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冥想:调试内心的旋钮

BOBOSNAP BOBOSNAP官网 2023-03-20



冥想(Meditation)是一种改变意识的方式。它让人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从而增强自我认知,达到良好状态。在以往,冥想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活动,但在当下,它在年轻人中也开始流行起来。


冥想作为一种能够发现心灵力量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将探索的关注点从物质领域转向精神领域。它是适合都市人进行内心调试的一种方式,也是感受力、专注度、放松度的提升训练。


我们邀请冥想领域的博主及爱好者,一起聊了聊冥想对她们的影响。从她们的回答中,或许你能够寻找到一些答案。



你进入冥想领域大概有多长时间?还记得第一次冥想是什么时候吗?

(@能量派钰昕)

我2013年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接触到冥想,到现在是9年。最初并没有那么稳定,但大概从2017年开始,它就很自然地变成了我每一天都会做的一份练习。


2013年,当时有一位瑜伽老师在家里做了一个免费的正念课程。每周五晚上,我们会去她家学习,同时她还为我们准备了丰厚的纯素晚餐。那一次的课程场景一直都启发着我去创造一个如同家一般安全的、温暖的氛围,去帮助大家探索自己。当人真正地觉得自己被接纳时,很多智慧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我从小就喜欢思考,会关心“我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我存在的目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这种能够帮助我去向内探索的工具和练习方法一直都非常吸引我。因此,冥想就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的生命。


(@Ashlee聊冥想)

我冥想4年多了。第一次是2018年7月,在深圳自己的工作室中。当时有一个国外的老师来做国际冥想工作坊,我提供给他们场地使用,因此受邀参加了他们的课程。第一次的冥想全程20-30分钟,其实当时没有完全进入到状态中,后面特别困,就像小鸡啄米一样点头。冥想约6个月之后,即2018年底,我才开始看一些与冥想相关的书籍和科学视频。后来我发现,只要我定期练习,它就可以带给我滋养、舒适、平静和包容的感觉。



(@马四月April)

我规律地练习冥想,把它融入每日习惯已经2年半时间了。我接触瑜伽比较久,虽然瑜伽体系里也有冥想,但当时只热衷于体式部分。后来自己的事业出现瓶颈,陷入迷茫,我这才开始练习冥想,有点像自我拯救。我第一次冥想是跟着APP上的引导自我练习的,后来想深入研究背后的原理便去学习了“正念心力冥想导师”,再后来我去深入学习阴瑜伽、颂钵,发现冥想其实可以和很多方法融合,它们不过都是静心的方法而已。所以冥想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工具,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让我可以有“停下来”的勇气,真正和自己的内心连接。


(@汪静lvy)

我开始接触冥想是8年前学习瑜伽教培时,让冥想成为系统的学习是最近2年。第一次冥想,我记得是北京12月份的冬季,我和同学还有老师围坐在开着暖气的教室,老师一字一句教我们冥想前的梵文唱诵,大家簇拥而坐。那个时刻,我清楚地感受到那个空间里,产生的链接是如此的充满着能量流动。


练习冥想之后,你对冥想有哪些新认识?

(@能量派钰昕) 

在我心里,它非常的简单纯粹,就像呼吸这么简单,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说:“冥想是爱的活动,冥想是彻底的开放和敏感。”冥想其实发生在生命当中很多时刻,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比如当你处在大自然里,看到夕阳,你的心被震撼,开始逐渐放空,或者在拥抱着爱人的时候。在那些时刻,我们的心敞开,开始变得敏感,头脑安静了下来,其实那就是冥想的时刻。所以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冥想,或者说不擅长冥想,其实不是,你知道怎么冥想。因为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就跟爱一样,我们只不过可能是忘记了而已。

所以冥想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更不是复杂的。每一个人只要静下心来关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冥想。

 

(@Ashlee聊冥想) 

以前认为冥想只是放松身心、改善睡眠,后来我发现它不单单如此,它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看世界的视角。当情绪来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在情绪之中如何面对和突破这个状态,我可以顺着这个逻辑找到更深层的信息,从而探索我焦虑的内在根源,或者背后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马四月April)

原来提到冥想这个词,我脑海里冒出来的场景是一位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大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随着接触和练习,发现它虽然是起源于宗教的修行方法,但却可以不带任何宗教目的适用于所有人。它能够成为日常的习惯,像我们锻炼身体的肌肉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冥想训练自己的头脑和心力。

