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一、解题
师:把笔记本打开,将今天学的古诗题目写在笔记本上。
师:今天学的古诗题目,念——《山居秋暝》。
师:这个字念——“暝”。“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的打开书看看注释。古诗它有注释。
生: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师:用我们现在的话讲,暝就是什么时候(生:傍晚)和黄昏。傍晚和黄昏,哪个更有诗意?
生:黄昏。
师:在古诗当中有这样的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有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经常会写到诗句当中,非常有诗意。“秋暝”就是——(生:秋天的黄昏)
师:看看你刚刚写的这个“暝”,写对了吗?太阳下山,日字旁。写成目字旁,也念瞑,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有个词叫——死不瞑目。如果你把山居秋暝的暝写成目字旁,王维啊,死不瞑目!
齐读课题。
师:古诗一定要先读课题。秋暝理解了,“居”又是什么意思?书上没有注解了,那这个字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什么叫居?
生:居住。
师:居住在山里叫——
生:山居。
师:居住在村里叫——
生:村居。
师:居住在家里叫——
生:家居。
师:居住在异国他乡呢?
生:异居
师:不对。在异国他乡,你是客人,所以叫——客居。
师:你是一个旅行者——
生:旅居
师:如果一个人住在山里不想让人知道,叫——
生:隐居。
师:对,题目中的“山居”有隐居的意思。诗人隐居的这座山叫终南山。
生再读诗题
师:诗题中,“秋暝”点明时间,“山居”点明地点。诗题一定要推敲。
二、读诗
1.了解诗人
师:那么这首诗写王维在终南山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我们就来学这首诗。很多同学可能有一个疑惑,就是王维呀,他为什么要隐居在终南山?有同学了解吗?
生1:因为他不想做官了。
生2:我觉得他应该是在官场失意,所以才隐居的。(官场失意)
生3:我了解到他是个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很喜欢山水这种景色。(寄情山水)
师:在读一首之前应该了解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我们来看看。
2. 指导“停连”
指名1人读。
师评:正确,流利。
指名1人读。
师: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但你可以读得更好。读诗和读文不一样。诗歌有节奏。看一下这首诗,一共几句?八句。古人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这首诗一共八句,两句一联,所以有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颔联,摸摸自己的下巴。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这首是五言格律诗,八句四联。古代的格律诗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怎样才能读出节奏感?要注意停顿。
这首诗当中,每一句几个字?哪个地方要停一下?
(出示停顿符号)
后面一定是三个字对不对?五言诗或者七言诗,每一句后面一定几个字?三个字。非常稳定,这叫三字结构。空山新雨后,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叫三字结构。
师生配合读。(老师读每句前二字,学生读后三字。)
师:所以一定要在这一句后面有停顿,但不要太明显。要声断气要连着。师范,这叫太硬。再次正确示范。
师生再次配合读。)老师读每句前二字,学生读后三字。)
全班停连读。
指名按节奏读。
3. 指导“长短”
师:除了停顿以外,看每一行最后一个字(PPT红字显示,生读“秋”“流”“舟”“留”),押韵的字这叫平声,要读得“长”一点。
师:再看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PPT显示,生读“后”“照”“女”“歇”),这些是仄声字,要读得“短”一点。歇是弱声字,师范读。生再读“后”“照”“女”“歇”。
生再读全诗(注意停连长短)
指名读。
师范读最后一句,读出韵味,生再读。
师:读古诗其实和唱歌一样,要有节奏感,要有韵律感。
全班再次齐读。
师小结:古诗有了停连,有了长短,于是就有了节奏感。
三、解诗,解画
1.抓“事物”
师:注意每一句诗的前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事物。
师:对啊,这就是王维在这首诗中写的事物。写了——
生:空山、天气、明月、清泉、竹喧、莲动……
师:随意是什么?用这里的一个词语。
师:“春芳”是谁啊?
生:春天的景色。
师:芳就是芳菲、芳香。春天什么东西有淡淡的香味啊?
生:花
师:除了花还有——草。春天的花草或者春天的景色,简称——春芳。
师:按照前面的结构这句应该是——“春芳随意歇”。这里就是一个句子颠倒了。为什么要颠倒?为了平仄,为了押韵。
师:秋天的傍晚春芳还在不在?哪个字看出来?(歇)就是春芳回家休息了,那谁留在山里了呀?
