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华: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从哪里来?

郭华:

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

从哪里来?


01 教师的目光
我们先来聊一聊教师的目光。
这个话题来自一幅“小林漫画”的启发。画面中,老师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跟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幅画感人至深,把师生离别的不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鼓励以及种种尽在不言中的细腻的情感,通过寥寥几笔勾画了出来。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越是成功的老师,学生会离他越远:既会走得远,也会不断地超越他。所以,一个好老师是这样的:在面对面能看到学生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的目光;在学生离开后,会在背后默默注视和关注他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教师的目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面的目光,一种是背后的目光。
面对面时,教师的目光有期待、有鼓励,也有严格要求。而当学生离开时,教师的目光中则更多的是对学生未来的祝福和期冀。对这种背后的目光,我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是深有体会的。
“背后的目光”你能感受到吗?能的。你能体验到那道目光一直关注着你,让你不敢懈怠。
02 教师的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聊过教师的目光之后,我们来聊聊教师的心。在成都金沙小学的走廊上写着“我的心是孩子的”。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说“我”就像孩子一样,永葆童心;还有一层是说,“我”的心是扑在孩子身上的,“我”的心是属于孩子的,老师是和孩子们心心相印的。这种心心相印集中表现在老师能够了解孩子,能够抓住学生的心。
我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校长就这样说:“教师的进步离不开领导、离不开同事、离不开家人,但是最离不开的还是小朋友。”所以,俞正强校长特别感恩学生对他成长的帮助。
俞正强校长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刚做教师的时候,对学生特别严厉。如果上课期间有一个学生吵闹,他就会把所有的学生留下来,不让他们放学。后来,有一位同学在作业本里写了一句话:“如果你上课能让我们忘记吵,算你有本事。”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学生上课吵闹是因为课没有吸引力。因此,把课讲好,讲课能抓住学生的心,能拨动学生思维的弦,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功夫。
俞正强校长说:“教育里的幸福,如果要描述一下的话,就是你的小朋友(学生),能够到你的身边来,你对你的小朋友(学生)具有吸引力。你能得到小朋友们开心的笑,你能得到小朋友们很多问候。他们满意,那就是幸福。”
怎么才能得到这种幸福呢?就是要把握好所教的学科,了解学生,即把课上好。他说:“我们对数学把握得不是很好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一些形式来吸引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对数学把握好,形式就慢慢变得不重要了,就会返璞归真。那么,现在我们吸引小朋友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去拨动小朋友的思维,然后去牵引小朋友那颗心。把他的思维和心抓牢了,这节课他就一直跟着你、跟着你、跟着你,或者有时候你跟着他、跟着他、跟着他,他也会跟过来、跟过来、跟过来。因为我们已经进入数学的内核部分了,所以形式慢慢地开始淡化。所以,我经常就是一支粉笔把一节课上到底。”
那么,能否达到这种境界呢?我想这是跟教师的修养有关系的。
03 教师的修养
我们都熟悉“庖丁解牛”的故事,它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多样丰富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停留于技术,而是要追求“道”,即“庖丁”所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或者要由“技”入“道”。
其次,教师也需要成长。初入职的时候看到的是“全牛”,但自觉地加强修养,正确处理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进入一个高的境界。正如“庖丁”所说,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到了这种“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能够“游刃有余”,才能“踌躇满志”。
这也就是第三条启示,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功感来自教学的成功,来自学生的成就。我们教师教学也应该像庖丁解牛那样,把握教学的基本规律,跟学生心心相印,这样就能把握学生发展的关节点,帮助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了,教师的自我价值也就实现了。
因此,教师要像“庖丁”那样追求“道”,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俞正强校长所说:如果把数学把握得足够好,就不需要那些形式化的技巧了,就能够拨动学生心里的那根弦。
04 教师的严格要求