 

(@汪静lvy)

很多刚开始接触和练习冥想的人经常问的是:“发呆放空算冥想吗?”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发呆放空不算冥想,也不等同于冥想,这也是我练习之后才明白的。发呆时,你的思绪是飘散着的,注意力也是分散的。发呆的状态,其实更接近于在正念冥想过程走神时候的状态。

@能量派钰昕 主题【星辰】

灵感来自于“宇宙与个体生命的辩证关系”。圆圈里的人,处在浩瀚的宇宙星辰中,无比渺小,而冥想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思想的翅膀;飞向圆圈外则代表飞翔更广阔的星辰中。更广阔的星辰里或许有通向内心深处的窗,以及自己真正想要走的、向上的路。

冥想对你的改变和影响有哪些?

(@能量派钰昕)

我认为大概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或层次的影响。

第一个阶段让我学会了什么叫“觉知自我观察”,“觉知”换个说法就是“意识”。这种练习让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都保持觉察。我很爱的一个作者佩玛·丘卓说过:“你是天空,而剩余的都是天气。”因为你是天空,你是那个观察者,所以不需要入戏太深。一旦我们能够保持觉察者的身份,就不会轻易被生活的跌宕起伏,被情绪的起起落落所击垮。


第二个阶段是从觉知衍生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觉醒”。冥想带给我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由内而外的喜悦,让我对待人生可以认真但不严肃,保持一股清新的、鲜活的、童真的、玩耍的态度。


第三个阶段可以叫作它给予我的指引与智慧。冥想之后会有一种获得了内心答案的感觉,我会非常清楚我应该做什么。这个过程中,大家会慢慢地明白什么叫作“你心中有答案”。所以冥想是帮助我们学会倾听和接收内心的指引。


(@Ashlee聊冥想)

对我来说,冥想就像我的身体和心灵的充电站。情绪化的时候,它带我走出混乱,回归平静和清晰;当我睡眠不好,早上醒来身心疲惫,冥想带我回到电量满格的状态。


(@马四月April)

它是真实的,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冥想爱好者,我每天会规律练习,更专注于生活在真实的当下,同时也会试着探索自己的内在。


(@汪静lvy)

我会利用早上起床或晚上睡前的时间进行冥想练习。工作中,它让我清理整顿冗杂的大脑,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安心宁神。生活中,冥想练习教会我带着更强烈的链接感去生活,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抱着更加接纳、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有人认为冥想是一种“虚无主义”,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能量派钰昕)

看到这个问题,我特意先查了一下虚无主义的定义。我查到的答案是:它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和生命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或者本质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的答案不会那么明确、黑白分明的。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和状态中,所看到的答案和真相是不同的,其实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它取决于我们是在从哪一个视角看待问题。所以我首先希望大家要有一种心态,就是不去执着于一个所谓正确或者标准的答案,也许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会说,是也不是,好像都有真相在里边。

 

从宇宙的视角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极其渺小,这让我们追求的意义仿佛成为泡影。而当我们放下所有自我的认知,进入到一个无我的空间,便会亲身体验到合一的状态,而合一的状态也仿佛是一种空。但这里的空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孕育了所有可能性的,还未被显化的能量场一般。灵性的世界里本来就充满共存的矛盾——你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与万物合一;你既是渺小的,又是无限大的。所以冥想可能多少有一点虚无主义在里边,但同时又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来都来了,既然身为了人,很明显具有一副身体,它有需求。你体验着情绪的流动,有爱与不爱的事物,有对你来说重要的人,你的存在也确确实实会影响其他人,这一切是真实的。在我看来,放下虚无主义,是更服务于我们自己这一生的幸福。但它不是说绝对的答案,冥想就是一个帮助我们活得更真实、活得更清醒的工具,告诉我们只要玩好人生的这一场游戏就足够了。

 

(@Ashlee聊冥想)

什么是人?什么是我?只是身体吗?那梦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愿景又是什么?如果以上这些都是虚无主义,那自然可以理解冥想是虚无主义。然而,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个词呢?完整的我本身就是物质和虚无的组成,生命也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组成,我认为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邪恶就有正义,有物质身体就有虚无精神。而冥想,正好是这样一个彻底地从根本角度连接两个世界的工具。通过冥想,我们能够允许用心去感知,允许心灵自由呈现与绽放。如果我们分离了内在世界,只是身体层面的生存,那一般带来的是分离的痛苦和迷失。另外,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

