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鱼的诗 || 新文本展示

诗绸 诗绸 2023-01-11


                         



    第    九十一  期     



新文本展示



 诗       人:布鱼

 诗  评  家:沙马








布鱼的诗




我只想看花


我只想看花
是那样美好,让人装满阳光

我不敢向下看
那里的泥土有很多裂纹
藏着数不清的黑暗


活着


没有霓虹的斑斓
只有灰
外墙瓷砖的灰

新鲜的面包就陈列在橱窗里
不真实的黄
随时会跑到你面前
那里有一座监狱
有一座疯人院

我想起Money剪刀绳索破碎的身体
想起隔壁搬运工老王整夜的咳嗽和床上的折腾
想起婴儿出生时骨碌碌转动的眼睛


终于


终于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
停下来
不再向高处拥挤

终于可以坐在街头
高声说笑
挺直腰大声放屁

一个农民的儿子
终于不再是别人的锄头
把果实
双手送给别人


来到极地


来到极地
我不再穿衣服
不再要谋略
四处飘扬着我的肌肉

我只认识自己
看不见身上的标签

没有蜘蛛
我像一片死海
只有孤独
没有汹涌


无题


有些人把爱写在脸上
像灿烂的笑容
一转身就被另一阵风吹走

他走在街角
形同拾荒人
一点点捡起被别人
不屑一顾的痛

你的面前有一大片花园
闻不出
他呼吸里
那一缕血腥


看不见是一件幸福的事


你不应该沮丧
被排除在外没什么不好
东南西北都是雾
只看见脚背和脚尖
你会捕捉出蛇游动的声音
会把失败带回家
放在膝头慢慢抚摸
然后用拳头擂几下墙
墙很结实
你不要看见
看不见,你就会是算命先生
看不见,你就不会醒
就会有梦
你会在梦中笑,像鸟一样飞


不容易


你说起生活
总带着一股洋葱味
我一下子变成了
你买回来放置了很久的蔬菜

我很无助
时常把情绪搁在湖面上
水鸟一样扑腾


汛期


布满卫星和飞船的天空下
汽车拥挤着
我骑着自行车
被一股洪流淹没
如同汛期
每次我都成不了鱼
看着洪水中孩子们四处乱窜
我在下游
想着上游那座废弃的教堂


挺着


他喜欢忘记自己的身份

昨夜他跟三个女人打了一夜麻将
今天在同事面前
他挺着腰,没打一个哈欠

心中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
不是一个月亮


梦里


有人拿着一把锯,进入我身体

审视我每一个器官
这里修修,那里动动,流了很多血
梦醒,再回单位
听见有人喊我另一个人的名字


木偶


你用手去挠
木质紧密

抱了你一下
又推开
笑脸下
看见你如同皮球
在不同的门缝里传递

你涨红着脸,没学会转弯


成了鬼


鬼把人打了
许多人成了鬼

微信、游戏、KTV
他们低着头
(前方的路不再有月光,所以懒得抬头看)
钻进去,冒着热气

如临大餐
看不出表情
胃在蠕动






 

布鱼本名刘杰。诗人,现居住怀宁。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国内有关诗歌刊物。工作之余写作、阅读、思考、锻炼身体。




第一现场的目击证人

——简论布鱼的诗歌


沙马


    写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复活记忆,再现场景,是为了在经验中寻找存在的痕迹,也是为了化解自我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紧张关系。从与世界的对抗到与世界的和解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其过程中,作者既是参与者,又是叙述者,从而使诗歌中的“我”,成为了诗歌第一现场的目击证人,这个双重身份构成了他诗歌真实性和现实感,揭示出人在存在中的某种困境,呈现出个体在集体运转中的荒谬,在这种被动性的驱使下,主体成为了庞大机器上一个卑微的零部件任其旋转,进而使诗歌的意味带有某种悲剧性的成分。

 

