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这把绝对高端局,只有中国人才懂
许纪霖:珠海驾车撞人事件的背后,弦绷得太紧了,要给人们以松弛感 | 二湘空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高润华《最后一课》(七下6课)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10
高润华《最后一课》(七下6课)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
高润华老师简介】
高润华1958年进格致中学,先后任语文教研组长及校长等职。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被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作为中国专家派往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作品选”及“汉语语法、修辞”等课程。1965年回国后借调至复旦大学留学生办公室任汉语教师。1980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1986年被上海师范大学聘任为中文系兼职副教授。高润华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富有特色,以“精雕细刻”而著称。她先后五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连任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职。1997年,高润华担任明珠中学校长,在她的带领下,学校遵循“勤奋、务实、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臻向上。2005年,高润华担任明珠中学名誉校长,继续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心尽力。
【课堂实录】
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上课铃响)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大在家的把课文打开来,今天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课呢?
现在我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反映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情况。(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4)。哪个同学把注解(4)读一下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胜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
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侯,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知道这是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是比较集中的。那么按照地点来分,大概分几段?怎么分法呢?(学生举手)×××说。
生(2):分为两个部分。
师:分为两个部分。
生(2):第一个部分:小弗郎士在校外。
师:嗯,在校外。
生(2):第二个部分:小弗郎士来到学校。
师:那么你说说,第一个部分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2):第一节,“那天早晨上学”到“静一点,静一点……”。
师:到“静一点,静一点……”。坐下。(学生举手)×××说
生(3):第一节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师:“……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对不对?──这个时候还在路上呐。(板书:一、路上)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然后呢写到什么?在教室。(板书:二、教室)这是很集中的──两个地方。在教室里呢,就上这最后一课。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最后一课,大致写哪些内容呢?一跑进去的时侯,小弗郎士感到教室里的气氛是不平常的──教室里的气氛不平常,到哪里啊?(学生举手)×××说。
生(4):到“书上横放着他……”
师:响一点嘛。
生(4):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师:“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对吧?──做个记号。说明教室里的气氛。(边讲边板书:1.教室里的气氛)──教室里的气氛。接着,老师宣布了这是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呢就想得很多。这个到哪里呢?──到哪里?(学生举手)好,×××。
生(5):“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师:对的。145页“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不对?所以,老师宣布这是最后一课了。(板书:2.老师宣布“最后一课”)做做记号呀!好,接下去,上课了。首先他们上的什么内容的课呢?语法课。那么到哪里?(学生举手)×××说。
生(6):“一下子塞进……”
师:响一点。
生(6):“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师:“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对吧?对的。上语法。(板书:3.上语法)同学们看看,上语法以后还上什么呢?──上什么呢?(学生举手)好,××说。
生(7):上习字。
师:上习字课,──习字课到什么地方?
生(7):到“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师:嗯,好,坐下。“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板书:4.上习字)好,我们再看看,上了习字课以后,还上什么呢?──这里写了,看看还上什么?(学生举手)×××说。
生(8):上历史。
师:上历史。还有呢?
生(8):拼音。
师:上拼音。──上历史、拼音。(板书:5.上历史、拼音)好,最后一部分是什么?──这堂课上完了,老师宣布什么?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板书:6.老师宣布散学)
通过听录音,又读了一遍以后,我们对它内容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同学们,当自己的国土已经被割给别的国家,而在自己的国土上学习的同学、教书的老师,再也不能教和学自己的语言了,他们的心情是很悲痛的,他们对自己的祖国就更加热爱了。所以,这篇文章呢,通过两个人──大家一起说,老师叫什么名字?
生(集体):韩麦尔。
师:学生叫什么名字啊?
生(集体):小弗郎士。
师:小弗郎士。──通过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这两个人物集中反映了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噢,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我们先看第一段,每个同学自己读一遍,读出声音来。
(学生各自低声朗读。)
一面读,一面划划看,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学生继续低声朗读,约二分钟后,陆续举手,示意读毕)好──好──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好了。
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读的时侯同学们注意:到底在这里──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和心理活动?你感到这孩子是怎样一个孩子?想想看。“那天早晨上学……”预备──读。
(师、生齐读第一至第六小节:“那天早晨上学,……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好,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读了一遍以后,大家想一想,开始出现的这个小弗郎士,你觉得怎么样?想想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学生举手)×××,你说。
生(9):非常贪玩。
师:嗯,非常贪玩的孩子,好。是不是还有补充?(学生举手)好,你说说看。
生(10):不爱学习。
师:嗯,不爱学习的孩子。嗯,还有吗?(学生举手)好,×××说。
生(11):经常不去上学。
师:噢,经常不去上学的孩子。嗯,还有吗?(学生举手)好,×××说。
生(12):自己能管得住自己的孩子。
师:噢,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孩子。还有没有?刚刚四个同学都讲了自己的看法。那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你们这些看法一定是从课文中间来的喽。是哦?刚刚有同学说,小弗郎士是一个很贪玩的孩子──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这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呢?(学生举手)×××说。
生(13):“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还有吗?说明他很贪玩。还有吗?想想看。(学生举手)×××。
生(14):“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师:噢,“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嗳,说明他贪玩。那么,刚刚×××[指生(11)]说,经常不去上学,你们同不同意啊?反映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学生举手)×××说。
生(15):“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地去玩玩吧。”还有,铁匠华希特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学生轻笑声,并有议论)
师:嗯,你们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们来发表看法。(学生举手)×××说。到底是不是经常不去上学的?