 

(@马四月April)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人们寻找意义感,是一种对时间的规划,对未来的想象。我记得之前听某个播客里提到,意义感是一种长期的积极情绪,它的作用是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冥想,或者说正念,是让我们回到“存在模式”,回到“当下”的状态。冥想练习里,我们不带主观评判,如实地觉察每时每刻变化的当下。

 

(@汪静lvy)

首先我并不认同。冥想本身对不同人的意义不同,冥想也并不需要被过度神化,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身心放松的一个工具。通过冥想练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上。练习冥想也不需要任何特殊工具或设备,只需以舒适的姿势就可以,当你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冥想。

@Ashlee聊冥想 主题【太阳】

灵感来自于“世界是二元对立的”。两株身处在不同环境的植物,通过冥想尝试观察并接纳对方。一株在白天的阳光下盛开;一株在夜晚的海水中含苞。它们都是自己。身上的年轮代表那些经历过的磨难,尽管如此,它依旧生长出了代表希望的嫩芽。

当陷入严重的“虚无主义”,如何通过冥想来自救?

(@能量派钰昕) 

我认为陷入虚无主义的人其实是与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失联的,多少有些麻木的。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些正念的“身体扫描练习”。通过“舞动身体”的参与来链接呼吸本身,去唤醒对生命体验本身的感恩与爱,从而开始珍惜它。


另外,还可以是“可视化的练习”,去想象最高、最美好版本的人生和自己。真正地问自己: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去感受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相信自己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


最后我还觉得“虚无主义”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主义。它是有一些害怕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很像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备——如果我把所有东西提前预设好了,我就不会受到伤害和打击,我可以用“虚无主义”的这个标签、这个名号让我自己不去人生的泥沼中翻滚。这其实意味着你是在拒绝和抗拒人生的体验,也许是在恐惧它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总之,各种练习其实都会有帮助,重点是持之以恒。


(@Ashlee聊冥想) 

“虚无主义”需要看你怎么定义,是生命没有特别意义?怎么过都是一样?如果是这样,失去了对生命的方向和热爱,这样的虚无主义可能是我们现在说的“摆烂”。

如果你当下是这样的,我知道这或许是痛苦的过程,但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人只有遇到痛苦才会去寻找突破,寻找内心想要的真实生活。所以冥想可以让我们和自己的感受相处,让我们拥抱痛苦。过程记住两个核心:观察和接纳。带着这两个核心去冥想,你会逐渐看到问题的根源。


(@马四月April)

我觉得当发现自己陷入到这种情况,已经是冥想中“觉察”的一部分了,应鼓励自己,能够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很棒了。就像在冥想练习时觉察到头脑里的思绪流一样,允许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然后不要去评判自己,冥想里没有主观的好与坏,虚无主义也并非就是坏的。带着一点好奇心拥抱它,这也是了解探索自己的起点。


我认为陷入虚无主义可能是思考得太多,行动得太少,活在自己的头脑中。但我觉得意义感是没办法想出来的,是需要在真实生活中行动出来的。所以要行动起来,无论做什么事,当你觉察到自己头脑里出现了“哦,这没意义”,或者其他评判的念头,告诉自己这只是想法而已,再把注意力带到做的事情上,这也是一种动态冥想和一种心流状态。当你全神贯注在当下去做一件事,你会感觉到内心充实的意义感。


(@汪静lvy)

分享自己处于一个低能量状态时的疗愈方法:以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或地板上。闭上眼睛,或者向下看,把目光停留在前方几英寸的地板上。坐下时,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这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上的一个好方法。不要试图改变呼吸,只需注意肺部和胸腔的感觉。如果思绪跳跃,不要担心或感觉自己很糟糕。试着注意自己的想法,如“我想知道自己在上午10点的会议中要做什么”。然后让这种想法消失,并把注意力拉回到当前和自己的呼吸中。

@马四月April 主题【月亮】

灵感来自于“内在当下和外在当下”。夜晚静谧时刻,颂钵将人的身体和思想引入冥想的当下。内在的当下,有静静生长如花草的思想、有瑜伽体式中身体的微小变化。外在的当下,是化茧成蝶的点点火光,蓬勃、热烈又具有行动力。

“自我内耗”是常见的一种焦虑心理,你认为人们产生自我内耗的原因是什么?

