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北上广的健身教练|精练沙发

晟杰 精练GymSquare 2022-05-13

「GymSquare Couch精练沙发」是我们新推出的用户互动栏目,定期选取有价值的健身选题,广泛征集用户故事和访谈。健身是有趣的,也是有温度的,精练沙发是健身爱好者的互动聚集地。


策划/晟杰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离开北上广的故事,也在成熟度越来越高的健身行业发生。原本奔赴一线的健身教练,正陆续作出转移二线的决定。


更大的竞争压力、更快的生活节奏、更长的通勤时间...都是多数教练员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在「教学」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点。


而另一方面,在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这些场馆业态逐渐丰富以及健身渗透率陆续增长的非一线城市,同样也有健身教练们一展身手的空间。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要面临放下部分梦想以换取安稳的种种自我博弈。


近5年一线城市的健身业态升级,无疑为大批从业者提供了拼搏、晋升的机会,但是当一轮冲刺过后,行业的核心人才群体——教练,开始认真考虑起未来的「安身之处」。


在这期GymSquare「精练沙发」专题系列中,我们共采访了8位健身教练,他们都做出离开一线来到二线城市的决定,并且回顾了离开北上广后真实的生活、工作状态。


或许对于当下正在作出相应考虑的教练们,能起到部分参考作用。


                               
小董 团课教练

深圳——青岛——深圳


——「当真正躺平后,是很难接受内心不甘的」


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6月,接近6年的时间一直在深圳,出于团课教练事业上的瓶颈,决定回到家乡青岛。


本身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果我继续坚持专业,在青岛本地也是有很多工作前景可能的,因此会对跨行业从事健身而产生更高预期。但从今年开始产生了疲惫感,因此想回归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然而,当真正「躺平」后是很难接受内心不甘的。


就目前来看,二线城市的健身市场还不够成熟,优秀的教练离不开环境因素,环境会带给教练专业知识,个人成长,以及最终形成职业竞争力,二线城市暂时还没有这种促使进步的竞争感,需要有更多的先驱者,带领整个市场走向成熟,不断的进步。


■ 2020年6月,深圳,小董在FUSION上公开课


现在已经做出了重回深圳的决定,并且准备完全定居下来,是马叔叔(LOVEFITT创始人)和贾琦(LOVEFITT培训师)带我步入这个行业,现在也想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让自己重新出发。


回归深圳打拼,将先从团课教练做起,但也会寻找更多方向,包括管理、运营等。成熟健身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不只有团课套路本身,目前我探索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认为一、二线城市的行业发展正在拉近,很像阶级跨越。一线城市发展相对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好,之后每进一步都是艰难的,而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每进一步迈的步子会更大。因此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在加速减小。但要到完全一致的程度仍然很难。


城市的选择不在于教练的职业阶段,而是教练自身的心态。


新人教练选择北上广起步会非常难,但压力会带来很快的成长。而二线城市起步则会轻松很多,但成长和进步的时间却会被拉长。


                               
Steven 姚宏裕 教练及培训师

北京——福建福州


——「回家后时间会变得慢一些,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生活上的分配,以保持对教练这门职业的持续热爱」


从业做健身教练到现在,已经有10年。最早在福州从团操教练开始,之后来到北京继续从业6年教练,这当中包括私教、团操教练,以及完成了教练到培训师的转变。


直到今年5月离开北京,始终抱有着学习态度,因为在这座城市接触了行业的广阔平台和人脉资源。


在自身的职业规划当中,北漂是一个成长机遇也是对成熟环境的接触,但最终目标还是回到南方去继续工作,继续接受挑战、并做新尝试。


最终离开北京的原因,也有年龄增长后需要考虑是否能在当地扎根,以及有更好的生活规划可能。


所以想到「落叶归根」回到福建福州。回到家乡后,依然以线下健身教学为主,另一方面,也将慢慢拓展到自媒体内容,以做自我宣传且日常娱乐。离开一线城市后并不代表停止进步。


■ 2021年1月,武汉,姚宏裕在国职团操第一期培训现场


10年过后,两座城市健身行业的发展其实在慢慢拉近。甚至一些南方城市行业发展的势头在超过北京。


但最重要的健身参与度方面,仍然是北京较为超前,再加上很多外来从业者会来北京谋求发展,因此带来正向竞争形成优质人才,对个人提升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我推荐比较迷茫但对自身又有追求,并且想尝试突破的教练去一线城市发展,如果就是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团队,或者是好的前辈或引领者,可以让自己更快的强大起来。


