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之约”教师成长营阅读记录卡之《历奇教育》第一章
第二章 回归与超越——历奇教育的理论基础
1.孔子的教育思想:
(1)寓教于乐,激趣教育。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二是正面表扬激励。
(2)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3)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4)强调学思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
(5)以德为先,注重育人。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3.体验式学习:
(1)特点:以学员为主体;小游戏,大道理;人本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学用结合。
(2)模式:经历体验——观察反思——总结体会——积极尝试。
(3)高素质的经验:要提升经验的素质,有八个方法:有计划的部署;有意义的参与;有选择的学习;互动的关系;全情的投入;高期望的支援;共创的经验;尊贵的历程。
4.教育学领域:
(1)选择理论:原称控制理论,1996年格拉斯将自己的这一理论改名为选择理论。他说:“我过去把选择理论称为控制理论,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的行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控制。我发现选择理论是一个更好、更积极和更完美的名称。”他说:“控制理论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即我们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是被我们的各种需要所驱使的。”他认为:“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总之,选择理论就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是学生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进步。“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2)教学工学理论:教学工学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
任务结构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奖励结构包括①奖励类型,如分数、表扬或物质性奖励;②奖励频数,如奖励间隔时间长短、奖励数量等;③奖励的可接受性,如直接奖励或间接奖励;④奖励的对象,如面向全班、小组或个人。
权威结构主要是指课堂上,导师或学生控制教学活动的程度。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它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内在动机及同班的激励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在以上三种课堂结构中,历奇教育首先将任务结构中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升级为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维互动。其次,历奇教育还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确定下来。在奖励结构中,历奇教育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人际竞争的奖励形式改变为面向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奖励。在权威结构中,历奇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以自我控制活动为主,导师指导协助为辅。
(3)成人教育学理论:
七个成人教育学原则:
① 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感到安稳、舒适,能够随心自如地表达自己。
② 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由教与学双方共同建立学习计划。
③ 让学习者明确自身需求,将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④ 鼓励学习者制定个人学习的明确目标,让他们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⑤ 鼓励学习者识别有效资源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运用这些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⑥ 对学习者实施他们的学习计划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⑦ 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
八条实践准则:
① 成人参加学习的准备情况如何,取决于他以往所学知识的多寡。成人以往的教育背景对其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② 少强迫,多引导,产生内在动机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持久地学习。
③ 激励比批评更为有效,多表扬,少批评。
④ 提倡“做中学”,自己动手,在做中体验和反思,使学习最优化。
⑤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摘下面具进行合作学习。
⑥ 导师与学生的互动能促进教学双长。
⑦ 主动地而非消极地参加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⑧ 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要求所学知识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社会学领域:
与历奇教育有着密切相关的社会学领域理论主要有社会互赖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约翰兄弟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指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这个题的互动方式,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产生积极互动,消极互赖产生消极互动。课堂中存在着合作、竞争和个体单干三种目标结构,并由此构成三种教学情境。
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历奇教育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可以简述为: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他们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和互爱。
群体动力学理论:其理论基础是温勒的“场论”。依据“场论”观点,要改变个体,首先应该使其所属群体发生变化,这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
群体动力学对群体内聚力、群体压力的研究同样需要掌握。
群体内聚力主要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
群体压力:群体为了使其成员在态度上保持一致,总会对其施加某些压力。群体压力主要来自于:个体发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不同时所产生的内在压力;由试图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成员所施加的外在压力。
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米得,其三个核心概念是“符号”“自我”“互动”。
所谓符号就是人们在相互沟通过程中用来代替某一东西的社会客体。米得把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 两个部分,认为人不仅和他人、环境发生互动,而且还和自己的内心交往,和自己发生互动。
他认为“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借助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之间的互动,即人们赋予动作以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人们的行动有重要影响的不是外在世界,而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定义。
与符号互动理论相似,历奇教育鼓励个人在经历体验中,建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提升能力。个人只有通过对知识赋予一定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再者,历奇教育十分强调营造组员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多维互动,通过高素质的历奇活动建立起对自己有意义的情境进行有效的学习。历奇教育通过经历引发反思,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促进分享与交流,对个人自我认知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6.心理学领域:
(1)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罗杰斯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相当于心理学中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的音节非常困难,学习的内容对学员来说毫无意义,只涉及到心智,不涉及个人的情感,与完整的人无关的学习是不深刻的,无意义的。另一类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强调学员的参与性、主动性、渗透性和有效性。
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的原则:
① 人天生就有学习的潜能;
② 大多数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做中学到的;
③ 涉及到学习者情感与心智的学习是最深刻持久的;
④ 当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关,便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⑤ 当学习者积极而负责任的参与学习时,学习会有实质性进展;
⑥ 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能把经验整合至个人成长的学习。
(2)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它用“刺激(R)反应(S)”论来诠释学习的过程,认为S-R联结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它最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改变,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行为的改变。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常常会努力完成那些带有奖赏的学习任务,而对那些不能带来奖励或带来惩罚的任务则不努力。认为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也可以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行为主义理论为历奇教育的“做中学”的原则、团队合作学习及正面导向、适时激励、巧用小组动力等理论和工作技巧提供了最好的理论解释。
(3)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复,自身认知结构产生的某种变化。因此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系统时,不仅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更要注意如何增强刺激,有效地调节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使学习者对给定的内容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4)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导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历奇教育的具体运用上,较为突出的表现出了三方面的重心转移:①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②从个体独立学习到团队合作学习;③从去情境的学习到情境化的学习。
(5)多元智能观:提出者是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加德纳。
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下面九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每种智能都同样重要和有价值,各种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每个人在智能上有个别的差异及独特的潜能和专长。每种智能都是可以培养、学习和加强的,利用较强的智能可以加强和发展较弱的智能。
从教学方式看,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科学探究方式,关注学员的体验,提倡交流合作的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
7.哲学领域:
实践论、认识论、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角度看,历奇教育在“做中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看,历奇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循环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角度看,价值追求推动体验深化,促进成长升级。
8.社会理论:
(1)对话理论: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始终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
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求同存异、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
在对话人之间,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尊重对方的尊严和权力;第二,要充分尊重对方存在的价值;第三在构成对话的基本前提条件下,对话人本身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要真正获得独立的地位,并要善于独立思考。
(2)交往理论:哈马贝斯在二十世纪末,针对“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论”提出了自己的交往理论。“合理化交往”是哈马贝斯学说的中心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有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之分。当人性受到压抑,人与人之间就无法达成和谐的交往和沟通。要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一种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取而代之,这样人类的交往才能达到理想化的“理解”与“一致”。对话是“合理化”实现的有效途径,成功的对话必须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通过充分论证,使用一种可能的有效的理想化的语言。语言的有效性体现为真诚、真实与正确。
==========================================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想更方便地阅读班级管理、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的文章,请点击题目下面蓝色字“追梦教师袁建国”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再点击“关注公众号”即可。
更多“鲁豫之约”文章,请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