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惠公之子 | 桓公

孟继新 彭门创作室 2024-02-08

鲁桓公,姬姓,名允,一名轨,为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由于他是惠公正室夫人仲子所生,所以被立为太子。又因惠公去世时尚且年幼,由公子息(鲁隐公)即位摄政。鲁隐公被杀后,于公元前711年即位,公元前694年死于齐国,在位十八年。

鲁桓公的生母仲子原是惠公的宠妾,自元妃死后,改立为夫人,轨因此被立为世子。惠公薨时,轨年幼不能执政。群臣共议以年长庶子息姑为君,就是鲁隐公。当时另一位鲁公子名翚,字羽父,为人奸险毒狠,诡计多端,为求太宰职位,生离间之计,将隐公杀害,立轨为君,即鲁桓公。


∆鲁桓公


鲁桓公即位后,越礼的举动颇多。

按当时的惯例,即位后要向天子“请命”,得到天子“赐命”,才算是“合礼”的鲁公。但是,他一直未按照礼制来履行,引起诸侯的颇多议论。最为过分的是,桓公二年(前710年), 宋国太宰华督杀了宋殇公和司马孔父嘉(孔子六世祖〕,立宋庄公。为了求得鲁国的支持,贿赂给鲁国一个郜国的重器郜大鼎,桓公竟然把它置于鲁太庙中。鲁桓公三年(前709年)春,即隐公被杀后的第三年,桓公已到了婚娶之年。按鲁国习俗,同姓不婚,于是在不同姓诸侯国宫室内求婚。恰好齐僖公有女待嫁,于是桓公在齐国的贏地(今山东蓬莱西北)与齐公之女举行了订婚仪式。

齐国姜姓,彼时该女称姜氏,嫁桓公后鲁人便称其为文姜。《诗经·郑风》里有关于她的形象描述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可见,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文姜和姐姐宣姜并称齐国两大美女。国君齐僖公也很拿两个女儿自豪,当时的齐国,名列“战国七雄”,象鲁国这样的弱小邻国,自然想用联姻的方式求得庇护。

本来,文姜许嫁的是郑国世子姬忽,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弱小的郑国突然单方面退掉了婚约。这对一个强国公主美女,绝对是莫大的打击。满腔的怨愤只能向自己的哥哥姜诸儿诉说。

姜诸儿对妹妹非常同情和抚慰,这原本是天伦,却不幸演化为乱伦。文姜与姜诸儿有了私情,使得后人在写到这样一段历史时,不得不略去此处若干字。

家里出了这样的丑事,做父亲的只有赶紧把女儿嫁出去了事。恰好这时,鲁桓公前来求亲,齐僖公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而且,决定亲自送女儿去鲁国成亲,并拒绝女儿回来省亲。而按当时的规矩,送亲的,应该是新娘的兄弟。

桓公十八年(前694年),文姜嫁到鲁国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育有二子,长子名同,次子名季友。因既是鲁国夫人,又是齐君的女儿,文姜经常来往于齐鲁两国宫室,两国倒也相安无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有一次桓公要到齐国和襄公相会于泺水(今山东历城县西北),《春秋》中记载,鲁桓公十有八年(前 694 年),“公(鲁桓公)及齐侯(齐襄公)会于泺。”文姜以归宁为借口,和桓公同到齐国。


∆鲁桓公


鲁大夫申縞含蓄隐晦地劝说道,女各有其夫,男各有其妻,宜界限严谨,不得轻易而亵渎之,此礼也。违反了,必然坏事。但鲁桓公不顾大夫申縞的劝阻,还是与夫人一起到了泺会见了齐襄公,随后又一起到了齐国国都。

此时,当年的储儿已经即位四年。桓公对文姜与齐襄公兄妹之间的暧昧关系,早先有所耳闻。但是,桓公对与文姜的感情非常自信,丝毫没觉察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非常高兴地与文姜来到了齐都。

在齐国的日子非常愉快。一日晚, 酒足饭饱后,桓公早早地与夫人一起回寝室休息,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半夜时,桓公口渴难耐,想叫醒身边的夫人给自己端点水。可伸手一摸,旁边空空的。桓公一惊,连忙起身,连连呼唤文姜的名字,但四周一片漆黑,连人影都没有。他掀开帷帐趋步向屋门走去,恰巧文姜衣冠不整地急促迈进屋门,两人撞了一个对面,桓公明白了几分。他没有想到,此行相见又使得兄妹旧情复发,恼羞成怒,大加呵斥。

襄公与文姜私通,被桓公知道后,愤怒责问。文姜告知襄公,襄公怕因此结仇,设酒宴、殷勤款待,乘桓公酒醉,命彭生抱上车,并密嘱车中杀害。彭生见桓公熟睡,用劲拉其胁,胁骨折断,桓公大叫一声,气绝身死。

杀死桓公后,齐襄公假作悲痛万分,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为由,向鲁国报丧。

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先是感到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怀疑其中必有阴谋。但鲁弱齐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冒然出兵问罪,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派人到齐迎丧,同时提出强烈抗议,对襄公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迫于压力,齐襄公只得将公子彭生处死,以谢鲁人。

桓公的灵柩从齐国运回时,文姜没敢随丧回鲁,一直住在齐国,并深深地陷入自疚之中。她有杀夫之罪,一时半会很难得到儿子和国民的原谅,不仅如此,儿子还会因丧父之痛而憎恨自己。

身为一国之君夫人,有家不敢回,也不能回。

鲁庄公即位后不久,念及母子之情,依“礼”还是把文姜接回了鲁国。回鲁后,文姜改过自新,凭着在宫室多年的政治经验,极力帮助庄公治理鲁国。庄公生于桓公六年 (前706年),即位时年龄不过十二岁,在年幼即位的情况下,文姜对鲁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后,她频繁来往于齐鲁之间,参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活动。《春秋》经传有她八次“如齐”、“如莒”的记载,还有齐国听从于文姜的请求,来鲁国归还卫国宝器的记载。从这个角度讲,文姜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智慧的女人。

桓公去世后,鲁国为他立了祭祀的庙宇,即“鲁桓公庙”。


∆欹器


当年,孔子曾多次进入桓公庙参观。还在鲁桓公庙中,见到了欹器。《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见到了欹器后,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孔子到祭祀鲁桓公的庙去参观,看到了欹器 (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倾斜,歪向一边)。孔子向看守庙宇的询问:“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在空着的时候是歪向一边的,盛满一半时就可以放得端正,而灌满就会倾倒了。”于是孔子叫他的随行弟子说:“向这器物里灌水!”辫子舀水灌注欹器,果然是盛满一半时就可以放得端正,而灌满就会倾倒,空着的时候是歪向一边。孔子感叹说:“怎么会有自满却不倾覆跌倒的呢!”

原载于曲阜历史文化丛书《曲阜历史人物》


一代国君 | 鲁隐公

鲁国国君 | 伯禽

儒学先驱 | 周公



彭门创作室

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


立足圣地曲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咨询 | 历史文化 | 书法国画


微信号:pengmenstudio

文章原创 |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龚昌华  美工|郭耀  审核|龚昌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公之子 | 桓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