内涵呢?所以必须要先有“闻说”;那要从哪里闻说呢?当然是从善知识那里闻说。善知识有“教授善知识”“外护善知识”“同行善知识”,但不管什么善知识,只要能够讲这个法门让我们信受的,就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或许我们是偶然在其他的地方看到,然后走入信仰之道;不过即使是偶然看到,也必定是几年前某种有关这部分的因缘种子进入我们脑海中,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本书时,种子就浮现,因此特别有印象、特别感动,对这方面有兴趣,甚至生起信心;不然,就是过去世曾有这个因缘,所以这辈子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才会欢喜信受。总之,都是由于“闻说阿弥陀佛”,我们才会“执持名号”。

其次,“闻说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闻说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不忍众生苦阿弥陀佛还没经过我们的祈求拜托(其实我们也不晓得要祈求拜托),就大慈大悲的、预先的、主动的在万古永劫之前为我们发下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完成愿行来成就极乐世界,以及成就我们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我们就是听闻阿弥陀佛成佛的生起本末、来龙去脉,然后才会生起信心,信受弥陀救度,不然我们怎么可能会信受弥陀的救度呢?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所以,“执持名号”有两种涵义:一是内心信受弥陀的救度;二是口中称念弥陀的名号。“执持”的意思是用手去握住东西,因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无形的,所以我们就是以无形的心去领受、信受;再者,这一句名号虽然无形,可是有声音,我们就以我们的口去称念这句名号。所以,“执持名号”就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目的当然就是“愿生弥陀净土”。

其次,什么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呢?这是在说明念佛的时间长短。接受弥陀救度的人,如果只剩下一天的生命,那就以这一天的时间专一的称念这一句名号;倘若你的生命延长了,尚有二天、三天……七天的生命,甚至还有七年、七十年的生命,那余生你就专一的念这一句名号,不必假借或修其他法门,因为其他法门都不是往生的正因。这就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之意。所以“若一日……若七日”就是尽他的生命,尽一辈子。

那什么叫“一心不乱”呢?所谓“一”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专”,所以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因此“一心不乱”的意思就是说:“尽一辈子去专念这一句名号”。这就是“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的涵义。

极乐无为涅槃界

对于“少善根、少福德”与“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我们的祖师善导大师曾以一首偈来解释,大家也可以记下来。善导大师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意思是说,我们愿生的弥陀净土,是“无为涅槃的境界”。“无为”就是离开有为的造作,不是人为的造作,是无漏的、清净的、不生不灭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是“一切有为法”呢?小至我们的身体、精神,大至外在的山河大地,甚至地球、太阳、银河系、整个宇宙都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如露亦如电那样的短暂。

我们这个太阳系已经过了五十亿年的寿命,还有五十亿年,加起来是一百亿年,一百亿年我们感觉好漫长,但以佛的眼光来看,还是如露亦如电的短暂。因为只要是有为的,一定是有时间性、有空间性的,既然有时间性、空间性,就是有限量,既然有限量就是短暂,再怎么样的长也都是短暂,除非你超越时间、空间。佛的境界就是超越时间、空间,不会因为现在因缘和合生了,之后因缘消散它就灭了。所以人生即使有一百岁、一万岁都是短命。比如出生在天上,离我们最近的是四天王天,他的寿命是五百年,他的一天是我们的五十岁,但即使是这样,以佛的眼光来看还是如露如电,还是短命的。

“多善根、多福德”就是“专称弥陀佛名”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归纳成为八个宗派,可是除了净土法门以外,其他的法门都是属于“少善根、少福德”。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无漏的愿行所流露出来的无为涅槃的境界;是随顺佛性、随顺真理,不违背真理的境界;是无量光明、灿烂真理之光辉的境界;不是以我们众生有为的行门、有为的功德可以到达的,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既然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的境界,因此要往生极乐世界也必须是无为涅槃的因,而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无为清净的功德所积聚的结晶,所以要进入弥陀的果报土——无为涅槃国,必须以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才能进入因为这一句名号是清净无为的、不生不灭的,所以是“如是因、如是果”,是法尔自然的。

功德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功德,一种是不实的功德。真实功德只有佛有,也就是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有;不实功德是我们人间所造作的,不管因也好,果也好,人间所作的功德,以及天人所作的功德(当然天人都是享福,很少作功德),都是有漏的,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颠倒的,都是属于不实的功德因此要以我们凡夫自己的修行来往生极乐世界,是因果不吻合的,所以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经典上说:“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以我们所作的善行来往生的。

人生在世,无论是修心养性或者是依佛法来累积善事功德,这都是应该做的,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是往生之因的话,则是“少善根、少福德”;而如果不作为往生之因的话,当然就是人世间的善根功德了。往生的因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善导大师也说,其他行门的功德是无法和念佛法门相比的。为什么不能比呢?举例来说,地面上的高高低低都能够相比,像现在台北市建了101层高的大楼,在还没有101大楼之前,台北最高的大楼就是台北火车站对面的新光大楼,这两栋大楼是可以相比的;但如果101大楼要跟天比的话,那就不能比了

一般人往往会误解、错解,甚至于曲解认为:经典上既然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就必须以修持种种法门的功德累积起来,才是多、才是大,如果只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好像是太少了,这就是误解所以一般人对于少善根、福德因缘,都误解成要广修种种法门,以为要以三学、六度、万行来回向往生,而不晓得“多善根、多福德”就是“专称弥陀佛名”。因为他们误解要行三学六度、要修所有的法门,但又做不来,可是做不来不能往生啊,结果到最后有可能失去了往生的利益。相反的,如果对这段经文有正确了解的话,就不会退失,而且会念佛念得很欢喜,不然的话,念佛就会很苦恼。以上是解释第二段文。

临终佛圣现前,自然心不颠倒

第三段文是: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段经文是说,专念弥陀名号的人会得到一种果报,什么果报呢?就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现在其人面前。所谓临命终时就是要断命而还没有断命,接近命终时的弥留状态,专念弥陀名号的人在那个时候就会看到阿弥陀佛,这是一种果。另一种果是:“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人命终的时候就会心不颠倒,而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两种果,这两种果都是从同一种因而来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专持名号,就会得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

有关“心不颠倒”,一般人的误解也很大,误以为命终的时候必须要自己心不颠倒,才能够蒙佛现前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错解,颠倒因果了因为是临终佛圣现前,才能够让我们命终心不颠倒。这个道理,我在《唐朝高僧善导大师》这本书第一四三页(或《善导大师全集》第七七五页)有提到,内容是这样:

人多以为临命终之时,必须自己保持正念,心不颠倒,方能感得弥陀现前,接引往生。

而不知“因佛现前而住正念,非住正念而佛现前”之经意,所谓“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也。

盖“平生专持佛名故,临终佛必现前;因佛现前故,自然心住正念而不颠倒。”

时间已经很晚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时间多看《唐朝高僧善导大师》这本书,这样就能够清楚了解有关这方面的道理。

南无阿弥陀佛!

二○○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摘自《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继续:阅读更多 或 到学佛有问必答提问


敬请常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


100 38650 100 38650 0 0 2290 0 0:00:16 0:00:16 --:--:-- 10667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