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净宗文摘】阿弥陀佛主动搜寻我们念佛的人

2018-03-12 佛教学佛念佛问答

链接:极乐传妙音、天涯共此时  下载mp3

链接:善导大师净土思想  念佛拍手操 念佛养老院

唯觅念佛往生人


因此,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以偈赞云: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阿弥陀佛功德巍巍,像一座晃耀的金山一样,只有念佛的人,才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摄,当知念佛是符合弥陀的本愿,本愿最为强大,是强缘。


善导大师讲的话是很干脆、决断的,让我们听到以后,感觉道路很明确,一点不含糊,而且内心很安慰,很安全,很安乐。听别的人讲,就没有这个效果,搞得很复杂,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往生。善导大师讲得很简单:“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又说:“唯摄念佛,不照余杂业行者。”说得很明朗。


又于《般舟赞》云: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这都是大实话,好懂!阿弥陀 47 31459 47 14940 0 0 2383 0 0:00:13 0:00:06 0:00:07 2885八万四千相好,其光明普照十方,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放出光明,为了什么呢?只是寻找念佛的人,让我们往生。佛的光明就是佛的眼睛,就是佛的智慧,我们口中念佛,佛怎么不知道?马上就摄取不舍了。


那有人讲了:“念佛就摄取不舍了,我就念一声,不再念了。”不念了,就失去资格了,为什么?“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如果你不再念佛了,就放弃了“念佛众生”的资格,享受不到“摄取不舍”的利益。你念佛,才是念佛众生。当然,并不是说从早到晚一秒都不停才叫念佛众生,就是我们心里边以念佛为主,事情来了,就解决事情;忙完了,就来念佛,念佛是主要的,这就是念佛众生。


比如说学生可以在寒暑假享受半票待遇——作为学生,并不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在课堂读书才叫学生,他是以读书为主,还要照常吃饭、娱乐、睡觉。我们念佛众生,念佛往生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心愿,至于世间的事情,照顾家庭、教育儿女、服务社会等等,自然而作,不违背念佛的道理,仍然是念佛众生。如果说“我五个月、八个月、一年、十年我不念佛了”,那就没有资格叫念佛众生了。就像学生一样,他退学了,一年两年不上学了,那就不叫学生了,再去买票,买不到半票了,没有学生资格了。那如果是你得病了,休学一个月,甚至半年,那还是学生,因为是特殊情况,不是你自己放弃。如果我们有烦恼,或有事情障碍,不能从早到晚一直念佛,仍然是念佛众生。


我们心里念佛,佛知道;是不是专门念佛的众生,佛知道,不用欺骗,人骗得了,佛骗不了。


“唯觅念佛往生人”,“觅”是寻找,善导大师把弥陀解释得很人格化,让我们一听很生动,“阿弥陀佛在找我们念佛的人”,就好像海洋救护队搜索海难幸存者一样,阿弥陀佛用他的心光普遍照耀十方世界,搜索念佛的众生,我们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找到了,佛找到我们,还会让我们跑掉吗?摄取不舍了。就怕我们背弃佛的誓愿。


—— 摘自《念佛胜易》


上一篇:【净宗文摘】名即是体:佛住何处?佛住六字名号中


继续:阅读更多 或 到学佛有问必答提问


敬请常念:南(ná)无(mó)阿弥陀佛


【净宗文摘】为什么佛光普照,却唯摄念佛人

【净宗文摘】不论知不知信不信,只要念佛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

【净宗文摘】往生极乐,现在已定,不等将来临终

【净宗文摘】我们念佛,跟阿弥陀佛成为一体

【净宗文摘】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人,自然与弥陀心心相印

【净宗文摘】阿弥陀佛放无量无边的光明,但是只照摄念佛的众生

【净宗文摘】弘愿念佛两大优点:殊胜、简易

【净宗文摘】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

【净宗文摘】学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就与阿弥陀佛不相应了

【净宗文摘】愿生极乐之人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是弥陀本愿之行

【净宗文摘】行善本身不是杂行,以为念佛不足往生而行善才叫杂行

【净宗文摘】阿弥陀经三个误解: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念佛问答】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目标,什么是正行,什么是杂行

【专辑】实用殊胜的祈福、超度、助念、放生、化解冤亲债主等仪轨大全

【全心依靠】仪轨:念佛人如何托付某人某事,又如何完全托付给阿弥陀佛

【全心依靠】仪轨:念佛人要善于把难事托付给阿弥陀佛

【全心依靠】什么都可以托付给阿弥陀佛,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

【佛教问答】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代出,龙宫指的是哪里?

【念佛问答】给别人临终助念佛号,又为对方诵经放生算不算杂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