(@能量派钰昕) 

我提供两种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在最深层的位置,我们并不接纳自己、不爱自己,所以我们拼了命地去向外抓取,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这是最核心的角度;从另一个视角来讲,其实内耗本身带给我的感受就是内在有矛盾冲突,所以才会有拉扯,有点像一辆车,你同时在踩刹车和油门,你消耗了极大的能量,却没有带来任何成果。


(@Ashlee聊冥想) 

“自我内耗”简单理解是个人内在两股不同力量的拉扯与挣扎,而产生内耗的根源很多时候是自我需求和社会规则与标准的冲突,自我需求与大脑思维产生的评判的冲突,而大脑思维生出的评判自然受外界影响。所以,内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马四月April)

我觉得人们产生自我内耗主要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里,而不去通过行动推动改变,承担行动后的责任。所有的压力来源于自己。


(@汪静lvy)

自我内耗仿佛内心住着两个小人,在不断打架。而那个小人,正是内心的高敏感、低自尊的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注意力倾向于虚而非实。


关于“自我内耗”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过度关注自己,但是“冥想”又会使人专注聚焦于自己,这是一种矛盾吗?如何理解冥想和自我内耗的关系?

(@能量派钰昕) 

当我们不停地专注于“我”的时候,人就有特别多的焦虑与压力,但我觉得这是比较表层的一种关注自己的方式,其实在这个所谓的“关注自己”背后,我们依然是在尝试抓取、讨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依然是一种向外的成分。这种对自我的关注,从灵性的视角来讲是非常虔诚的,但它依然只停留在“小我”的层次。另一种真正的关注自己是更深刻的,是你有没有尊重自己的感受,有没有倾听身体的声音,这不是说你要向谁证明什么、要去表现什么,而是你有没有好好地爱自己,顺应自己的心,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关注自己。


内耗说明了你还不够爱自己,所以在我的内容里,我非常强调“自爱”这个概念。冥想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觉察自己,但是不执着于自己,最终放下自己。所以你说这是聚焦于自己吗?我认为不是,虽然说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初确实是这样,因为你得先回归到自己身上,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去觉察、改变、疗愈。但其实冥想终极的目的不是为了聚焦于自己,它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它的终极目的是让我们放下自己,一点都不矛盾。


(@Ashlee聊冥想) 

冥想是深度了解自己的一个工具和法门。看见自己的情绪、了解背后的需求、面对遇到的阻碍等等,这些都会带我们走出内耗。我认为内耗和过度关注自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因为这样反而不去关注自己,才是真正的逃避问题。当然,通过冥想了解自己后,允许自己去行动才会带来终极改变。


(@马四月April)

冥想看上去是聚焦于自己,但不完全是。冥想中的意识(专注力)是可以调节的,可以聚焦于一点也可以是开放的状态。我们在做的是觉察“当下”的变化,当下有两种,内在当下和外在当下。内在包括自己的思想、念头、呼吸等,外在也可以是周围环境、声音、气味等。

所以两者并不矛盾,冥想中自我内耗的思想和情绪都是可以被觉察的对象,我们可以去真实地面对这些,然后从更高的意识层面去做选择。


(@汪静lvy)

冥想能让陷入自我内耗的人的能量更加倾向于内敛冷静,帮助我们有意识地唤醒内心的慈悲心,学会原谅和感恩,学会放下。

@汪静lvy 主题【大地】

灵感来自于“流动的能量”。像飘带一样蜿蜒曲折的是一片片生机勃勃梯田,也是五线谱的线。在两侧羽毛拨弹的音乐中,白色的花朵演绎出了一段乐章。这段乐章与身体互相交错、围绕,带领身体与思想进入正念冥想的旅程。大地上的一切安静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涌动。

如何通过冥想缓解“自我内耗”带来的影响?有什么具体方法吗?

(@能量派钰昕) 

其实方法有很多种,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是根据此时此刻听到这个问题时所触发的灵感。

第一个例子,传统的正念冥想里有专门“身体扫描”的部分,它能够让身体得到全面的放松。还有一种是“瑜伽休息术”,它是一种引导,会一步一步带领你去把“觉知”放在身体部位里。你不需努力感知,也不需移动身体部位,但你听到这些身体部位的名字时,你的觉知自然就仿佛会点亮一盏灯,在那里,你的身体更放松,身体也会进入更疗愈的状态。


