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坐怀不乱 | 柳下惠

孟继新 彭门创作室 2024-02-08

公元前720年,在鲁国一个叫柳下的地方,诞生了一个男婴,起名叫展禽。由于这个男孩后来官至鲁国士大夫,并且他的封地名叫柳下,后人开始称他柳下惠。“惠”是他的谥号,有时也称“柳下季”。他担任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在弱小的鲁国为官的柳下惠一生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他一生致力于用道德和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在二百年后被孟子称为“和圣”。

∆柳下惠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柳下惠是一位很有德行的人,他的生平事迹多记载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过士师,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一百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坎坷,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 ;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柳下惠以直道事人,这在《国语·鲁语上》记载得尤为明确:“禽八十七岁。夏,齐孝公伐鲁北鄙。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用什么样的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我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之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鲁国有个宝贝,叫作岑鼎。这只岑鼎形体巨大,气势宏伟,鼎身铸上精美的花纹,让人有种震慑心魄的感觉,鲁国把它看作镇国之宝。齐国向鲁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鲁国较弱无法对抗齐国的攻击,齐国就借机要求鲁国献上岑鼎以表诚意。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岑鼎样图


那只假鼎用肉眼看上去也是一个巧夺天工的精品,齐国王确实也没见过真的岑鼎。当时鲁公又是反复恳求柳下惠,希望他在国家危机时说一次假话,但是,柳下惠还是对鲁国国君说,你既然已经答应了要把岑鼎送给齐国这就是一种承诺,是不能够轻易改变的。鲁国君听了这一番义正辞严的话,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用了,才将真的岑鼎献给了齐国。

柳下惠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无论何种情况下做人的根本就是诚实信用,而做人的信誉是任何宝贝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柳下惠素以作风正派著称。“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典故出处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柳下惠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

原载于曲阜历史文化丛书《曲阜历史人物》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惠公之子 | 桓公


彭门创作室

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


立足圣地曲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咨询 | 历史文化 | 书法国画


微信号:pengmenstudio

文章原创 |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龚昌华  美工|郭耀  审核|郭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坐怀不乱 | 柳下惠

孟继新 彭门创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