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 | 网文影视化二十年:“种田”是“收割”市场的关键线索吗?
网络文学影视化过程中,最关键是在于找到网络文学与影视剧的契合点。
文 | 初城
随着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众多制作团队为了更好更快地制作出新的影视作品,选择从现有网络文学中取材,将“超级网文IP”影视化,并获得不俗的成绩。如,2009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不仅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更带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潮流;再如,2015年让胡歌再度翻红的大热剧集《琅琊榜》,也是连载自晋江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开始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创作来源,成为观众与制作团队的焦点所在。
从《花间提壶方大厨》说起
自《仙剑奇侠传》《甄嬛传》后,武侠、神话,以及宫斗+大女主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在荧屏上泛滥,随之出现的《大唐荣耀》《锦绣未央》《楚乔传》等作品无不出于其列。这些剧着墨最多的往往是主角的奋斗历程,通过对主角一步步向上爬,铲除异己的描写,让观众体会“打怪升级”的快感,但长久以往,这些通过不断制造矛盾斗争,来凸显戏剧冲突的影视作品逐渐丧失对观众的吸引力。
2017年,一部“三无”网剧《花间提壶方大厨》出现在观众面前,并带来不俗热度和高口碑,剧中没有没有惊天动地的恩怨情仇,而是专一平淡的细水长流。它的可贵之处在于遵循的是日常叙事,讲述的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同时在诸多细节中也蕴含了朴素的生活哲理。
自此,“种田”这一题材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在观众面前,并让许多业内人士感到匪夷所思,戏称其为古装版的《乡村爱情故事》。种田类的网文通常会科普很多食物的做法、日常穿搭、生活小常识等。
此后,同为种田文改编,由侯鸿亮制作团队操刀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陆续完成拍摄,更是让这一题材开始成为焦点。该剧虽同样有着“大女主”的设定,但却将宏观格局与权谋争斗浓缩在了一个家庭环境里,比起“宫斗”“传奇”更多了一些家庭观念、亲情关系的体现,更强调日常化、细节化,如乡土剧一般细致朴实展现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人情冷暖。
种田文如何成功“圈粉”?
诚然,谈起影视作品的“新宠”种田文,就不得不提近些年“丧文化”的不断引爆网络,似乎强调奋斗的励志鸡汤影视剧再难提起观众的兴趣,反而类似《四重奏》《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等揭示现实残酷,或展现生活中平淡温馨的小事更能让观众青眼有加。因此,网络文学中和《四重奏》等一样放弃宏大叙事,聚焦平民视野,充满烟火气的类似“丧文化”的种田文反因得到观众的喜爱。
显然,改编自网络文学中种田文的《花间提壶方大厨》就是抓住了观众这一心理,以种田+美食入手,来描述家长里短的琐碎故事。剧中其赏心悦目的做菜画面,以及和谐的生活状况让面临着复杂社会关系的年轻人找到情感的宣泄口。
其实,这种影视作品所展现的故事和 “逃离北上广”等营销活动的逻辑不谋而合,暗合了当前生活压力极大的都市人对“偷得浮生半日闲”田园生活的向往。
但种田文在侧重家长里短式世俗生活描写,给观众带来某些心灵的慰藉的同时,也遮盖不了其过于重复、缺乏戏剧冲突的弊端。同样以已播出的《花间提壶方大厨》为例。
《花间提壶方大厨》在剧情后半部分减少了美食与生活的展现,加重了破案的戏份,使得剧集的前后部分风格相差悬殊,导致整体风格有些不伦不类。因此,如何在种田文改编过程中,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知否》播出后能否引发观众兴趣的重点所在,也是种田文之后发展的关键。
漫谈网络文学改编剧二十年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连载完成,标志着网络文学“开山之作”的出现。2000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开启了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序幕。2001年同性恋题材网络小说《北京故事》被尝试改编为电影《蓝宇》,并一举斩获了当年金马奖的五项大奖。影片通过独特的视听表现形式增强原网络小说的表现力,也为基于网络小说而改编影视作品开辟出了新的方向。
经过近二十多的探索和尝试,随着愈多专业化创作人才的不断涌入,网络文学创造了一系列超乎想象的“奇迹”,其创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也逐渐出现了一批在影视作品中的改编佳作。穿越题材改编的《宫》《步步惊心》、宫斗大女主题材改编的《甄嬛传》、官斗题材改编的《琅琊榜》等作品不断走红,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之路似乎愈发被重视。
2015年后,随着《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爆款作品的不断出现,基于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已占据中国影视产业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5年全网上映的网络大电影约近700余部。仅一年,这个数字就翻了两番,达到了2000多部的数量。网络剧中,《太子妃升职记》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收获了29.4亿次的播放量。网文IP改编影视剧依靠着网文本身的大量粉丝产生的粉丝效应,以低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利润。
但网络文学爆红的背后,失败的“尝试品”也不在少数。2016年斥资3.3亿人民币拍摄的《幻城》,在观众口碑反响中却并不尽如人意,和理想中的“高投入=高回报”的预期相差甚远。虽说某些时候,凭借“流量小生+粉丝情怀”的组合,的确可以让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粉丝效益最大化,但若想要得到更进一步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找到网络文学改编成作品的契合点。如《伪装者》就改编自一本原本寂寂无名的小说,却在改编播出后火爆荧屏。
“超级网文IP”并不意味着改编后就能大获成功,无论是《幻城》还是《伪装者》都在近两年佐证了这个问题。随着最初受网络文学影响的80后逐渐成为影视剧创作的中坚力量,《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军师联盟》和《河神》等一批基于网络文化而改编的原创剧本的出现,也为网络文学影视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
微信:Rinna503
邮箱:deepmedia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