生(16):上学经常迟到。
师:噢,上学经常迟到。××[指生(15)]你讲得不够确切,上学是上学的,但是经常迟到。对不对?同不们看看,这一节,他去的时间是早,还是迟到了?你们从哪里看得出来?(学生举手)×××说。
生(17):去得很晚。
师:去得很晚。对了。这天上学,他去得很晚的。(板书:上学:很晚)铁匠华希特就给他开玩笑:你“总是挺早的!”这是反话,说明他是一直很晚去的对吧?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有的同学说,他平时不用功,不爱学习。刚刚×××[指生(10)讲得很好。什么地方看出他不用功呢?──我们的小弗郎士是不用功的。(学生举手)×××说。
生(18):“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师:“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韩麦尔先生今天要问什么啊?
生(部分):分词。
师:问分词,对了。他功课没准备好。分词,是法文里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注解里有。(边讲边板书:分词: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是哦?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好,同学们再看看,贪玩、不用功,这是他的一个方面。不过,另一方面,现在自己的国土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了,我们的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找找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家乡,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了,我们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学生举手)×××说。
生(19):“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师:“有趣多了”。噢,(学生举手)×××你说。
生(20):“我走过镇公所的时侯,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师:噢。(学生举手)×××还有补充,把书拿在手里。
生(2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师:找出来的句子是说明什么呢?小弗郎士是怎么样一个学生呢?普鲁士兵在操练,他还认为这很有趣。对不对?布告牌上有坏消息,他在想:“又出了什么事啦!”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已经被人家占领了。你想,这个孩子怎么样?糊涂吧?很糊涂啊!对不对?所以,我们评评看,就是说,一开始的时侯,小弗郎士出现在我们面前呢是一个贪玩、不用功,而且是一个糊涂的孩子。是不是?见那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他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边讲边板书:普鲁士兵操练:有趣)而且还认为是有趣多了。因此,一开始的时侯,在上学的路上,他所听到的、他所看到的、他所想到的,集中地告诉我们:小弗郎士呢是个不用功的、贪玩的,而且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好,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看,开始一出现小弗郎士,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说明他是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不用功的孩子?(稍停)想一想:一开始怎样描写他是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而且是不用功的孩子?用第三人称说一说看。(学生举手)×××说。
生(22):他上学去得很晚,功课没有准备好,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感到很有趣,这就说明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学习不用功的、很贪玩的孩子。
师:嗯,好的。谁再来说?(学生举手)×××说。
生(23):这个小弗郎士那天上学去得很晚。他功课也没准备好,分词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起先,他不准备上学了。他听到画眉鸟在叫,他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他想这一切比分词要有趣多了。布告牌上贴出的是什么坏消息,他也不去看,只是心里在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充分说明了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糊涂、不用功的小孩。
师:嗯,好的。现在我们看看这样一个贪玩的、不用功的、不懂事的孩子,但是他毕竟还能管住自己,这一点还是好的。他没有逃学,今天,还是去的,而且去的时候呢,还是上气不接下气地赶着去的,急忙地跑去的。你们看:一到了教室里呀,气氛和往常不一样!哪个同学来读读看?(学生举手)好,×××。
生(24):(朗读第七小节)“平常日子,……‘静一点,静一点……’”。
师:嗯,坐下。哪个同学接下去再念?(学生举手)好,×××。
生(25):(朗读第八节)“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师:嗯,好的。哪个同学再接下去读?(学生举手)×××。
生(26):(朗读第九小节)“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师:嗯,坐下。哪个同学再接下去读?(学生举手)×××。
生(27):(朗读第十小节)“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
师:再读这一句。
生:(27)(继续朗读第十小节)“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书上横放他那副大眼镜。”
师:嗯,好。坐下。同学们看看,整个教室的气氛──书里有哪几句话?把它划下来。整个教室的气氛,是怎么样的气氛啦?(学生举手)好,×××说。
生(28):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师:对了,都划下来。今天教室的气氛,是不平常的,是严肃的。那么我们看看,小弗郎士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结论呢?现在我们自己出声地读一下,有哪几个方面得出结论今天是不平常、是严肃的气氛,归纳起来。读出声音来,出声读。
(学生各自朗读,二分钟左右后,陆续举手,示意读毕。)
好的。好──好──好,没有读完的继续读。(学生陆续举手,示意读毕)好,好的。好──好。我们要学会概括。为什么说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我们齐声再读一遍。想想看:怎么把它分成几个方面──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平常日子,……”准备了!预备──读。
(师、生齐读:“平常日子,……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师:好,同学们看看:为什么说今天的教室里,气氛是不平常的?(边讲边板书:不平常的、严肃)而且是严肃的?──气氛啊是不平常的、严肃的,你从哪几方面知道呢?(学生举手)×××。
生(29):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一切安安静静的。同学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而且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都很忧愁。
师:嗯,坐下。回答的时侯,××同学[指生(29)]应该开头说,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注意这点!一个方面,教室里很安静;还有一个方面,后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还有什么?看看,为什么说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呢?(学生举手)好,×××说。
生(30):一切偏安安静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严肃,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师:嗯,那你觉得是几个方面呢?
