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杨祥明《怀疑与学问》(九上19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杨祥明《怀疑与学问》
课堂实录
(来自广东省杨祥明名教师工作室)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 老师好。
师:请坐。
师:我给同学们讲两个小故事。波兰的科学家哥白尼,他怀疑亚里士多德和欧多克斯提出的地心说,提出了新的学说,就是日心说,并且出版了一本书《天体运行》。另外一个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敢于质疑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提出了新的学说,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没有关系。
师: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同学们说说看。
生1:说明怀疑能生出新的知识。
生2:说明知识在怀疑中有了发展,有了进步。
生3:科学就是要不断怀疑才能发展的。
师:你们都说的很对。可见,怀疑产生知识,学问的发展和怀疑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第一环节:
共商目标,明确方向。
第二环节:
互相质疑,理解词语。
第三环节:
整体感受,把握论点。
第四环节:
梳理思路,学习论证。
师:作者提出“学则须疑”的论点,并且运用事例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学则须疑的“疑”就是要有怀疑精神,什么是怀疑精神?生30: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师:怎么怀疑?有几个步骤呢?生31:必须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师:经过三步怀疑,得到什么结果?生32:得到怀疑的精神师:达到什么目的?生33: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师:课文里怎么说?生34:经过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师:你说得很好。请坐。——只有经过怀疑的三个步骤以后,你才能理解学问的精神实质,获得真正的学问。师:我们要证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就需要讲道理、摆事实,用正确的论证方法来证明。有哪些论证的方法?生(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或者意思。生35:第4自然段,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还听说“腐草为萤”,人们就怀疑这些观点,然后,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师:这里用什么论证方法?生36:举例论证。师:举了什么例子?生37: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故事。师:是怎么怀疑的?结合课文说。生38: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箸者何以知道?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依据?师: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问。其他同学还有吗?生39:我找到了第六自然段。“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师:你说得很精彩。那您再想一下,这段话证明作者的什么观点?生40:证明了只有常常怀疑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生41:证明“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师:作者要直接证明的观点,一般在一段文字的什么位置?生:一段话的开头。生4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师:这句话其实有两个观点。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法具体证明哪一个观点。生43:后一句: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师:你说得太对了。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话读一遍。生(齐):朗读“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发生。”师:作者先通过对比论了怀疑对于学问的重要性。这中对比分析,也是道理论证。作者接下来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44:举例论证。师:举了什么例子,直接证明了哪个观点,进而证明什么观点?生45: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清代大学问家戴震,二是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直接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进而证明“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师:你说得很具体、准确。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的。生(齐):引用。引用了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师: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观点呢?生46:更加权威,更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也更有说服力。生(齐):掌声热烈。师:引用名人名言在这里还有什么作用?生47:借用名人名言提出了作者顾颉刚自己的观点。师:我赞成你的观点。引用你名言,不仅更权威,增强了说服力,一方面借以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名言又是作者观点的论据。——我们继续来找论证方法。生48:我认为第五段有道理论证方法。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师:证明了什么观点?生49:证明了“怀疑不仅……,也是……进本条件”的观点。师:侧重正面前半句的观点,还是还是后半句的观点呢?生50:前半句的观点。师:你理解得非常准确,为你点赞!其他同学还有吗?生51;第二段:“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里也是举例论证。师:“譬如”后面的内容是不是举例论证?生(齐):不是。师:举例论证应该符合什么条件?生(众):确定的事实,有典型性、代表性,并且是众所周知。师:而“譬如”所说的是假设的例子,并非事实,应该不是举例论证。是打个比方说,有这么一件事,这应是什么论证方法?生(众):比喻论证或者是类比论证。师:可见,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有力地论证了“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至此,怀疑的精神,作者的观点,我们都已经理解。下面我们来品味议论文的语言。
第五环节:
品味语言,感受严谨。
第六环节:
总结全文,选读片段。
京东送红包,不抢白不抢——双十一大礼包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