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完美教室什么样?
朱永新:完美教室什么样?
(来自校长派)
1
为什么要缔造一间完美教室?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让师生穿越并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吻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生活,让教室的每一个生命走向卓越。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把平凡的日子擦亮,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让师生在充满信任、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游戏、创造,超越分数的异化,但仍然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在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父母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中,信息与情感、知识与人格充分地交流与交融。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以文化为教室立魂,一起书写独一无二的故事,把传统文化中那历久弥新的原创精神贯注到教室,弥散着母语的芬芳、馨香和温度。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让知识经历重新发现的过程以及相伴随的喜悦,通过唤醒沉睡的知识,进而唤醒灵魂,在心灵与知识、与他者、与自我的三重对话中实现共鸣,体察到生命与宇宙的庄严。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将世界的冷漠与暴力拒之门外,让风带着整个宇宙的信息进来,天地间的所有美好逐一显现,汇聚成生命的大河。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让教室里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发挥潜能,成为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有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
缔造完美教室是一种教育理想,是“虽曰不能,心向往之”的前方。完美教室不是一个苛刻标准,而是一个使命愿景:我们不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是想从自身的领悟与梦想开始,创造一个足够美好的事物。
理解缔造完美教室的内涵,要把握几对关系:
一是教室与学校的关系。学校是完美教室存在的大背景,教室文化和理念要以学校文化为背景。教室也不是单一的狭窄空间,操场、图书馆等其他场所都是教室的延伸。
二是成长与成绩的关系。完美教室与优秀成绩并不矛盾,缔造完美教室有一个绝对的硬指标:所有孩子在教室里都有可见的进步——无论是在道德上的、情感上的,还是智力上的。
三是教室与家庭的关系。作为有教育学自觉的教室,应该在思想上领导家庭,凭借专业素养和技能引领父母。完美教室也一定是教师与父母充分交流、交融的教室,是父母充分参与教育教学的教室,是学校和父母高度认可的教室。
完美教室为什么很重要?
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在任何阶段,都需要一个自由舒展的领地。最初,这个领地被称为子宫,然后是襁褓,是摇篮和家庭,再后是校园和教室,职场与社会,校园和教室成为孩子生命从安全到自由的重要驿站。同样一间教室,或者平庸、冷漠,充斥着暴力、专制、欺骗,或者完美、温馨,对于每个穿越其间的孩子的意义完全不同。
从某一刻起,一位老师和几十个孩子相聚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大家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都在这里上演。我们能够对它无动于衷吗?
2
完美教室需要一场文化构建
教室文化,首先体现在共同价值上。在教室里相聚的一群人,不应该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没有共同愿景、价值的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室,注定是一个生长中的部落和社会,一个要形成自己文化与规则的地方。
一间教室的构建中,应该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在叙事过程中,拥有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比如教室命名,一间教室的名字是教室文化的承载,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通过命名,把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正如海子所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名字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灵魂碰撞而生的温度。
命名只是教室文化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班徽,是班级的图腾,一般围绕班名展开,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而成。班徽确定可以采取全班征集评选、在优胜方案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班旗,是班级的旗帜,在运动会、学校庆典等大型活动时使用,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凝聚力。一般是把班徽放大以后印制在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布上。班旗可以制作成不同规格,有学生人手一份的小旗帜,也有列队展示时使用的大旗帜。
——班歌,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的精神气质吻合的歌曲,可以是自己创作、请人创作,也可以是现成歌曲,或稍加改编。如李镇西的未来班是写信请谷建芬老师作曲的,山西绛县的“山水人家”教室则选用了《我爱你中国》。班歌歌词和旋律应该符合学生的志趣。
——班诗,与班歌相同,也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等和谐协调的诗歌,可以由师生共同创作,也可以选用现成诗歌。如山西绛县的“小蜗牛教室”的班诗就是《小蜗牛》,激励孩子们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心怀梦想,执著前行,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班训,与校训类似,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地阐明班级的价值追求。班训的文字可以成为班徽的一部分,也可以印制在班旗上。
——班级承诺,是师生彼此之间对未来的约定,它往往以誓词的形式出现。在重要的场合和时刻由师生宣誓,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震撼力。
以上这一套文化系统,最好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岁月中逐渐建构起来,这是一个自我书写的过程。譬如,对一间小学教室而言,它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只有等学生的精神境界达到能感受并理解规则的阶段之后,讨论这一切才有意义。孩子们每天在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文化中穿越,教室文化自然就浸润身心了。
教室文化,还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
教室的布置要有切合生命美学,比如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或者小金鱼等动物,让孩子与大自然保持联系,感受自己以外的生命呼吸。
教室的色彩也可以很丰富,低年级可以考虑偏粉红色系,用绘本童话场景和角色来装饰,让孩子感受到亲切、温馨和安全;高年级可以偏青蓝色系,或者回归黑白,装饰以成熟的字画作品,有一种清澈高远的意境;而中段则可以考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绿色系列,配以东方风格的清新插画等等。