二线城市适合原本就有较好人脉或者有一定职业规划的,因为这里能更快让人进入到有稳定收入的状态,包括因为城市小所以有更大机会扩散自身影响力。


当然,如果对自己的规划已经有明确内容,想要去一线城市挑战,以让自己做的更好或是做的更多,也是一个很好选择。


个人的未来规划首先是继续从事健身行业,而重返一线城市对我来说或许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该尝试、该体验的内容都有所经历。


对我来说,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能被人认可都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做的开心,有价值的工作着。


而最重要的,也希望能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更多地感受身边事物。原本在北京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路程上,因此必须赶着进度去做很多事情,回家后时间则会变得慢一些,甚至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分配,以保持对健身教练这门职业的持续热爱。


                               

赵鹏 教练及健身房经营者

上海——昆明


——「二线城市经营健身房的天花板很低,以至于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


完全因为热爱而进入行业,2016年在上海读大学时接触到CrossFit,从业了近两年的CrossFit教练员。直到2018年,考虑到要在行业长期耕耘并突破教练天花板,于是前往了一家新兴的连锁健身房,在更广阔平台探索。


因为预售成绩比较突出,便调去了市场部,负责对公业务和活动策划。后来由于门店速度扩张很快,便竞选成为区域经理,管理门店最多达到16-17家。


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也就是2019年下半年,选择离开上海。回到家乡昆明,创业开设了一家类似模式的健身房。


背后首先出于上海生活压力较大的考量,当中有安家落户等不同原因,其次是遇到了目前的合伙人,能以比较低的物业租金创业。


■ 2016年,北京昌平体育馆,赵鹏在CrossFit Beijing ThrowDown


目前创业刚好两年,门店的情况越来越好,但整体的增长速度比上海还是要差不少。


相比之下,昆明用户的健身意识差了不止一倍。身边20-30岁的年轻人,有消费能力且去健身的并不多,更多在消遣类消费投入较多。而当前客户年龄比北上广同定位健身房更高。


我建议做教练,尽可能待在一线城市,比如进阶成为某个体系的培训师,某个城市的教练主管,以及线上明星教练,这些晋升路径在二线城市大都实现不了,因为这里更多需要上课的教练。


但从经营者角度,在做了两年老板,经历多方面生死存亡的问题后发现,二线城市经营健身房的天花板很低,以至于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


一方面是教练属于劳动密集形业态,用户对教练的粘性往往高于品牌,教练的供应链的短板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产品线收入较为单一,而成本向的支出则有很多层面要去覆盖。


我暂时不会选择开新店,把现有的两家店运作好,不要把情怀磨没了。


                               

Ajay 线上教练

北京——山东


——「离开很容易,离开之后再回去就没那么容易」

疫情发生后,由于工作、家庭等多重原因离开了北京。


回到家乡山东后开始从事线上健身自媒体。在山东,女生大部分从事教师和事业编,我的工作并不能被所有家长理解。


那段时间开起了个人的抖音账号,不到半个月用户量实现过万,但因为没有团队运作,所以转化率比较低。所以收入来源更多来自运动服饰和各个平台的线上运动课程拍摄。


因此,相当于从线下教练,转型为线上教练及服装模特。


后来也曾多次前往北京为一家大型互联网健身公司提供直播课程内容,但数次路费叠加下来,投入产出比其实并不高。目前更多以录播课的形式对外合作,不需要多次前往摄影棚。


■ 2019年,苏州奥体中心,Ajay在美盛典进行Barre套路展示


毕业后在健身行业的首份工作,就是单次付费的新型团课健身房,所以现在很难融入传统健身房——喜欢上课,不喜欢坐班。而目前在山东,类似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有考虑重返北上广,但不太坚定,我现在除了工作之外的最大问题,是家里的催婚问题。


虽然前两年家人对我更多是放养状态,但由于没有满足家人比较期望的状态,所以会收到很大牵制,很难再心无旁骛。目前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被迫面临现实。


