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三下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01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第1至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 02


    教学过程



一、创编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两张场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是什么场景,有哪些主要事物。
两处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
主要事物:陶罐和铁罐;最后只剩下陶罐。
2.猜想:两幅图有何联系?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3.检测预习,出示两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第一排:骄傲 傲慢 恼怒  第二排:谦虚 争辩 懦弱
4.引导归纳:这两排词语是怎样分类的?
预设:第一排词语写的是铁罐,第二排词语写的是陶罐。
5.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有关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6.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结合课文插图,梳理故事结构。
第1至9自然段:在国王的橱柜里,铁罐看不起易碎的陶罐,奚落和蔑视陶罐。
第10至17自然段:许多年后,在荒凉的废墟上,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2.出示提示词,小组练习复述课文大意。
铁罐:看不起、奚落、骄傲、影子也没见到。
陶罐:谦虚、不再理会、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3.指名练说,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品读第1自然段,理解“奚落”。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
(2)启发: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奚落陶罐?(第2至9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品读第2至9自然段,指导读好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1)梳理:铁罐和陶罐之间进行了几次对话?(三次)
(2)思考比较,发现人物特点。
提问:为什么铁罐要奚落陶罐?
预设:因为陶罐易碎,不敢碰铁罐,所以铁罐认为自己比陶罐更高一等。
(3)引导:圈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  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
(4)提升: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①称呼:“陶罐子/懦弱的东西”对比“铁罐兄弟”,可以看出铁罐傲慢、没礼貌,而陶罐彬彬有礼。
②内容:铁罐一味奚落和攻击陶罐,自认为高人一等,总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陶罐先是据理力争,希望和睦相处,最后见和铁罐无法讲理,就不再理会。从中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让宽容。
③标点:铁罐的话多用感叹号,说明铁罐说话气势汹汹。
(5)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语气。
相机提示:读铁罐的话时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所以读的时候语气要自然平稳。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表示看不起。
③“住嘴!”——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
④“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
⑤“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读“并不是懦弱”时语气要加重,以表示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6)班级展示读,指名三组学生,分别朗读展示三次对话。鼓励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师生评议。
(7)班级展示读,带上头饰表演读。
3.想象练说,深化理解。
拓展:对话中有的提示语没有写人物的神态或动作,请根据人物的性格进行补充。
预设: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斜着眼睛)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气势汹汹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陶罐(温和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全班齐读课文第1至9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教师出示写字表,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并交流书写要点。
(1)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尘、捧、傲”。
尘:上下结构,上部中间是竖,而不是竖钩。
捧:左边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棒”。
傲:中间不是竖撇,要分两笔写。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
3.展示点评,评价要点:一是书写是否正确,二是书写是否端正、整洁。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 0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3.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 02


    教学过程


一、品读结局,领悟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结局。
默读第10至17自然段,思考:铁罐说总有一天,它要把陶罐碰成碎片。那么许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的结局?
预设:(1)两个罐子都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2)许多年以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理解,教师相机整合。
2.品读,体验价值。
(1)自由读,读清楚当时的场景。再读,评读。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2)发现价值。
自己再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相机点拨,把人们的表现和陶罐联系起来:由人们的表情“惊讶”“高兴”体会到陶罐的宝贵;由人们的动作“捧起”“清理”感受到陶罐的宝贵;由人们的语言“多美的陶罐!……”感受到陶罐的价值连城以及人们对陶罐的赞美、爱惜之情。
追问:这里的“价值”是什么意思?
提示:体会文化价值。
3.联系,感悟道理。
(1)整体读文,感悟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情景,读出角色的语气。
提示:①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寓意,同桌互说,然后在指名发言的基础上,试着归纳。
②明白的道理具有个性化,允许学生讲出自己的合理发现。
创设对话情境:陶罐被考古队挖出来,奉为至宝,可铁罐却不见踪影。陶罐面对脚下的土地,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对铁罐说:“铁罐兄弟,虽然,你不一定能听到我的话,但有几句话,我还是想对你说,‘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和睦共事’。”
教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谦虚,不能骄傲。




二、对比阅读,深化理解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想想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性格相似。二者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
预设2:结局相似。二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如果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互换,故事的结局又会怎样呢?完成故事新编。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国王橱柜铁罐:傲慢 轻蔑 恼怒 愤怒
陶罐:谦虚 友善 宽容 大度对比
荒凉废墟陶罐:光洁朴素 成为文物  
铁罐:无影无踪 化为泥土  
结果正视自己,尊重他人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课文以分析朗读为主。不管是陶罐还是铁罐都应该让学生读,再找和神态有关的词。这样让学生模仿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表情,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中明白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铁罐傲慢与陶罐谦虚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带领学生具体分析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再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了解故事的发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