第二个例子,就是以“脉轮”为核心的这种冥想,比如说“心轮”。心轮的能量在我们胸口中间的位置,它象征的是爱与被爱。当你专注地把能量放在胸口的位置,想象你在用心呼吸,想象在你胸口,这里仿佛打开一扇窗,然后你的心的位置放松下来,有更多的空间,那呼吸甚至都会更饱满一些。


另外一个就是与自己对话。我们可以去内心找到自己在经历的内耗背后隐藏的恐惧是什么。我们与那一个版本的自己交流。和解沟通这样的一个冥想过程,往往会带一点催眠的练习进去,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进到内心,像是乘坐电梯往下到你的心底,到潜意识里。

 

(@Ashlee聊冥想) 

我一般静坐下来,先关注自己的呼吸,然后感受下自己此时的状态,我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内耗或许有不同的具体原因,所以要先认识和觉察自己的状态。比如我的心情是失去亲人后的悲伤,你给我引导释放焦虑的方式那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观察到自己的心情后,把自己当作自己的闺密或者人生导师……就是这样的类似引导,找到另外的视角去看事情。


(@马四月April)

阴瑜伽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会把冥想融入体式的保持中。比如在一个体式中静止停留几分钟,有意识地做几轮深呼吸,觉察身体哪个部位产生了什么感觉,有什么样的情绪产生。每次觉察到身体、头脑、情绪在体式中产生的变化时,允许接纳这种变化,再回到呼吸上。因为身体和情绪是如此的紧密相连,当身体放松,情绪被释放,头脑也平静清晰很多。当我们再陷入自我内耗时,面对问题也会更清晰地做出选择和行动。


(@汪静lvy)

向大家列举一段我们在课上会分享的冥想词,非常适合进入状态——欢迎继续踏上正念冥想的旅程。此刻将你的注意力放在音乐上,体会一下音符进入身体的感觉,全神贯注在音乐上。或许你还能感到身体里的某些部分正在对这音乐作出回应,如果你确实体验到这样的感受,那么想象一下,是身体的哪个部分正在被这曲调所触动,然后感受当自我的某部分被触动时会发生些什么,其他部分又怎样。留意当音乐在你周围和体内流动时,你的肌肤有什么样的感受。首先,让我们收紧腹肌,将身体里所有的浊气排放出去,然后,用鼻子慢慢地深深地吸气……


真正解决问题通常是缓解焦虑的根本,冥想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能量派钰昕) 

我感觉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假设了一些东西,设定了限制。

就好像我们要解决外在的问题,让事情成为我想要的样子,才可以缓解焦虑。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让它不那么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其实这才是练习的终极目标。所以很喜欢一句话:冥想不会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冥想会让你发现你从来都没有问题。


我们现在落地一点,再看这个问题。第一,就是冥想可以提升我们的觉知力。觉知力是一切改变的根基,你不可能去化解任何你没有觉察到的东西,改变任何你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觉知力让我们能够仿佛稍微站远一点看自己的问题,帮助我们去觉察。就像我之前说的,不要入戏太深,不要太沉溺在情绪里边。


第二,它会让我们把问题本身看得更清楚一些,更理性、更客观。焦虑与放松是不会共存的。冥想真正让我们放松,当我们身体真正地在一个放松的状态时,我们是不焦虑的。我们身体在自我修复疗愈,它本身就具有这种智慧和能力。那我们就需要呼吸慢下来,肌肉放松,允许自己让大脑休息一下,将杂念清空。


(@Ashlee聊冥想) 

焦虑的根本是从“心”出发。冥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连接内心而内省,一步一步逐渐看见心里的东西。或许不是练习一两次就能看到这些内心的阻碍,因人而异,心越静,越能看到。


(@马四月April)

我觉得解决问题,行动起来确实是缓解的根本。但解决掉这个问题,焦虑缓解了,面对下个问题,焦虑又会来。所以焦虑仅仅是人们会体会到的负面情绪的一种。冥想的作用,它不能让我们焦虑的事情消失,也不能直接消灭掉这种情绪。但它却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和这种情绪共处,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不去抵抗和逃避。也让我们注重在当下时刻,不去掌控未来发生的事情。


(@汪静lvy)

冥想让大脑获得平静,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是一个非常妙的体验。如果你也会在冥想结束或者过程中,有幸福释怀的眼泪流下时,那一刻,之前你看到所有对冥想的描述都不及此刻自己的感受更深刻。





策划、编辑:Yvette

插画:刘芳彤

设计:李苏伊洋



BOBOSNAP视频号新内容上线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