我现在会先通过考公务员满足家人期待,再去寻找其他可能,比如捡回原来的账号运营,以及重返线下健身教学。


尤其近两年,我不建议同行朋友在工作比较稳定后离开,如果一定要离开,也要在做好相应准备的前提下。


因为离开很容易,离开之后再回去就没那么容易。


                               

向屿 教练及培训师

上海——昆明


——「建议年轻教练去一线城市」


2019年8月前往上海,主要工作是搭建零基础教练培训的框架和体系。


但在上海的从业时间只有4-5个月,在2020年年初回到成都,出于两个方面离职离开上海:


1.到上海后发现个人的工作内容和理想中会有出入——我所担任职位是培训师为主,但实际授课内容其实不多,包括自我想法和公司层面相左。


2.生活很难有自己的圈子,工作朝九晚六,但通勤时间太长。在静安嘉里工作、在泗泾居住,上班20分钟单车-1.5小时地铁。


目前在昆明工作,是一家健身培训学院的负责人。从工作上来说,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置,因此成就感、愉悦感会比之前在上海大得多。从生活上来说,无论昆明、成都,在人情味上也会更好一些。


关于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健身行业发展仅仅在收入上有靠拢,昆明私教单价280-350元,我在上海的时候也是300-500元。而管理上的差距还是最大的,比如对于新人的培训流程,和教练素质的管理。


■ 2018年8月,成都,向屿在EXOS-XPS培训现场。左一为EXOS副总裁Russell Orr


我目前培训出来的学员有1000人以上,其中,在成都的教练还是会面临一些相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比如靠个人经验和一些喜好去对团队进行管理,缺乏对数字和基础工作量的关注度,在上海则有一套相对标准化的培养流程,至少让新人教练知道该做什么。


建议年轻教练去一线城市。即便是过去的4个月经历,也让我知道做事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态度。并且上海会让我知道健身行业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比之下,无论成都、昆明,从业者的认知中健身这条路都是较为狭窄的——从做教练卖业绩,到经理抓业绩,再到有情怀的跳出来开工作室,没有情怀的考虑转行。


但健身远远不应该局限于此,甚至不应该局限在健身房之内。


对于从业者来说,如果情怀大于事业,那么推荐去非一线城市发展,但要做一番事业,还是建议去一线城市。相比北京、广州,我更推荐上海,这里让我看到了中国健身的多元化,也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中最优秀的人。


                               

Patty 团课教练‍

上海——苏州


——「去上海的主要原因是开阔眼界、见世面,因此离开后也没有特别多的留恋」


2019年选择离开上海回到苏州家乡,并继续从事团课教练。


离开的原因有两方面:高密度的团操课排课让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免疫力下降非常容易过敏。另一方面,我的好友及导师也回到苏州,对当时仍处于「小愤青」状态的我来说,希望能通过她来获得更多成长。


去上海的主要原因是开阔眼界、见世面,因此离开后也没有特别多的留恋。


很多人说是苏州是上海的后花园,回到苏州后的最大变化首先是身心放松,因为家就在这里不用为温饱而着急。而团课教练多是由热爱驱动,因此可以尽可能多的为情怀而奋斗。


虽然在收入层面迎来了大幅度下降,但离开上海后房租成本骤减,这点也被对冲抵消。


■ 2020年9月,苏州,Patty在银吉姆进行公开课


我在2015年开始从事健身行业,当下苏州整体的健身市场面貌和过去截然不同,比如也会有单品的团课健身馆,以及包括传统俱乐部也在转型开拓团课健身服务。


毫无疑问,上海市场包容度更高,但苏州也在向此靠近。


对于要在一线城市生存的教练,无论销售还是技术大拿,都要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绝技」。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受自媒体信息冲击程度比较低,二线城市是相对温和的,容错度更高也更容易生存。


一线城市一定是「大拿」的世界,也意味着教练员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小白」来说,去一线城市更多能获得历练,虽然起步速率很快,但发展路线的长远其实很难判断。


暂时没有什么理由让我转行,健身行业是延续在我生命中的,而且也要不断拓宽技术道路。对于重返一线城市,目前还不做考虑,因为苏州目前的发展状态越来越像上海,能在自我「不孤独」的前提下同样有所作为。


                               

