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背影》(八上14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于漪《背影》(八上14课)
课堂实录
(来自春风二月)
导入新课:
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我颇为欣赏,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触吗?
生1:儿子对爸爸的看法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是他思想逐渐成熟的历程。
生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
师:确实如此,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感情的聚焦点,来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讲授新课:
一、感知课文
(欣赏多媒体朗读视频《背影》,对课文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师: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我今天也想听听同学们的真实感受,你能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吗?
生1:文章主要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还有父亲很疼爱我。
生3: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幕很感人。
生4:我觉得儿子首先对父亲不太理解,后来才懂得了。
生5:我觉得文章的语言很朴实,但很感人。
生6:文章总共提到了三次背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情。
师:哪三次背影,你能给我们找出来吗?
生7: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
生8:我补充,应该有四次,第四次是最后,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
师:对,你看书更仔细。那谁能告诉我们作者大致思路是怎样的呢?
生9:我认为,作者是按照回忆背影——刻画背影——思念背影的思路来写的。
师:看来你对文章的结构已经理解很清晰了。
二、讨论探究
师:大家说得很完整,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现在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饰的定语,来谈谈你对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 (学生同桌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那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分享一下大家讨论的成果。
生10:我觉得第一个“背影”设下悬念,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是设置悬念的“背影”。
师:你说得很好。那我们可以说本文开篇属于我们作文教学中讲过的哪种形式的开头?
生11:设置悬念式。
师:很好。还有什么其它见解吗?
生12:我认为“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全文的线索,所以说点题的“背影”。
师:从文章的线索与主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不无道理。
生13:我想给第二次出现的“背影”加以“望父买橘”的定语。
师:这是从概括文章内容的角度来思考的,很恰当。而且可以看出你对第二次背影印象更为深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生13:因为这次描写得最详细最感人,把父亲的举动描述得一清二楚,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父亲对作者的爱。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一幅画面吧。 (学生朗读该部分)
现在我们来分析文章透露的内涵,注意抓住关键字词。
生14:文中写到父亲的穿的是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说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师:黑色往往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生15:看得出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所以走路蹒跚。
师: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生16:父亲爬月台动作最详细,用的字也很准确,“探”、“攀”、“缩”、“倾”,写出了父亲步履艰难,更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师:我想请同学来模拟表演、体会一下。)(学生表演爬月台画面,力求逼真,体现动词)
( “探”,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师:你们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吗?
生17:因为这次背影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分别时给儿子买桔子的行为倾注了他所有的爱。这是一个令所有儿女都感动的“背影”,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师:不仅父亲的举动是令人感动的,他的语言更是简洁朴实,流露真情,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生18:“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怕儿子担心,强压自己的伤心宽慰他。
生19:“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进去吧,里边没人”,看得出父亲对“我”很关心,很体贴。
师:极平凡的日常絮语,包含着多少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好,还有什么体会吗?
生18:我觉得这还是个“伟大”的背影。父亲是伟大的,父爱是伟大的,所以父亲留给“我”的背影也是伟大的。
师:不错,父爱如“冰山”,虽然露出水面能看见的只有那么少,但却储存着大量的水资源。它同母爱一样,是发自内心的最无私、最深沉的爱!更何况,这还不是平时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我们看看,当时父亲所处的境况是怎样的?(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朗读)
生19:当时是“祸不单行”,奔丧、失业、典卖、借钱,光景惨淡。
师:是啊,在这样千难万苦的逆境下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在平时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他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都凝聚在离别时的举动中,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你们看,文中也写到了“我”的多次流泪,分析一下,每次感情有何不同?
生20:“我”从背影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万分感动,所以忍不住流泪。
生21:我觉得除了深深感动外,“我”还有后悔和遗憾,因为当年没有很好地理解父爱,还产生“暗笑他的‘迂’”等不应有的心理,所以一旦事过多年理解体会之后,才有了深深的自责之意,忍不住伤感悔恨地流下眼泪。
师:不错,看得出你阅读课文时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加以体会了,见解深刻!作者构思新颖,没有选取平时常见的面部刻画,而是选择了“背影”这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将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真切细腻地表现了出来,也显出了父爱的深沉,博大。
三、拓展迁移
师:世间的爱有万千种,惟有父母的爱最为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请谈谈你眼中父母对你的爱是如何表现的。(放动画《懂你》为背影音乐)
(学生思考,写作,当堂交流)
生22:我的母亲操劳奔波,含辛茹苦,整天为我忙这忙那,为我煮最爱吃的菜肴,为我买最心爱的衣裙;我生病时,她会端茶送水,日夜看护;我远行时,她会买好车票,一路叮咛,买各种各样好吃的,当然也包括橘子……对我们充满了关怀和爱,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宁愿自己过得苦一些、累一些,只希望我能够幸福、快乐。她总是无私奉献,默默地把一颗火热的心都给了我,却从不计较回报。可是,我却常常对她的爱熟视无睹,常常把这些爱当作是我应得的。而如今看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深感后悔遗憾,在这我想真诚地对母亲说一声:“我最亲爱的妈妈,女儿爱你!”
生23:十三年来,我在父母的呵护、陪伴下渐渐成长。因为有了这种爱,数九寒冬我会感受阵阵温暖,炎炎盛夏我能感到丝丝清凉……每次离家时,父母那一句句朴实而真挚的叮咛成了我最珍贵的行囊,虽然曾经渴望离开他们的“保护”会自由自在,虽然曾经觉得他们“路上小心”、“当心着凉”之类话有些罗嗦,但是,我现在已经长大懂事了,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真挚,懂得了感激,懂得了亲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是发自内心的、人世间最美丽的感情。
师: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你有困难了,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你冷了,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 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
四、作业布置
师: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感激,哪怕是给父母夹次菜,倒杯水,道声辛苦……好吗?
教后感:本节课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不流于形式。学生读,表演训练了学生的胆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强烈的表现欲。学生在谈体会的交流中将文章的主题理解更透彻,体会更深刻,在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着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的拓展迁移让学生对父母之爱感受深刻,使课文的学习不局限于单纯的文本学习,而是有意识地延伸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