生(30):三个方面。
师:三个方面。讲话要明确。有没有同学还有补充的?──有吗?没有了,都同意三方面。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方面:从教室里安安静静来讲,是不平常的。同学们想想看,本来教室里情况怎样?
生(有些):不安静。
师:不安静。那么安静的反义词是什么?嗳。(学生举手)×××说。
生(31):喧闹。
师:喧闹,对。同学们把它划下来。本来这教室里呢,“总有一阵喧闹”。划下来。吵闹声音很响──哪些声音使教室喧闹呢?课文讲得很形象。嗳,看看,哪些声音呢?(学生举手) ×××说。
生(32):“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师:嗯,好。这说明教室很喧闹。开课桌啦,关课桌啦,还有什么呢?大家都在讲话,老师拿着铁戒尺敲着桌子:“静一点,静一点……”,而今天与平时不一样,他用了一个转折副词,划划看。如果说一向安静,他就不要用这个副词了。──究竟用了个什么副词呢?(学生举手)×××说。
生(33):偏。
师:偏。对了。所以说是不平常了,今天的教室里偏安安静静的,这说明不平常。[板书:(1)安安静静]如果这教室里天天安安静静,那就没有什么不平常了。现在,在我们的教室里,上课时很安静的,我们就不会用偏安安静静。对吧?正因为这个教室过去一向喧闹,而今天偏安安静静的,小弗郎士感觉得哎──今天不平常了!本来,“我”就可以借一阵喧闹这个机会一溜溜进去了,今天可不行了!因此,觉得不平常了。所以说,“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对不对?
第二个方面:[板书:(2)]为什么不平常呢?──从老师穿的衣服来讲,是不平常的。老师穿了什么衣服?大家考虑考虑看。(学生举手)×××说。
生(34):老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师:嗯,好。今天老师穿上了礼服了──绿色的礼服。大家把这句划下来,而且打了领结了──什么领结呢?皱边的领结打起来了。还有呢?还戴着帽子──是什么帽子?是绣边的小黑帽子,多漂亮啊!不要忘掉这是1870年!这套礼服是老师天天上课都穿的吗?如果天天穿来那也就没什么不平常了。这怎么来理解呢?(学生举手)好,×××说。
生(35):这套衣帽……
师:把书拿在手上。
生(35):“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师:嗯,对了。只在督学来的时候或发奖的时候,老师才穿戴这套衣帽的。而今天怎么──老师穿这套礼服了?[在板书“(2)”后面,板书:老师穿礼服]老师穿绿色的礼服了,打着皱边的领结了,而且戴上了绣边的小黑丝帽子了。所以说,这个不平常了。
第三个方面:同学们刚刚讲到,什么不平常呢?平时教室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没有人坐。今天什么人来了?(学生举手)×××。
生(36):“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师:嗯,好。[板书:(3)]同学们划划看。本来一向是空着的,而今天坐着人了。看看:一个空着,一个坐着,不一样。而从坐的人来讲,也很肃静,中间有郝叟老头,有从前的镇长,有从前的邮递员,而且他们脸上的表情个个怎么样?──用的什么词?(学生举手)×××说。
生(37):“个个看来都很忧愁。”──忧愁。
师:对了,忧愁。好。所以第三方面,从听课的人来讲,[在板书“(3)”后面,板书:听课的人]脸上表情怎样?忧愁。[板书“(3)听课的人”后面,板书:脸上忧愁]听课的人,脸上忧愁。这也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啊。因此,小弗郎士感到今天是不一样,他从一进教室,一直到最后看到听课的人愁容满面啊,最使他吃惊了。对不对?