Waken 团课及私人教练

深圳——成都——北京


——「流量过高的时候其实会蒙蔽双眼,但实际的个人素质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


2016年来到深圳,2019年回到成都,2020年来到北京,始终是团课教练偶尔会带私教课。


最初离开深圳的原因,在于感到这三年每天都在做一样的事,同时也面临着自我损耗。来到新一线城市是希望能寻找其他机会,而且不一定在健身行业。


结果在成都还是从团课教练做起,因为要先保持生活状态稳定。当时也没有考虑再去其他城市发展。


如今北京的场馆负责人很会「拿捏心理」,他觉得我不错,而成都平台太小了。综合考虑下,25岁的自己想再试一次,于是来到北京寻找更多机会。


对名利看重的不多。之前在深圳的场馆几乎是团课教练「顶流」——已经拿到课时费顶层,但后来也会静下来思考,这只是满足了自我虚荣心。因为流量过高的时候其实会蒙蔽双眼,但实际的个人素质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


■ 2021年,北京,Waken在Shape参与莱美BP Q2新套路发布会


来到成都开始更专心地投入在bodybuilding。成都的生活相对宽松,健身氛围也比较好,以至于团操课台下的会员通常也很「大只」。


对比北京和成都,成都在团课方面并不比北京差,平均单场团课都有20人左右。自由训练外,用户会很积极地约课,再加上更多人开始认可按次付费。


当然,一线城市的这部分会员成分比例会更大。而且由于水土不同,南方城市在管理上会更细腻些。


对于新人教练我会推荐去一线,虽然竞争更大但曝光机会也更多。而二线城市,则适合成熟教练,比如到了平台期要寻找新机会的。


最近几年我还是会在一线城市耕耘,还不是回去的时候,除非有所沉淀,知道自己该要什么。


                               

萱萱 CrossFit教练

上海——珠海 


——「上海和珠海两座城市的差距在不断变小,从白领才进健身房到开始迈向大众化」


最早在珠海当地的一家CrossFit工作,后来由于比赛在2019年8月前往上海,机缘巧合和上海一家连锁综合体能健身房达成合作,入职成为教练员,开启职业道路新探索。


无论上海还是北京,健身市场发展较快成熟度相对更高,也有利于职业层面自我成长。而最终离开上海的原因更多在生活层面,因为在珠海的生活状态更「随心」


2020年1月,疫情重回这座南方海滨小城。喜欢南方怡人的气候,降低了很多所谓行业淡季。


从上海到珠海后工作上的最大变化,在于更能够更突出自我和工作时间的灵活,比如之前上海场馆出于标准化会从服饰及公众视野做出更利于品牌市场的规定,但二线城市更能够完全的做自己,无论在工作时间、生活管理以及上课风格。


另一方面是生活成本以及连带的高效率通勤。上海租房的成本为6000元/月,珠海可能降低不止一半。而且城市也更有人情味,即便离开场馆很长一段时间,依然能和会员保持良好的联系。


■ 2020年8月,深圳,萱萱参加Amazing Partner比赛


当然在行业方面,上海和珠海两座城市的差距在不断变小,具体是大众的健身认知度差距在收窄,从白领才进健身房到开始迈向大众化。


另外国内综合体能赛事也不局限于北上广,在珠海同样也能吸引来很多爱好者,并感染身边人加入。相比大城市受疫情人多影响,小城市赛事影响度也相对较小。


对于刚刚进入健身行业且没有「定型」的教练,我更建议去一线城市,这里包容性更强,始终能找到同类,也可以对健身教练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如今还存在一部分「女性不要理练太壮」刻板印象。对于二三线城市健身更像新生事物,因此自我发展可能更多,北上广市场已经相对饱和。


而相对「定型」的教练,人立足核心都是自己,所以跟随内心——无论到哪都是把健身热爱、知识传递更多人,享受这个过程。


这是我从业健身行业第七年,我的全部热情所在,坚信自己会继续向前。而对于一线城市的职业考虑,更多愿意去学习深造的,但如果从生活方面,我会去寻找更契合性格的城市。■ GYMSQUARE


-END-

欢迎给GymSquare精练公众号

标星🌟或「在看」

精练

GymSquare

与精益练习者,建设自由健身广场

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的精品健身内容平台


精练GymSquare正在招募:

健身科普作者/分析师/社群运营/课程产品经理

后台回复「招聘」,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