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建设《学习景物描写》(八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刘建设《学习景物描写》

(八上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来自浅浅的脚印)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顺序地进行多角度观察;2. 训练学生的具体描写能力,让学生把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景进行有机融合;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能根据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感悟。【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景物写得生动新鲜;难点: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一节我们学习景物描写。对于景物描写,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它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那么,关于景物描写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看。来,有请——(以开火车形式,请5位学生回答)好,有关景物描写的知识看来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那么,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是否就能够把景物写好了呢?我前几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景物描写的小训练,题目是《最美的校园一角》(板书),“美”是景物的“特征”(板书),我们要抒发的情感是“喜爱与赞美”(板书)。我拜读了四十余位同学陆续发给我的习作,发现同学们有写操场的,有写花坛的,有写樟树的,有写竹林的……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池塘”。我从中挑选了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现在跟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二、出示例文,学生评点展示学生习作:春天,校园里生机盎然,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就在学校的中央,有一个池塘,池边的垂柳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轻轻摆动着腰肢。池里的睡莲漂浮在水面,高洁典雅。池塘里的鱼儿有的欢快地游弋在水中,有的争相跃出水面。好像锦鲤,它们都泛着粼粼的金光。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比翼齐飞,一群群蜻蜓围绕在水面上像是在表演空中特技。池塘周围簇拥着花花草草,它们弥漫着芳香,点缀着美丽的校园。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短文。好!非常感谢你的朗读,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再请两个同学说说这篇短文写得如何?(你认同他的说法吗?你还有什么补充?)三、学生习作的“通病”好!刚才几位同学对这篇习作做了简单地点评。我觉得同学们的景物描写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 观察点不清楚,顺序“随意化”;2. 感官太单一,描写“扁平化”;3. 缺乏独特体验,形象“大众化”;4. 修辞用语欠考虑,语言“平庸化”。
四、问题解决之道(支架援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要想描写好景物,首先要学会观察景物。 因为“观察”是描写的前提。(板书:观察)怎样来观察景物呢?请看屏幕——支架一:观察之星(学会观察)
一般的观察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明确观察点。观察点分为固定观察点和移动观察点。固定观察是站在一个地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移动观察是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点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景物的形状、姿态、光线和给人的感觉等的不同。大家说这篇习作是哪一种观察点?对!是固定观察,所处位置应该在靠近池塘的正面。2.选择观察物。跟池塘有关的景物很多很多。周围的、池中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等等。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个不落地都写出来,应该选择能表现景物特征“美”的景物来写,比如“垂柳、睡莲、游鱼、池水”等。要知道,描写本身就是一种“过滤”,我们只写我们能够“看见”的东西。在这里我穿插一句,不同的物体美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垂柳美在姿态,睡莲美在形状、色彩,游鱼美在活泼,池水美在清澈”等。这也算是我们的第二次选择吧。3.安排观察顺序。刚开始观察的时候,你可能是无意识的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但写作时一定要做到井然有序,否则读者就会晕头转向。一般来说,我们往往先站在远处,再走到近处;先看周围,再看池中;先看上面,再看下面。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等大师们的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觉得这篇习作的顺序有问题吗?很显然第二节的顺序出了问题。4.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景物虽然以视觉为主,但为了使景物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还需要写出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当然,这几种感觉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笔的,一个富有技巧的作者会从中选择最主要的一种感觉加以描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来,我们看一下这篇习作都运用了哪些感觉?垂柳——视觉,睡莲——视觉,鱼——视觉,蝴蝶、蜻蜓——视觉,只有花草出现了“芳香”一词,但也不是真正的嗅觉描写。好!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观察十字星”,先要明确观察点,然后选择观察物,接着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最后调动不同的感官。学会了观察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把我们观察到的景物用笔描写下来。(板书:描写)那么,怎么描写呢?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学公式——支架二: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学会描写)“有什么”就是我们描写的对象。景物描写有两大目的,一是“传递知识,使人理解”。就是让没有见过的人好像亲眼看见一样,知道景物是“怎么样”的。这就要求运用动词、形容词等准确描绘,做到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板书:生动)二是“传达情意,使人感受”。就是要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总印象”,告诉读者景物“像什么”,这样就能给见过的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板书:新鲜)而这也是景物描写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因为景物描写不是对景物的“翻拍”,而是经过了作者“再加工”的东西,是作者把“眼前之景”变成了“心中之景”。比如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描写的对象是“桃花的花苞”,用“欲绽”“嫩黄”“嫩红”“摇着”“抖着”等词语状其形,用“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形容对风雨中桃花的“总印象”。比喻就是根据“相似性”用大家熟悉的物体来形容描写的对象,高明的作家是很擅长运用比喻的。比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把“带有残雪的山上的矮松”比作“日本的看护妇”,突出其“秀气”的特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把“单个的紫藤罗花”比作了“帆”和“笑脸”,充满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朱自清的《春》更是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密、细、柔”的特点。用多个比喻,可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特征,给人以形象之美、想象之美。另外,好的描写呈现的是作者对景物独特的体验。所以,努力做到比喻的“陌生化”非常重要。例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把“春草”比作“蚯蚓”,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就令人玩味。根据所学,修改学生习作。重点关注:1.评价“池边的垂柳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轻轻摆动着腰肢”句是否得当。2.修改“池里的睡莲漂浮在水面,高洁典雅。”加上“怎么样”和“像什么”。3.“蝴蝶比翼齐飞”“蜻蜓表演空中特技”“花草弥漫芳香”是否得体。请两个同学朗读修改后的习作。(最好能运用多个比喻描写“睡莲”)
同学们,很多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为什么要描写景物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板书:抒情),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景就是在写人,借景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描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支架三:实+虚(学会抒情)“实”,就是“眼前之景”;“虚”,就是“内心感受”。当然,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又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抒情如《土地的誓言》中“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和《一棵小桃树》中“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间接抒情往往通过“想象之景”来表现。像《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之句,化静为动,运用比拟,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写“最美的校园一角”,抒发的是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写景的同时要把这种心理的感受表达出来。根据所学,第二次修改学生习作。1.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的心禁不住XX(让我深深地感受到XX、给我最大的启示是XX等)。2.可用“看着看着,我仿佛进入了XX的梦境(来到了XX的世界、变成了xx等)”。五、出示《评价量表》,学生进行打分
请学生给短文打分(满分100分,),并说明理由。
六、佳作欣赏说到最美的校园一角,莫过于屹立于校园东南角的大樟树了。站在树下向上看,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密匝匝的树叶,阳光一点儿都透不过来。几只鸟儿在树中若隐若现,惟有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传入耳朵。一阵微风吹过,树间就像翻涌的绿色的海洋。偶尔也会有几颗浅绿的樟树籽砸到你的头上,捧在手中轻嗅,你能闻到来自大自然的芬芳。尽管它在这周围最高,可它并不孤独,旁边校园的围墙上绿绿的爬山虎与它为伴。碧绿的树冠,粗壮的树干,给人以一种依靠,也带给我们心中的安定与自信。(叶子青)七、课堂小结1.学会观察:观察之星3.学会描写: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4.学会抒情:实+虚
描写好景物,我们不但需要有一双慧眼,还要有一颗慧心。发现生活之美,留住感动瞬间,让我们学会诗意地栖居!
八、作业布置    用所学之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九、板书设计
调动感官明特征,不同角度丰其形,融入情感抒真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