生:秋芳。
师:春天的花草可以随意的凋零、枯萎,因为有秋芳留在这里。
师:最后一句还写了什么?
生:王孙
师:“王孙”是谁?这里王维为什么自称“王孙”?“王孙”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贵族的人
师:指贵族的子弟。王维当时已经做到了中枢右丞。所以自称“王孙”。
师:(指着板书)说一说写了哪些事物。
师:记住这些事物就能记住这首诗。谁会背了?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诗的题目,了解了诗人的身世,第二我们将这首诗读出了节奏感,第三我们读了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还把它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首诗。
2.解画
师:苏东坡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的画呢?画中有诗。我们今天读的是王维的诗,诗中藏着画,藏着经典的两幅画。你能看出来吗?藏在哪几个句子里?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第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中藏着哪几个事物?
生:明月和清泉。
师:只有两个吗?还有?
生:还有松树和石头。
师:松树不是一棵,我们叫松——林。这个美,这就有诗意了。山中的石头我们叫——山石。请你把四个事物写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在诗中圈出来。但这仅仅是一个画面哦,还有一个什么画面?
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写了哪几种事物?要有点诗意。
生:(竹林、浣女、莲花、莲叶、渔夫)
师:也请大家圈出来。
师:这首诗当中藏着两个经典画面,念——每个画面有四个事物,那这个画面可不可以把它画下来?我们可以用语言把它画下来,要展开想象,明月松间照是怎样一个画面?天上的一轮明月怎样的?清泉石上流。一股怎样的清泉又在石头上怎样?把那句诗想象成画面。男同学写上一句,看看谁能把这个画面写得很美,写得很有诗意。女同学写下一句。
生写,师指导。(想像要描绘画面)
生交流。
师:先念事再念文。
生: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树林中,一股清泉在石头上流动。
师:美吗?没有声音,不太美。怎样才能把它变得更美?来,读。
生:明亮的月光(他用了明亮两个字非常好,明亮两个字用上的举手。)照在松树林中(这个照我们用两个字就有诗意,什么字?映照。)(映照在松林中,不叫中,间)。清泉(把它拆开来)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动(怎样地流动?加一个词)缓缓地(流得很慢很慢,流得很静很静。)
师:这个画面读一下,比刚才美了吗?
生:一轮明月映照在松树的叶间
师:(松林之间),重来。
生:一轮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地流动。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轮皎洁的明月在松林间洒下清光。
师:清光?不美,清什么就美了?清辉。改一个字,这句话就有诗意了。重来。
生:一轮皎洁的明月在松林间洒下清辉,一股清新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地流淌。
师:对啊,流淌更有诗意。掌声鼓励。男同学有没有比这水平更高的。
师:这是男同学的想象,女同学,谁来?
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就知道是洗衣服的女子回来了,看见莲花中有动静就知道打鱼的渔船下水捕鱼去了。
师:这些女子洗衣服回来了,这些渔夫们现在外出了?傍晚了,让他们回来吧。莲动下渔舟,这个下什么意思啊?顺流而下,外出打鱼的渔夫也回家了。这是第一个,还有没有更美的意境。
生:竹林的声音让我知道是洗衣服的女子。
师:竹林怎么会有声音的?竹林里有声音吗?什么声?你怎么知道那些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洗衣服的女子发出怎样的声音?(说说笑笑,叫欢声笑语,要有情境感。)
生: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让我知道是洗衣服的女子回来了。河里的荷叶随风舞动(舞动这个词好,还可以是摇动,怎么摇动?纷纷摇动。)我就知道是船上的渔夫要回家了。(不是船上的,打鱼的)
师:现在用一分钟时间修改,修改得更美。添加上皎洁啊,茂密啊,缓缓啊,流淌啊,你就能将第一幅画面描写得更生动,更有画面感。第二幅画面要有情境感,就好像你看到了竹林,那些莲叶纷纷摇动。修改好了吗?谁来将两个画面读一读。先念诗,再念文。
师:这两幅画面我们要用语言来描绘,读第一幅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二幅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哪幅画面更美?
生:我觉得第一幅更美。(师:美在何处?)因为这里面没有写人全是写景。
师:美在景。那第二幅美在什么地方呢?(生:美在人)唉,美在人的活动。景美还是人美?(生:景美)人不美?(生:都美)景也美,人也美。再来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舒服)让人觉得这个画面怎么样?——很静。
师:那么第二幅画面呢?(生:应该是闹)热闹不热闹?竹林欢声笑语,莲叶纷纷散开,一艘艘的渔船顺流而下,的确是闹。我们用一个字,叫——动。写下来。
师:所以,你看着两幅画面,一景一人,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画,这幅画有一个题目,叫——山居秋暝。
3.悟情
看一下这幅画,美吗?谁想住在这幅画里?