我曾经给小教班的毕业生们写过一句临别赠言:“如果你要当老师,我希望你: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也尽可能严格地去要求学生。”这句话受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启发。这句话强调的是“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统一。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学生,那么尊重就会变成“放纵”或是“放弃”;如果不尊重学生,那么严格要求就会变成恶毒的“泄愤”。所以,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书里写到一位老师的严格:“数学老师宫原繁先生严谨耿直,做练习题时会让学生到黑板上写,然后他再一行一行地仔细增删,一边改一边讲解。数学考试很频繁,卷子批完后,他会逐个交到每一位学生的手里,有低于平均分的,拿学籍簿轻轻敲打其脑袋是例行仪式。总是被先生敲的我知道,敲脑袋的动作里,饱含着先生父爱一样的温情和鼓励,‘啪’地一下敲下来时,心里的那种温暖和愉悦,直到今天都感觉得到。”
这些细节很好地诠释了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及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我写过一篇纪念王策三先生的文章:《为学术的一生》。这篇文章里也特别提到了王老师当年是如何严格要求我们的。而所有严格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幸福和温暖。
当然,出自尊重的严格要求,才有教益。也只有严格要求的尊重才是教育。能够将尊重和严格统一起来,是老师的修养。
05 教师的魅力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了,再去小学当老师很憋屈。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多少人能像李吉林、吴正宪、窦桂梅、俞正强这些人一样富有魅力、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呢?他们都是小学老师。
教师的魅力尤其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影响之中。古今中外有无数描写教师魅力的文章和语句。比如:《论语》记录了颜渊对孔子的仰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能够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是教师的魅力。
柏拉图的《会饮篇》描述了苏格拉底的学生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魅力的感叹。“这个人的言论对我影响很大,而且现在还发生影响。因为我一听到他的讲话就心跳不已,眼泪夺眶而出……我们也看到许多别的人也是这样。我听贝里格勒等等大演说家讲话时虽然觉得精彩,却从来没有听他讲话时的那种经验,没有神魂颠倒,不能把握自己,有如处在奴隶状态之中。”如颜渊对孔子的“欲罢不能”一样,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影响力也是没有“抵抗力”。
学生之所以能够追随教师,“欲罢不能”,就是因为教师的肚子里有那些神圣的、金光闪闪的、无比美好的、奇妙的“神像”,这些神像就是教师魅力的来源,也是教师修养的体现。
06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西方的师生关系与我们中国的还是有些不同。他们讲究平等和讨论,而我们更强调尊重和效仿。我们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师道尊严”,但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却是一样的。正如上面所说的孔子、苏格拉底与他们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关系。
对学生成长有影响的老师,就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好的老师一定是非常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论的课堂上反复强调,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对称但平等的关系,虽然在知识、能力层面上不对称,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要以平等的态度相互对待。教学的过程就是从不对称的平等走向对称的平等的过程,这也是教育的意义。
如果你已经当了教师,那么只有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获得幸福。这样,你和你的学生就可以“在共同的目光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关怀,充满温情、鼓励和期待。我相信,如果投入其中,你就能感觉到做老师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
最后,我想把鲁迅的这句话送给大家:“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教师就是这样,我们送走一届届学生,我们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有关。而这种意义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够获得。
作者丨郭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来源丨校长会

特别推荐郭华教授专著

——《教学的模样》

重要备课资料,点击下面链接可读——

1.在本号搜索资料的简便方法

2.部分重要资料

(1)小语各年级重要备课资料集锦(视频、实录、设计)

(2)初中语文各年级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3)让你的作文脱胎换骨——名师教你写作文53讲

(4)小学数学名师课例第二十三辑(1226+36节)

(5)初中数学名师课例第三辑(65+39节)

(6)小学英语名师教学视频第二辑(53+99)

(7)初中英语名师课例第五辑(121+39)

(8)初中历史名师课例第一辑(27节)

(9)2023年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稿合集

(10)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集萃(共88期)

(11)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优课第一辑(18节+23套期末测试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