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小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上22课)课堂实录(“《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陈小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堂实录

(本课为“《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奖教师优质课,来自王林波小语工作室)










读好题目,走近周总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请你来读。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为什么而读书?

生: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所以我们在读这么长的题目的时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停顿,为什么而读书,谁再来试一试。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非常好,特别有节奏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题目中崛起的“崛”字。最早的时候,崛起代表山崖突起,随着演变,它又有了另外的意思。在词典中,它有这两种意思(1.山峰等突起;2.兴起)。那你觉得课题中这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第二种,

师:就是兴起的意思。所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思就是:

生:为中华之兴起而读书。

师:那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总理周恩来。

师:对于周恩来总理,你有哪些了解?

生1:他是中国的第一任总理。

生2:他生于1898年,他策划了长征和南昌起义。

生3:周恩来中学是在天津南开大学,那时候我们中国是在清朝末年时期。

师:就这一点点,他的大学是在天津南开大学。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他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他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读准词语,巧记“疑”字


师:课前咱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课文。那么课后的生字你们都会读吗?打开你的作业纸,翻到课后的生字表,请你和同桌互相读一读,同桌在听的时候,看看对方有没有全部读对。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请帮他纠正,开始读!

(生同桌检查词语认读)

师:同学们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你们都已经读完了。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这一组词语藏着很多这一课的生字,你能把它们读准吗?谁来试一试

生读:训斥、疑惑、清晰、模范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吗?

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好像是有两个近义词组成的。

师:它指的是什么?

生:每一个词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

师:其实像这样的词语,我们以前还学过很多很多,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寻找、潮湿、温暖、干燥、遥远……

师:看来大家的积累都非常到位,我们再一次齐读这组词语,把这组词语也牢牢的记在心中

(生再次齐读大屏幕上词语)

师:我们再来看这组词,他不仅仅有我们要求会认的字。会读的字还有几个要求写的字。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这几个字中哪一个最难写呢?

生:疑惑的“疑”最难写。

师:是的,它的构成比较复杂。非常容易写错,在这儿陈老师教大家用一个故事来记住这个字。(师边范写边说故事)遇到危险的时候,你是用匕首去和敌人短兵相接呢?还是用矢箭远远地射击?或者把矛头对准对方?又或者是36计,走为上计?这个人啊,在那里疑惑着,思考着,这就是“疑”字,记住这个字了吗?

师:请你也拿起笔,在课后生字表上工工整整的写一个“疑”字,注意书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

师:除了这个字,还有哪个字你觉得比较难写的,你也可以在边上照样子写一个。

(生写字)

师:写好的同学,用行动告诉我了。我看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写好了。


借助单元导读,概括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咱们已经会读会写了,那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回忆一下。咱们以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什么方法来的?

生:寻找起因、经过、结果。

师:是去找一找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那这节课呀,咱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这个方法在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中就告诉我们了。谁找到了?(出示单元导读页面)

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是的,我们可以去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板书:主要人物和事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它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周恩来

师:是周恩来。课文围绕主要人物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情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己试着去概括一下,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这篇课文围绕主要人物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情呢,谁来说?

生:第一件事情。是周恩来在修身课上回答魏校长的问题。

师:他回答魏校长的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其实这就是周恩来所立下的志向。所以还有一种概括。周恩来在修身课上

生:立下志向

师:立志要怎么样?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给他简单的概括就是——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师边说边板书)。第二件事情,谁来概括?

生:伯父告诉周恩来:中华不振。

师:(板书:耳闻中华不振)第三件事情

生: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

师:他亲眼看到了,也就是他目睹中华不振(板书:目睹中华不振)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让我们很快就概括出了课文中讲的三件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件事,如果让你按发展顺序来排序的话,你觉得应该是先发生哪件事,再发生哪件事呢?谁来排排序?

生:先是耳闻中华不振,再是目睹中华不振,最后是立志振兴中华。

师:可是课文却不是这么写的,课文是先写事情的结果,再写起因和经过,这样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

生:倒叙

师:倒叙,是的。你能不能把这三件事情串联起来说一说呢?自己先说说看,开始

(生练习说)

生:周恩来耳闻中华不振,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周恩来立振兴中华。

师:按顺序把它说出来了,但是我们这三件事情的共同主人公都是周恩来,需不需要三遍重复?谁来试一试?

生:周恩来先耳闻中华不振,再目睹中华不振,最后立志振兴中华。

师:非常棒!所以同学们,如果说遇到一篇课文也是像这样写了好几件事情,那你可以在抓住主要人物、概括出每件事情的基础上,再去把这几件事情串联起来,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交流,找出“中华不振”

师:课文讲了什么咱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中华不振到底体现在哪儿呢?为什么年仅12岁的周恩来,他就要立志振兴中华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到1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具体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

(生默读勾画)

师: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好几处了,谁来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生: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师:好,你找到了一句,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找到了“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是的,还有没有?

生:我找到的是“12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这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师:我想请问,12岁的周恩来听到的伯父的话,到底指的是什么话?

生:中华不振,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了。

师:为什么伯父会叹气啊?

