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建国: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

周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3-18
更多教师成长精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

特级教师蒋军晶:给作文困难户的10个技巧

对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契机比方法更重要

于永正:学好语文,就一件事!

上公开课的10个“坑”,老师们千万别踩

由上海六院“丁丁事件”想到的——兼谈校、家、社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

从新手到名师的备课策略

薛法根:教学如何从模仿别人走向创新?

储朝晖:走好教师职业生涯道路的六个关键要素

“数学王子”张齐华的魅力来自哪里——名师成长系列(4)


小课题研究

不乏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

(来自校长派)

中小学教师要既好又快地成长,除了读书、思考、反思跟进,除了在线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除了听课、评课,从同事那里得到启发和借鉴,课题研究应该是好帮手。然而,当下不少教师对“要立项、要开题、要中期检查、要撰写规范严谨的结题报告”等程式化的课题研究都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其实,我们可以“避高就低”“弃大捡小”,另辟蹊径开展小课题研究。相较于立项课题,小课题更是具有“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研究形式单一、操作容易、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是否立项、成果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每个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出发,选做不同的小课题。

当然,为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小课题研究的质量,为了引领教师用小课题研究助推自己的专业发展,各级教科研机构和中小学校还要从以下两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大胆创新中小学课题管理机制。对小课题研究,各级教科研机构要“高看一眼”、大开“绿灯”,破除立项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到期结题、评奖准备等程序的束缚,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既解决现实问题又揭示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和本质特点,为教育教学扫清障碍。

比如教师从课堂教学、从教书育人的现实问题出发,大胆探索、用心研究、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炼生成所撰写的教育教学反思、感悟、教例、课例、案例、班团队活动实录,所拍摄的教学微视频和短视频,抑或设计出富有新意的作业、考题等原生态的“小儿科”和“土特产”,这些不但是小课题研究的最佳成果,而且对于改变自己的理念,对于丰富教育教学思想,对于支撑“双减”的深化,对于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等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推广价值。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允许这些“土特产”和“小儿科”能与立项课题“平起平坐”且参与评奖,让研究这些小课题和微课题的老师,也能“抬起头来”走进晋升高级教师、评选名师、特级教师乃至正高级教师的“大雅之堂”。

或者容许他们先做起来再立项,或者边做边申报等,引导和鼓励他们“先上车后补票”,以这些抓手降低研究“重心”,砍掉课题研究的陈规旧章,打破课题研究的“恐高症”。

二是学校要重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教育教学中那些既棘手又有价值的问题,无疑是小课题研究的最佳资源。可是,当下不少教师对发生在身边的以考代学、以透支学生的学习时间、精力乃至生命换取所谓的教学高质量,且以“育分”代替育人等问题,不但麻木不仁,还“自我感觉良好”,致使教育教学“涛声依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缺失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又比如当下正在深入推进的“双减”,教师不但是主力军,而且有许多问题亟待教师去破解,诸如教师“如何把教转化为学?如何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如何编选和研制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习题?如何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当天的作业?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如何关注中下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如何减负提质?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小课题研究的最佳内容。

如果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能以这些问题为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整体规划,系统思考,各个击破,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这样边研究边破解问题,边反哺实践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的步步深入和一举多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岂能不提高?“双减”岂能不落地?学生的学习负担岂能不减轻?

所以,学校要唤醒教师的教育良知和研究意识,要发动他们开展小课题研究,要用小课题研究破解“双减”中的痛点和难点,用小课题研究破除“唯考试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

作为校长,要坚决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办学思想,要坚决顶住过度应试的压力,坚决为教师“松绑”,千方百计保障教师的闲暇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促使教师有时间读书,有精力思考和遐想,有能力开展小课题研究,有信心疏解教育教学的堵点,有定力走出迷茫、困惑和本领恐慌的“围城”。

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和教科研机构的合作,主动邀请专家定期来校指导;专家们要走进课堂去看见和挖掘上课教师的闪光点,去发现、梳理和整合他们在实践与专业发展中的“短板”,帮助他们把相关的疑点、难点、痛点和堵点等提炼成小课题,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其实,一所学校如果只有一个或几个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其作用可能不大,如果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教学就会发生显著变化,改变学校就指日可待。

所以,学校更要发动教师“抱团取暖”,联合攻关,携起手来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把各种难题变成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提炼生成诸如精选的习题和典型的例题、课例、教学视频等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上传网上,并建构各学科教研资源库,相互启发、借鉴,在批判、质疑、交流切磋、争鸣探讨和跟进中促进共同成长。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真正提高小课题研究质量,关键是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为小课题研究真正考量教师的,并非指教师做了多少小课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获得了哪些成果,而是教师是否树立了问题意识?是否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和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能把问题视为课题?是否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工作?是否用研究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问题?是否改善了工作品质、提高了工作品位?

为此,教师还要知难而进、负重前行,要进一步学习并学会搜索课题研究的情报资料和文献的阅读与综述,避免重复研究,克服小课题研究的低水平;要用理论指导实践,扩大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要思考和预判研究方向,考量小课题的研究价值,澄清研究中的问题;要用写作厘清研究思路,记录和积累原始资料,包括记录稍纵即逝的思考火花,记录感悟和心得等,梳理和补充相关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准确表述研究成果,促使小课题研究提档升级,助推自己真正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