生1:我想住(师:说个理由)因为这里人和自然环境合一,而且傍晚时候,景色很好。
生2:我也想,因为住在这种地方,我感觉会很悠然,很悠闲。还有这些景色也十分的好。(师:不叫好,换一个词。)美不胜收。
生3:(师:为什么要住在那样的一幅画里?)我不是想住在这里,我觉得我们全班同学都要住在这幅画里。因为这幅画很美,让人感到很清静,让人感到很舒坦,让人感到很悠然,自由自在地。(师:你生活当中有忧吗?作业多吗)
师:这幅画给你那种悠然自在。这是我们所向往的。你们想不想住在画里,王维想不想?住在像这幅画一样的地方,他就没有了在朝堂之上的什么?(排挤、诬陷勾心斗角、乌烟瘴气、同流合污)所以王维认为他自己来到山中,他的心就变得怎么样了?
师:用这首诗中的事物来看,王维在这山中,他的心就变得像月一样的——明,明亮,澄明,亮堂起来了,明朗起来了,所以他的心变得像月一样的——明。像泉一样的——清,清澈啊。像松一样的——挺拔、高洁(大雪压青松,轻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像竹一样的——坚韧。像莲一样的——出淤泥而不染。像石一样的——
生:坚硬。坚强。
师:坚强可以。你看那个石在那里一动不动,所以变得像石一样的——静。这个石头在那里一动不动,风吹雨打,他就在那里泰然自若、悠闲自在,不管风吹雨打,石还是那块石。
师:同学们,他还变得像浣女,像渔夫,他的心和他们一样的勤劳,像他们一样的善良,像他们一样的淳朴。所以王维愿意留在哪里?这样一幅画里。
师:读了这一首诗,我们也愿意留在一幅画里。一千多年前的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也表明了心境,也想留在这样一幅画里。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我们相隔了一千多年,今人和古人,我们的心仍然是想通的,我们心可以产生共鸣。这就是经典。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一幅画面,谁都愿意留在其中。王孙自可留。照理,王维是不可以留在山中的,但他的心留在了这里,所以叫王孙自可留。
四、谈空,谈人
1.解“空”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问题吗?这首诗中写了这么多的事物,写了这么多的景物,还写了这么多的人物,但是这座山,王维说它是什么山?
生:空山。
师:为什么说它是空山呢?山其实不空,那为什么是空山?
生1:因为他很安静。
生2:因为这座山里人很少。
生3:因为这座山很大。
生4:也许这座山树林很茂密。
生5:他觉得这里没有贪污腐败。
师:没有乌烟瘴气,没有那些官员,这座山是什么样的山?是纯净的。那么的干净,那么的纯洁,所以他称为空山。同学们,当你的心是纯洁的时候,当你的心是安静的时候,当你的心是闲适的时候,这座山就成了——空山。
师:一起念。(全诗)这就是王维写得诗。诗中藏着画,画里藏着情,他的心境,那种纯洁的,悠闲的,淡然的那种生活追求。所以他愿意留在山中,因为这是一座空山。
2. 欣赏《经典咏流传·山居秋暝》
3. 诗佛。
师:王维《山居秋暝》他写了一座山,这座山叫空山。空,为什么空?王维的内心是空的,王维的内心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潜心向佛,他把所有的凡尘俗事都放下了。所以,有个字叫空。王维的一生啊,写过近四百首诗。其中有九十多首都带这个“空”字。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两首。
其一:《鹿柴》(幽静)
其二:《鸟鸣涧》(闲静)
师:经典咏流传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
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
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
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
这里写到了三个有名的诗人。
李白最有名的是写他的月亮(床前明月光),李白写明月仅仅是这一首诗吗?李白诗歌当中写明月的上百首。所以李白给我们留下的是他的明月。李白被称为——诗仙。
第二位,叫。杜甫最有名的是写他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在杜甫的诗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春雨、春光,所以杜甫留下的是春雨。杜甫被称为——
第三位,叫。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留下一个空字,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澄明、空灵的境界。
欣赏经典咏流传主题曲