装饰教室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师生作品: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和文字,大家从稚嫩到成熟的艺术作品——宁可有不完美,也要全部上墙。好的教室布置是把教室墙面当成一个班的杂志社、电视台、档案馆。同时,教室还可以成为园艺房、展示厅,花草盆景,泥巴陶艺都可以陈列起来。总之,教室每一个空间都由师生共创,共同穿越一段生命的旅程。
“文化是活出来的”,教室文化应该在一以贯之的师生生活点滴之中,在不断的濡染、编织与生成中活出来。无论多么构思巧妙、令人眼前一亮的班名、班徽、班歌、班诗,如果师生最终没有把那种精神活出来,那么这间教室就与完美教室相距甚远。
教室文化,既要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阶段性和普遍的人类精神来考虑,也要考虑到民族与地方特色。譬如我们新教育的教室与雷夫的第56号教室就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中,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儒道释文化的根本精神与特质,是缔造完美教室的文化场域,如果我们的教室能够将中国文化吸纳得特别透彻,它就必然呈现出一种与第56号教室精神上息息相通,但风格迥异的气质。
3
完美教室必须关注道德人格
虽然完美教室是由我们亲手缔造的,但它的根苗却孕育于更大的文化系统中。我们的语言文化,民族精神,国家法规,时代的习俗与风貌等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室的肤色,成为我们教室自我编织的纺线。
完美教室价值系统的生成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它是传统和法规中的要素,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教室,传递到孩子,成为教室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不断成长,不断对话,不断取舍与抉择,完全自主地体认某些价值。它既是传统继承的过程,也是民主创造的过程,在传统与自由之间穿梭,形成一种历史的厚度以及力量。
现在我们许多的教室,被“拜金主义”和“拜分主义”所左右。马克思对这一切有清楚的认识,经济是物质基础,必不可少,但最高的价值只能是人的自由。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室里开展一种关于大生命的教育,关于人的终极自由或成就的教育,一种关于人类未来的美好憧憬的教育。一间教室,应该建立起这种对于大生命的信仰,把人类的庄严与尊严作为生命叙事的大线索,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为此,我们结合中西方的道德学说,提出了“道德发展图谱”:人的道德发展,会经历自然功利境界(包括“逃避惩罚”和“渴求奖励”两个阶段)、习俗规则境界(包括“我要做个好人”和“我要捍卫游戏规则”两个阶段)和道德仁爱境界(包括“将心比心”与“惠泽天下”两个阶段)。
这一学说,是一间教室里重要的元素,是师生生命的发展镜像,也是贯通一切道德生活的线索。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生命的绽放,为了让人性充满道德的光辉。在完美教室中,道德人格的养成始终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具体来说:
① 一间教室,应该有鲜明的价值追求,有一种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
② 一间教室,应该是传统文化习俗与孩子生命天性之间的缓冲带——既是训练场又是庇护所,孩子们既能够体认这些传统又有资格对这些传统加以审视;
③ 一间教室,应该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自己的游戏规则;
④ 一间教室,应该有自己的道德人格系统,以及用来理解人性的理论工具,引导我们去理解世界,指导我们在教室中的共同生活。
要缔造完美教室,我们一开始就要关照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儒雅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人生信仰与道德追求,从而更理性地缔造一间完美教室。
4
完美教室需要师生相互编织
缔造完美教室的要义,最后总要落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师生们的相互编织。我们必须把缔造完美教室视为一个教室与师生的自我叙事:一个童话的构想,一部传奇的书写。
一间教室,应该有一份自己的日历。它肇始于某年某月某日,结束于某年某月某日。每一年中,这些日子都将被我们隆重标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大家春游踏青、秋游赏叶,星星节或者麦子节,结业庆典的日子……
另外,每个课程的结束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收获节,它被规划在这间教室日历中,像一个必须兑现的美好承诺,一段孩子们值得期望的美好旅程。就这样,一间教室里的所有日子以及形形色色的课程,因为特别的仪式和庆典而有了温度。
比如,我们新教育的教室有“旺达节”,这是共读《一百条裙子》之后,为了提醒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歧视,以及学会作出玛蒂埃式的承诺,所特别设立的旺达节。一间教室每年重过旺达节,让师生回顾过去一年,“在过去一年中,班级中有没有伤害他人的事情?当有不公平的事情时,你是否勇敢站出来?在这一年中,你是否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百条裙子……”
不少教室里还有“夏洛节”,这是共读《夏洛的网》之后,为了提醒同学努力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会编织爱的大网而特别设立的节日。
完美教室的缔造,离不开伟大的教育叙事。故事源自何处?源自挑战和遭遇。如果雷夫不能够把贫民窟孩子组成的教室打造成为快乐的天堂,如果陈美丽不能够使苏雪妮从零分到语数良好,甚至再到优秀,他们的教室就要平淡得多。奇迹发生的过程,就是挑战不可能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见证和经历的过程。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教师最真诚的爱。对于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我们的星球,孩子就是我们的玫瑰、狐狸和小王子。我们原本无隽永意义的人生,因为这种彼此归属而拥有意义,但这种彼此归属和彼此驯养不是基因与血脉所赋予的自然禀赋,而是一种人类最高的潜能的实现:为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倾注生命,生命也将获得恒久回响。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教师的真正觉醒。魏智渊老师说:“当我们内心充满软弱与恐惧,教室就会显现出恐惧与暴力;当我们内心充满茫然与混乱,教室就会显现出浮躁与无序;当我们远离阅读与思考,教室就会显现浅薄与轻率;当我们充满借口与不满,教室就会充斥着抱怨且缺乏责任感……当我们内心丧失了生机和滋养,教室就会丧失生机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教师的深厚学养。完美教室要求老师努力汲取教育学、哲学等知识,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努力研读心理学、文学,让自己的爱和使命感更强大;努力实践教育教学,不断践行修正,让自己如同雷夫一样,从普通到优秀再道卓越。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教师的心理修炼。教师是一间教室的导演,他的优缺点在无形中都会给孩子以影响,他的性格会烙印在教室里。因此,缔造完美教室,也是一个老师不断磨砺生命特质,抛却自我缺陷的过程。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教师的独特风格。教师的风格是一间教室特色的最重要根源。有人在评价雷夫老师的教室时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师生的共同生活。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应该是师生的共同叙事。很多教室过于突显教师的引导力量,缺少儿童视角。即便是学生个体的叙事,也缺乏细节描述,流于表象。离开了学生的生命在场,任何一间教室终将无法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