生: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的,伯父的话还指的是什么呢?

生: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还有没有补充?你从哪里也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生: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师:这是他的疑惑,还有吗?我们来看看,陈老师找到了这一处。陈老师找到的是第15自然段,“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知道我为什么找到这一处?

生:如果中华不是不振的话,那街道上就不会有这么多外国人。

师:我们现在街道上能不能看到外国人?

生:有一些

师:会不会大多都是外国人?

生:因为这里有一个“和别处大不相同”,我的感觉是租界里面是非常豪华,外面却是非常贫穷

师:是的,这里面热闹非凡,可能外面却是冷冷清清。


入情入境,体味“中华不振”


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处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语句。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看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出示句子)生读: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领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当你听到伯父说了这样一番话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生:外国人太坏了,他们自己的国家不待,为什么要来占领我们的土地?

师:你感受到了愤怒,请你带着你的愤怒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谁有和他不一样的感受?除了愤怒,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国人自己的地盘,有事还要绕着走。还不能随便去玩,我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你已经把你的感受完完全全地通过朗读体现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奉天上学的时候”

(生齐读句子)

师:伯父是这么说的,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那么课文中有没有告诉你,中国人惹出麻烦,真的没有地方说理?

生:有,在第16自然段。

师:接下来,就请你自己去读一读第16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惹出麻烦,是有没有地方说理的?开始,读出声音。

(生自读第16自然段)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惹出麻烦事,没有地方说理的?

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师: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的巡警原本应该怎么样?

生:惩处这个肇事的外国人

师:可他现在却怎么样?

生: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还训斥这个中国女人。

师:是呀,他这样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颠倒黑白,如果你目睹了这一幕,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愤怒

师:带着你的愤怒读一读。

(生带着愤怒读句子)

师:是的,这真是让人愤怒。如果此时此刻,你是那个中国女人,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生:又伤心又气愤。

师:把你的伤心,把你的气愤也融入到朗读中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是的,同学们,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呀?

生: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大家只能

生: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师:我想请问一下围观的中国人们,是什么让你们紧握起拳头?

生:中国巡警不帮助这个女人,反而去帮助那个肇事的外国人

师:这件事情让你感到

生:很愤怒

师: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紧握起拳头,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围观的中国人,此时你紧握起的拳头,你想惩处谁?

生1:我想惩处那个外国人,

生2:惩处那个外国人

生3:中国巡警。

师:那个中国巡警也应该惩处,因为他颠倒黑白,是非不分。而这个外国人则在那个地方耀武扬威,你觉得他们该不该惩处?要不要惩罚?想不想惩处?是的,可是谁又能怎么样呢?因为这是在

生:外国人的地盘

师:多么的无奈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

师:是呀,明明是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可是谁都不敢怎么样。也不能怎么样,难怪周恩来刚刚到奉天的时候。伯父就这样告诫他。

生齐读: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是外国人的地盘,被外国人占据了,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点点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资料,生阅读)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当时的中国真的非常非常贫穷

师:你从哪儿能看出来贫穷?      

生:因为他们非常贫穷,所以与外国人划出了一道租界。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你觉得仅仅是因为贫穷才划出租界的吗?

生:不是,应该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师:当时的国力太弱,软弱无能,所以才会被这些列强把土地给瓜分走了。同学们,租界,租界,名义上是租,其实就是被外国人给抢了占了,而中国人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你看,多么的卑微,甚至有外国人在租界的入口挂上了这样的牌子。

生:狗与华人不得入内

师:所以说,同学们,当时的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我们在课前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了解,谁能用概括的语言来说一说,你了解的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生: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各种势力不断被外国操纵。到处都是租界,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师:是的,我关注到了他说的一个词,民不聊生。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20世纪初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贫穷落后。

师:是呀,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贫穷落后,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还有吗?

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生:那时候中国的现状就是国弱民穷,被日本欺负、被各国欺负,然后各国打压中国。

师:是的,所以才会发生那一系列的事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甚至还有鸦片战争……所以说了解到了当时的这样的社会状况,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轧死,而中国巡警反而要训斥中国女人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全是外国人,如果中国巡警替中国女人撑腰的话,他可能会被外国人欺负。

师: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因为

生:中华不振

师:你知道围观的中国人紧握起拳头,但他们却什么都做不了吗?

生:因为中华不振。


表达练习, 立志“振兴中华”


师:12岁的周恩来,正因为在目睹这样的情况以后,他才会立下振兴中华的志向。当他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团熊熊的烈火在周恩来的心中燃烧,如果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会怎么说呢?请你写在课文纸上。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交流?

生:一团烈火在周恩来的心中燃烧,现在中华太弱小了,我要立志为中华做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厉害!

师:从你所表达的心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周恩来立志的决心。

生:一团烈火在周恩来的心中燃烧,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祖国的命运。

师:我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抱负

生:我要把这个国家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师:我感受到了周恩来身上的那份责任感!同学们,难怪周恩来在耳闻目睹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会立下这样的志向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那么下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走进那堂修身课,看看周恩来他到底是怎样立志的?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