     布鱼的诗歌之所以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是因为他将自己置于诗歌的现实里,将自己作为现场的操纵者来揭示存在的真相。在这个真相里,他从不扮演无关痛痒的“局外人”,而是置身于其中的险境,通过词语来展开人与现实某种不协调的关系。如同他的诗歌《我只想看花》:“我只想看花/是那样美好,让人装满阳光/  我不敢向下看/那里的泥土有很多裂纹/藏着数不清的黑暗” 花朵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人们在欣赏花朵的同时,又有谁想到泥土的裂缝?泥土深处的黑暗?这是现象向本质的渗透,也是外部向内部的深入,在事物两面性的摩擦和撞击中构成了诗歌的张力。  

 

     如果一个诗人将写作当做一生的事业,他就必须向这个世界,交出一份真诚的供词。这个供词就是被呈现出的事物,也是目击者的亲临事件。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站出来说话,而是让事物本身说话,诗中的“我”是第一现场的目击证人,我所交出的“证词”是值得信任的,如果经不起读者的鉴定,如果使读者不信任,写作还有生命意义呢。

 

    布鱼的诗歌从不拘泥于自身的观念,就写作而言,观念,常常成为一个囚禁的笼子,将诗人困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面而难以超越。我个人认为,观念不仅仅是技巧,手法和形式,更是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方式,对生命的感悟,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种姿态。如果诗人把观念当做观念本身而断绝与其他元素的联系,那就是一种灾难。

     

   布鱼的诗歌从不在某个固定的观念中玩弄语言,玩弄技巧,而是揭示人在时代中的“命运感”,他在诗歌中呈现出更多的是人在这个世界的境遇。我以为:只有关注人性,关注灵魂,关注存在,关注命运才是人道主义的写作。否则就是腐朽的,也是反动的,我想布鱼深深理解这一点。如他的诗歌:《终于》:“终于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停下来/不再向高处拥挤/” 在车水马龙拥挤的时代,在生活节奏快速的喘息时代,终于可以长长的松一口气,停下来。这不仅是对生活的选择,也是对灵魂的选择,而选择又是一种自由,是一种打破身份界限的自主性,也是一种维护自我的自由,维护自由就是维护尊严。如同他诗歌中所说的:“一个农民的儿子/终于不再是别人的锄头/把果实/双手送给别人”。诗歌里流露出诗人对存在的思考,对人与现实之间某种紧张关系的思考,对人在现实处境中所扮演角色的思考,也是对词与物运动走向的思考。思考的意义是为了摆脱某种纠缠和压迫,摆脱某种不自在中的自我,必须用自己的果实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人在世界的自在性,而人的自在性保证了语言的自由性。

 

    纵观布鱼的诗歌,像是一幕幕独幕剧,有人物,有情节,有动作,彼此都自以为在正常的境遇里,却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好在诗人有自己的“戈多”,他会在长久的忍耐中等待这个“戈多”的出现……

 

 



沙马现居安徽安庆。现代诗歌的写作者。试图探索诗歌写作的各种可能性和“另一种”写作元素。努力建设一个新的写作文本。先锋、开阔、大气、深刻是我写作的方向。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并获奖。代表作《理智之年》、《个人史》。出品诗集:《零界》、《沙马诗歌选》、《解读沙马》、《泡沫时代》、《某个词的到来》、《一个文本·虚妄之年》等。

诗观:艺术,没有独创性,就意味着剽窃。



新文本展示往期


《诗人碎片》|| 新文本展示




 投稿须知:


《诗绸》秉承文本道路,从诗歌概念出发,坚持诗语精炼,意象清晰,架构稳健,诗意第一。拒散文化口水化垃圾化。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发现并推进新诗表达的中国新道路,像丝绸一样飘逸。


关注《诗绸》公众号,同质作品优先上纸刊。


三周之内不做回复,稿件可以自行处理,文责自负。


稿件要求:


一、原创首发诗作 3-10 首(附作者图片以及100字以内简介)

二、请您用 Word文档 发送至邮箱,字体大小不做限制


投稿邮箱:

3465486107@qq.com


由于微信好友数量有限制,请诗友们添加诗绸专门QQ,方便联系了解以及选择赞赏费用的领取方式。

QQ:346548610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