好,现在同学们想想看,怎么把这些话都组织进去,用自己的话概括地来讲:为什么说今天的教室里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准备一下看,准备一分钟。──为什么说,今天教室里的气氛是不平常的、严肃的?注意:讲话要完整,要简明扼要。准备好了的就举手。
(学生各自阅读、思考;接着陆续举手,示意准备完毕。教师巡视、指导。)
好,第一个请××讲。胆子大一点。
生(38):因为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很喧闹,今天却安安静静的。老师穿上了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里才穿的礼服。而后面一向空着的座位上,都坐满了镇上的人,他们脸上也都很忧愁。所以,有着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师:什么不平常、严肃的气氛?
生(38):教室里有着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师:嗯,好的。她[指生(38)]今天也勇敢地举手了,而且答出了。好。哪个同学再说说看?说得更好一些。(学生举手)×××说。
生(39):在平时上课之前,教室里总是吵吵嚷嚷的,开课桌的声音,关课桌的声音,大家把手按着自己的耳朵大声地背书的声音,还有那老师铁的大戒尺在桌子上敲打的声音,他嘴里发出的“静一点,静一点”的声音。可今天却是安安静静的。老师平时只是穿戴着一般的衣帽,可今天却穿上了在督学来视察的时候、发奖的日子才穿的礼服。平时教室后面几排的座位,是一向空着的,可今天却坐着许多镇上的人,这些来听课的人,他们的脸上个个都非常忧愁。──所以说,今天的教室里充满着一种很不平常的气氛,而且是很严肃的气氛。
师:嗯,好的。(学生举手)还有同学想讲,×××说。
生(40):在过去,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开课桌、关课桌的声音,大声背书的声音,还有韩麦尔先生的大铁戒尺在桌子上敲打的声音,他命令“静一点,静一点”的声音,总是要吵嚷一阵。而今天的教室,为什么偏偏特别安静──安安静静的。我从打开的窗子偷偷地望进去,同学都不声不响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在踱来踱去。我想偷偷地溜进教室,现在不行了,只好心慌意乱地鼓起勇气走进去。奇怪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是很温和地对我说:快坐好,我们马上要开始上课了。──
师:好,讲得很好。继续讲下去;大家听好他讲的。
生(40):我很快地坐到我的位子上。心跳得好一点了,我立刻发现:我们的老师今天为什么穿了他平时不穿的绿色礼服,平时不打的领结,平时不戴的小黑丝帽子?──
师:嗯,好的。为什么今天的教室特别安安静静?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今天穿戴了平时不穿戴的衣帽?──继续说。
生(40):使我最惊奇的是:为什么教室后边一向空着的几排位置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为什么──而且为什么这些来听课的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看上去这样忧愁?──
师:好。嗯,好的。为什么教室后面坐市面着这些镇上听课的人,而且他们每一个人的脸色如此忧愁?──最后,怎么样?──要总结了。
生(40):所以──所以,今天整个教室里的气氛很不平常、很严肃,使我很诧异。
师:嗯,好的。×××[指生(40)]讲得好的。他讲得比较完整,比较简明。
故事的情节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小弗郎士觉得今天这堂课不同寻常。──为什么说整个教室今天浸沉在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里?听老师说说看:本来啊,在开始上课的时侯,教室里总有一阵子喧闹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或者同学们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韩麦尔先生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说:“静一点,静一点”啦,但是今天教室却安安静静?这是怎么啦?[指板书“(1)安安静静”]小弗郎士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当他走进教室,看一看老师,哎呀,老师今天穿上了平时不大穿的绿色礼服,[指板书“(2)老师穿礼服”]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子。这又是怎么的啦?小弗郎士也感到今天可不平常啊。他再回头一看哪,这一下使他更加吃惊了,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座位上,却坐了好些镇上的人。他们是些什么人呢?有郝叟老头,有从前的镇长,还有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而且他们脸上个个都非常忧愁。[指板书(3)听课的人,脸上忧愁]这更是怎么的啦?──这三个方面,使小弗郎士感到今天在整个教室里,充满着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噢,故事的情节还要发展下去。──怎样发展下去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今天回家以后的任务是:把课文全看完;然后把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纲编出来。行不行啊?[生(集体):行。](下课铃响)行的。好。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也编过《母亲》的提纲,《凡卡》的提纲。今天编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纲。编写人物提纲,要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行动、外貌来编。把它写在本子上。
现在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追梦教师袁建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