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位家长都应成为“研究者”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7-8)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每位家长都应成为“研究者”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7-8)


7.女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

       说起女儿在家庭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在备孕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当我们嘱咐她“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时,她几乎每次都说:“我查过了,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令我们两个过来人都赞叹不已。有时候她某件事弄不明白,也会打电话来讨论,非得把每一件事都弄清楚为止。  

       小柠檬出生后,女儿的学习更加用功,光专业书籍就买了十多本,有饮食的,有作息的,有性格的,有心理的,小柠檬已经遇到的或者将要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在她的学习之列。她每天一得空就抱着书本研究,还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俨然成了一名非常专业的育儿师。  

       在女儿的精心调教下,小柠檬作息非常有规律,玩的时候非常开心,睡的时候也很踏实,让大家都觉得带孩子还是很轻松的。  

       最近女儿遇到了点麻烦,就是小柠檬的“傍晚哄睡”问题。连续几天了,小柠檬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傍晚困的时候,任何人抱着哄睡都比较安静,只要女儿接过来便哇哇地哭。女儿因此非常烦恼,很是受挫,甚至经常嫉妒别人,埋怨孩子,认为自己付出那么多,怎么就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呢?  

       对于女儿的过激表现,一家人很是理解但也及时晓以利害。我是从女儿喜欢的“研究”的角度来劝说的:在小柠檬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小问题会越来越多,发生的频次也可能会越来越高,如果你每次都如此焦虑,你自己如何承受?另外,你的焦虑一定会传递到小柠檬身上,传递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大家都焦虑,对小柠檬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响鼓不用重锤敲,女儿本来也知道其中的道理,我们稍一点拨,她便理解并释然了。  

       昨天傍晚,小柠檬又出现了这种问题,女儿并没有着急,而是静静地躲在一边观察——她又开始了她的“研究“。  

       如此下去,女儿一定会成为家庭教育的专家。  

       2020-06-07 发布

8.向这位妈妈学习

       今天,推荐一位家长朋友的亲子日记。这是一位擅长反思的妈妈,读完后请您思考一下,这位妈妈应用的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中的哪一个法则?  

       日记如下:========================================  

       某天,我拿着火火兔逗娃,一边摇出各种声音,一边跟娃讲这是什么动静,扩展各种知识点,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对自己的投入程度非常满意,然而逗着逗着娃居然哭了。娃爹把火火兔接了过去,一边在娃眼前摇出各种声音,一边怡然自乐地刷着抖音,娃居然乐得手舞足蹈。  

       一直以来,我都对于娃爹边看手机边哄娃嗤之以鼻,这么心不在焉怎么能叫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呢?娃怎么能感受到你对她的爱呢?然而现实啪啪打脸。我每次全情投入身心俱疲都无法得到娃的笑脸,而娃爹只需要安静地看着娃,对娃微笑,娃便也咧嘴对他笑。真是让我又失落又无奈。        仔细想来,也许是我太聒噪了吧。  

       即便娃再喜欢妈妈的声音,叨叨十分钟也觉得烦了;即便娃再喜欢看妈妈的脸,看上半个小时也肯定腻了。偏偏妈妈还锲而不舍,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继续想尽办法怒刷存在感,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作为一个从小认真学习,长大努力工作的五好青年,我总是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情。产假期间,哄娃便是我最大的任务,所以,如果娃自己玩玩具,或者安静吃手,或者愣神儿,而我却呆在一边,我的内心便开始自我抨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懒散妈妈,强迫自己参与进去。  

       其实参与是没错的,重要的是参与的方式。妈妈应该是陪伴者、引导者、帮助者,而非主导者。我们可以在娃自己玩的时候在旁边观察,发现她的特点、规律、优势、不足、需求等等,在她需要陪伴时及时参与进去,在她对这一项目失去兴趣时更换新的活动。  

       哄娃,应该以娃的需求为中心,而非我们自己的想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动静结合,才能养出性格健全的宝宝。  

       2020-06-08发布========================================  

       日记读完了,下面您根据“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思考一下吧!  

       我觉得这位妈妈应用的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父母对孩子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这位妈妈在拿着火火兔逗娃时,“一边摇出各种声音,一边跟娃讲这是什么动静,扩展各种知识点,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她对自己的投入程度非常满意,然而逗着逗着,“娃居然哭了”。反倒是娃爹把火火兔接了过去,没有了这些“聒噪”,娃“居然乐得手舞足蹈”。  

       ——显然,这位妈妈的“刺激”“超限”了,所以孩子并不买账。  

       当然,我们也不提倡“娃爹”的做法。用手机陪孩子玩不是不可以,但时间长了,孩子是不是形成对手机的依赖?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躲之还唯恐不及,怎么能如此一边自己玩抖音,一边哄孩子呢?  

       2020-06-08发布

=======================================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想更方便地阅读班级管理、教师成长、家庭教育、土默热红学的文章,请点击题目下面蓝色字“追梦教师袁建国”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再点击“关注公众号”即可。

更多“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请点击阅读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4-6)

方言竟然成了孩子的课程——“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日记(1-3)

教您两步掌握“家长小本”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体验家庭招募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