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成长的5个行动锦囊,早用早成长

教师成长的5个行动锦囊,

早用早成长

(来自星教师) 

每个人都应是“终身学习者”,更不用说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需要时刻保持足够的学识储备,才有基础向学生输出。老师们当然是愿意学习的,但他们也常常感到无奈:在各种琐碎事务中,没法抽身为自己的学习留一点空间;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依旧没用;各种教育新概念、新改革,使人疲惫不堪。
但也正因为如此,老师们必须重建自己,应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场景。以往的“教”如何走向“学”?如何上好“学为中心”的课堂?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等等,这都是我们必须要破的题。
如果你感到艰难,请相信,前路往上,总有光明。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行动和方法,敲碎那些“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一步一步走向专业,走向更高境界,成为更优秀的教育人。
1
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但很必要。作为老师,研究自己的知识结构构成以及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身的发展特别有帮助。
首先分析知识结构。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爱好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在本专业知识里,哪些是自己研究更深,更得心应手的。
然后分析自身特长。这些特长范围特别广泛,可以是专业的,如语文老师的书法、朗诵、表演等;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如音乐、艺术、玩游戏等。梳理完自己的特长,还要思考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思考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尝试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自我研究,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互相质疑,但这些都基于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
  • 请写下你头脑里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词。
  • 请写下你觉得自己可做、能做的一些研究的关键词。
  • 请闭上眼睛想一下,然后描述你心目中关于教职工作的比喻,可以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分别来说。
  • 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一下你每天去上班时的状态。
  • 请用一个比喻或者图示来说明一下你认为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回答以上问题,可以帮助教师跳出繁杂的日常工作,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困惑。
通过研究自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2
找到好的学习内容
优秀的人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吸引的。但在这个信息量过载的时代,如何在复杂的洪流中迅速获取所需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包括学习平台,学习对象,新闻信息等)是一个问题。这里为老师们提供几条路径:
借力身边资源。周边的一切都应是我们联动外界的资源,是我们搜索信息非常便捷的途径之一。比如你想结识某个优秀教师,向TA学习,是不是可以先从周边同事/同行问起?再比如你想要一些优质的专业书,是不是可以请同事推荐?这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汲取精华。
拓宽搜索渠道。不要一搜信息就找百度,如果想了解一个内容,搜集资料的渠道很多,不同的渠道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信息反馈。
比如搜狗就专门对知乎、微信内容做了搜索链接,如果要找观点类文章,在搜狗上就很迅速;谷歌图书、谷歌学术则在找书、学术论文的时候比较好用;维基百科在找知识点方面挺不错的;如果想要了解生活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红书、豆瓣、微博等APP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攻略。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比如学术数据库有:知网、万方、国图、维普、国外的EBSCO等。
以品牌为基础。当我们没有时间筛选,自然有平台或人帮我们做价值判断。比如买书,老师们可以基于出版社或出品方来判断,类似中信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蒲公英教育智库等都是不错的对象。
以好的内容为基础,老师们后续的学习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可以更高效、更高质。
3
研究课题,逐个击破
作为教师,研究课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下教育聚焦关注的各类课题,这对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的分水岭。
课题研究分为微课题和教育科研课题。微课题研究切口小、周期短、易操作,指向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具体问题。而教育科研课题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或教育热点问题等。如“学为中心”课堂下的教与学、主题学习与跨学科、“教学评”一致性、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无论哪种课题,都需要教师们深耕专研,把相应的问题搞懂、弄透。
不难看出,确立课题的一个关键点是“问题”,一个好问题就是一个好课题。如果要给老师们推荐一个研究支架,我们愿意自荐。这么多年来,《星教师》一直采取一期一主题的方式,每个话题都与当下教育密切相关,或是一线教师重点关注的,如新课标怎么用、学为中心的课堂工具、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等话题。
《星教师》不仅可以提供课题的话题,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架工具,直接减轻教师研究的前期工作,可以更好地进入深度研究,快速成长。
4
善于借助工具
孔子讲“君子不器”。一直以来我们不屑于去做工具,不屑于做呆板的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一谈到工具,马上就想到冷冰冰的东西,包含了对工具的一种拒绝感,甚至是恐惧感。其实,善用工具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活动的好帮手。
从教师的专业学习来说,相应的工具可以分为信息化工具、思维工具以及实践工具。
信息化工具:在信息时代,信息工具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搜索工具、制图工具、翻译工具、视频工具等,以及最近的ChatGPT。
思维工具:思维工具主要是优化教师的思维模式,比如SWOT分析,“6-3-5笔写式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COACHING技术中的GROW分析和魔鬼辩护术等。
实践工具:这类工具帮助教师落地自己专业实践的。如《星教师》每期针对一个话题,以理论+案例的形式,既有思维的开阔,也有具体实操的路径,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非常不错的工具书。
5
阅读,是永远的大事
阅读使人睿智和明慧。常常读书的教师会被滋养出厚重的精神风貌,是具备内容和内涵的,不会腹内空空。
作为教师,涉猎应该是广泛的,哲学、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等都应触及,通过优秀的作品提升自身的见地与表达,用经典养心。其次,还要读专业书,包括大部头的专业书,比如关于UbD、大单元教学设计、表现性评价等,也包括各种教育畅销书,比如各类教育故事或教学工具书。
当然,阅读不是复述,而应是互动,是隔空碰撞的火花。
所以,《星教师》一直坚持微聚焦、深研究、可落地、再创造的标准,每期探讨一个当下教师最关注的话题,通过问题解决导向进行框架搭建、案例筛选、深度采访或约稿,希望在提供工具支架的同时,能够和老师们形成对话和讨论,对话题进一步研讨,走向更深度的思考。
作为一本教师教学工具书,《星教师》不仅可以成为教师个人的案头书,还可以是集体教研的工具本,《星教师》的话题可以很好的为课题教研提供灵感,当小组进行教研时,通过书里的案例进行共创分析,再结合自己课堂的现实问题,可以打磨一份多维思考的教学设计。
不论是个人阅读还是集体教研使用,《星教师》都希望能够真正为一线教师带去货真价实的收获。为此,每一期的内容都从主题的反复讨论,到框架的数次推翻重来,再到每一篇文章内容的精心打磨,出刊前必然经历一番淬炼。
所有努力只愿:为你,千千万万遍!共创,千千万万言!

特别推荐教师成长精品图书

《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重要备课资料,点击下面链接可读——

1.在本号搜索资料的简便方法

2.部分重要资料

(1)小语各年级重要备课资料集锦(视频、实录、设计)

(2)初中语文各年级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3)让你的作文脱胎换骨——名师教你写作文53讲

(4)小学数学名师课例第二十三辑(1226+36节)

(5)初中数学名师课例第三辑(65+39节)

(6)小学英语名师教学视频第二辑(53+99)

(7)初中英语名师课例第五辑(121+39)

(8)初中历史名师课例第一辑(27节)

(9)2023年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稿合集

(10)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集萃(共88期)

(11)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优课第一辑(18节+23套期末测试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